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CD液晶显示器件
icon
搜索文档
深天马A(000050):面板领先企业盈利修复,车载、柔性OLED开启成长新周期
长城证券· 2025-07-31 1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显示市场存在结构性机遇,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多年,形成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MicroLED 专业化产线预计 2025 年底具备小批量量产能力 [9][119] - 公司作为全球柔性 AMOLED 面板头部厂商以及车载显示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市场竞争格局优化及产业链转移,通过新品研发及客户导入实现业务扩张 [9][119] - 看好公司车载及专显两大利润中枢业务延续较好表现,柔性 AMOLED 板块持续盈利改善,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9][119] 分组1:中小尺寸面板领先厂商,多元显示布局协同发展 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CD、OLED & Micro/Mini LED 三线发力 - 公司是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营显示器件及相关业务,产品涵盖 LCD、AMOLED、OLED、MicroLED 等 [13] - LCD 成本低、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应用广泛;OLED 自发光,有高对比度等特点,应用于多领域;MicroLED 画质高、能耗低,但制造难、成本高,用于特殊显示产品;AMOLED 显示效果好、功耗低,应用于手机和车载显示 [14][15][18] - 公司形成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在多个显示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先 [19] 股权结构稳定清晰,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 - 国务院国资委间接持有公司 27.65%股份,为实际控制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15.85%、15.79%、11.86%、6.56%、4.04% [20] - 公司拥有成熟管理和研发团队,核心团队经验丰富,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和管理体系 [24] 整体营收保持稳健,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整体稳健增长,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2022 年同比下降,2023 - 2024 年营收同比提升,2025 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7] - 2024 年营收 334.94 亿元,同比 +3.79%;归母净利润 -6.69 亿元,同比 +68.13%;扣非净利润 -22.24 亿元,同比 +41.94%。25Q1 营收 83.12 亿元,同比 +7.25%;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1.37 亿元,同环比亏损收窄 [28] - 2025 年半年业绩预计营收同比增长约 10%,归母净利润 1.90 - 2.20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2.70 至 -2.40 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8] - 主营业务为显示屏及显示模组,以手机和车载显示为核心业务,IT 显示为快速增长业务,其他为增值业务,推动营收稳健增长 [32] - 2020 - 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19.42%、18.33%、12.9%、6.77%、13.28%,净利率分别为 5.04%、4.84%、0.34%、-6.53%、-2.06%,2023 年波动因行业影响,2024 年盈利能力修复提升 [33]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整体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4.25%、12.30%、14.98%、15.87%、15.94%、15.42%,研发费用率逐年加大,财务费用率维持较低水位,运营效率高,成本管控能力强 [36] 分组2:需求端:消费及汽车电子景气复苏,MicroLED 有望进入加速放量期 智能手机需求稳步复苏,AMOLED 渗透加速 - 25Q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 +1.0%达 2.952 亿台,中国出货量同比 -4.0%至 6900 万部,7 月第二轮国补恢复实施有望刺激需求 [39][40] - 折叠屏手机 25Q2 出货量 221 万台,同比 -14.0%,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1000 万左右,同比 +8.3%,至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10.6% [44] - 2025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预计达 34%,端侧模型精简和芯片算力升级助推其向中端价位段渗透 [46] -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同比 +7%,AMOLED 出货量增至 7.84 亿台,同比 +26%,首次超越 TFT LCD,市场份额占 51% [49] - 25Q1 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2.1 亿片,同比 +7.5%,环比 -14.2%;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 5.4 亿片,同比基本持平 [53] - 25Q1 全球 a - Si LC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3.3 亿片,同比 +13.1%;LTPS LCD 出货量约 2400 万片,同比 -63.8%;刚性 OLED 出货量约 5400 万片,同比 -5.8%;柔性 OLED 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 +5.9% [53] 关税推动全球 PC 市场需求前置,AI 创新有望拉动换机需求 - 25Q2 全球 PC 出货量同比 +6.5%达 6840 万台,美国市场需求提前放缓,其他地区需求强劲 [56] - 25Q1 中国大陆 PC 市场出货量 890 万台,同比 +12%,政府补贴刺激消费市场设备升级需求,消费市场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20%,中小企业市场温和复苏 [56] - 2025 年全球 AI PC 出货量预计达 1.14 亿台,同比 +165.5%,占所有 PC 出货量的 43%,中长期将引领商务、创作与游戏场景变革 [59][60] 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叠加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车载显示需求快速增长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823.6 万辆,同比 +24.4%,中国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 +35.5%,占全球比重由 64.8%提升至 70.5%,预计 2025 年全球销量达 2239.7 万辆,2030 年达 4405.0 万辆 [64] - 2024 年 12 月国内智能座舱单月装机量突破 200 万套,渗透率跃升至 75.6%,核心配置渗透率上升,创新焦点向高阶技术延伸 [67][68] - 2024 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 2.3 亿片,同比 +8.5%,预计 2025 年出货数量维持 5.4%高速增长达 2.5 亿片,AMOLED 显示器出货量比例预计从 2024 年的 1.7%快速提升至 2029 年的 6.3% [69][70] 新型显示产业化加速,MicroLED 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 MicroLED 采用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稳定性好、寿命长、亮度高,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有望在更多领域应用推广 [74] - 预计 2027 年 Micro LED 显示面板出货量达 170 万台,2031 年激增至 3460 万台,XR 设备预计占 24.4% [77] - 2024 年显示制造商推出新 Micro LED 显示面板原型,Micro LED 技术特点为其在车载显示应用提供基础 [77] 分组3:供给端:陆企份额持续提升,专显领域布局有望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LCD 产能向大陆集中,控产举措下面板周期属性减弱 - 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释放,韩国龙头厂商关停 LCD 产线,全球 LCD 产能向中国大陆集中,中国大陆成为全球 LCD 产业中心,韩系厂商退出 LCD TV 面板市场供应,大陆面板厂主导地位巩固 [78][80] - 日本及中国台湾厂商进行 LCD 减产或转型,2024 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 G5 及以上 LCD 产能面积中预计占比 65.2%,2025 年供应份额预计达 72.7% [81][83] - LCD 面板行业集中度提升,供给格局改善,厂商坚持“按需生产”,2022 年下半年大陆厂商控产增效,电视面板价格扭转并获利,2025 年一季度需求旺盛,二季度受关税和“以旧换新”影响,采购环比收缩,五月稼动率降低,二季度全球 LCD TV 面板高世代线稼动率下降至 83%,“五一”控产助力供需平衡 [83][84][86] - 长期来看,LCD 面板市场供应集中度提升和格局趋稳,有助于平抑行业波动性,稳定盈利能力,2025 年行业稼动率中枢和价格中枢有望继续高于去年 [89] - 7 月面板整体需求偏淡,价格延续下行态势,大尺寸面板跌幅显著,预计 32"至 85"主流面板价格较 6 月或有 1 - 3 美元下行空间,25Q3 手机面板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态势,不同技术路线供需动态差异显著 [89] 国内 OLED 产能快速扩充,本土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 - 韩国面板企业在 OLED 显示面板业务有先发优势,小尺寸领域三星曾占全球 OLED 手机屏市场超 95%份额,中尺寸领域三星提前量产 8.6 代 IT OLED 面板生产线,大尺寸领域 LG 和三星占据主导地位 [92] - 国产厂商持续加码 OLED 生产线投资建设,生产良率和产品成本改善,逐步超越韩国厂商,24Q1 中国厂商在智能手机用 OLED 面板领域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越韩国,25Q1 国内厂商在柔性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份额再次突破五成大关 [93][95][96] - 国内 G8.6 OLED 面板产线布局逐步铺展,京东方成都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工艺设备搬入启动,维信诺合肥国显 8.6 代 AMOLED 生产线主体结构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97] - 韩国显示产业中小尺寸 OLED 市场份额下滑,中国厂商在中小尺寸 OLED 领域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对韩国产业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98] 专显领域布局日趋强化,有望打造面板企业二次成长空间 - 专业显示针对特定行业场景需求,高壁垒、高附加值、强粘性,是面板厂突破同质化竞争、提升盈利水平的关键方向 [101] - 友达布局医疗和商显领域,群创推出新型 MicroLED 显示器,京东方推出医疗和商业显示产品,深天马提出“1 + 3 + A”新专显战略,在多个领域实现覆盖,推出多款创新解决方案 [102][103][105][106] Micro LED 产业化加速,面板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 Micro LED 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者,面板企业通过控股或合资模式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各面板厂商在该领域投资进度、规模、技术路线和侧重点多元化 [107] - 京东方、维信诺、TCL 华星、友达、群创、深天马等面板企业已在 Micro LED 领域展开布局,取得不同进展,如京东方 6 英寸 Micro LED 量产线实现产品交付,维信诺中国大陆首条 TFT 基 MicroLED 量产线量产出货等 [108][109][112] - 随着面板厂商和 LED 产业链厂商持续投入,Micro LED 技术加速成熟,成本下降,有望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重塑显示产业格局 [113] 分组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LTPS 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车载&AMOLED 打开成长天花板 -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在多个显示领域保持头部竞争优势,AMOLED 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等领域大幅增长,IT 显示领域稳步推进 [113] - LTPS 领域保持手机市占全球领先,向车载、IT 等多元化业务转型,2024 年 IT 业务产品竞争力夯实,LTPS NB 显示产品份额提升,LTPS PAD 显示业务稳固,首批 Monitor 产品交付 [114] - 车载方面 2024 年车规显示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仪表和 HUD 领域跃居第一,营收同比增长超 40%,获得项目定点价值创近年新高 [114] - 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柔性 AMOLED 在收入占比超六成,业务结构优化,AMOLED 手机领域营收规模扩大,技术创新和品牌项目渗透进步 [115] - Micro LED 领域发布领先产品,与海信联合发布 60 寸玻璃基 AM 驱动 Micro LED 无缝拼接屏,车载 Mini LED 产品批量出货,实现量子点技术上车上市 [115] - 产业布局上,Micro LED 专业化产线 2024 年 6 月点亮、12 月全制程贯通,预计 2025 年年底小批量量产,TM18 产线第一阶段满产,第二阶段产能爬坡,TM20 产线首款 IT 模组产品点亮,TM19 产线与 Micro LED 产线同日点亮,均进入试产试制阶段 [116] - 专业显示市场深耕高价值细分市场,产品涵盖知名品牌头部客户,商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17] 盈利预测 - 显示屏及模组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4.69%、5.42%、7.88%,毛利率分别为 14.59%、15.46%、15.82% [118] - 其他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保持 5.00%,毛利率分别为 20.17%、23.43%、24.35% [118] - 费用端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10%/1.08%/1.1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66%/2.38%/2.23%,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59%/9.64%/9.78%,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8%/2.30%/2.20% [118] - 预估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12 亿、5.00 亿元、6.01 亿元,EPS 分别为 0.13 元、0.20 元、0.24 元,PE 分别为 72X、45X、37X [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