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陪伴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AI与短剧:出海增速最快的2条赛道,创业者如何构建壁垒
搜狐财经· 2025-11-17 10:32
活动概况 - GTC 2025全球流量大会(上海)双日入场总人数超过14000人,总入场人次超过24000次 [1] - 大会第二日举办了AI与短剧两个主题峰会,数十位创业者分享了出海增长赛道的经验 [3] AI陪伴硬件市场 - 全球独居人口快速增长,中美日三国趋势显著,催生了对情感陪伴型AI硬件的旺盛需求 [5] -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发展,正推动AI产品从功能工具向情感伴侣演进 [5] - AI陪伴设备核心用户是以二次元文化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全球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10亿,其中中国达2.6亿 [5] 生成式AI应用市场 - 预计到2032年,整个生成式AI应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 [7] - 截至2024年7月,生成式AI应用的下载量和收入相较于2022年分别上涨96%及150% [7] - 有助于效率提升、个人成长、提供情绪价值以及帮助生成创意的几类AI应用引领增长 [7] - IAA+IAP+订阅的混合变现模式已成为主流,加入IAA可帮助开发者进入墨西哥、巴西等潜力市场 [7] AI原生系统与生产力变革 - AI正在走向"软件第一使用者"席位,人类转向监督与决策角色 [9] - Agent OS由数据、集成、后端与沙箱环境等4个模块构成 [9] - Agent OS在企业落地路径分为单点能力应用、多应用/多智能体协作、通用智能体跨部门协同三个阶段 [9] - 企业在构建AI Native应用时需关注编排成功率、人工介入点、审阅通过率等关键指标 [9] 非游应用市场趋势 - 2024-2025年为碎片化时代,用户每天在各类App上花费时间达3.5小时,但每月使用App高达26个 [11] - 非游App的收入高速增长,将首次超越游戏收入 [11] - 分配到开放互联网的非游App的D3 ROAS有100%以上的提升 [11] AI企业定价与增长策略 - 企业正经历"阶跃式"增长变革,从数百万到数千万美元ARR的扩张速度前所未有 [15] - 高增长企业(年增速100%+)的定价迭代频率远高于低增长企业,更倾向采用"基于成果"的计费逻辑 [15] - 复合式定价(席位+用量)成为市场新常态,AI企业的客户希望为"实际产出"买单 [15] - 未来AI定价将是"多维组合"系统,需从自动化与效率提升、能力强化等多维度重新定义价值指标 [16] AI创业与竞争壁垒 - 无限流解谜游戏利用AI驱动原生模式,首周通过自媒体营销获取了5万新增用户 [19] - 公司整合持续制造爆梗的产品能力,加上适当营销,可加速用户增长和社交裂变 [20] - 通过将用户互动内容转化为短文或漫剧,让用户变成创作者,借助内容实现增长 [20] - 真正的竞争壁垒取决于硬件载体之上的软件体验深度,软硬件一体化融合必不可少 [22] - 构建多维竞争,在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基础上叠加IP合作生态与创作者社群厚度 [22] 短剧出海市场 - 2025年Q1全球短剧App内购收入达近7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27] - 美国市场贡献近一半收入,拉美与东南亚成为主要下载来源 [27] - 短剧App变现模式包括单集付费、会员订阅、广告和广告变现 [27] - 海外短剧典型用户画像为25-44岁女性为主的中青代和宝妈人群 [27] 短剧制作与成本优化 - 短剧出海制作端发生变化,越来越多项目转移至中国及波兰等成本更低的国家 [36] - 通过转移拍摄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单部剧可节省约30%的制作成本 [36] - 剧本题材趋于多元,相比2023年狼人、吸血鬼等套路题材有所改变 [36] 短剧平台生态与发展阶段 - 从国内短剧发展路径看,海外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头部厂商MAU体量和平台能力尚未成熟 [36] - 海外短剧商业模式仍相对单一,免费平台尚未跑出明确的收益模型 [37] - 短剧出海发展从早期"内容为王、单点爆款"阶段,转变为平台主导、多维度深度融合的综合竞争阶段 [37] - 行业进入更强调精细化运营阶段,需要系统化、精细化的执行能力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