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中通道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跨境赛事“无感通关” 见证加速融合的粤港澳大湾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4 21:45
赛事创新与融合实践 - 全运会首次举办跨越深港两地的马拉松赛事[1] - 公路自行车赛实现“一赛串联三地”历史性突破,选手半天内两度穿梭港珠澳大桥[1] - 跨境赛事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全面升级的实践样本[1] 基础设施硬联通 - 港珠澳大桥作为“超级工程”,已承载往来三地旅客超1亿人次、双向通行车辆超1350万辆车次[2] -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粤车南下”香港政策正式公布,进一步凸显大桥交通“大动脉”优势[2] -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成群崛起,轨道交通网络织密,世界级机场群与港口群加速成型[2] - 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跨城如串门”成为居民日常[2] 规则机制软联通 - 赛事采用“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方式,集成无线射频、人脸识别、北斗定位等技术,实现人员、车辆、物资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3] - 十五运会是内地赴港澳参赛和港澳来内地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涉及6000多名内地人员赴港澳、3000多名港澳人员来内地[3] - 三地政府在优化路线、竞赛组织、监管互认、信息互通等方面深度协作,实现出入境信息“一地验放,三方互认”[3] - 首创“三牌”医疗保障车首次实现粤港澳三地跨境随行,为更广领域融合积累“全运经验”[3] 人文交流与身份认同 - 81岁香港乒乓球运动员每周往返深港训练,自称“地地道道的大湾区人”[4] - 龙舟赛场上粤港澳联队齐心协力,诠释“是队友,更像一家人”[4] - 开幕式三地同升国旗、同唱国歌,运动员代表团同时入场,具象化家国认同[4] - 粤港澳选手组队参赛、志愿者共同协作、民众跨境观赛热度高涨,“大湾区人”身份认同生长[4]
去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
新京报· 2025-10-29 15:18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 [1] - 北部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31899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1% [1] - 东部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33446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7.7% [1] - 南部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37858亿元,较2020年名义增长33.3% [1] 重点省份发展亮点 - 山东正式启用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海洋之光" [1] - 浙江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创7年来最高增速,梅山港区首次突破千万标箱 [1] - 广东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深中通道正式通车 [1] - 广东"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全球首台兆瓦级电解海水制氢装置成功试运行 [1] 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 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海洋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2] -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等在港产城融合、海洋渔业、现代航运服务、海洋药物等领域取得突破 [2] - 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等推动特色化向海发展,打造高质量海洋旅游目的地 [2]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效 - 天津建成国内首条全国产海水淡化生产线 [2] - 青岛蓝谷发布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 [2] - 盐城获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2] - 宁波完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 [2] - 福州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 [2] - 厦门建成全球最大的深海微生物菌种库 [2]
打卡大国工程 这份旅游清单太硬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20:32
深中通道工程概况 -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1] - 作为深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是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 [5][8] 西人工岛文旅运营 - 西人工岛开启文旅试运营,从超级工程变身为复合型超级IP,集科普教育、主题观光、研学等多元体验于一体 [8][15] - 在一楼环岛步行道可欣赏滨海生态风光与人工岛基建风貌,在三楼观景平台可远眺双塔横跨伶仃洋的壮阔姿态,实现超级工程与海天一色的同框 [10][12] - 岛上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钢壳试验段及多个工程实物构件,并设有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通过VR、AR、全息投影等高科技互动进行科普教育 [13][15] - 未来还将推出海中看大桥、低空观光飞行等新项目 [15] 花江峡谷大桥工程与文旅 - 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是世界第一高桥,横跨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 [15][18] - 大桥迭代上线了多元文旅消费新场景,包括一秒升高4米的观光电梯、距离江面800多米高的咖啡厅、一千多平方米的桥体中部玻璃大厅、600多米高的高空竞速跑道与蹦极,以及300米宽的水幕灯光秀 [18] - 桥下的古老布依族村寨小花江村将农家乐升级为特色民宿,并在桥下锚定处自然形成了由村民组成的小集市,实现了超级工程与地方特色文旅的深度融合 [18]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开放观光
新华网· 2025-10-26 09:20
项目进展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于10月25日开启文旅试运营,首批约百位媒体记者和游客登岛体验 [1][2] -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 [2] - 项目计划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通车 [2]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即将开放观光!登岛攻略快收藏
央视新闻· 2025-10-24 15:45
工程概况与开放信息 - 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 [3] - 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解决了车辆从高架桥进入海底隧道的转换问题 [3][19] - 西人工岛将于10月25日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前压力测试,预计12月正式开放,周一到周五面向企业和研学团体,周六日面向公众个人预约 [4] 观光体验与设施亮点 - 岛上观光路线包括三楼观景平台、科普基地、二楼互动体验区、一楼环岛步行道及落日咖啡厅等多个参观点 [5][6][7][8][9][11] - 观景平台是与深中大桥合影的绝佳位置,可远眺双塔及海景 [6] - 科普基地通过沉浸式展陈系统介绍工程背景与科技成果,互动体验区设有大量研学项目供动手参与 [6][7] - 环岛步行道可欣赏滨海生态风光并学习工程知识,落日咖啡厅提供休闲场所 [8][9][11] 交通与票务信息 - 游客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深爱票”、“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及“香山畅行”实名购票预约,需提前1天至7天预订 [12][13] - 西人工岛观光文旅专线于10月25日同步试运行,凭门票可免费乘坐,从博览中心公交枢纽站至西人工岛行程约40分钟 [13][14] - 上岛方向发车时间为09:00和14:00,下岛方向为12:00和17:00,社会车辆不开放通行 [14] 工程技术成就 - 深中大桥全长2826米,主跨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18] - 桥面距海平面91米(约30层楼高),主塔高270米(约90层楼高),均为世界最高记录 [18] - 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是世界最大海中锚碇,颤振临界风速达88米/秒,可抵御17级台风 [18] - 西人工岛在四个半月内快速筑成,刷新快速成岛世界纪录 [19] - 海底隧道由32个重约8万吨的管节组成,在30余米深海实现毫米级对接 [19]
长虹卧波绘出湾区新气象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6
工程概况与战略意义 - 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建成开通,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1] - 项目成为连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纽带,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进入"一小时经济圈" [1] - 通道旨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跨岸高效配置,加速构建更畅通开放协同的国际化湾区 [1] 技术创新与工程成就 - 项目荣获2025年国际隧协年度重大工程奖金奖及菲迪克工程项目卓越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2] - 工程形成1个世界首例、3个世界级标志性工程、5项"深中质量"、10项国际领先技术及10项世界首创重大装备 [2] - 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并攻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等世界级施工难题 [2] 运营管理与智慧化建设 - 构建智慧监测平台和桥梁防碰撞体系,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实现全路段覆盖 [3] - 采用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AI道路分析等系统组成信息感知网,并建立隧道防灾救援联动体系保障安全 [3] - 构建交通智慧管控平台,将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区域主要通道纳入,提升骨干高速公路路网级管控水平 [3] 交通流量与区域影响 - 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日均8.64万辆次,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20% [4] - 通道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及大湾区高效融合发展,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 [4] 产业协同与投资效应 - 推动"深圳创新+中山制造"模式,例如深圳长微科技在中山投资5亿元建设半导体研发生产项目 [5] - 新益昌科技形成"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格局,并计划在中山再投资6亿元建设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6] - 健仓科技在中山布局维琪美妍产业园作为"试验田",探索"深中互促"的生产性服务业运营模式 [6] 产业格局重塑 - 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动工带动15家上市公司集聚,形成"引进一家、串起一链"的产业链磁场效应 [7] - 通道改变珠江口"东强西弱"格局,构建"研发在东岸、制造在西岸、市场覆盖湾区"的产业生态循环体系 [7] - 项目成为珠江口产业经济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共赢"的纽带,增强大湾区产业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7]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10月25日起启动文旅试运营
央视新闻· 2025-10-22 23:13
项目核心信息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计划于10月25日启动文旅试运营,并于12月正式开放 [1] - 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1] - 项目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1] 西人工岛功能与运营安排 - 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面积约13.7万平方米 [1] - 人工岛承载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科普教育等功能 [1] - 自10月25日起将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前压力测试 [1] - 压力测试期间,周一到周五定点面向企业和研学团体预约,周六、周日面向社会公众个人预约 [1]
中国加速织就交通“经纬网” “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
央视网· 2025-10-21 10:08
铁路网络发展 - "十四五"期间新增高铁里程1万公里 复兴号动车组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4] - 铁路网络新增400余座车站 运营线路总长度超过16万公里 [4] - 到本年末高铁总里程将突破5万公里 高铁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4] CR450动车组技术突破 - CR450动车组试验期间创下单项时速453公里 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的纪录 [5] - 加速性能显著提升 从起步至时速350公里仅需4分40秒 比现有复兴号缩短100秒 [7] - 运用新型复合材料实现整车减重50吨 时速400公里条件下车内噪声仅68分贝 [9]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 - "十四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33条 总里程达19.1万公里 [9] - 花江峡谷大桥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11] -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 通车一年多累计车流超4000万车次 [16] 区域交通一体化 - 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 连接深圳广州中山三地 [16] - 通道开通后形成跨城生活新常态 超370万人次通过跨市公交往返三地 [18]
都市圈“破圈”、大湾区变“小” 深中通道重塑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央视网· 2025-10-20 16:46
交通与物流效率提升 - 深中通道将深圳至中山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大幅提升通行效率[1] - 物流公司司机单趟行程时间从至少2.5小时缩短至40-45分钟,实现定时回家并提高收入[5] - 物流平台平均每单里程减少15公里,完单时长节省40分钟,物流成本降低16%[8] 区域经济与产业协同 - 顺丰速运利用深中通道高效运输阳江海虾、湛江火龙果及中山脆肉鲩等粤西特色产品[3] - 澳门创业青年实现一日内往返深圳、中山、横琴、澳门多地,促进研发想法在中山转化为产品[14] - 超370万人次通过跨市公交在深圳、中山、广州三地间工作生活,跨城生活成为新常态[7] 文体活动与区域联通 - 深中通道通车使中山市小榄镇国际棒垒球中心成为十五运会核心赛场,香港球队往返时间从一天缩短至当日往返[13] - 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为运动员在大湾区各城市训练比赛提供极大便利[15] - 企业员工体验跨城公交便捷性,从公司到车站仅5分钟,跨城工作生活无缝衔接[10]
一日多地的“飞驰”人生 深中通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5:25
物流运输行业 - 深中通道通车后 货拉拉司机平均每单里程减少15公里 完单时长节省40分钟 物流成本降低16% [3] - 顺丰速运司机从中山到深圳的运输时间缩短 收入提高 相比绕行南沙大桥节省大量时间 [4] - 高效通行促进跨城物流 超370万人次使用跨市公交在深圳 中山 广州三地间工作生活 [3] 区域经济与商业活动 - 深中通道成为创业加速器 澳门创业者可实现一日内往返深圳 中山 珠海 澳门多地 [6][8] - 交通便利性提升促进商业合作 深圳的研发想法可在中山转化为产品 在珠海寻找合作伙伴 [8] - 香港与中山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例如体育队伍往来从需准备一天缩短至一天内可实现往返 [10] 体育与文化产业发展 - 中山市小榄镇国际棒垒球中心借助深中通道成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棒垒球项目核心赛场 [11] - 运动员前往大湾区各城市训练比赛更加方便 路程时间节约 有助于提升比赛成绩和信心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