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

搜索文档
重金研发“拥抱”AI时代,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市值迈向300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5:41
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1][2] -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1.9亿元大幅改善至53.4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917.5% [3]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5.33%,费用管控初见成效 [5] 业务结构 - 传统安防业务仍是基本盘,但创新业务实现收入117.66亿元,同比增长13.92%,占营收比重28.14% [3] - 海康机器人、萤石网络、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微影等创新业务已在各自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3] - 国内传统安防业务营收占比跌破50% [4]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上半年研发投入56.7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13.56% [3] - 从2020年至今累计研发费用超过500亿元,研发费用率从11%提高至12.8% [6] - 发布"观澜"大模型,构建物联感知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能力 [6] - 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应用于工业制造、电力行业、城市治理和交通管理等领域 [7]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美等核心市场损失难以完全弥补,部分国家对中国监控设备出台移除政策 [5] - 加拿大市场收入占比不足0.3%,加拿大政府要求停止运营对业绩直接影响有限 [5] - 通过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使海外业务收入保持一定增长 [5] 战略转型与市场表现 - 从"安防设备龙头"向"AIoT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升级进入收获期 [2] - 市值正重新迈向3000亿元大关 [1][8] - 积极把握AI大模型技术突破带来的发展机遇,驱动业务势能持续释放 [6]
深天马A(000050):面板领先企业盈利修复,车载、柔性OLED开启成长新周期
长城证券· 2025-07-31 1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显示市场存在结构性机遇,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多年,形成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MicroLED 专业化产线预计 2025 年底具备小批量量产能力 [9][119] - 公司作为全球柔性 AMOLED 面板头部厂商以及车载显示领域龙头,有望受益于下游需求复苏、市场竞争格局优化及产业链转移,通过新品研发及客户导入实现业务扩张 [9][119] - 看好公司车载及专显两大利润中枢业务延续较好表现,柔性 AMOLED 板块持续盈利改善,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9][119] 分组1:中小尺寸面板领先厂商,多元显示布局协同发展 深耕中小尺寸显示领域,LCD、OLED & Micro/Mini LED 三线发力 - 公司是创新型科技企业,主营显示器件及相关业务,产品涵盖 LCD、AMOLED、OLED、MicroLED 等 [13] - LCD 成本低、技术成熟、故障率低,应用广泛;OLED 自发光,有高对比度等特点,应用于多领域;MicroLED 画质高、能耗低,但制造难、成本高,用于特殊显示产品;AMOLED 显示效果好、功耗低,应用于手机和车载显示 [14][15][18] - 公司形成中小尺寸全领域主流显示技术布局,在多个显示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先 [19] 股权结构稳定清晰,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 - 国务院国资委间接持有公司 27.65%股份,为实际控制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15.85%、15.79%、11.86%、6.56%、4.04% [20] - 公司拥有成熟管理和研发团队,核心团队经验丰富,通过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和管理体系 [24] 整体营收保持稳健,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整体稳健增长,2021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2022 年同比下降,2023 - 2024 年营收同比提升,2025 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27] - 2024 年营收 334.94 亿元,同比 +3.79%;归母净利润 -6.69 亿元,同比 +68.13%;扣非净利润 -22.24 亿元,同比 +41.94%。25Q1 营收 83.12 亿元,同比 +7.25%;归母净利润 0.96 亿元,同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1.37 亿元,同环比亏损收窄 [28] - 2025 年半年业绩预计营收同比增长约 10%,归母净利润 1.90 - 2.20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 -2.70 至 -2.40 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8] - 主营业务为显示屏及显示模组,以手机和车载显示为核心业务,IT 显示为快速增长业务,其他为增值业务,推动营收稳健增长 [32] - 2020 - 2024 年毛利率分别为 19.42%、18.33%、12.9%、6.77%、13.28%,净利率分别为 5.04%、4.84%、0.34%、-6.53%、-2.06%,2023 年波动因行业影响,2024 年盈利能力修复提升 [33] - 2020 - 2025 年一季度整体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14.25%、12.30%、14.98%、15.87%、15.94%、15.42%,研发费用率逐年加大,财务费用率维持较低水位,运营效率高,成本管控能力强 [36] 分组2:需求端:消费及汽车电子景气复苏,MicroLED 有望进入加速放量期 智能手机需求稳步复苏,AMOLED 渗透加速 - 25Q2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 +1.0%达 2.952 亿台,中国出货量同比 -4.0%至 6900 万部,7 月第二轮国补恢复实施有望刺激需求 [39][40] - 折叠屏手机 25Q2 出货量 221 万台,同比 -14.0%,预计 2025 年出货量 1000 万左右,同比 +8.3%,至 2028 年复合增长率 10.6% [44] - 2025 年全球 AI 手机渗透率预计达 34%,端侧模型精简和芯片算力升级助推其向中端价位段渗透 [46] -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面板市场同比 +7%,AMOLED 出货量增至 7.84 亿台,同比 +26%,首次超越 TFT LCD,市场份额占 51% [49] - 25Q1 全球市场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2.1 亿片,同比 +7.5%,环比 -14.2%;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 5.4 亿片,同比基本持平 [53] - 25Q1 全球 a - Si LCD 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 3.3 亿片,同比 +13.1%;LTPS LCD 出货量约 2400 万片,同比 -63.8%;刚性 OLED 出货量约 5400 万片,同比 -5.8%;柔性 OLED 出货量约 1.4 亿片,同比 +5.9% [53] 关税推动全球 PC 市场需求前置,AI 创新有望拉动换机需求 - 25Q2 全球 PC 出货量同比 +6.5%达 6840 万台,美国市场需求提前放缓,其他地区需求强劲 [56] - 25Q1 中国大陆 PC 市场出货量 890 万台,同比 +12%,政府补贴刺激消费市场设备升级需求,消费市场笔记本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20%,中小企业市场温和复苏 [56] - 2025 年全球 AI PC 出货量预计达 1.14 亿台,同比 +165.5%,占所有 PC 出货量的 43%,中长期将引领商务、创作与游戏场景变革 [59][60] 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叠加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车载显示需求快速增长 - 2024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1823.6 万辆,同比 +24.4%,中国销量 1286.6 万辆,同比 +35.5%,占全球比重由 64.8%提升至 70.5%,预计 2025 年全球销量达 2239.7 万辆,2030 年达 4405.0 万辆 [64] - 2024 年 12 月国内智能座舱单月装机量突破 200 万套,渗透率跃升至 75.6%,核心配置渗透率上升,创新焦点向高阶技术延伸 [67][68] - 2024 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 2.3 亿片,同比 +8.5%,预计 2025 年出货数量维持 5.4%高速增长达 2.5 亿片,AMOLED 显示器出货量比例预计从 2024 年的 1.7%快速提升至 2029 年的 6.3% [69][70] 新型显示产业化加速,MicroLED 需求打开成长空间 - MicroLED 采用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稳定性好、寿命长、亮度高,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有望在更多领域应用推广 [74] - 预计 2027 年 Micro LED 显示面板出货量达 170 万台,2031 年激增至 3460 万台,XR 设备预计占 24.4% [77] - 2024 年显示制造商推出新 Micro LED 显示面板原型,Micro LED 技术特点为其在车载显示应用提供基础 [77] 分组3:供给端:陆企份额持续提升,专显领域布局有望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LCD 产能向大陆集中,控产举措下面板周期属性减弱 - 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释放,韩国龙头厂商关停 LCD 产线,全球 LCD 产能向中国大陆集中,中国大陆成为全球 LCD 产业中心,韩系厂商退出 LCD TV 面板市场供应,大陆面板厂主导地位巩固 [78][80] - 日本及中国台湾厂商进行 LCD 减产或转型,2024 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 G5 及以上 LCD 产能面积中预计占比 65.2%,2025 年供应份额预计达 72.7% [81][83] - LCD 面板行业集中度提升,供给格局改善,厂商坚持“按需生产”,2022 年下半年大陆厂商控产增效,电视面板价格扭转并获利,2025 年一季度需求旺盛,二季度受关税和“以旧换新”影响,采购环比收缩,五月稼动率降低,二季度全球 LCD TV 面板高世代线稼动率下降至 83%,“五一”控产助力供需平衡 [83][84][86] - 长期来看,LCD 面板市场供应集中度提升和格局趋稳,有助于平抑行业波动性,稳定盈利能力,2025 年行业稼动率中枢和价格中枢有望继续高于去年 [89] - 7 月面板整体需求偏淡,价格延续下行态势,大尺寸面板跌幅显著,预计 32"至 85"主流面板价格较 6 月或有 1 - 3 美元下行空间,25Q3 手机面板市场延续结构性分化态势,不同技术路线供需动态差异显著 [89] 国内 OLED 产能快速扩充,本土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 - 韩国面板企业在 OLED 显示面板业务有先发优势,小尺寸领域三星曾占全球 OLED 手机屏市场超 95%份额,中尺寸领域三星提前量产 8.6 代 IT OLED 面板生产线,大尺寸领域 LG 和三星占据主导地位 [92] - 国产厂商持续加码 OLED 生产线投资建设,生产良率和产品成本改善,逐步超越韩国厂商,24Q1 中国厂商在智能手机用 OLED 面板领域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越韩国,25Q1 国内厂商在柔性 AMOLED 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出货量份额再次突破五成大关 [93][95][96] - 国内 G8.6 OLED 面板产线布局逐步铺展,京东方成都第 8.6 代 AMOLED 生产线项目工艺设备搬入启动,维信诺合肥国显 8.6 代 AMOLED 生产线主体结构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97] - 韩国显示产业中小尺寸 OLED 市场份额下滑,中国厂商在中小尺寸 OLED 领域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对韩国产业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98] 专显领域布局日趋强化,有望打造面板企业二次成长空间 - 专业显示针对特定行业场景需求,高壁垒、高附加值、强粘性,是面板厂突破同质化竞争、提升盈利水平的关键方向 [101] - 友达布局医疗和商显领域,群创推出新型 MicroLED 显示器,京东方推出医疗和商业显示产品,深天马提出“1 + 3 + A”新专显战略,在多个领域实现覆盖,推出多款创新解决方案 [102][103][105][106] Micro LED 产业化加速,面板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 Micro LED 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竞争者,面板企业通过控股或合资模式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核心竞争优势,各面板厂商在该领域投资进度、规模、技术路线和侧重点多元化 [107] - 京东方、维信诺、TCL 华星、友达、群创、深天马等面板企业已在 Micro LED 领域展开布局,取得不同进展,如京东方 6 英寸 Micro LED 量产线实现产品交付,维信诺中国大陆首条 TFT 基 MicroLED 量产线量产出货等 [108][109][112] - 随着面板厂商和 LED 产业链厂商持续投入,Micro LED 技术加速成熟,成本下降,有望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重塑显示产业格局 [113] 分组4: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LTPS 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车载&AMOLED 打开成长天花板 -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在多个显示领域保持头部竞争优势,AMOLED 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等领域大幅增长,IT 显示领域稳步推进 [113] - LTPS 领域保持手机市占全球领先,向车载、IT 等多元化业务转型,2024 年 IT 业务产品竞争力夯实,LTPS NB 显示产品份额提升,LTPS PAD 显示业务稳固,首批 Monitor 产品交付 [114] - 车载方面 2024 年车规显示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载仪表和 HUD 领域跃居第一,营收同比增长超 40%,获得项目定点价值创近年新高 [114] - 手机显示业务利润同比改善,柔性 AMOLED 在收入占比超六成,业务结构优化,AMOLED 手机领域营收规模扩大,技术创新和品牌项目渗透进步 [115] - Micro LED 领域发布领先产品,与海信联合发布 60 寸玻璃基 AM 驱动 Micro LED 无缝拼接屏,车载 Mini LED 产品批量出货,实现量子点技术上车上市 [115] - 产业布局上,Micro LED 专业化产线 2024 年 6 月点亮、12 月全制程贯通,预计 2025 年年底小批量量产,TM18 产线第一阶段满产,第二阶段产能爬坡,TM20 产线首款 IT 模组产品点亮,TM19 产线与 Micro LED 产线同日点亮,均进入试产试制阶段 [116] - 专业显示市场深耕高价值细分市场,产品涵盖知名品牌头部客户,商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17] 盈利预测 - 显示屏及模组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4.69%、5.42%、7.88%,毛利率分别为 14.59%、15.46%、15.82% [118] - 其他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增速均保持 5.00%,毛利率分别为 20.17%、23.43%、24.35% [118] - 费用端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1.10%/1.08%/1.18%,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2.66%/2.38%/2.23%,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59%/9.64%/9.78%,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8%/2.30%/2.20% [118] - 预估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12 亿、5.00 亿元、6.01 亿元,EPS 分别为 0.13 元、0.20 元、0.24 元,PE 分别为 72X、45X、37X [9][119]
瑞德智能(301135) - 2025年7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30 15:28
汽车电子赛道 - 2024年汽车电子赛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981.87万元,同比增长503.21% [1] - 2024年成功量产平衡车、滑板车等智能控制器创新产品,团队获“最佳创新提案奖” [1] - 汽车电子领域主要产品有交流/直流充电桩、滑板车、车载冰箱、卡丁车等智能控制器产品 [1] 市场布局规划 - 国内建立华南和华东双基地,支撑国内市场拓展和海外业务响应 [1] - 全球化以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为支点,构建国内海外双循环格局 [1] 生产基地情况 - 拥有广东顺德、安徽合肥、浙江绍兴和越南同奈四个研发生产基地,“珠三角 - 长三角 - 东南亚”三级产能布局成型 [2] - 越南同奈生产研发基地于2024年8月31日开业,已进入产能加速释放阶段 [2]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拥有授权且有效的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134项、外观专利25项和软件著作权157项,较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项 [2] - 2024年度研发投入达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未来会持续投入并根据战略和市场调整 [2] - 具备成熟的智能控制器、多模态传感技术及物联网协议适配能力,产品支持设备互联互通与指令交互 [2] 净利润影响因素 - 公司从“做大做强”转向“做精做专、做优”战略,利润阶段性承压源于战略性资源投入 [2] - 投入包括聚焦新赛道和N产业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8,281.78万元,同比增长9.01% [2][3] - 推动组织变革,引进高级管理和核心研发人才,实施股权激励 [3] 其他情况 - 外采芯片大部分实现国产化替代,与国内厂商联合设计研发的“瑞德芯”大量应用于智能控制器产品 [3] - 建立越南生产基地降低关税政策潜在风险,未来坚定推进全球化战略 [3] - 今年一季度存货增加因春节客户提前备货和对关键原材料前瞻性储备 [3]
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2):RISC-V借生态协同与AI融合驶入规模突破周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8 22: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第六届)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推动AI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加速AIoT技术在多场景规模化落地,RISC - V成为技术创新核心,有望成为AIoT时代“开源架构革命”核心引擎 [1][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会整体情况 - 7月24日在深圳举办的2025(第六届)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以“智联万物,赋能未来”为主题,聚焦技术痛点,推动AI与物联网深度融合,释放多领域产业化信号,加速AIoT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规模化落地 [1][11] 多模态交互技术亮点 - 艾迈斯欧司朗展示生物仿真触觉反馈智能终端,实现0.01N级力度感知,应用于医疗康复设备精准触觉训练 [2][12] - 恩智浦推出融合视觉识别与语音交互的家庭自动化系统,在海尔智家三翼鸟生态实现“用户行为预判式服务”,使家庭能源消耗降低18% [2][12] - 泰凌微电子低功耗蓝牙芯片凭借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在可穿戴设备实现心率、体温、运动状态实时监测 [2][12] 2025 MCU及嵌入式技术论坛亮点 - 兆易创新发布的GD32H7系列MCU集成NPU,支持700亿参数大模型的边缘推理,能效比达8TOPS/W,满足智能安防摄像头实时目标识别需求 [2][13] - 极海半导体的APM32E4系列芯片采用40nm工艺,功耗较上一代降低40%,用于智能电表异常数据实时分析 [2][13] - 上海贝岭的BLDC电机驱动芯片通过数字锁相环技术实现±0.5%的速度控制精度,适配扫地机器人、工业机械臂等场景 [2][13] 智能家居领域亮点 - 海尔智家三翼鸟团队演示基于多模态交互的家居设备协同系统,实现“无感化服务”,使家庭生活效率提升30% [3][14] - 美时龙技术发布车联网融合定位方案,结合UWB与惯性导航技术实现车辆厘米级精准导航,支持自动泊车与充电桩智能调度 [3][14] - 泰凌微电子低功耗蓝牙芯片获“2025年度AIoT创新奖”,为智能门锁、环境监测设备提供稳定连接支持 [3][14] RISC - V相关情况 - RDI联盟构建“三位一体”产业矩阵,技术层整合15 + IP及芯片企业优化算力架构,软件层联合20 + 软件及生态机构突破适配瓶颈,服务层联动5 + 产业服务主体打通链路,目标3年内推动RISC - V在AIoT终端渗透率提升至30% [4] - RISC - V市场规模2025年约1190亿人民币,2030年预计达6530亿人民币,核心驱动力源于“RISC - V+AI”协同效应,推动其在多场景快速渗透 [5][9][16] - RISC - V的AI落地路径包括芯片端推出异构融合架构支持边缘端大模型推理,软件端开发AI模型轻量化部署工具,场景端首批示范应用落地验证商用潜力 [5][6][16]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8
东吴证券· 2025-07-28 07:33
宏观策略 - 科创板改革6周年以来持续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已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大本营,未来将继续完善标准、拓宽渠道孵化新质生产力企业[1][7]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06亿元同比增长6.4%,占A股比例从2019年6%持续提升,营收占比中位数12.67%领跑全市场[7] - 2025年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新增披露73单交易全部完成,重大交易13起接近前五年总和,并出现首单定向可转债重组等创新案例[7] - 改革通过分层管理、专业机构参与和领域拓展化解未盈利企业融资困境,引导资金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推动资本市场向"长期价值"转型[1][7] 固收金工 - 2025年1-6月CPI同比均值-0.07%,PPI同比均值-2.77%,食品(-0.24pct)和交通通信(-0.33pct)是CPI主要拖累项[2][8] - PPI结构显示生产资料占比75.34%跌幅显著,采掘工业跌幅最深;生活资料占比24.66%中耐用消费品跌幅最大[8] - 历史通缩案例显示:日本1999-2003年通过财政扩张应对,2009-2013年实行2%通胀目标+量化宽松;美国2008年采取零利率+量化宽松+财政救助[2][8] - 预测模型显示2025下半年CPI或温和回升,PPI维持低位但降幅收窄,能源(12.46%)和居住(24.03%)等高权重板块仍压制CPI[3][8] 行业与公司 瑞芯微(603893) - 国内AIoT SoC芯片领军企业,2024年净利润5.95亿元,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核心增长引擎,服务比亚迪、科沃斯等头部客户[4][9] - 汽车电子领域布局智能座舱(RK3588M芯片量产多款车型)、车载音频(20+定点项目)、车载视觉(千亿市场)三大方向[4][9] - 机器人领域构建主控(RK3588/RK3576)、视觉(RV1126K/RV1109)、音频(RK2118/RK3308)完整芯片方案,与科沃斯深度合作[4][9] 中科蓝讯(688332) - 国内音频SoC龙头,形成TWS耳机/蓝牙音箱/智能穿戴等八大产品线,客户覆盖小米、TCL等品牌[5][10] - TWS白牌市场因新兴需求(办公/游戏场景)和新兴市场(印度/非洲)驱动复苏,蓝牙技术进步提升白牌产品竞争力[5][10] - 拓展AI端侧领域,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大模型,布局AI眼镜芯片,智能穿戴方案已覆盖高低阶全产品线[6][10]
小米集团-W(01810):家电篇:志揽星河,初绽华彩
长江证券· 2025-07-27 10: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15][16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家电业务近年来保持高增,内部战略地位持续升级,成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闭环的重要构成;外部因素利好性价比品牌,公司自身构建起较好的相对优势;随着汽车业务发展和大家电出海计划推进,家电板块长期成长性有望进一步打开 [3] 各部分总结 小米家电:战略升级,规模突破 - 报告公司以 MIUI 系统为起点构建“人车家”生态闭环,家电作为“家”生态核心业务发展较好,2020 - 2024 年智能大家电业务收入 CAGR 高达 48.8%,基本实现全品类覆盖 [9] - 2024 年公司彩电、空调等产品销售额可观,在部分品类具备领先优势,线上销售额份额进入行业前列 [21] - 2024 年公司白电产品出货量提升,智能大家电业务收入增速高,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率优化 [26] - 家电业务发展历经生态补充期、战略升级期、生态闭环期,当前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5 年开启大家电出海元年 [36][39] 外因:差异定位,顺势卡位 消费趋于谨慎,小米性价比破局 - 消费环境偏谨慎,线上中低价格带空调销量占比提升,消费者选购空调更注重核心功能 [45] - 冰箱、洗衣机和彩电等家电功能迭代,高端需求占比提升,但高端产品终端价格呈回落趋势,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最大化 [48][56] - 报告公司主力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目标群体数量扩张带动市占率提升,且产品具备质价比优势,但在质量管控与服务能力方面有改善空间 [60][62] 龙头盈利导向,释放生态位红利 - 白电龙头与报告公司主力价格带区隔,小米可避免与龙头直接竞争,且头部品牌价格向上偏离凸显其性价比优势 [65][69] 内因:生态助力,创新突围 精研破壁,生态织网 - 报告公司采用“投资 + 孵化”生态链模式,与生态链企业合作,实现品类快速裂变,HyperOS 实现“万物互联”,构建“生态吸附效应”,提高用户黏度 [84][94][95] 痛点掘金,爆品制胜 - 报告公司有打造爆品的方法论,家电 SKU 精简,核心产品销售贡献率高,爆品模式在成本与费用端有相对优势,支撑前期性价比策略 [104][109][118] 用户共筑,IP 聚势 - 报告公司构建以用户共创、创始人 IP 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增强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利于家电业务发展 [120][121][123] 触点重构,场景升维 - 报告公司汽车业务取得成功,有助于弱化家电中低端定位认知,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其线下渠道升级为家电业务创造增量潜力 [133][140][142] 潜力:初具基础,前景可期 - 行业空间上,国内白电(除空调)、黑电及偏必选厨电渗透率较高,环境电器与清洁电器有增长潜力,小家电有分化 [151] - 竞争格局上,报告公司线上份额提升,在多数细分领域有份额和结构提升空间,国内线上市场增长逻辑清晰,部分品类增长确定性强 [153] - 报告公司线下市场可挖掘空间大,汽车业务推动线下渠道拓展,大家电全球化打开长期想象空间 [159] 投资建议:把握多元发展潜力龙头 - 报告公司“人车家”布局形成,IoT 业务增长,家电业务有发展环境和竞争优势,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3.90、557.49 和 700.84 亿元,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32.6、24.8 和 19.7 倍,维持“买入”评级 [13][162]
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参展的众多AI应用企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发展模式,为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00:19
中国互联网大会AI展区观察 - 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 展区展出大量AI落地科技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AI应用企业选择开源发展模式[1] - 开源与闭源代表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 体现发展模式与利益分配的差异[2] 机器人设备企业 - 某机电企业展示双足机器人 通过电机控制实现动态平衡 未嵌入视觉识别功能 主要面向学校和二次开发者提供全开放接口[3][5] - 该企业电机技术被波士顿动力等厂商采购 定位为人形机器人技术支持商 机器人外壳采用3D打印 每个关节配备独立电机[5] - 二次开发者可集成语音交互 AI算法 激光雷达等功能 案例显示北职大团队曾改造该机型参加亦庄半程马拉松[5] 小米开源生态 - 小米展出Vela操作系统 专为智能手表 家居设备设计的嵌入式系统 已全部开源代码[5][6] - 开源策略旨在加速研发效率 促进生态繁荣 实现更多终端与小米设备互联互通[6] - 同步展示AIoT实训箱教学系统 对合作院校开源教学平台代码 用于模拟安防系统搭建教学[9] 数字人技术应用 - 展区出现基于DeepSeek开源代码的全息数字人 使用者可免费调用IP进行全国推广 主要成本来自算力公司训练费用[9] - 参观者建议开放训练权限以定制更符合需求的数字人形象[9]
AIoT智能硬件验真,打造行业“明厨亮灶”
广州日报· 2025-07-26 18:09
美团医美"放心美"项目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提供超700万次验真服务,为2000余家医美机构免费铺设超4000套AIoT智能验真硬件设备 [1] - 体验过服务的用户满意度与复购意愿大幅提升,88.6%用户倾向持续选择具备正品保障的机构 [1] - 项目采用机器学习自研算法、防伪NFC标签技术及AI大模型算法,推动非标医美服务标准化 [1] 行业合作与反馈 - 连锁医美集团澳玛星光将扫码验真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强化医疗板块与一线实操的合规执行 [1] - 华熙生物计划深化与美团在动态数据追踪、可视化配药及医生资质公示等领域的协作 [1] - 2025年上半年超15个上游品牌加入"十万验真俱乐部",累计验真超十万次 [2] 市场趋势与用户行为 - 使用智能验真设备的品牌规模较2024年增长13.1% [2] - 用户对医护人员资格背景及专业水平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2]
汉桑科技今日申购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7.5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0:04
公司发行信息 - 公司此次发行总数为3225 00万股 其中网上发行774 00万股 申购代码301491 申购价格28 91元 发行市盈率为14 90倍 [1] - 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7500 00股 申购数量为500股的整数倍 [1] - 股票代码301491 股票简称汉桑科技 申购日期2025 07 25 中签号公布及缴款日2025 07 29 [3] - 顶格申购需配市值7 5万元 参考行业市盈率41 50 [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音频产品设计 研发 制造 [2] 募集资金用途 - 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投资金额32713 03万元 [3] - 补充流动资金28000 00万元 [3] - 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投资金额20000 00万元 [3] - 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投资金额19477 15万元 [3]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总资产15 15亿元 2023年11 13亿元 2022年12 57亿元 [3] - 2024年净资产10 66亿元 2023年8 06亿元 2022年6 58亿元 [3] - 2024年营业收入14 54亿元 2023年10 31亿元 2022年13 86亿元 [3] - 2024年净利润2 54亿元 2023年1 36亿元 2022年1 90亿元 [3] - 2024年资本公积4 0747亿元 2023年4 0125亿元 2022年3 8852亿元 [3] - 2024年未分配利润5 2244亿元 2023年2 8804亿元 2022年1 6264亿元 [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2 62元 2023年1 41元 2022年1 96元 [3] - 2024年每股经营现金流3 25元 2023年1 05元 2022年4 27元 [3] - 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27 10% 2023年18 58% 2022年33 21% [3]
高端音频解决方案供应商,JBL“小伙伴”今日申购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07:07
公司概况 - 汉桑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端音频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供应商,具备从流媒体模组到音频终端产品、再到边缘计算和云平台的完整技术和产品链 [1] -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高性能音频产品、创新音频和AIoT智能产品,合计收入占比稳定在90%以上,其中创新音频和AIoT智能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32%增至2024年的50.23% [4] - 公司与NAD、JBL、McIntosh、Sonus Faber、B&W等国际著名音频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4] 发行信息 - 发行价为28.91元/股,机构报价为29.3元/股,市值为27.97亿元 [2] - 发行市盈率为14.90,行业市盈率为35.79,可比公司国光电器动态市盈率为34.02,奋达科技为41.50 [2] - 所属行业为音响设备制造 [2] 业务与市场 - 在高端音频领域,公司外销的音频扩大器产品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金额的3.12% [4] - 公司成功拓展养老、运动、陪护、医疗、居家等细分场景客户,包括英国CareTech集团旗下Smartbox、德国VivaiSoftwareAG、美国Procern、英国Zenaura等 [4] - 公司对第一大客户Tonies GmbH的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4.41%增至2024年的48.49%,构成重大依赖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8.49%、29.87%和32.50%,存在一定波动 [5] - 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包括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2.00亿元,19.96%)、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3.27亿元,32.65%)、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1.95亿元,19.44%)、补充流动资金(2.80亿元,27.95%) [2] 客户与合作伙伴 - 与Tonies GmbH合作已超10年,业务合作关系稳定,公司认为该合作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5] - 公司表示对Tonies GmbH的依赖不对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