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搜索文档
GaN,风云骤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0 09:01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近日,氮化镓(GaN)市场风云再起:台积电正式宣布将在两年内全面退出GaN代工业务;力积电趁势接下Navitas 的订单,填补台积电撤退后的产能缺口;英飞凌则全力推进12英寸GaN产线进程;瑞萨电子暂停碳化硅(SiC)项 目、转而加码GaN;与此同时,ST与英诺赛科通过战略投资与"锁仓"延长禁售期,进一步深化绑定关系。这一连串 动作,正将GaN推向新一轮的内卷。 GaN凭借更高的开关速度、更低的损耗与更小的尺寸,被视为传统硅器件的"潜在继任者"。在全球能源转型与高能效驱动 的背景下,GaN半导体市场正步入加速成长期。尤其是在亚太、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相关企业正密集布局,争夺未来 制高点。 但在这一轮热度背后,GaN的真正考验正在酝酿——GaN能否从快充、消费电源等边缘应用,迈向电动汽车主驱系统等高 压核心场景? 台积电抽身,力积电接棒 台积电在7月3日发表声明称,决定在两年内逐步淘汰其GaN半导体代工业务,分析师表示,此举是由于来自中国的竞争侵 蚀了该产品的利润率。由于对GaN低利润前景感到担忧,台积电已决定逐步淘汰其GaN业务,并停止200毫米晶圆生产的 研 ...
为“减肥针”用户打造的健身课,成了一门新生意
36氪· 2025-07-10 07:48
GLP-1药物对健身行业的影响 - GLP-1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Ozempic)在快速减重的同时导致肌肉流失,促使健身成为新的刚需[1] - 减重患者中有1/4至1/3的去脂体重流失,其中肌肉占主要部分[3] - 医生普遍建议GLP-1药物使用者增加蛋白质摄入并进行抗阻训练以应对肌肉流失[5] GLP-1药物使用者的健身挑战 - 药物副作用如食欲下降和恶心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体力下降,增加健身难度[8] - 肌肉流失带来的疲惫感和无力感进一步阻碍健身习惯的养成[8] - 停药后体重容易反弹,且反弹部分多为脂肪而非肌肉[9] 健身行业的创新应对 - 美国高端健身连锁Equinox推出"GLP-1 protocol"培训,已扩展至全球80个俱乐部[12] -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等机构推出面向健身从业者的GLP-1课程,甚至提供专业认证[12] - 小型工作室如SURFCORE Fitness与医生合作,按需定制训练计划[14] - 洛杉矶Athletic Club注重规避药物副作用影响,调整训练强度[16] GLP-1经济下的跨行业创新 - 雀巢推出Vital Pursuit产品线,小份量但含20g以上蛋白质[18] - 康尼格拉推出"GLP-1友好"标签产品,强调高蛋白和纤维[20] - Daily Harvest提供GLP-1配套食品系列,增加高蛋白冰沙[20] - F45 Training与Dr B合作推出249美元/月的打包服务,包含医疗咨询和健身课程[22] - Xponential Fitness和Life Time收购有开药资质的公司,整合医疗服务[24] 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 摩根士丹利将2035年全球减重药市场规模预测从1050亿美元上调至1500亿美元[26] - 2024年美国已有超过6%人口使用GLP-1类药物[26] - 中国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健康、美团已开始布局GLP-1相关服务[26]
外企在中国|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大中华区副总裁钟经伟:主动布局中国市场,共筑美业新生态
新华网财经· 2025-07-09 16:57
核心观点 - 汉高消费品牌业务部通过战略并购、科技创新和行业人才培养,在中国市场实现深度本土化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和长期布局决心 [1][4][13] 连续战略布局 - 过去四年实施三次战略并购:2022年收购资生堂亚太专业美发业务(含Sublimic和Primience品牌)[6] - 2024年收购宝洁旗下沙宣大中华区头发护理业务(涵盖洗发水/护发素/造型等产品线)[6] - 2025年收购苏州博克生物科技,增强本土制造实力和供应链灵活性 [7] - 2025年7月全面接管沙宣大中华区业务运营管理 [7] 科技驱动革新 - 研发模式从"企业主导"转向"消费者主导",缩短研发周期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9] - 加强本地化研发与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市场响应速度 [9] - 通过电商平台和精准营销实现"货找人"式触达,建立高效消费者连接机制 [9] - 强调品牌信任力在消费决策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品质稳定性建立价值认同 [10] 行业升级与人才培养 - 连续举办13届施华蔻专业大中华美发大奖赛,覆盖全国数千家沙龙 [12] - 2025年在上海设立"沙宣美发学院",与伦敦总部同步培养国际视野人才 [12] - 创建璞观PROVI美发艺术机构,培养个性化发型设计师 [12] - 推动全产业链从教育/技术到消费的提质,注重产品环保效应 [12] 市场表现与战略定位 - 在中国市场实现从"初步引入"到"深度本土化"的飞跃发展 [1] - 战略布局形成品牌矩阵丰富/专业渠道拓展/本土供应链升级的协同效应 [7] - 明确"发型师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的行业生态参与理念 [12] - 展现"做100年品牌"的长期承诺,体现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13]
【股指期货午盘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跌0.17%,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跌0.18%,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跌0.38%,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跌0.20%。
快讯· 2025-07-09 15:11
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跌0.17%,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跌0.18%,中证500股指期 货(IC)主力合约跌0.38%,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跌0.20%。 股指期货午盘收盘 ...
【股指期货早盘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涨0.18%,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涨0.14%,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跌0.11%,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涨0.02%。
快讯· 2025-07-09 11:35
股指期货早盘收盘 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涨0.18%,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涨0.14%,中证500股指期 货(IC)主力合约跌0.11%,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涨0.02%。 ...
【股指期货早盘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涨0.94%,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涨0.73%,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涨1.38%,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涨1.62%。
快讯· 2025-07-08 11:35
股指期货早盘表现 - 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上涨0 94% [1] - 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上涨0 73% [1] - 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上涨1 38% [1] - 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上涨1 62% [1]
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日内涨幅达1.00%,现报5921.6点。
快讯· 2025-07-08 10:00
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日内涨幅达1.00%,现报5921.6点。 ...
【股指期货早盘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跌0.50%,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跌0.31%,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跌0.22%,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跌0.02%。
快讯· 2025-07-07 11:33
股指期货早盘表现 - 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主力合约下跌0 50% [1] - 上证50股指期货(IH)主力合约下跌0 31% [1] - 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主力合约下跌0 22% [1] - 中证1000股指期货(IM)主力合约下跌0 02% [1]
这个国家的半导体,被看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6 10:49
越南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潜力 - 越南正迅速成为全球半导体领域最有前途的参与者之一,得益于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优越的战略地理位置、年轻且精通技术的劳动力、成熟的电子制造基地以及强大的全球一体化水平 [2] -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2] - 越南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预计达到9%,到2029年将达到313.9亿美元 [3] 政府支持与投资环境 - 越南为半导体投资者提供颇具吸引力的税收制度,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税和增值税 [4] - 高科技园区的投资者可享受土地使用优惠,如延长租期至70年、降低租金以及优先使用先进的公用事业和物流基础设施 [4] - 越南已建立专门区域支持半导体制造业,包括胡志明市的西贡高科技园区、河内的和乐高科技园区和岘港的岘港高科技园区 [4] 行业挑战与建议 - 越南半导体产业面临四大瓶颈:电力供应、人才、技术和供应链 [5] - 建议投资人才和生态系统、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专注于战略利基市场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和辅助行业 [5] - 越南可以在先进测试、芯片设计或专业封装等特定领域成为领导者 [5] 国际合作与未来展望 - 荷兰公司如BESI、VDL ETG、Tecnotion、恩智浦半导体和苏科思正在扩大在越南的业务 [6] - 越南有望在2030年前成为主要的半导体出口国,得益于中低端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专用芯片设计能力的增强 [6] - 越南将在东南亚半导体供应链中发挥更具影响力的作用,并可能扩大其全球影响力 [7]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704:IH升水,IC及IM贴水扩大,中小盘短期偏多对待
东方证券· 2025-07-05 21:1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年报、分红预案及历史分红数据,预测指数成分股分红对股指期货合约的影响[9][20][2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预估成分股净利润**:以年报公布的净利润为准,未公布的公司结合快报、预警及分析师预测综合估算[21][23] 2.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 - 已公布分红预案的公司直接采用税前分红总额[27] - A股分红总额 = 分红总额 × A股股本/总股本[27] 3. **计算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 股息率 = 税后分红总额 / 最新市值[24] - 股息点 = 股票权重 × 股息率[24] - 权重调整公式: $$\mathrm{w_{it}={\frac{w_{i0}\times\mathrm{\(\1+R\)}}{\sum_{1}^{n}w_{i0}\times\mathrm{\(\1+R\)}}}}$$ 其中 \(w_{i0}\) 为初始权重,\(R\) 为涨跌幅[24] 4. **预测分红对各合约的影响值**: - 除权除息日预测:参考过去三年股东大会与除息日时间差的中位数[26] - 合约影响值 = 交割日前所有分红点数之和[26] - **模型评价**:依赖历史分红率假设,若市场分红率突变则预测偏差可能增大[29]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定价模型(离散红利)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原理,考虑离散红利分配下的期货理论价格[2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期货定价公式: $$F_t = (S_t - D)(1 + r)$$ 其中 \(S_t\) 为现货价格,\(D\) 为红利现值,\(r\) 为无风险利率[29] - 红利现值计算: $$\mathbf{D}=\sum_{\mathrm{i=1}}^{\mathrm{m}}\mathbf{D}_{\mathrm{i}}\,/(1+\phi)$$ \(\phi\) 为相邻红利发放期间的无风险利率[29] 3.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定价模型(连续红利) - **模型构建思路**:将密集分红视为连续红利分配,简化定价计算[30]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期货定价公式: $$F_t = S_t e^{(r-d)(T-t)}$$ 其中 \(d\) 为年化红利率,\(r\) 为无风险利率[30]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IH2507):年化对冲成本-4.89%(365天)[11] - 沪深300(IF2507):年化对冲成本-2.72%(365天)[12] - 中证500(IC2507):年化对冲成本12.34%(365天)[13] - 中证1000(IM2507):年化对冲成本16.97%(365天)[14] 2.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 理论价差与实际价差对比显示IH/IF升水、IC/IM贴水,与模型预测一致[11][12][13][14]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反映分红对期货合约的剩余影响比例[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合约剩余期限内未实施的分红点数[15] - 剩余影响比例 = 剩余分红点数 / 期货收盘价[11][12][13][14] 2. **因子名称**: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持有期货至到期的对冲成本[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年化对冲成本 = (实际价差 - 分红点数) / 期货收盘价 × (365/剩余天数)[11][12][13][14]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IH2507:0.82%[11] - IF2507:0.57%[12] - IC2507:0.16%[13] - IM2507:0.14%[14] 2. **年化对冲成本因子**: - IH2507:-4.89%(365天)[11] - IF2507:-2.72%(365天)[12] - IC2507:12.34%(365天)[13] - IM2507:16.97%(365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