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EN溯溪鞋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正在用丑鞋踹翻全世界
虎嗅APP· 2025-07-24 17:42
核心观点 - 2024年被VOGUE定义为"丑鞋之年",时尚趋势从精致高跟鞋转向舒适、功能性的丑鞋[7][8][9] - 年轻人通过穿丑鞋表达对消费主义的反叛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11][58][91] - 丑鞋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洞洞鞋、勃肯鞋、芭蕾平底鞋、渔网鞋、五趾鞋等[10][15][20][40][59] 丑鞋市场趋势 - 四大门神鞋款:洞洞鞋、勃肯鞋、Ugg雪地靴、厨师鞋成为年轻人四季标配[11] - 薄底鞋风潮兴起,Adidas Samba、Puma Speedcat、鬼冢虎等品牌受益[17][24][26] - 芭蕾平底鞋回归,miumiu等品牌推出950美元高端款式,批发市场老奶奶布鞋灵感复兴[18][20] 明星效应与品牌案例 - 韩流明星带货效应显著:Rosé带火Puma Speedcat OG,Jennie推广Adidas芭蕾鞋和Vibram五趾鞋[26][29][40] - 丑鞋高端化:miumiu芭蕾平底鞋950美元,ALAIA渔网鞋6819元仍一鞋难求[20][21] - KEEN溯溪鞋通过日本潮牌联名策略走红,Jasper款式售价1059元仍供不应求[63][72][73] 功能性鞋款崛起 - 五趾鞋因解决足弓塌陷等健康问题受追捧,Vibram基础款售价590元[42][48] - 溯溪运动带动KEEN等户外品牌出圈,功能性设计被都市年轻人日常化[65][66][67] - 迪卡侬游泳拖鞋因舒适平价成为小红书爆款,显示消费者对实用性的追求[90] 行业变革与消费心理 - 高跟鞋市场萎缩,Christian Louboutin等传统奢侈品牌面临挑战[93][94][106] - 内衣行业同步转向无钢圈舒适款,反映女性消费从展示转向自我舒适[101][103] - 航空业开始改革空乘着装规定,春秋航空允许女乘务员全程穿平底鞋[112][113] 社会经济影响 - 丑鞋流行反映经济环境变化,从炫耀性消费转向实用主义[114] - Lululemon等舒适品牌取代传统女鞋柜台,商场一层布局发生变化[114] - 年轻人通过穿搭表达对职场文化的反叛,舒适成为新刚需[58][69][94]
比洞洞鞋还丑的鞋,被中产抢疯了
36氪· 2025-05-19 19:52
KEEN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 KEEN在中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迅速走红 小红书相关词条浏览达2亿 热门笔记互动量过万 多位明星名人上脚 [3] - 品牌线上销售表现强劲 去年618溯溪鞋销售额达1700万元 约售出1.7万双 [3] - 热门款JASPER系列在天猫旗舰店已售约2万双 但落后于竞品HOKA的BONDI系列3万双销量 [29] - 品牌线下扩张迅速 一年半时间已开设14家独立门店 今年三四月份新增6家门店/快闪店 [29] 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 - KEEN从传统户外品牌转型为"潮牌"路线 产品设计强调"丑萌"特色 如JASPER"法棍鞋"、Uneek"泡面鞋"等 [26][28] - 营销关键词包括快乐、有趣、生活、日常、自然等 强调生活方式属性 [28] - 联名策略积极 今年以来已进行8次联名 合作对象涵盖户外、奢侈品及艺术家品牌 [28] - 价格定位中高端 天猫旗舰店销量前十商品价格区间799-1199元 [28] 产品特点与消费者反馈 - JASPER徒步鞋因鲜明设计和丰富配色受追捧 小红书相关穿搭笔记获近2000互动 [8][12] - 配色选择多样 基础色系百搭 鲜艳配色常断货 得物平台粉色款溢价至1499元 [12][14] - 消费者反映存在品控问题 包括鞋舌不适、鞋底异响等 [36][37] - 尺码问题突出 瘦脚需买大一码 宽脚需买大两码 [42] - 功能性受质疑 有消费者反映鞋底不防滑 与宣传的"增强抓地牵引力"不符 [43] 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面临HOKA、亚瑟士等品牌竞争 HOKA溯溪鞋去年618期间售出1.5万双 销售额超1500万元 [45] - 亚瑟士等品牌在中端价格带竞争激烈 其GEL-SONOMA SE系列618到手价483元 已售2万双 [45] - 价格持续上涨 JASPER系列从2021年双11的600多元涨至目前的1000多元 [43][44] - 国内外价差明显 日本市场JASPER到手价约700元 得物平台价格700-800元 [43][4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户外市场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连接" 消费者期待超越产品本身的品牌体验 [45] - 品牌力、产品力、服务力三者并重 服务在潮流+户外赛道尤为重要 [45] - 负面反馈反映品牌运营团队不够成熟 对细节考虑不周全 [43] - 发货物流、运费险等服务细节与千元定价不匹配 影响消费者体验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