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面花

搜索文档
荒草滩蝶变米粮川 河北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4 09:04
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推进 - 河北省纪委监委2024年10月制定《关于监督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明确6个方面监督重点(责任落实、育种、治地、综合利用、特色农业、要素保障)[2] - 采取"室组地巡"联动监督机制,推动建立15个项目联系直报点,构建盐碱地土壤资源数据库[2][3] - 沧州市将盐碱地综合利用列为全市"三件大事"之一,黄骅市建设20000亩旱碱麦标准化种植样板[2][3] 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 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研发旱碱麦深加工产品达11个系列80个品种(包括面花、馒头、面条、麻叶等)[1] - 盐碱地特色农产品销量增长带动农民收入提升,种粮补贴政策有效减轻农户经济负担[1] - 沧州市农科院出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文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5] 技术改良与产能提升 - 唐山市以中低产盐碱耕地改造为重点,推进千亩油菜花基地项目土壤改良技术攻关[2][5] - 开展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针对滦南县单季水稻亩产低问题实施技术改良[5] - 全省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梯次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3] 政府监督机制 - 建立三级监督体系(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市纪委监委),2023年下半年完成3市多区县专项调研[1][2] - 沧州市纪委监委开展3次专项督导,唐山市下发7期监督提示卡[2] - 通过民主生活会监督、项目审批监督等方式压实主体责任,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3][5]
河北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监督荒草滩蝶变米粮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2 09:27
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与监督 - 河北省纪委监委制定《关于监督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监督重点,包括责任落实、育种、治地、综合利用、特色农业、要素保障 [3] - 采取调研督导、"室组地巡"联动监督等方式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实效 [3] - 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3] 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 - 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旱碱麦研发11个系列80个产品,包括黄骅面花、馒头、面条、麻叶等 [2] - 农产品种类丰富带动销量增长,农民收入提高 [2] - 沧州市纪委监委督促黄骅市委、市政府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全市"三件大事"之一 [3] 监督措施与项目实施 - 唐山市纪委监委建立15个项目联系直报点,通过实地督导等方式推动盐碱地资源数据库建设 [3] - 黄骅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建设20000亩旱碱麦标准化种植样板,实施"百千万工程" [5] - 沧州市农科院制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文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6] 技术攻关与改良 - 针对滦南县柏各庄镇千亩油菜花基地项目存在的单季水稻亩产低问题,开展联动监督并提出选育耐盐作物新品种建议 [6] - 督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推进盐碱地分区分类治理改良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 [5] -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实施综合治理工程 [5]
河北沧州“黄骅旱碱麦”进京推介,与北京采购商现场达成合作
新京报· 2025-04-25 18:21
品牌推介与产销对接活动 - 河北沧州黄骅旱碱麦品牌推介暨产销对接活动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13家产业链企业参与推介,5家企业与北京采购商达成合作[1] - 活动设置品牌推介、产品展销、产销对接等环节,展示旱碱麦独特品质及发展历程[1] - 黄骅面花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多样,已从节日食品转变为日常健康食品[1] 旱碱麦种植历史与技术进步 -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超2600年,早期亩产仅50公斤,通过排盐、深松、有机肥等措施培育出本土适配品种[2] - 培育品种包括"捷麦19""沧麦6002",面粉品质优异,面食口感柔韧[2] - 2024年黄骅80余万亩旱碱麦平均亩产达240公斤,总产19万余吨,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加"[2] 产品特性与市场认可 - 旱碱麦依靠天然降水生长,虫害少,品质天然纯粹,出粉率76%属高筋小麦粉[1][2] - 黄骅旱碱麦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河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2] - 北京市场对旱碱麦传统面食需求大,5家黄骅企业在展销环节与北京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