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超充电池

搜索文档
欣旺达20250907
2025-09-08 00:19
欣旺达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专注于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的电池制造商[1] * 消费电子行业 特别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池市场[4][16] * 新能源汽车行业 动力电池供应商[5] * 储能行业 储能电芯及系统供应商[5][28]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69.8亿元 同比增长13%[3] * 2025年上半年规模利润8.56亿元 同比增长3.88% 扣非利润5.83亿元[3] * 消费类电池收入100.39亿元 同比增长5.22% 出货量同比增速约6%[2][4] * 消费电池毛利率从去年17.6%提升至今年上半年19.6%[4] * 新能源板块收入76亿元 毛利率接近10% 高于去年同期的8%[2][5] * 上半年存在约四五千万汇兑损失 去年同期有汇兑收益 汇兑差异约一亿元 另有三四千万股份支付费用[3]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消费电池领域连续五年保持全球手机电池市场第一 2024年全年出货量4.6亿只 占全球市场份额34.3%[2][4] * 动力电池出货量17.6GWh 对外出货16GWh 同比增速接近100%[2][5] * 储能系统收入10亿元 同比增速68.8% 出货量78.9GWh 同比增速133%[2][5] * 李威板块自供比例从去年35%提升至今年上半年41% 收入37亿元 全年目标75-80亿元[4] * PAK业务方面 手机出货量增速维持5%-6%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增速超过20%[16] * 2024年精密结构件收入超过30亿元 智能硬件接近3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两块业务各实现约15亿元收入[22]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已实现6C超充电池量产 具备10-12C研发能力 5分钟可补充450公里电量[3][11] * HEV产品具有60C闪充 70C散放以及10万次循环寿命 能在-30度到60度温域内启动 HEV占比约20%[3][11][17] * 半固态电池技术取得进展 已发布产品 计划采用硅碳负极 下一代产品或采用锂金属负极 预计2026年或2027年实现量产[3][8][21] * 低空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达360-400瓦时/千克 未来可能提升至500瓦时/千克以上[3][9] * 是行业内少数能实现10%以上硅负极含量量产的企业 目标达20% 部分可穿戴产品已实现20%硅负极比例[25][26] * 计划提升体积能量密度 从现在的850瓦时/升提高到1,000瓦时/升[26] 客户与市场拓展 * 消费电芯端积极拓展客户 预计今年或明年有望突破北美A客户 韩国客户和戴尔[2][6] * 动力和储能系统主要客户包括理想 东风日产 阳光电源 中车等[2][6] * 计划进一步扩展国际化客户 如沃尔沃 大众等[2][6] * 笔记本电脑市场与联想 惠普等客户合作密切 份额不断提升[20] * 可穿戴设备主要客户包括小米 三星 Meta等[18] * 储能系统订单充足 远大于产能 尤其在海外市场 现有订单至少覆盖至2026年[3][28] * 海外市场占比约为40%-50% 且增速较快[3][28] 产能与出货目标 * 2025年全年新能源板块出货目标35-40GWh 其中储能电芯目标10GWh 目前看有望超额完成[2][7] * 截至7月份 月出货量在3.5-4GWh之间 其中储能电芯单月出货1-1.5GWh并持续提升[12] * 动力部分上半年稼动率60% 后续可能提升到70%甚至80%[12] * 消费电芯2025年从每天100万只扩到120万只 预计九十月份再扩10万只 第四季度再增加10万只产能[14] * 动力部分2024年建成产能60GWh 2025年底预计达80GWh左右[15] * 储能电芯将在泰国基地和四川德阳基地分别扩产 每条线单独扩展约6GWh[15] 盈利预期与战略 * 目标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动力电池整体盈亏平衡[3][7][32] * 积极扩产 考虑租用友商产能以快速扩大生产能力[2][7] * 储能电芯行业存在产能紧张和涨价现象 公司通过选择定价更高 毛利更高的项目来应对[13] *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将迎来拐点 实现动力电池整体扭亏为盈[3][32] * 随着下半年开始向国际大客户出货 预计产品生命周期更长且毛利更高 对价格产生积极影响[29] 其他新兴业务与细分市场 * 涉足运动相机 服务机器人等新兴消费市场[18][19] * 智能硬件中整机组装类产品如石头扫地机 以及电子笔 电动牙刷等小品类产品表现突出[22][23] * 已进入智能可穿戴设备 机器人和飞行器等多个细分领域[24] * 针对AI眼镜等可穿戴产品 已实现了硅负极含量20%的量产[25] * 正与多个细分领域领先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产品 包括3C消费类电芯和半固态电池[27] * 半固态电池在小型消费级产品中应用速度较快 但大规模应用可能需要两年以上时间[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