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
icon
搜索文档
隋永枫:不惧欧美技术垄断 十年铸就“大国重器”
杭州日报· 2025-06-30 10:30
核心技术突破 - 杭汽轮集团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点火成功,打破美、德、日等国长期技术垄断 [3][4] - 该燃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技术均实现国产化 [6][7] - 燃烧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在十级狂风等效气流中稳定燃烧,燃烧室温度达1330摄氏度,核心温度1700-2000摄氏度 [6] - 采用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叶片表面涂层等创新技术解决400摄氏度温差的冷却难题 [6] 研发历程与团队 - 研发始于2014年,最初团队仅18人,现已发展为近百人的高学历跨学科团队,涵盖气体动力学、金属工艺学等专业 [8] - 累计投入超十亿元研发资金,三大核心部件试验均一次成功 [8][13] - 研发过程中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上万个零部件均实现国产化配套 [13] 产品性能与市场 - HGT51F燃机转子重15吨,转速达每秒100转,轴承振动精度控制在半根头发丝范围内 [5][6] - 首台商机将于2025年6月交付,用于连云港示范电站,预计年发电量超6亿度,可满足中等县城全年用电 [13] - 产品定位F级(主流商用级别),未来计划向更高级别发展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此前完全依赖进口,单台价格达几十亿元 [7] - 该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从工业汽轮机到燃气轮机的产业升级 [14][16] - 公司目标是与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计划用5-10年实现技术超越 [16]
繁花似锦启“城” 临平绘就“城东新中心”璀璨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5-27 11:13
经济发展与目标 - 临平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7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固定投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前列[5] - 提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目标,定位为"深度融沪桥头堡、产城融合示范区"[5] 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 - 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3+2+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包括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时尚产业三大千亿级集群[8] - 杭汽轮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点火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运行温度超1300°C,简单循环效率≥35%,热电联供效率可达50%以上[6][7] - 广交会上临平88家参展企业斩获意向订单,春风动力、天元宠物等企业产品受国际市场青睐[6] - 规上工业企业8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58家,工信部卓越级工厂2家,省级未来工厂企业6家[8] 创新生态与技术突破 - 徴格半导体发布四通道独立可调5Gsps ADC芯片ZGADX010X,应用于激光雷达、通信基站等领域,研发团队80%成员拥有15年以上经验[9] - 临平区有效发明专利累计5272件,增长30.5%,新增发明专利1498件,增长60.6%[10] - "好伴AI"名医专家AI分身系统日均接诊2000余人次,问诊匹配准确率超95%[10] 人才与产业链布局 - 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893名,计划培育省市级卓越工程师20名以上,新增高水平工程师1000名以上[10][11] - 通过浙江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技术转移中心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10] 民生与城乡发展 - 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不雅建筑整治3.2万余平方米,改造村道11千米,新增绿化3.9万平方米[13] - 全区60个村社约3.4万户农村用户实现天然气"村村通""户户用"[13] - 2024年新增学校10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9个,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家[14]
十级狂风中,点燃一根蜡烛
全景网· 2025-05-12 14:12
核心技术突破 -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自主研发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HGT51F点火成功,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突破长期技术封锁[1] -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高效的热-功转换发电设备,应用于天然气发电、电网调峰及军舰动力等领域[2] - 我国燃气轮机工业曾长期受制于美、德、日技术垄断,面临"买设备受制于人、修机组看人脸色"的被动局面[2]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进前苏联技术奠定基础,21世纪初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策略推动国际合作[2] - 2012年国家设立"两机专项",2015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 - 研发重型燃气轮机年均投入超1亿元,目前主要由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等大型国企主导[3] 企业研发突破 - 杭汽轮HGT51F联合循环年发电量超4亿度,可满足中等县城一年用电需求,技术指标达世界主流水平[4] - 研发历时10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相当于公司年均30%的净利润[5] - 研发团队从18人扩展到近100人,攻克气动、冷却传热、控制等"卡脖子"技术[5] 未来规划 - 2025年6月完成首台样机满负荷试验,2026年6月交付首台商业示范燃机,2026年底实现并网发电[5] - 连云港示范电站项目将于明年启动[5] - 东方电气已于2022年实现F级50兆瓦燃机100%自主化,联合重燃2024年完成F级300兆瓦燃机点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