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

搜索文档
华海清科抢抓窗口期拟5亿急扩产 超10%营收投入研发净利3年增4倍
长江商报· 2025-06-30 08:22
扩产计划 - 公司拟建设晶圆再生扩产项目,规划扩建总产能为40万片/月,其中首期建设产能为20万片/月,首期投资预计不超过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不超过18个月 [2][3] - 目前公司具有晶圆再生产能20万片/月左右,首期建成投产后产能将翻一倍 [4] - 扩产目的是为有效抢抓晶圆厂加速扩产的窗口期,扩大晶圆再生服务的市场份额 [2][4] 业务优势 - 公司在先进制程晶圆再生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竞争力,已取得多家大型重点客户的订单 [2][5] - CMP和清洗是晶圆再生工艺流程的核心,公司通过采用先进的CMP研磨方式大幅提升再生晶圆的循环使用次数 [5] - 晶圆再生业务与原有装备业务具有协同性,将提高客户黏性 [6]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CMP设备生产商,也是国内唯一实现12英寸CMP设备量产的企业,2023年在12英寸CMP市场中占据46.7%的市场份额 [7] 研发投入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9亿元、2.17亿元、3.04亿元、3.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 [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634人,占员工总数的33.07% [9] - 公司已掌握17项核心技术,其中14项来自自主研发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46件,软件著作权37件 [11]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5亿元、16.49亿元、25.08亿元、34.06亿元,同比增长104.86%、52.11%、35.81% [1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元、5.02亿元、7.24亿元、10.23亿元,同比增长152.98%、44.29%、41.40% [12] - 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较2021年分别增长3.23倍、4.17倍 [1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34.14%,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15.47% [14] - 截至2024年一季度公司合同负债16.41亿元,同比增长33.85% [15]
国资创投下一站的故事这样讲
经济观察报· 2025-06-19 16:58
政策导向与改革方向 -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引导国企基金"投早投小投硬",强调科技属性和技术价值 [2][4] -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推进会部署改革工作,要求央企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 [3][4] - 浙江、江苏、上海、广东、湖北等地已探索"投早投小投硬"模式,浙江科创母基金为早期实践案例 [5][7][15] 地方实践与机制创新 - 浙江省设立三大基金群(产业集群基金、专精特新基金、科创母基金),形成联动支持模式,将科创母基金周期延长至15年并放宽子基金考核 [16][17] - 浙江省明确单支专精特新基金和科创母基金亏损40%以内不启动责任认定程序,建立容错机制 [18] - 上海国际集团设立10亿元早期硬科技基金,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构建产业联盟并提供投后增值服务 [35][36][39][42] 典型案例与投资逻辑 - 浙创投2019年投资华海清科(年收入3500万元、亏损3600万元),看重其作为国内唯一12英寸CMP设备商的稀缺性,最终实现15.6倍回报(累计回收4.7亿元) [20][21][30][32] - 上海国际集团硬科技基金建立项目筛选评估机制,设计多元化退出路径(IPO、并购、股权转让) [42][43] - 北京市国资委要求投资围绕新产业新赛道,避免"内卷式"竞争和盲目多元化 [45][48]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国有资本风险容忍度不足、早期项目退出路径单一、跨部门协同机制待完善为当前主要挑战 [9][49] - 专家建议通过国家级基金引领、优化创新投资策略、完善长周期评价机制来提升增量投入 [49] - 需构建场景化合规免责机制,减轻因市场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的管理责任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