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V光刻系统

搜索文档
一场知识挑战赛,打开ASML的“全景光刻”黑科技宇宙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7 09:20
ASML全景光刻技术生态 - 公司构建了覆盖光刻全流程的软硬件协同系统,包括光刻机台、光罩优化、光学对准、计算光刻、缺陷检测及晶圆厂工艺协同[1] - 技术体系由硬件模块、软件平台与优化算法共同支撑,形成完整的光刻解决方案[1] - 代表的不单是设备制造商,而是光刻领域的技术生态系统[2] 计算光刻技术 - 计算光刻通过模型和算法预测并修正图形偏差,成为现代光刻的"数字大脑"[5] -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工艺参数组合,提升光刻质量并缩短开发时间[9] - 光学邻近效应校正(OPC)技术通过调整主体图案或添加辅助图形补偿光学干涉[6] - 解决Sbar辅助图形异常曝出需考虑主体图案影响并进行整体优化[9] 电子束检测技术 - 电子束显微镜技术通过三级静电透镜系统实现电子束精确控制[11] - 等势线分布决定电子轨迹精度,影响成像分辨率[12] - 公司电子束检测平台可识别亚纳米级缺陷,检测精度超越传统光学方法[13] - 系统通过多级透镜调控、信号捕获和图像处理算法实现自动缺陷分类[13] 光刻机核心模组 - 投影物镜、光源系统和晶圆平台构成光刻工艺的"物理骨架"[15] - 采用双晶圆台设计实现曝光与预对准并行,提升生产效率[20] - 照明光学模组采用多镜片设计,实现4:1或5:1图案缩比投影[18] - 光罩模组结合气浮技术、真空夹持和激光干涉仪,定位精度达纳米级[18] 环境控制系统 - DUV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参数[22] - 多点高度检测系统通过误差模型校正测量结果,控制硅片表面平整度[22] - TWINSCAN平台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毫秒级环境调整[23][26] - 集成算法和高精度执行机构确保纳米级工艺控制[26] 技术活动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20日举办「ASML杯」光刻知识挑战赛[3] - 赛事题目设计体现光刻技术核心挑战,如OPC校正、电子束控制等[6][11] - 活动旨在展示光刻技术全貌并吸引技术人才参与[28][29]
突破!国产DUV光源技术!3nm!
国芯网· 2025-03-25 12:46
固态DUV激光技术突破 - 中科院成功研发固态DUV激光技术 可发射193nm相干光 与主流DUV曝光波长一致 能将国产半导体工艺推进至3nm节点 [2][4] - 该技术采用Yb:YAG晶体放大器作为核心光源 通过分光-变频-合成的技术路线 在完全固态结构下实现193nm激光输出 [5] - 技术细节显示 科研人员将1030nm基频激光分两路处理 一束通过四次谐波转换生成258nm激光 另一束经光学参数放大形成1553nm激光 两束激光混合后产出193nm激光 线宽控制在0.11pm以内 光谱纯度达商用标准 [5] 技术优势与现状 - 固态方案相比传统氟化氙准分子激光技术 摆脱对稀有气体依赖 系统复杂度降低 理论上可使光刻系统体积缩小30%以上 [4][5] - 当前实验室样机平均功率70mW 频率6kHz 仅为传统方案1% 但固态设计的先天优势已显现 [5] - 技术需在功率密度和频率稳定性方面实现突破 才能改变现有DUV光刻设备技术格局 实验室样机与工业级应用仍存在量级差距 [5] 行业影响 - 该技术为我国光刻技术自主化开辟新路径 有望支撑半导体制造工艺延伸至3nm节点 [4] - 全球光刻巨头ASML 尼康 佳能目前使用的DUV光刻系统均依赖氟化氙准分子激光技术 需持续注入氩氟混合气体 系统复杂且能耗较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