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yberOne(小米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只是表面热闹?
新浪财经· 2025-05-21 19:06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概况 - 2024年北京车展上,小鹏、一汽、深蓝、北汽、长安等车企展示人形机器人Iron、G1、H1、A2等,承担表演、接待等功能,显示车企对该赛道的密集布局 [1] - 全球已有19家知名车企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分为两波浪潮:2021-2022年以特斯拉、现代集团为首,2024年后因生成式AI兴起带动传统车企加入 [1][2] - 国内车企布局方式包括自研(比亚迪"尧舜禹"、广汽GoMate)、生态合作(东风/吉利/北汽与优必选)、投资(上汽参投智元)等 [4] 车企入局动机分类 - **战略派**:如小米CyberOne定位家庭智能助手,延续生态战略,与特斯拉竞争 [4][5] - **现实派**:特斯拉Optimus、奔驰Apollo、宝马Figure机器人聚焦工厂重复劳动替代,解决人力短缺 [5][6] - **故事派**:东风、吉利等通过合作或投资展示技术关注,但实际投入有限 [6] 车企竞争优势与挑战 - **供应链优势**:车企拥有成熟电机、电控供应商体系,可迁移造车工艺与成本控制经验 [9][10] - **场景优势**:工厂环境可提供机器人训练数据,部分消化初期产能 [10] - **技术瓶颈**:多模态感知、实时决策能力不足,泛化能力受限(如Figure机器人仅能执行简单拾取任务) [10][11] - 理想汽车李想质疑:L4自动驾驶尚未解决,更复杂的人形机器人落地难度更高 [10] 行业现状与案例 - 特斯拉Optimus Gen 2、现代收购波士顿动力、小米CyberOne(177cm/52kg/21自由度)为早期代表 [4][5] - 2024年合作案例:奔驰与Apptronik、宝马与Figure、丰田与波士顿动力联合研发 [4][6] - 小米CyberOne因专利纠纷与追觅合作终止,部分项目停留概念阶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