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技术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实现增加值超1.3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21:42
行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 [1] -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1] - 信息软件业1-8月营收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15.7亿元,同比增长21.3% [1] 投资与资本支出 - 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708.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超过八成,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5.4%和37.9% [1] - 信息软件业实现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倍,贡献近九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 [1] - 高精尖产业资金通过4个批次、21个政策方向靶向投放,累计支持企业超600家、金额达21亿元 [3] 创新与研发投入 - 1-8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信息软件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5%、5.0%,创新投入强度持续加大 [2] - 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8.2%和65.0% [2] - 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综合性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2] 重点产业发展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7.9% [2]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全市生产整车104.2万辆,同比增长21.7%,其中新能源汽车45.9万辆,同比增长1.5倍 [2] - 机器人、生物制造、空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成效显著 [2]
深圳发布全国首部空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10-10 21:27
白皮书发布与产业意义 - 全国首部聚焦空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深圳市空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1] - 白皮书标志着深圳在空天产业知识产权治理与国际化保护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 - 白皮书是对产业创新的系统盘点,旨在为智慧成果提供珍视、保护和赋能 [12] 知识产权创造与储备 - 截至2024年12月,深圳空天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达2278件,位居全国第5,其中有效专利1042件 [3] - 企业是绝对创新主力,占比高达86.74% [3] - 华为在空天技术领域布局专利267件,中兴通讯拥有75件,共同构筑专利高地 [3] 龙头企业技术布局 - 华为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话,突破天线小型化等技术瓶颈,布局267件空天技术专利 [9] - 亚太星通运营亚太6D、亚太6E等多颗高通量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服务网络 [9] - 魔方卫星聚焦卫星电源与推进系统,实现部组件自主研制与整星交付 [9] - 深圳东方红参与研制鸿雁星座、京师一号等多颗遥感与通信卫星 [9] 海外维权与国际布局 - 深圳构建“五位一体”海外维权工作体系,涵盖风险防控、案件监测等五大模块 [5] - 在德国设立全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属地化维权服务 [5] - 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2.63万件,预计将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5]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4.28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 [5] - 华为与中兴通讯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分别布局70件和13件标准必要专利,覆盖非地面网络等关键标准 [10] 协同保护机制与网络 - 深圳首次开展专利行政确权与司法侵权高效协同审理,提升纠纷解决效率 [7] - 构建专利行政确权与民事诉讼程序协作机制,形成“行政+司法”双轮驱动格局 [7] - 截至2024年,全市有142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其中与空天技术相关的达62家,覆盖无人机、芯片等关键领域 [7] - 未来将深化跨境知识产权合作,建立海外侵权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 [10]
“研”值长沙,奔向全球
长沙晚报· 2025-08-17 10:56
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 - 长沙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 [5] - 企业研发中心数量增至388家,包括68家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4][5] -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加速落地,新增全球量子研发中心、华为长沙研究所等60余家高能级研发机构 [3][4] -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封顶,新增2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3亿元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全球首台水稻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样机研制成功,种子发芽率超92% [7] - 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攻克40项关键共性技术,陶瓷压力传感器等填补国内空白 [7] - 突破产业关键技术107项,包括全球最大直径组合式隧道掘进机"强基号"下线 [8] -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产业链企业规模突破2500家,科技企业培育库入库2.5万家 [8] 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支持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收集156项可转化成果 [9]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6家,孵化52家科技企业 [9] - 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为1372家企业提供43亿元融资支持 [9] - 修订"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推进92项市级重大专项 [8]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吸引李泽湘、刘经南等顶尖团队落户 [11] - 新认定45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总数超200人 [11] - 赴粤港澳大湾区开展17场人才对接活动,外国专家数量同比增长11% [11] - 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落地,落实青年人才"双肩包"行动计划 [11]
静水流深 - 下半年宏观经济十大亮点
2025-07-08 00:32
涉及行业或公司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港股市场、A股市场、科创领域、消费领域、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入境旅游市场、文化出海领域等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与挑战**:2025年上半年GDP表现好于预期,一季度增长率5.4%,二季度预计4.9%-5%,但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口不确定性增加、就业市场压力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价格领域下行压力等问题[3][4] -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中国已成为亚非中东拉美及部分欧洲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出口份额占全球比重稳定上升,综合国力提升,制造强国和科技创新推动其在全球产业链核心地位[6] - **美国货币政策影响**:2025年下半年美国预计进入降息周期,可能降息两到三次,财政支出增加致赤字显著增加,美元走弱,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回升,利好中国宏观经济、资金流动、A股及香港资本市场[7] - **港股市场情况**:港股估值低,相较于主要市场显著偏低,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中是避风港,受益于中国政府支持,2024年以来迎来技术性牛市,今年上半年涨幅靠前,香港科技七巨头自2024年9月24日政策转向以来涨幅36.5%,优于美股科技七巨头的23.8%[9][10] - **财政政策作用**:2025年下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一季度两会公布全年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下半年支出规模大,确保宏观经济稳定,有望实现全年5%的GDP增长目标[12] - **科创领域进展**:2024年提出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产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进程显著,工业机器人数量全球领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3%,核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10%,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有望提前实现2030年碳达峰承诺[13] - **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十四五期间取得长足进步,全球资本向其集聚,行业市值增速远高于平均水平[14] - **科技领域进步**:2025年春节以来在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出现海外人才第三次回国潮,结合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缩小与美国差距[15] - **消费领域亮点**:上半年新消费异军突起,人口结构变化使95后成消费主力,推动服务性、个性化等新型消费模式,本土元素在年轻消费者中崛起,入境旅游市场恢复迅速,文化出海成果显著,如《哪吒》《黑神话》[16][17][18][19][20] - **中美关系对比**:2025年中美在科技、财政政策、战略空间、金融市场等领域竞争,中国科技突破、财政操作空间大、拓展战略空间、稳定金融市场,“东升西降”格局演化[23] - **资产配置建议**:下半年中国资本市场受关税战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底部探明,中枢有望上移,建议以红利资产为底仓,布局新消费、产业升级板块、人形机器人等;债市短期收益率稳定,长期国债收益率有下行空间;美债收益率未来有下行空间,黄金价格回落是买入机会[24][25][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核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为10%[13] - 中国去年年底碳排放与前年持平,得益于工业降幅3%[13] - 今年有1200万大学毕业生,16 - 24岁年轻人失业率保持在20%以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