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中通道
icon
搜索文档
受台风“韦帕”影响 深中通道20日0时起临时封闭
快讯· 2025-07-19 17:49
台风"韦帕"对深中通道的影响 - 预计第6号台风"韦帕"将于20日下午到夜间以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2~14级)在珠三角到粤西沿海登陆[1] - 台风期间将掠过深中通道南部 深中通道全线将有暴雨到大暴雨降水[1] - 预计20日2时起风力逐渐加大 最大或将达12级[1] - 为确保行车安全 定于7月20日0时对深中通道启动交通管制措施 临时封闭深中通道全线[1] - 具体解封时间视台风发展情况另行公告[1]
“十四五”成绩单来了!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中国能源网· 2025-07-09 17:42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 [2]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 [2] - 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第一人力资源大国 [6] 创新驱动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3] -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3] - 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4] 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4]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 [7] 安全保障 -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过4亿吨油当量、发电量达10万亿千瓦时 [7] -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 [5] 区域协调发展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约占全国70% [5] - 西部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7万列、占全国近一半 [5] 基础设施建设 - 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覆盖了98.4%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7] - 已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另有4条正在建设 [8] - 全国用电负荷创了14.65亿千瓦的历史新高,发电量达到329亿千瓦时 [8] 资源利用效率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8] - 2024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三五"末提高约12%,全国焚烧处理生活垃圾2.68亿吨,比"十三五"末增长83.6% [8] 绿色生活方式 - 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 [10] - 一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 [10]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3155万辆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8:32
交通流量影响 - 深中通道开通后诱增珠江口过江车流约15%[1] - 日均车流量达8.64万辆次,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2] - 2024年国庆首日车流量达15.5万车次,2025年"五一"突破18万车次[1] 区域交通格局变化 - 填补伶仃洋跨海通道空白,距虎门大桥与港珠澳大桥各30公里[1] - 缓解虎门大桥压力(2023年日均车流10.36万辆,超设计饱和流量8万辆)[1] - 中山至深圳盐田港车程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下,分流南沙港货物[3] 经济与旅游效应 - 中山餐饮业粤B车牌车辆增长30%,周末深圳车辆占比达50-60%,餐厅销售额增长30%[2] - 中山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26.94%),旅游收入216.44亿元(同比+23.47%)[2] - 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280万人次[2] 航空与物流协同 - 中山至深圳机场车程缩短至1小时20分钟,每日双向运行70班次[3] - 2025年上半年中山旅客乘南航深圳航班人数同比增2倍[3] - 深圳机场珠江西岸乘机旅客实现翻倍增长[3]
广东交通集团跨“山海”筑“通途” “黄金通道”串起“黄金内湾”
深圳商报· 2025-07-02 06:35
广东交通集团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28日 初期运营管理高速公路里程仅501公里 [2] - 2017年10月整合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实现省属高速公路板块企业"三合一" [2] - 截至2024年底 集团贡献高速公路里程8181公里 占全省通车里程70% [2] - 集团运营近8200公里高速公路网 日均承载超500万车次 [2] 高速公路建设成就 - 200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1186公里 [1] - 2014年以600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随后连续突破7000/8000/9000/10000/11000公里 [2] - 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11700公里 [2] - 目前在建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项目8个 里程约548.8公里 新开工项目2个 里程约201公里 总投资约2137亿元 [1] 重点项目经济效益 - 2002-2020年间 广深高速对沿线区域经济贡献值超4000亿元 [2] - 2024年6月通车的深中通道 一年车流量突破3100万车次 [2] - 2024年国庆黄金周中山市接待游客341.38万人次(同比上升102.36%) 实现旅游收入19.68亿元 [3] - 中山生命科学园一期招商去化率达65% 吸引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3] 在建及改扩建项目 - 2024年底已建成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汕西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 [3] - 正在推进狮子洋通道/清花高速/广深/广澳/广韶/广云/广肇/河惠高速等扩容提质项目 [3]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解码“大桥经济”下湾区发展四点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3:5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核心数据 - 通车一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占珠江口过江总车流量20% [1][2] - 重大节假日车流峰值四次刷新纪录 从国庆首日15.5万车次增至五一假期18.16万车次 [2] - 累计减少车辆行驶里程17亿公里 节约燃油1.1亿升 降低碳排放21.9万吨 [3] 交通效率提升 - 深圳前海至江门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 南沙至前海跨城通勤不足50分钟 [2] - 构建"驻点+巡查"双循环应急体系 设置8个应急驻勤点 事故处置效率提升 [5] - 采用无人机巡航+AI道路分析系统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超97% [6] 智慧交通管理创新 - 首创"五桥十五路"智慧管控平台 整合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及珠三角骨干高速 [6] - 部署800路监控视频+毫米波雷达 实现全路段覆盖及车流动态调控 [6] - 实施滴水式放行+车道优化策略 海底隧道事故率显著下降 [5]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中山规划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 两地签订50余份产业协作协议 [7] - 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80% 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协作模式 [8] - 开通跨市公交及旅游专线 深中公交累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 [8] 大湾区融合发展 - 珠江口过江车流诱增15% 推动"硬联通"向"软融合"转变 [10] - 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10] - 中山旅游收入同比增23.47% 深中通道观景点成网红打卡地 [8]
超3100万车次!“数”看深中通道一周年深中一体化成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2:4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成效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车流量超3100万车次,日均8.6万车次,单日最高车流量达18.16万车次("五一"假期首日)[1][2] - 通车后深中两地通行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车流高峰期通行时间约50分钟[2] - 同步开通的2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累计发班10万车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日均客流7600人次,最高单日达1.7万人次[2] 跨境运输与物流发展 - 中山至香港跨境运输班线增加37.5%至11条,乘车点增加57.9%至30个,日均发送班次106个(增长47.2%),日均旅客1655人次(增长47.2%)[2] - 累计开通10条深中"组合港"航线,2024年深中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增长27%),中山"组合港"货运量6.09万标箱(增长103%)[2] - 新中山客运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37.7万人次,船舶5000余艘次[3] 交通与航空协同 - 深中航空港累计服务旅客25.3万人次,实现50分钟直达深圳机场[4] 政务服务与产业协同 - 深圳与中山政务服务"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2.9亿元,转移接续资金1960万元[5] - 2024年中山推动435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较去年增1073家),转型率由65.9%提升至83.7%[5] - 中山与深圳工业设计协会签约,组织超100家企业对接深圳头部设计企业[5] 科技创新与资本合作 - 深中技术合同交易额2024年达1亿元(增长80%),深圳机构为中山企业提供8亿元融资支持,深广基金在中山新设5只私募股权基金[7] - 深圳高交会首次展出中山20家机构50项成果,深中创新对接会促成超30项合作项目签约[6][7] 土地开发与产业升级 - "工改"累计拆除低效工业用地4.8万亩,规划建设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5] - 2024年中山30宗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动工",涉及投资33.11亿元[5]
数说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 大湾区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变为现实
央视网· 2025-06-30 14:54
深中通道运营数据 - 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超过3150万辆次,其中港澳车牌车流量累计76.97万车次 [1] - 工作日日均车流8.15万车次,车流高峰出现在上午11-12时和下午16-17时 [1] - 节假日日均车流量13.96万辆次,比工作日多71.24%,"五一"当天创下18.16万车次的单日高峰 [3] - 今年上半年日均车流量9.09万车次,较去年下半年的8.20万车次有所增长 [3] 交通枢纽作用 -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中山、广州,大幅缩短三地交通时间 [1] - 与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提升珠江口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带动整体车流增长 [5]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关键交通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 [5] 智慧交通系统 - 全线部署800多路高清摄像、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异常事件监测和实时预警 [9] - 隧道应急事件库预置700多项应急预案,异常事件从发现到处置仅需几秒钟 [9] - 交通智慧管控、通行智慧服务等四大系统实现消防、交警、路政等多方24小时联动响应 [11] - 与周边6条高速共同构成"一通道六路"智慧交通技术和应用体系 [11] 工程技术特点 - 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24公里 [1] - 包含17公里海上桥梁和6.8公里海底隧道,全线位于伶仃洋复杂海域 [7] - 气象信息预报预警系统和数字化设备保障海上环境下的运行安全 [7][9]
深中双城记 迈向“同城化” 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 两座城市一体化提速
深圳商报· 2025-06-30 01:12
交通发展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车流量达3100万次 日均通行量8 6万辆 [1] - 开通2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 累计发班9 9万车次 发送旅客273万人次 日均客流7600人次 [1] - 新增深圳定制客运线路4条 日均发班增加23班次 累计发送17 42万人次 [1] - 中山5大集装箱码头与深圳枢纽港开通9条组合港航线 深中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6万标准箱 同比增长27% [1] - 组合港航线吞吐量同比增长103% 实现翻一番 [1] - 中山新客运口岸至深圳航线缩短航程21公里 节约时间20分钟 [1] - 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 深中航空港50分钟直达深圳机场 累计服务旅客25 3万人次 [2] - 深江铁路中山段征地完成率100% 拆迁完成率96 3% [2] - 深南中城际纳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 [2] 产业协同 - 深中两市建立产业链协作和产业集群共建为核心产业合作机制 [2] - 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 [2] 民生服务 - 深中政务服务通办事项增至735项 [2] - 设立深中办事专窗 同城化办理20多项事项 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超2 9亿元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硬联通”“软联通”协同并进 全面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央广网· 2025-06-29 10:28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 - 深中通道开通后累计客流超300万人次,成为首条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线路 [1] - 深中通道将深圳至中山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流动 [2] - 珠江口交通主骨架呈"A"字形,深中通道补上关键的"一横",完善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 产业协同发展 - "深圳总部+中山智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等产业协作新模式蓬勃兴起 [2] - 深圳LED龙头企业将智能制造基地选址中山,利用当地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2] - 深中通道为两地企业深化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注入强大动能 [2] 政务服务一体化 - 中山翠亨新区实现"深中通办",覆盖社保、医保、税务等超300项政务服务事项 [2] - 采用"异地收件、属地审批"模式,实现少跑腿、快办事 [2] - 让深圳企业和居民在中山享受"同城待遇" [2]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创新高,高铁14分钟跨越深港,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 [3]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港澳居民往来内地更加便利 [3] - "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促进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3]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提升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软联通"水平 [1][3] - 目标是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3] - 深中通道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对要素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