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tlas 960 SuperPoD超节点
icon
搜索文档
风口上的机器人,其实离“上班”还有点远。
搜狐财经· 2025-09-20 15:30
行业热度与争议 - 人形机器人行业在2024年快速发展,从4月机器人马拉松到8月机器人运动会,展示技术快速迭代 [1] - 行业热度高涨但争议显著,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等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存在泡沫,实际应用能力与宣传存在差距 [3] - 机器人展会数量增加,WAIC等原以大模型为主的展会也大幅增加机器人展示区域 [1] 技术路线与行业分歧 -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强化学习与世界模型等技术路径优劣未达成共识 [4] - 行业关注点存在分歧,数据优先与模型优先的侧重方向未形成统一标准 [4] - 各企业采用不同技术方案,难以形成行业合力 [4] 数据瓶颈问题 - 行业面临严重数据短缺,大模型智能涌现需要100亿至1万亿Token数据,但当前研究数据量仅数亿规模 [8] - 最大公开数据集仅10亿左右数据量,远低于训练需求 [8] - 数据不足导致机器人任务种类有限,泛化能力差,难以适应真实场景 [9] - 宇树科技创始人确认数据问题是具身智能发展主要挑战之一,VLA模型等缺乏真实世界交互数据 [9] 云端解决方案 - 云端平台成为行业新方法论,英伟达Cosmos基础模型采用云端生成合成数据训练物理AI [13] - 华为云CloudRobo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刻物理场景,自动生成带标注的多模态数据(RGB图像、深度、时序数据) [16] - 合成数据预计将占训练数据绝大部分,需要厂商具备核心技术积累 [16] - 云端训练大幅提升效率,传统需1天搭建的环境在云端可完成2.5年训练量 [19] 云端训练成效 - 华为云展示CloudRobo训练的双臂机器人实现90%以上高精度操作成功率 [21] - 埃夫特工业喷涂臂快速学会新零件喷涂,乐聚人形机器人实现汽车产线搬运功能 [21] - 训练平台通过模仿学习实现虚拟劳动,显著降低试错成本 [18] 行业标准化进展 - 机器人行业存在标准混乱问题,各厂商系统与接口不统一 [23] - 华为云推出R2C(Robot to Cloud)协议,实现设备即插即用功能 [23]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拓斯达、优艾智合等头部企业加入协议 [23] 算力基础设施 - 人形机器人本体无法部署大规模算力,需依赖分布式集群算力 [27] - 华为发布Atlas 950/960 SuperPoD超节点,支持8192张及15488张昇腾卡 [27] - 超节点集群算力规模达百万卡级别,关键指标(互联带宽、内存容量等)全球领先 [27] 行业发展路径 - 行业需要优先建设基础设施而非直接开发机器人本体 [30] - 云端解决方案为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和家庭提供可行路径 [27] - 技术手段最终需通过实际劳动场景(螺丝拧紧、物料搬运等)验证价值 [29]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与集群,徐直军透露芯片最新规划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13:56
产品发布 -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产品Atlas 950 SuperPoD和Atlas 960 SuperPoD 分别支持8192张及15488张昇腾卡[3] -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超节点集群Atlas 950 SuperCluster和Atlas 960 SuperCluster 算力规模分别超过50万卡和达到百万卡[3] - 华为推出全球首个通用计算超节点TaiShan 950 SuperPoD 结合GaussDB分布式数据库可取代大型机和小型机[4] 技术突破 - 华为开创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UnifiedBus)并开放灵衢2.0技术规范 推动产业生态建设[4] - 基于三十多年联接技术能力突破大规模超节点互联技术挑战 实现多台机器逻辑上统一运作[3][4] 芯片路线图 - 华为规划未来三年昇腾多款芯片:2026Q1推出950PR 2026Q4推出950DT 2027Q4推出960芯片 2028Q4推出970芯片[5] - 单颗芯片性能与英伟达存在差距 但通过超节点与集群技术可实现全球最强算力[5] 生态建设 - 鲲鹏与昇腾生态开发者超过350万 合作伙伴超5600家 解决方案认证超15500个[5] - 中国算力中心国产方案中昇腾方案占比约85%[5] 战略定位 - 基于中国可获得芯片制造工艺打造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 满足持续增长算力需求[3] - 通过超节点技术引领AI基础设施新范式 为人工智能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算力保障[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