Workflow
空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研”值长沙,奔向全球
长沙晚报· 2025-08-17 10:56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长沙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 [5] - 企业研发中心数量增至388家,包括68家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4][5] -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落地,新增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华为长沙研究所等60余家高能级研发机构 [3][4] -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封顶,新增2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3亿元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全球首台水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样机研制成功,种子发芽率超92% [7]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攻克40项关键共性技术,陶瓷压力传感器等填补国内空白 [7] - 突破产业关键技术107项,包括全球最大直径组合式隧道掘进机"强基号"下线 [8] -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企业规模突破2500家,科技企业培育库入库2.5万家 [8] 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支持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收集156项可转化成果 [9]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孵化52家科技企业 [9]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1372家企业提供43亿元融资支持 [9] - 修订"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推进92项市级重大专项 [8]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吸引李泽湘、刘经南等顶尖团队落户 [11] - 新认定45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总数超200人 [11] - 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17场人才对接活动,外国专家数量同比增长11% [11] - 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落地,落实青年人才"双肩包"行动计划 [11]
静水流深 - 下半年宏观经济十大亮点
2025-07-08 00:32
涉及行业或公司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港股市场、A股市场、科创领域、消费领域、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入境旅游市场、文化出海领域等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与挑战**:2025年上半年GDP表现好于预期,一季度增长率5.4%,二季度预计4.9%-5%,但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就业市场压力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价格领域下行压力等问题[3][4] -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已成为亚非中东拉美及部分欧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稳定上升,综合国力提升,制造强国和科技创新推动其在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6] - **美国货币政策影响**:2025年下半年美国预计进入降息周期,可能降息两到三次,财政支出增加致赤字显著增加,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回升,利好中国宏观经济、资金流动、A股及香港资本市场[7] - **港股市场情况**:港股估值低,相较于主要市场显著偏低,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中是避风港,受益于中国政府支持,2024年以来迎来技术性牛市,今年上半年涨幅靠前,香港科技七巨头自2024年9月24日政策转向以来涨幅36.5%,优于美股科技七巨头的23.8%[9][10] - **财政政策作用**:2025年下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一季度两会公布全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下半年支出规模大,确保宏观经济稳定,有望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12] - **科创领域进展**:2024年提出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产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进程显著,工业机器人数量全球领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3%,核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10%,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有望提前实现2030年碳达峰承诺[13] - **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全球资本向其集聚,行业市值增速远高于平均水平[14] - **科技领域进步**:2025年春节以来在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出现海外人才第三次回国潮,结合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缩小与美国差距[15] - **消费领域亮点**:上半年新消费异军突起,人口结构变化使95后成消费主力,推动服务性、个性化等新型消费模式,本土元素在年轻消费者中崛起,入境旅游市场恢复迅速,文化出海成果显著,如《哪吒》《黑神话》[16][17][18][19][20] - **中美关系对比**:2025年中美在科技、财政政策、战略空间、金融市场等领域竞争,中国科技突破、财政操作空间大、拓展战略空间、稳定金融市场,“东升西降”格局演化[23] - **资产配置建议**:下半年中国资本市场受关税战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底部探明,中枢有望上移,建议以红利资产为底仓,布局新消费、产业升级板块、人形机器人等;债市短期收益率稳定,长期国债收益率有下行空间;美债收益率未来有下行空间,黄金价格回落是买入机会[24][25][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核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为10%[13] - 中国去年年底碳排放与前年持平,得益于工业降幅3%[13] - 今年有1200万大学毕业生,16 - 24岁年轻人失业率保持在20%以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