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肯鞋

搜索文档
年轻人正在用丑鞋踹翻全世界
虎嗅APP· 2025-07-24 17:42
核心观点 - 2024年被VOGUE定义为"丑鞋之年",时尚趋势从精致高跟鞋转向舒适、功能性的丑鞋[7][8][9] - 年轻人通过穿丑鞋表达对消费主义的反叛和对舒适生活的追求[11][58][91] - 丑鞋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洞洞鞋、勃肯鞋、芭蕾平底鞋、渔网鞋、五趾鞋等[10][15][20][40][59] 丑鞋市场趋势 - 四大门神鞋款:洞洞鞋、勃肯鞋、Ugg雪地靴、厨师鞋成为年轻人四季标配[11] - 薄底鞋风潮兴起,Adidas Samba、Puma Speedcat、鬼冢虎等品牌受益[17][24][26] - 芭蕾平底鞋回归,miumiu等品牌推出950美元高端款式,批发市场老奶奶布鞋灵感复兴[18][20] 明星效应与品牌案例 - 韩流明星带货效应显著:Rosé带火Puma Speedcat OG,Jennie推广Adidas芭蕾鞋和Vibram五趾鞋[26][29][40] - 丑鞋高端化:miumiu芭蕾平底鞋950美元,ALAIA渔网鞋6819元仍一鞋难求[20][21] - KEEN溯溪鞋通过日本潮牌联名策略走红,Jasper款式售价1059元仍供不应求[63][72][73] 功能性鞋款崛起 - 五趾鞋因解决足弓塌陷等健康问题受追捧,Vibram基础款售价590元[42][48] - 溯溪运动带动KEEN等户外品牌出圈,功能性设计被都市年轻人日常化[65][66][67] - 迪卡侬游泳拖鞋因舒适平价成为小红书爆款,显示消费者对实用性的追求[90] 行业变革与消费心理 - 高跟鞋市场萎缩,Christian Louboutin等传统奢侈品牌面临挑战[93][94][106] - 内衣行业同步转向无钢圈舒适款,反映女性消费从展示转向自我舒适[101][103] - 航空业开始改革空乘着装规定,春秋航空允许女乘务员全程穿平底鞋[112][113] 社会经济影响 - 丑鞋流行反映经济环境变化,从炫耀性消费转向实用主义[114] - Lululemon等舒适品牌取代传统女鞋柜台,商场一层布局发生变化[114] - 年轻人通过穿搭表达对职场文化的反叛,舒适成为新刚需[58][69][94]
为什么越丑的鞋越值钱?
36氪· 2025-07-16 21:37
核心观点 - 丑鞋品牌Crocs和Birkenstock通过独特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实现商业成功,但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差异显著 [6][9][29] - Crocs采取轻资产、规模化策略,Birkenstock则走奢侈品路线控制稀缺性 [33][35][36] - 品牌价值构建关键在于与工业文明保持距离,强调手工、血统和故事性 [47][48][50] 行业发展 - 丑鞋从被时尚圈排斥到成为流行趋势,2024年被VOGUE称为"怪鞋之年" [5][6] - 丑鞋品牌股价表现优异:Crocs连续四年跑赢道琼斯美国球鞋公司指数,Birkenstock市值突破百亿美元 [6][11] - 联名策略成为重要破圈手段:Crocs与巴黎世家联名款售价达基础款22倍,Birkenstock与Dior联名款二级市场价格翻10倍 [24][41] 公司对比 Crocs - 主打洞洞鞋单一品类,2024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超过Adidas Yeezy全系列 [33] - 轻资产运营:关闭自有工厂全面代工,分销体系高度灵活(24双起订) [34] - 面临仿冒问题严重,年均仿冒搜索量达25200次 [35] Birkenstock - 营收连续九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毛利率近60%高于Nike和亚玛芬体育 [9][38] - 重资产模式:95%产品在德国五家直营工厂生产,强调"德意志制造" [36] - 严格控货:收回分销权直接对接零售商,主动打击仿冒 [37] - 全价销售率90%,平均售价持续增长 [41] 品牌策略 - Crocs利用争议营销:"黑红也是红",通过媒体争议创造话题和机会 [22] - Birkenstock构建奢侈品叙事:250年历史、50双手工组装、欧洲原料血统 [47][48] - 成功关键:与工业文明保持距离,强调手工价值和非规模复制的稀缺性 [48][50] 市场表现 - Birkenstock在《芭比》电影亮相后搜索量暴增110%,LVMH旗下基金以43亿美元收购70%股份 [11] - 2024年Birkenstock市值达Crocs的1.5倍,尽管营收仅为后者一半 [29] - Crocs 2003-2006年营收增长300倍,但2024年增速显著放缓 [18][29]
为什么越丑的鞋越值钱?
36氪· 2025-07-09 07:38
行业趋势 - 2024年被时尚界称为"怪鞋元年",丑鞋从实用工具转变为流行符号[2] - 洞洞鞋母公司Crocs股价连续四年跑赢道琼斯美国球鞋公司指数[2] - 勃肯鞋营收连续九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25财年验证"越丑越好卖"现象[3] 公司表现 - Crocs经典洞洞鞋2024年单品类销售额超20亿美元,超过Adidas Yeezy全系列[23] - Birkenstock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相当于两个李宁),在营收仅为Crocs一半时市值高出50%[6][18] - Birkenstock毛利率维持60%水平,高于Nike和亚玛芬体育,全价销售率达90%[25][28] 产品策略 - 两品牌均以实用主义起家:勃肯鞋专注足部健康200年,Crocs主打树脂材料的功能性[7][9] - Crocs采用轻资产模式:关闭自有工厂全面代工,分销端实现24双起订的灵活供应[24] - Birkenstock坚持德国本土生产(95%产品来自5家直营工厂),严格控制分销权[24] 品牌营销 - Crocs通过联名实现破圈:巴黎世家联名款售价达基础款22倍(850美元/只),成为2018年最受欢迎单品[15] - Birkenstock借《芭比》电影曝光后搜索量暴增110%,与Dior联名款二级市场价格翻10倍[6][28] - 两品牌主动利用争议营销:Crocs CEO称"黑红也是红",Birkenstock CEO在联名问题上"打脸"操作[13][16] 竞争壁垒 - Birkenstock构建奢侈品属性:强调250年历史、50道手工工序、90%欧洲原料(含葡萄牙专属软木林)[32][33] - Crocs面临严重仿冒问题:年均仿制品搜索量达25200次,与奢侈品假货量级相当[24] - 勃肯stock实施主动打假:派卧底潜伏亚洲工厂取证,法务提前拦截侵权[25] 市场定位 - Crocs走量模式导致"拼多多化",主要客群为厨师/医生等实用主义者[9][24] - Birkenstock塑造稀缺性:需求持续超过供给,CEO公开强调供不应求状态[25] - 品牌价值差异体现:Birkenstock通过"老欧洲户口"建立溢价能力,Crocs依赖规模效应[33]
为什么越丑的鞋越值钱?
远川研究所· 2025-07-08 18:54
丑鞋市场趋势 - 时尚界态度转变:2024年被时尚杂志称为"怪鞋元年",丑鞋从被批判转为受追捧[4] - 市场表现:Crocs股价连续四年跑赢道琼斯美国球鞋公司指数[5],Birkenstock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相当于两个李宁)[11] - 文化现象:Birkenstock因《芭比》电影曝光后搜索量暴增110%[11],Crocs联名款被抢购一空[26] 产品起源与核心价值 - 实用主义基因:Birkenstock专注足部健康200年,鞋底设计贴合足弓[15][16],Crocs初创时主打树脂材料的柔软/防水/易清洗特性[18] - 早期用户群体:Birkenstock最初在美国作为保健用品销售[17],Crocs早期核心用户为厨师/医生等职业群体[19] - 增长奇迹:Crocs在2003-2006年间营收增长300倍[20],Birkenstock连续九季度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9] 品牌运营策略对比 **Crocs模式** - 规模化路线:经典洞洞鞋单品类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超过Adidas Yeezy系列)[36] - 轻资产运营:关闭自有工厂全面代工[37],采用灵活分销策略(24双起订)[38] - 仿冒问题:年均仿冒搜索量达25200次,与奢侈品假货水平相当[39] **Birkenstock模式** - 稀缺性控制:95%产品在德国五家直营工厂生产[41],收回分销权直接控货[42] - 反盗版措施:CEO亲自部署钓鱼执法打击仿冒[43] - 价格策略:全价销售率90%,平均售价持续增长[47],联名款二级市场价格翻10倍[48] 品牌价值构建 - 奢侈品化路径:强调手工制作(50双手组装鞋垫)[57],原料欧洲血统(90%原料来自欧洲)[58] - 文化符号塑造:通过250年历史背书,构建"老欧洲户口"的稀缺叙事[59] - 对比案例:香奈尔因公开机械化生产流程引发消费者不满[57],Burberry曾因转移生产线遭抗议[58] 财务表现差异 - 2024年现状:Birkenstock营收为Crocs一半但市值高出50%[32] - 盈利能力:Birkenstock毛利率稳定在60%(高于Nike和亚玛芬体育)[45] - 增长态势:Crocs增速放缓而Birkenstock维持双位数增长[32]
「丑鞋」KEEN的逆袭
36氪· 2025-07-02 17:58
丑鞋市场趋势 - 丑鞋品类(如Crocs、UGG、勃肯鞋)在小红书曝光量及销量显著增长,2025年5月勃肯鞋母公司Birkenstock Holding plc净利润同比大涨47% [1] - 年轻消费者通过DIY设计、晒旧鞋等方式赋予丑鞋叛逆与个性化标签,形成"做自己"的消费宣言 [1] - 丑鞋风潮本质是消费者对传统审美标准的反抗,拒绝为"精致"付费,转向功能性与舒适性优先 [1][60] KEEN品牌发展 - KEEN从户外功能鞋转型为都市潮流单品,JASPER鞋款三年内四次爆火,成为小红书高频曝光产品 [3][11][37] - 核心产品Newport凉鞋具备防撞脚趾、防水透气、可调节贴合度等功能,2003年推出后覆盖帆船、徒步等多场景 [17][19] - 2016年爆款Uneek采用环保编织设计,亚洲销售额占比35%-40%,主要吸引Z世代潮人 [31][43] 产品技术与设计 - 专利技术包括KEEN PROTECT(防撞)、KEEN DRY(防水)、KEEN ALL-TERRAIN(抓地力)等,强调功能导向 [24] - JASPER鞋款采用攀岩鞋设计,麂皮绒鞋面+橡胶底,宽楦设计提升舒适度,复购率达91% [32][45][47] - Uneek系列通过两根编织绳结构实现轻量化与透气性,仿制难度高,成为欧洲Gorpcore风格代表 [31][49] 区域市场差异 - 亚洲市场:40%新客户为Z世代,Uneek被定位为时尚潮鞋,联名日本品牌Engineered Garments强化山系文化 [51][27] - 欧美市场:美国中老年用户占比高,欧洲消费者偏好Uneek的户外功能性 [49] - 中国市场:Newport出现在农家乐、CBD等场景,满足"逃离都市"需求 [28][40] 消费者行为分析 - 58%用户拥有4双以上KEEN,高复购源于舒适性(如宽楦设计)与场景适应性(防水/防滑) [45][47] - 消费者通过混搭(西装+JASPER)表达反传统审美态度,形成"功能性丑"的消费哲学 [33][39] - Z世代将丑鞋视为"对抗颜值内卷"的工具,重视独特性与体验感而非外观 [64][65] 行业竞争格局 - KEEN延续Crocs的丑鞋风潮,但设计更侧重户外功能性,Crocs则凭借DIY文化渗透婚礼等场景 [54][55] - 奢侈品牌(Chanel、Gucci等)跟进推出丑鞋,反映舒适性需求对时尚行业的逆向影响 [61] - 《2024全球Z世代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商品的精神共鸣与实用价值超越外观成为核心购买驱动力 [64]
一脚踏遍欧洲的“鞋底大王”
杭州日报· 2025-07-01 11:03
公司概况 - 杭州中软塑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注软木鞋底生产26年,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软木鞋底生产商之一 [2] - 公司新厂房面积达30000平方米,工人满负荷生产时每日最高产量10万双,年产能达3000万双 [2] - 公司产品主要配套德国勃肯鞋,其软木鞋底在质量和色泽上接近传统勃肯鞋标准 [2] 订单与市场 - 当前订单量较往年下降10%,但欧洲订单占总订单量50%,其中德国订单达600万双 [2] - 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如第五代产品)和样品投入(每年数百万元打样费用)维持客户黏性 [4][5] - 近期拓展中东、日韩市场,并在晋江、广州国际鞋材展推广产品,成功吸引新客户 [5][6] 经营策略 - 采用"主动出击"策略,安排团队赴日韩、加拿大、美国等地开拓欧美市场 [6] - 淡季(3-6月)自购1500万元成品鞋底以保障员工收入,体现社会责任 [7] - 近期获得越南35万双转口订单(原美国订单),验证市场预判能力 [8] 行业动态 - 德国勃肯鞋风靡全球,带动软木鞋底需求,其特点是轻便、环保且采用软木屑合成材料 [2] - 欧洲客户对环保要求严苛,如NP成分标准需低于1mg/kg(严于欧洲通用10mg/kg标准) [7]
一双丑鞋,套现67亿
36氪· 2025-06-24 21:35
核心观点 - 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出售德国凉鞋品牌Birkenstock近1800万股股票,套现约9.4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4] - Birkenstock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大涨47%[5][7][15] - L Catterton减持后仍持有Birkenstock约62%股份,对应市值约67亿美元[5][17] 交易细节 - 每股售价52.5美元,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美银证券共同承销[4] - 交易为存量发行,Birkenstock直接认购300多万股并注销以减少流通股[4] - L Catterton去年已出售1400万股套现8.4亿美元,持股比例从71.9%降至62%[5] 公司业绩 - 2025财年第二季度营收按固定汇率计同比增长18%,亚太地区表现亮眼[15] - 毛利润率达60%,正品售价1000-2000元人民币,仿冒品价格相差上百倍[7] - 2023年上市首日开盘价41美元低于发行价46美元,但后续业绩持续增长[15] 品牌发展 - 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774年,以舒适性技术(如软木内芯鞋垫)为核心竞争力[8] - 2013年引入职业管理团队,业务扩展至袜子、背包、护肤品等品类[9] - 与Valentino、Dior等奢侈品牌联名,并通过《芭比》电影强化文化符号[12] 市场扩张 - L Catterton 2021年以48亿美元收购70%股份后推动亚洲市场渗透[10][12] - 中国以线上销售为主,2018年入驻天猫,2024年重启上海等地线下门店[14] - 产品坚持德国本土生产,全球供应链优化提升运营效率[12][15] 资本动向 - L Catterton近期筹集110亿美元新基金,拟继续收购消费品牌控股权[16] - 此次减持或为后续投资布局储备资金,仍看好Birkenstock增长潜力[5][16] - CEO预计2025财年营收增长15%-17%,但大股东减持引发股价短期波动[17]
拼多多的长期主义:“千亿扶持”打造新质供给
市值风云· 2025-06-24 18:17
消费趋势与供给变革 - 消费呈现多样性特征 同一消费者可能同时存在高端潮玩抢购和平价泡面消费行为 需求个性化趋势明显 [3] - 传统粗放型供给模式难以满足新消费需求 "新质供给"概念兴起 强调精准匹配个性化需求 [3] - 《哪吒2》全球火爆与潮玩抢购潮印证高质量供给仍存在强劲需求 [3] 平台扶持政策体系 - 推出千亿扶持计划 通过资源投入重构电商供需关系 建设普惠型电商生态 [5] - 具体措施包括:百亿减免计划(覆盖推广费/交易佣金) 新质商家扶持计划(专项补贴) 全链路解决生产/营销/物流痛点 [6] - 改革流量分配规则 店铺评级体系侧重商品质量/物流时效等指标 降低中小商家对营销费用的依赖 [7] 产业赋能案例 - 广东惠东女鞋产业通过"舒适经济"需求洞察 联合研发"勃肯鞋"实现出货量大幅增长 带动行业复苏 [12] - 浙江永康五金代工厂"伊之福"借助平台数据反馈 转型自有品牌 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并获黑标认证 [14] - 农业领域实施"百亿农研"计划 通过科技大赛/特产帮扶行动提升种植效率 助力农产品上行 [8] 商业模式创新 - 开放用户需求热力图 推动工厂从盲目生产转向按需定制模式 [11] - 将用户价值置于GMV之上 通过数据开放/流量规则创新构建可持续生态 [16][17] - 核心逻辑是通过精准需求拆解与供给匹配 实现供需两端螺旋式上升 [10][17] 战略定位 - 以牺牲短期利润为代价 通过重金支持/服务创新刺激需求 推动供给质量整体跃迁 [17] - 本质是建立商家自我造血机制 帮助优质中小商家实现差异化竞争与高质成长 [16]
一双丑鞋,套现67亿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21 11:56
公司交易与估值 - 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atterton出售德国凉鞋品牌Birkenstock近1800万股股票,每股售价52.5美元,套现约9.4亿美元(约67亿元人民币)[4] - 此次股票发行及回购由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美银证券共同承销,交易是存量发行,募集的资金将全部归卖方所有[4] - Birkenstock直接从承销商处认购了300多万股股份,这部分股份将被注销,以减少品牌的市场流通股[4] - 2021年L Catterton以约4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Birkenstock的多数股权,2023年10月Birkenstock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截至今年5月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4][6] - 去年L Catterton出售了1400万股Birkenstock股票,总价值约8.4亿美元,持股比例从71.9%降至约62%[6] - 减持后L Catterton仍持有Birkenstock约62%股份,对应市值约67亿美元[19] 财务表现 - Birkenstock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大涨47%[8][17] - 自2023年上市以来整体保持良好业绩增势,所有细分市场、渠道和类别均实现强劲增长,亚太地区表现尤其亮眼[17] - 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营收有望增长15%~17%[19] - 产品毛利润可达60%,一双正品勃肯鞋价格在1000-2000人民币之间[8] 品牌发展历程 - 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774年,由Johann Adam Birkenstock创办[9] - 1896年家族传人将鞋店开至法兰克福,1902年研发首款流线型足弓鞋垫[9] - 1925年收购工厂开展制造业务,1945年研发软木内芯技术[9] - 2013年引入职业管理团队,整合38个分公司,业务范围扩大至袜子、背包、护肤品等[10] - 2021年L Catterton收购其近70%股份成为重要转折点[11] 市场扩张策略 - L Catterton推动Birkenstock在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市场渗透,加快线上业务发展[15] - 与Valentino、Dior等时尚品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注入奢侈品基因[15] - 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重新布局线下渠道,在上海、深圳等地开设实体店[16] - 产品主要在德国生产,线下自营渠道有限,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17] 行业背景 - L Catterton是全球最大专注于消费的私募基金,管理约370亿美元资产[12] - 擅长控股收购具有独特品牌文化或重要市场地位的消费企业[12] - 近期筹集约110亿美元资本承诺,其中超67.5亿美元将用于全球消费品牌并购[18]
一双丑鞋,套现67亿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公司概况 - Birkenstock是德国凉鞋品牌,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774年,由Johann Adam Birkenstock创办[4][8] - 2021年私募基金L Catterton以约48亿美元收购其多数股权,2023年10月在纽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5月估值超100亿美元[4][10][14] - 产品以舒适、环保著称,毛利润达60%,正品售价1000-2000元人民币,成为"奢侈品"级消费品[7]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Q2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大涨47%,亚太地区表现亮眼[7][15] - 2023年上市首日开盘价41美元低于发行价46美元,但后续业绩持续增长[14] - 2025财年全年营收预计增长15%-17%,CEO对业绩持乐观态度[16] 股权变动 - L Catterton近期出售1800万股(每股52.5美元),套现9.4亿美元,持股比例从71.9%降至62%[4][5] - 2023年曾出售1400万股套现8.4亿美元,此次减持或为110亿美元新募资后的投资布局[5][15] - 减持后L Catterton仍持有约62%股份,对应市值67亿美元(按100.55亿美元总市值计算)[15] 品牌发展 - 从鞋垫制造商转型为全品类品牌,推出袜子、背包、护肤品等产品线[9] - 与Valentino、Dior等奢侈品牌联名,植入《芭比》电影,强化时尚属性[13] - 坚持德国本土生产,仅少量零部件外包,线下自营渠道有限[14] 市场扩张 - L Catterton收购后加速亚洲市场渗透,2017年进入中国,2024年重启线下门店布局[13][14] - 线上渠道为主,已入驻天猫,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设在线商店[14] - 全球化战略包括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拓展中国、印度、东南亚市场[13] 技术传承 - 1902年研发首款流线型足弓鞋垫,1945年创新软木内芯技术实现足弓记忆功能[8] - "footbed"商标注册于1925年,技术专利成为核心竞争力[8] - 家族经营200余年后,2013年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推动现代化管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