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架构芯片

搜索文档
Arm预计第二财季营收10亿美元至11亿美元 拟自研芯片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9:52
财务表现 - 第一财季营收10.5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 净利润1.3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3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35美分与预期持平 [1] - 第二财季营收指引为10.1亿至11.1亿美元区间 符合市场预期的10.6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测区间29至37美分 中值低于市场预期的36美分 [1] - 因业绩指引及战略转型投资计划影响 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逾8% [1]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投资部分利润开发自有芯片及组件 标志着从传统IP授权模式向实体芯片制造的战略转变 [1] - 自研成品芯片将是现有计算子系统产品的物理体现 公司将直接构建包括芯片及解决方案在内的产品 [1] - 为支撑转型积极招募人才 包括吸纳客户方专业人才 此举将使公司在芯片订单领域与部分客户形成竞争关系 [2] 行业地位与技术生态 - 基于Arm架构的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3100亿颗 拥有超过2200万名软件开发者 构建全球最大软件生态系统 [3] - Arm架构在智能手机市场保持领先 在服务器和PC市场份额逐年增长 国内外云服务商持续推进基于Arm的基础设施建设 [3] - 机构预计2025年头部云服务商算力中近50%将基于Arm架构 [4] 竞争环境与挑战 - RISC-V架构凭借开放、低成本、低功耗及模块化特点快速发展 诞生10年内芯片出货量达100亿颗内核 超越Arm和x86同期发展速度 [4] - RISC-V采用开放指令集架构 允许自由使用修改且无需专利费用 与Arm封闭授权体系形成对比 [4][5] - 行业质疑Arm在AI时代的适应性 其封闭体系、标准化路径依赖及创新外包管理模式可能成为发展掣肘 [5][6] - Arm面临是否愿打破现有商业逻辑与生态体系 拥抱去中心化开放式AI生态的战略抉择 [6]
软银孙正义:错过英伟达,挑战英伟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6 08:14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孙正义曾清仓英伟达错失万亿市值,如今狂砸上百亿美元打造AI芯片帝国欲挑战英伟达霸主地位,虽布局广泛但面临挑战,与英伟达既是对手又是盟友,胜负未定 [1][2] 软银过往投资情况 - 2017年软银对英伟达持股近5%,2019年抛售,错失万亿市值 [1] 软银当前布局举措 - 近几年先后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美国芯片设计公司Ampere,此前已成为Arm大股东,建立AI芯片帝国 [1] - 三家公司分工明确,Arm提供芯片处理器IP、Ampere主攻数据中心专用芯片、Graphcore专注AI加速器芯片研发 [1] - 联手OpenAI,宣布“星际之门”计划、“水晶智能”项目,豪掷300亿美元追加投资,为超级人工智能(ASI)铺路 [1] - 布局四大核心,即芯片、数据中心、机器人、能源,芯片是革命的心脏 [1] - 面向ASI布局广泛,包括建设数据中心、开发日语大语言模型、推进AI技术应用落地等,覆盖全链条 [2] 软银竞争优势 - 软银杀手锏之一是Arm,全球99%的手机采用Arm架构芯片,正进攻数据中心市场,亚马逊、谷歌、微软纷纷采用其计算平台打造定制芯片 [2] - 有望让Arm+Ampere+Graphcore组成“数据中心芯片铁三角”挑战英伟达 [2] 软银面临挑战 - 英伟达CUDA生态十余年积累,目前仍是AI训练之王,在AI推理方面具备优势 [2] - 被收购前,Graphcore年亏2亿美元,Ampere收入缩水十倍,三家公司需紧密技术协同,从性价比、功耗比等方面突围 [2] 软银与英伟达关系 - 软银一边挑战英伟达,一边合作,英伟达通信技术助力软银AI - RAN计划,软银仍需采购英伟达GPU建数据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