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技术

搜索文档
突破6C超充技术 “闪电速度”驱动锂电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 2025-07-29 11:04
锂电池行业发展 - 锂电池产业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关键 前景广阔 潜力巨大 [1] - 2024年山东省锂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增速超过20% [1] - 山东省锂电池产业势头强劲 正负极材料 电解液等产能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产品从1C迭代至6C 充放电电流达额定电流6倍 10分钟可充至额定电量 [1][2] - 采用叠片工艺替代卷绕式工艺 降低内阻 增大充电电流 缩短充电时间 [2] - 研发团队攻克毫米级精度偏差 通过在线视觉检测系统和AI算法双重保障产品质量 [3] 公司生产与质量管控 - 导入X-RAY和在线CT技术 对半成品 成品进行100%无损检测 [3] - 实施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面质量管控 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公司市场与合作 - 公司已成为理想汽车 东风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等知名新能源车企的核心供应商 [3] - 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未来将持续拓展锂电产品 [4] 政策与产业支持 - 枣庄市出台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3] - 建成锂电新能源领域创新平台180余个 为57家锂电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3] - 公司成功入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 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4]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将超快充电池从6C提升至10C甚至12C [4] - 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为山东省锂电池产业链发展贡献力量 [4]
瑞能股份光储超充站拿下 “深圳超充” 认证
财富在线· 2025-07-07 17:33
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现状 - 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环节存在三大难题:30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长、高峰时段电网过载风险、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绿色出行的矛盾 [1] - 市场主流充电站完成80%充电需30-60分钟,用户对加油式极速补能需求迫切 [3] - 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速超30%,传统充电站高峰时段集中负荷多次引发局部电网波动 [3] 瑞能股份光储超充站技术突破 - 公司子公司瑞能时代研发的光储超级充电站获"深圳超充"认证,实现"10分钟充电80%"的硬核性能 [1] - 液冷超充枪技术解决高功率充电散热难题,连续为10辆以上车辆充电后仍保持功率稳定输出 [5] - 自主研发的RP-EMS智能管理系统实时分析电网负荷、光照强度与用户需求,动态调配能量流 [4] 光储一体化能源闭环设计 - 构建光伏-储能-充电三角闭环:光伏发电优先供电,多余电量存入储能柜,光伏不足时储能系统无缝补能 [4] - 储能系统通过峰谷电价套利提升经济性,单柜容量450kWh,0.5C倍率充放电,单站年均降低用电成本约15% [4] - 实现"绿车充绿电"概念落地,同时平抑电网高峰负荷 [4] 模块化设计与行业复制潜力 - 核心设备模块化设计,储能柜、超充堆、充电桩可灵活组合,施工周期压缩近半 [6] - 单站建设成本降低20%,可根据场地调整储能容量,按用户量增减充电枪数量 [6] - 技术方案为深圳"超充之城2.0"提供样本,推动行业从"能用"向"好用"再到"可持续"质变 [6] 公司技术积累与行业地位 - 瑞能股份22年深耕电池检测与储能系统研发,技术积累支撑超充认证突破 [3] - 光储超充站同时满足快速补能与绿色可持续双重需求,解决行业核心矛盾 [3]
小鹏G7硬刚特斯拉Model Y胜算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18:38
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 - 小鹏G7定位中型SUV,共三个版本,售价19.58万—22.58万元,填补了公司20万—25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断层 [2] - 小鹏G7将特斯拉Model Y作为主要对标对象,试图通过"算力第一"、"场景更全"等技术标签建立"智能=小鹏"的品牌联想 [2] - 小鹏现有SUV产品线包括G9(24万—27万元)和G6(17万—19万元),G7的推出完善了产品矩阵 [2] 技术亮点与差异化竞争 - 搭载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AI汽车、AI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图灵AI芯片,具有跨场景技术稀缺性 [2] - 行业首发本地端VLM大模型,实现无需指令主动服务、记忆用户习惯、模仿家人声音等智能化功能 [2] - 配备5C超充AI电池,峰值充电功率451kW,10分钟补能436km,12分钟可从10%充至80% [3] - 整车容积4.47m³,比Model Y大11.2%,配备"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四门电吸门等豪华配置 [3] 市场竞争格局 - 20万—25万元市场新能源车销量已超燃油车,一季度纯电动份额47.3%(21.1万辆),燃油车30.2%(13.4万辆) [2] - 2024年中型SUV市场增速5.8%,新能源中型SUV销量146万辆(+21.6%),市场份额升至44.5% [3] - 4月份20万—25万元SUV销量同比涨近七成,纯电市场仍被特斯拉统治 [3] - 小鹏G7开售9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5] 基础设施与数据积累 - 小鹏自营充电网络覆盖420城,2348座充电站,1858根超充桩,但仅S4超充桩支持5C [5] - 特斯拉中国超充站超2100座,超充桩超1.16万根,凭借高效BMS和网络密度保持用户体验优势 [5] - 特斯拉FSD拥有25.74亿公里真实路测数据,远超鸿蒙智行(3.1亿公里)和百度Apollo(1.7亿公里) [4]
电动重卡补能趋势:换电、超充双轨并行走向融和?
高工锂电· 2025-07-01 20:08
电动重卡补能技术发展 - 补能方式主要集中在换电及充电两种,超充技术进步缩短了充电与换电的时间差 [1] - 宁德时代推出"75号重卡标准换电块"并签约重卡换电站,同时整合超充版天行商用车电池,提供多元补能方案 [1] - 启源芯动力布局1.6MW大功率超充产品,15分钟充电260度电,续航200公里 [2] - 星星充电推出充换一体站"天河"系列,实现3分钟静态换电,已在漳州、九江、海南等地落地 [2] 充电与换电阵营的竞争与融合 - 特来电坚持充电业务,认为400kW充电桩已满足大部分重卡需求,不计划入局换电 [3] - 特来电为宇通纯电重卡提供400kW双枪充电方案,30分钟补能200km,满足高频短途场景 [5] - 充电重卡销量2025年1-5月超4万辆,是换电重卡的2倍以上,纯电动重卡占比超80% [7] - 充电与换电阵营从并行逐渐走向交叉融合,巨头如启源芯动力和星星充电布局充换电一体站 [1][2] 兆瓦级超充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 - 华为推出1.5MW兆瓦级超充方案,盛弘股份推出1.6MW解决方案,星星充电布局2.88MW超充方案 [8] - 华为超充方案建设成本约450万(五年TCO),可向下兼容乘用车与重卡充电 [8] -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开发30余款4C超充重卡,覆盖港口、矿山等场景,与顺丰、京东合作部署5000辆适配车型 [8] - 宁德时代推出超充电池,比亚迪推出1000V及以上高压平台,适配兆瓦级超充 [9] 重卡换电与超充网络建设 - 启源芯动力已建成超1400座新能源重卡充换电场站,覆盖港口、矿区等场景,累计支撑23亿公里运输里程 [11]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合作,2025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万座 [12] - 华为计划2025年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比亚迪计划建设超4000座"闪充站" [12] - 充换一体站、光储充/换一体站成为补能方式交叉点,启源芯动力在长三角建设30座充换电站 [12] 技术验证与未来趋势 - 超充与换电尚未形成压倒性竞争格局,布局充换融合旨在技术验证和圈地跑马 [12] - 工商业储能系统向261kWh升级,探索500kWh以上大容量系统以解决超充负荷冲击 [9] - 超充站在干线物流的渗透是推广电动重卡的关键,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重点布局 [12]
总投资3亿元锂电池PACK产线项目落地河南
起点锂电· 2025-06-19 18:18
活动信息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将于7月10-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 [1][2] 朋生科技项目动态 - 朋生科技与灵宝市政府签约年产30万组锂电池PACK产线项目 总投资3亿元 将建成全球首条12C超充电池专用产线 投产后可为30万至50万辆电动自行车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2][3] - 产线集成高精度焊接路径自动寻位系统和全域热管理检测模块 支持3-5分钟极速充电并通过600℃耐火测试 良品率达99.3% [3] - 项目将与灵宝市"中国铜箔谷"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导入"电池-充电-回收"全链条技术 并带动当地铜箔企业订单增长 [3]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朋生科技成立于2025年1月 专注12C超充技术研发与集中式超充体系建设 由深圳中世华创科技(持股70%)和郑州展跃电子科技(持股30%)共同持股 [4] - 12C超充技术可实现外卖电动车电池3-5分钟充满 配套BMS系统实时预警 解决充电火灾隐患 单座四通道超充桩日服务600车次 土地利用率提升83% [5] - 技术已在灵宝、杭州等12城复制 联合爱玛、雅迪等十大电动自行车品牌 与美团、顺丰等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达成合作 [5] 行业影响 - 超充技术优化补能效率 缓解续航焦虑 推动两轮车电动化转型 [5] - 技术普及将促进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迭代 提升行业安全水平 [5]
【热点评述】关注宁德时代换电2.0
乘联分会· 2025-06-13 16:58
宁德时代换电业务布局 - 公司联合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覆盖多元场景,并与广汽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3] - 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首发将搭载在巧克力换电车型上[3] - 2020年开始试水换电业务,主要涉及物流和网约车等B端市场[6] - 2024年底发布标准化巧克力电池,推动换电网络生态建设与行业技术标准统一[6] - 2025年重心转向C端市场,与五大车企合作发布10款面向个人用户的巧克力换电车型[7] 换电行业发展背景 -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换电模式发展的支持政策[5] - 政策和市场共同助力下,换电领域迎来发展"风口",换电设施建设步伐有望提速[5] - 车市形成宁德时代和蔚来两大换电阵营,行业标准正走向统一[8] - 公司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采用"双网并行"模式[8] 公司换电业务战略优势 - 换电模式通过车电分离、灵活电池租赁等方式重构购车模式,打破技术迭代与用户资产强绑定的传统逻辑[9] - 依托标准化接口实现多品牌兼容,通过能源网络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9] -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具备更丰富的上下游沟通经历和跨品牌兼容能力[10] - 资金和规模成本优势支持大范围铺开换电站,配合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生态闭环[10] 公司全场景能源解决方案 - 同时押注超充与换电,构建覆盖全场景、全温域、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解决方案[11] - 发布钠新电池首搭巧克力换电车型,升级骁遥和神行电池应对竞争[11] - 规划年内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12] -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和骁遥双核电池进一步创新,但兆瓦级超充建设成本高、周期长[12]
“超充+固态”同步牵引 叠片工艺将加速渗透
高工锂电· 2025-05-23 18:24
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行业动态 - 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93.8万辆,同比增长29%,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206.9GWh,同比增长36% [2] - 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达106.6GWh,占全球51.5%市场份额 [2] - 电池技术路线多样化,包括大圆柱、超快充、固态电池等,下游应用场景扩展至商用电动车、人形机器人、航空飞行器等领域 [2] 蜂巢能源技术进展 - 公司展示第二代龙鳞甲电池和最新叠片技术,董事长杨红新认为超充和固态是未来电池技术进化方向,叠片是实现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3][4] - 超充电芯要求极片、集流体内阻低且受力均匀,叠片工艺相比卷绕更具优势 [4] - 固态电池因电解质特性,叠片成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 [5] 二代龙鳞甲电池性能 - 全球最大800V 65度电增混电池,续航超400KM,支持5C快充,系统能量密度达185kWh/kg [7] - 采用CTP设计,体积利用率提高2-4%,快充循环超1600圈,BDU冷却技术使温度降低40% [7] - 通过叠片工艺提升80-100%SOC快充性能30%以上,采用数智双温控监控系统和双项5维快充策略 [7] - 采用热电分离技术、智能熔断器(响应时间<2ms)和双层防护结构,安全标准达行业6倍以上 [9] 短刀电芯与热复合飞叠工艺 - 最新短刀电芯支持6C充电倍率,能量密度195kWh/kg,循环寿命超5000次 [10] - 热复合飞叠技术通过多极耳并联结构降低内阻,提升快充性能,并增加电解液储液空间 [10] - 第三代热复合飞叠技术将全固态电池制备工序从四道简化为一道,生产效率提升100%,良品率超99.5%,成本降低53% [12] - 专用隔膜技术使极片粘结力提升5倍,Hi-pot不良率降低30%,AI全检系统降低不良品流出风险60% [13]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办,聚焦钠电技术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苏州举办,探讨固态电池产业化 [2]
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闪耀CIBF2025,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相
鑫椤锂电· 2025-05-18 20:2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欣旺达动力在CIBF2025深圳国际电池展上发布闪充电池4 0全新超充电池产品矩阵 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 0 1min极充150km+ 油电同速 [1][4] - 欣星驰2 0长续航版兼具6C峰值倍率和800km+续航 增混电池全系升级至最高8C峰值倍率 190Wh/kg 6C超充圆柱增混电池实现低成本高安全方案 [4] - 闪充电池4 0系列迭代至12C极充版本 单次补能压缩至5分钟级 欣星驰2 0千安极充版支持1 4兆瓦闪充 5min补能450km [6] 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 采用高空间利用率天擎结构 配合发泡胶灌封 集成式液冷BDU等技术 实现高集成 高安全 高效率 [5] - 热-冷直导 多面夹层冷却设计使冷却面积提升50% 航天级保温技术等实现-20℃低温能量保持率90%以上 -40℃正常工作 [8] - 欣星驰2 0长续航版LFP超充电芯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系统质量集成率80%以上 降本10%以上 [8] - 欣星耀2 0千安极充版支持1000km+续航和8C充电 8min补能700km [9] 系统平台与产品矩阵 - 三大系统平台:星驰适配A-B级经济性场景 星耀适配极充及高端场景 星环适配圆柱PHEV/BEV [7] - 针对小电量动力及两轮车市场推出全球首款6C快充190Wh/kg LFP圆柱增混电池 具备可横可竖兼容 高能量密度 极致低内阻 长寿命等优势 [13][15] - HEV产品具备80kW放电 10万次充放寿命 -40℃工作温度 三年综合成本低于燃油车 连续4年国内混动锂电池出货量第一 [16] 行业影响与市场定位 - 公司率先量产行业首款4C超充电池 现引领超充技术创新 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 智能化提供动力 [1][6] - 产品矩阵实现从高端旗舰到平民车型的技术普惠 推动超充技术市场渗透率提升 [17] - HEV产品在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地区具备极强竞争力 全球百万车主信赖 [16][17]
欣旺达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5-18 18:35
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1] 欣旺达动力新产品发布 - 公司于5月16日在CIBF2025发布了闪充电池4.0全新超充电池产品矩阵,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0等系列产品 [2][5] - 新产品矩阵标志着公司在超充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创新突破,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强劲动力 [3] 闪充电池4.0系列产品特点 - 欣星驰2.0: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1分钟极充150km+,油电同速 [5][7] - 欣星驰2.0长续航版:6C峰值倍率,800km+续航,LFP超充电芯能量密度达200Wh/kg以上,降本10%以上 [5][9] - 增混电池全系升级:最高8C峰值倍率,提供"里程无忧+补能无忧"双重保障 [5] - 190Wh/kg 6C超充圆柱增混电池:低成本高安全方案 [5]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欣星驰2.0千安极充版配合1000V高压系统平台可实现1.4兆瓦闪充,5分钟补能450km [7] - 冷却面积提升约50%,-20℃低温能量保持率90%以上,极寒-40℃仍能正常工作 [9] - 欣星耀2.0千安极充版支持8C充电,充电电流超1000A,8分钟补能700km,续航1000km+ [11] - 全新一代多孔硅碳负极技术实现电芯260+Wh/kg的高能量密度 [14] 系统平台与应用场景 - 星驰系统平台:适配A-B级经济性应用场景 [10] - 星耀系统平台:适配极充及高端应用场景 [10] - 星环系统平台:适配圆柱PHEV/BEV [10] - 圆柱增混电池在小电量BEV及增混车型中具有低成本、高柔性兼容优势 [18] HEV高功率产品 - 全新一代HEV产品具备超高功率(80kW放电)、超长寿命(10万次充放)、超低工作温度(-40℃)等特点 [19] - HEV产品三年综合成本低于燃油车,连续4年国内混动锂电池出货量第一 [19] - 在充电基础设施缺乏地区具备极强竞争力,已获得全球百万+车主信赖 [19]
最前线 | 蜂巢能源杨红新:叠片工艺将是超充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
36氪· 2025-05-17 17:02
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 叠片工艺被认为是超充技术和固态电池量产的最佳解决方案,因其在极组应力分布、金属沉积形貌等方面优于卷绕工艺 [1] - 叠片工艺下电芯内部金属沉积更均匀,而卷绕工艺的R角容易出现沉积不均问题 [1] - 固态电解质材质脆且易断裂,叠片工艺是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唯一技术路线 [1] - 热复合飞叠技术可加速全固态电池量产 [1] -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叠片路线生产电池,包括吉利旗下吉曜通行和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等 [2] 蜂巢能源技术突破 -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深耕叠片工艺,提出短刀电池并"all in"叠片工艺 [1] - 采用热复合飞叠技术,第三代产线叠片效率达0.125秒/片,生产效率接近常规卷绕工艺 [2] - 热复合飞叠工艺涉及电芯设计、制造工艺、产线算法和原材料调整,是整个生产链条的颠覆 [2] - 4C快充项目全窗口充电时间优化至15分钟,80%-100% SOC充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较竞品提升30% [3] - 4C快充项目使用叠片工艺制造,支持末端更大倍率充电,并采用数智双温控监控系统 [3] 蜂巢能源产品创新 - 推出"二代龙鳞甲"电池,是全球最大的增混电池,拥有65度超大电量,支持800V快充,续航超400公里 [3] - 二代龙鳞甲电池从20%充至80%SOC仅需12.1分钟,快充循环超过1600圈,可拓展6C超充 [4] - 采用"热-电分离"技术,通过CTP设计实现电芯上下粘接,排气间隙与底部防护间隙共用 [4] - 底部采用超高强钢底护板+T形双层型材防护结构,可承受1000J冲击,是新国标6倍强度 [4] - 二代龙鳞甲电池将于2025年6月中旬大规模量产,首搭高端MPV、轿车和SUV车型 [4] 行业快充技术现状 - 60%以上EV/PHEV用户会直接将电池充满,但行业普遍关注10%-80% SOC(EV)或30%-80% SOC(PHEV)的充电时间 [3] - 行业普遍忽略末端(80%-100% SOC)充电效率 [3] - 公司技术目标是提升末端快充性能,实现"真快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