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70芯片

搜索文档
5000亿,这哥俩燃爆了!
芯世相· 2025-08-30 09:04
核心观点 - 寒武纪作为中国AI芯片领域的开拓者 凭借早期技术突破和持续研发投入 在AI大模型浪潮中实现市值突破5000亿元 成为国产AI芯片的代表企业 其股价在2023年后最高上涨超过20倍[4][13][57] - 公司从学术研究起步 通过论文DianNao系列奠定技术基础 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转型 尽管面临美国制裁和盈利挑战 仍坚持全栈技术布局和生态建设[8][47][71] 技术突破与学术成就 - 2014年陈天石兄弟在国际顶级会议ASPLOS和MICRO发表DianNao论文 首次提出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 较传统CPU有百倍能效提升[8] - 论文被引用数千次 获MICRO最佳论文奖 系1963年以来首次有美国以外国家学者获奖 被《科学》杂志评为"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9][10][29] - 2015年成功流片世界首款人工智能芯片 2017年与华为合作推出全球首款AI移动芯片麒麟970[35][43] 商业发展路径 - 初期选择芯片IP授权模式快速商业化 但因过度依赖华为单一客户陷入困境 2018年转型云边端全场景芯片布局[42][46][47] - 2020年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元 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49] - 2022年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台积电断供 营收暴跌但坚持研发投入 2024年借助国内7纳米产线投产实现业务复苏[53][55][57]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营收11.74亿元 不及英伟达千分之一 但股价在2023年后最高上涨超20倍 市值突破5000亿元[4][13][68] - 连续多年亏损 但资本市场将其视为"中国英伟达"和国产替代受益者[5][6] 竞争格局与生态挑战 - 英伟达CUDA生态形成垄断 寒武纪软件工具链尚处起步阶段 公司专注底层硬件和工具链 避免涉足应用层以维护客户关系[70][71][72] - 创始人陈天石强调芯片行业需长期投入 对标Intel和英伟达数十年发展历程[5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文化 - 陈氏兄弟出身江西普通家庭 均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 受计算所胡伟武赏识破格录用[58][63][66] - 公司坚持"不抄小道 不搞奇袭"的研发理念 将战略定义为"老老实实干活搬砖"[55]
“新股王”诞生,80后江西首富赢麻了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05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股价达1464元 单日涨幅近10% 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第一高价股[3] - 2023年起股价从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1400元/股 最大涨幅超25倍[5] - 2024年以387%年涨幅夺得"A股股王"称号[46]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成立 2020年登陆科创板 成为"中国AI芯片第一股"[5][38] - 2017年与华为合作 为麒麟970芯片提供NPU处理器[7] - 2022年12月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涉及近三分之一下属公司[5][40] 技术研发突破 - 2014年在ASPLOS发表DianNao论文 获亚洲首个处理器架构领域最佳论文奖[25] - 2014年提出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DaDianNao 获MICRO最佳论文奖[26] - 2015年实现首款芯片成功流片 2016年发布全球首款终端AI处理器寒武纪1A[32][36]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暴增4347.82%[49] -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净利润达10.38亿元[49] - 2023年研发投入11.18亿元 远超7.09亿元营收[50] 创始人背景 - 陈天石与陈云霁兄弟均为中科大少年班毕业 分别担任CEO和首席科学家[11][12] - 兄弟二人在中科院计算所期间开始AI芯片研究 2010年启动DianNao项目[18][20] - 陈天石以1600亿身家成为江西首富[5] 行业地位 - 被誉为"中国英伟达" 产品覆盖智能手机/无人机/自动驾驶等领域[5][36] - 与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38] - 在科创板市值排名第三 达2821.8亿元[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