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增程版
搜索文档
对话何小鹏:强化学习已过时,具身智能不该以硬件为核心
36氪· 2025-11-10 09:26
机器人技术战略与理念 - 公司通过公开解剖机器人IRON的方式进行自证,旨在向行业内外用户展示其技术实力,以推动机器人普及[3] - 公司认为具身智能应实现软件与硬件1:1的融合,而非以硬件为核心,并强调全栈自研与跨域融合的重要性,以协调机器人全身82个关节[5] - 公司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主流强化学习的机器人技术路线,该路线难度更高,其最终结果尚不确定[5][7] - 公司坚持机器人高度拟人化,理由包括:便于从人类世界获取AI训练数据、易于适配为人设计的各类场景、以及拟人形态更具亲和力利于规模化销售[8][10] - 新一代机器人与汽车在零部件上存在工艺共享,AI软件复用比例达到70%,但机器人的关节、皮肤等部件在汽车上没有[10] 自动驾驶与Robotaxi业务布局 - 公司计划明年推出三款Robotaxi,目标是将自动驾驶系统的接管频率提升至一个月一次甚至六个月一次[12] - 公司对其Robotaxi商业模式充满信心,认为技术颠覆将创造全新场景与需求,ROBO车型需求量会非常高[12] - 公司第二代VLA模型已开源,意在向行业展示其探索的技术路径,并帮助其他硬件公司解决软件能力担忧[13][15] - 公司Robotaxi商业模式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装量产to C车型可大幅分摊BOM成本与研发费用,与Robotaxi业务形成协同,具备成本优势;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具备更广的泛化能力且无需部署费用;采用开放"工具箱"模式,与生态伙伴合作运营[18][20] - 公司与高德达成全球生态合作,源于历史渊源及高德作为中国大型出行平台的战略定位[21] - 公司认为未来自动驾驶将呈现L2与L4并存格局,L3没有存在必要[23] - 公司第二代VLA模型将语言转换为物理世界的新语言格式,而非人类语言,此举提升了效率与丰富性,并实现了决策过程的可推导性[23] 物理AI战略与行业竞争 - 公司视Physical AI为未来核心,强调先动优势、工程化落地能力及良好体验的重要性,认为数据是当前大模型进展变慢的根源[23][25] - 公司认为未来的竞争不仅在于硬件,更在于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机结合以提升客户体验,Physical AI的涌现刚开始[25][27] - 公司与特斯拉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追求跨域融合与量产规模,不同之处在于公司采取了更为开放的生态策略[28][30] - 公司预测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规模可能达到20万亿美元,并认为未来机器人销量将超过汽车[16] 增程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 公司推出"超级增程"路线,采用大油箱大电池搭配,以适应不同市场用户需求并提供更多选择[31] - 公司增程系统与纯电平台共享核心零部件,如电芯、驱动系统等,平台化策略旨在支撑规模化生产[33][36] - 公司增程系统的技术优势包括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系、11源热管理系统、一体化压铸等,并导入AI小模型以提升控制系统效率,突破物理边界[37][39] - 公司对增程市场的入场节奏持差异化观点,认为关键在于发现差异化点并在合适节奏推出,而非跟随市场波动[33][35] - 公司针对电池供应问题已与主要电池厂商进行密切沟通,海外市场将优先解决纯电车型的产能与交付问题[39] 公司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对四季度及明年盈利目标持谨慎态度,强调打好技术、产品、组织、全球化等基础,追求长期稳健发展而非短期速度[41] - 公司今年研发费用预计约为100亿人民币,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排名约20至25位,其中软件研发具有继承性,前期投入可为后续节省成本[43][45] - 公司在当前高研发投入下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水平,并预期未来随着收入与销售规模显著提高,财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