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icon
搜索文档
内燃机重返C位?2025上海车展新技术大放送!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7:21
2025上海车展技术亮点 - 新能源汽车超充技术及电池领域集中突破 比亚迪展示1000kW闪充技术的唐L车型 充电5分钟可提供400公里续航 计划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2] - 星星充电推出"液冷超充2.0"产品 最大功率10兆瓦 单枪额定电流800A 双枪同充1600A Boost模式下单枪电流可达1200A [2] - 华为发布1.5兆瓦全液冷超充桩 双枪持续电流2400A 15分钟可为重卡充电至90% 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4倍 [3] - 极氪科技展示1.3兆瓦超充桩 首个V4极充兆瓦站落地杭州 总功率1440kW 行业单体功率最大充电站 [3] - 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峰值功率1.3兆瓦 12C充电倍率 零下10℃环境15分钟可充至80% 同时展示能量密度175Wh/kg的钠离子电池 [3] 智能座舱技术进展 - 商汤绝影展示"new member"智能助手系统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实现无唤醒多轮自然对话 可感知用户情绪并自动调整车内环境 [6] - 科大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实现多模态融合 指令识别准确率超98% 理想MEGA车型搭载的"铂金音响系统"可结合声纹识别推荐音乐 [6] - 安波福中国推出智能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 包括通过ISO 26262 ASIL-D认证的风河中国RTOS 以及基于高算力座舱平台的AI座舱系统 [7][8][9] - BMW展示"巨幕影院"版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 采用视平线全景交互系统 驾驶信息置于视觉黄金三角区 首创A柱至A柱超宽视域显示投影 [9][10] - 长安马自达EZ-60配备100英寸裸眼3D HUD屏幕 利用双目成像实现投屏随动 配合3D导航实现虚拟与真实道路无缝重合 [10] 传统燃油车技术突破 - 大众展示第五代EA888发动机 功率提升23.5%至200kW 百公里油耗8.35L 0-100km/h加速7.6秒 颗粒物排放降低60% [11] - 长城汽车展示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 最大功率549马力 峰值扭矩800牛·米 零百加速4.6秒 兼容92号汽油 零下40℃可正常启动 [12] - 长安汽车发布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 缸内直喷压力较主流350Bar机型高42.86% 燃烧更充分 动力更强更省油 [12][13] 市场与技术趋势 - 调研显示70%车型仍需发动机支持 近50%用户选择燃油车 传统车企持续精进燃油技术 大众 长城 长安均展示最新发动机产品 [1][11][12] - 兆瓦超充技术仍处发展初期 受技术成熟度 基建成本 电网承载能力限制 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普及 企业同时推进快充技术突破 [4] - 行业进入多元动力时代 长安汽车表示将推出ICE PHEV HEV等多种动力车型 市场需求决定技术突破方向 [13]
车展“反骨仔”:4.0T的大发动机,惊喜,不意外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5 20:57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2025年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展示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引发对内燃机技术突破的讨论 [2] - 2024年欧洲内燃机禁令松动,丰田、马自达和斯巴鲁联合发布新一代多燃料兼容发动机 [3] - 丰田章男强调汽车工业共同敌人是二氧化碳而非燃油发动机,主张多元化技术路线 [3] - 2024年全球燃油、混动、纯电渗透率分别为67%、18%和15%,混动被视为更多场景下的优选 [9] - 行业达成共识:纯电动、插混、混动及燃油车组成的多元化市场将长期共存 [21] 长城汽车战略与表现 - 长城发布"泛内燃机战略",主张内燃机与电驱动共生,不做非油即电的割裂选择 [5][7] - 4.0T V8发动机针对超豪车市场,最大功率549马力,峰值扭矩800牛·米,零百加速4.6秒,热效率38% [7] - 该发动机兼容92号汽油,极寒启动速度比竞品快5秒,预留电机位支持P2混动方案 [7][9] - 2024年长城营收2021.95亿元(同比+16.73%),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80.7%),燃油动力为主的坦克SUV贡献28%利润 [9][10] 长安汽车战略与市场分析 - 长安采取多路径动力路线,2024年一季度增程车型销量达1.29万辆 [12] - 展示45%热效率新蓝鲸发动机,2.0T+8AT动力总成实现7.9秒破百时6.89L油耗 [12][15] - 2024年一季度国内燃油车占比58.84%,长安计划通过HEV/PHEV转型及智能翻新抢占存量市场 [15][16] - 执行副总裁叶沛提出"品种上1/2工程,规模上两倍工程",优化产品序列并拓展海外 [16] 技术发展与行业观点 - 专家呼吁停止污名化内燃机,指出燃料改进可使内燃机实现碳中和 [18][20] - 中国混动专用发动机技术全球领先,奇瑞鯤鹏1.5T热效率达高水平,吉利探索零碳燃料发动机 [20] - 铁路行业案例显示内燃机在极端场景和成本限制下不可替代,类比汽车行业多元化需求 [20] - 中国动力系统已摆脱跟随模式,动力性与经济性引发海外竞品关注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