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1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彻底沸腾!马斯克,突然宣布!
券商中国· 2025-06-29 13:24
核心观点 - Neuralink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受试者达7人,未来计划包括言语皮层植入、电极数量提升至3000个等 [2][5][12][13] - 马斯克提出通过Neuralink完全接管擎天柱机器人,构建通用大脑输入输出技术,实现高带宽脑机接口 [7][8][9] - Neuralink终极目标是构建"全脑接口",解决神经系统疾病并释放人类大脑潜能 [16][17] - 脑机接口行业2025年被视为"元年",2025-2029年市场规模CAGR达25.22%,2029年达76.3亿美元 [3][21][22] Neuralink最新进展 - 受试者达7人,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与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平均每周使用时长约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 [5] - 脊髓损伤患者Alex未来将连接擎天柱机械手实现更复杂操作 [6] - 6名患者参与PRIME研究,证明N1植入设备、R1手术机器人及N1用户应用程序安全性和有效性 [10] - N1脑植入设备使患者能意念控制计算机,通过蓝牙连接实现光标移动、文字输入、网页浏览等功能 [11] Neuralink未来计划 - 2025Q4:言语皮层植入,解码无声"意图言语" [12] - 2026年:电极数量提升至3000个,首位"盲视"项目参与者加入 [13] - 2027年:电极数达1万个,实现多设备植入 [14] - 2028年:电极数超2.5万个,治疗精神类疾病并探索AI融合 [15] 行业市场规模 - 2019年全球市场规模12亿美元,2023年达19.8亿美元,2024年预计24.8亿美元(同比+25.25%) [21] - 医疗健康是最成熟赛道,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150-850亿美元,消费医疗250-600亿美元 [22] - 中国脑机接口专利超2000项,处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阶段 [23] 公司融资情况 - 最新一轮融资6.5亿美元,估值将突破百亿美元 [19]
拟再融资47亿!脑机接口头部玩家火力全开
思宇MedTech· 2025-06-16 17:06
公司融资与估值 - 2025年6月公司拟通过股权发行融资6 49亿美元约合47亿人民币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The Link的临床验证和Blindsight的开发[1] - 2025年5月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2025年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2亿美元[3][6] - 当前估值90亿美元高于2024年7月的80亿美元和2023年的50亿美元一年内实现估值翻倍[3] 技术平台体系 - 核心产品由N1植入体与R1手术机器人组成构建闭环神经控制系统[4] - N1植入体尺寸23mm×8mm含64根柔性线程和1024个电极触点采用生物惰性材料封装支持无线充电与数据传输[9] - R1手术机器人配备五组摄像头和OCT成像系统实现毫米级精准植入避开血管确保安全性[11][15] 临床进展 - Telepathy系统已获FDA批准开展人体试验截至2025年初三位受试者累计使用超4900小时植入天数超670天用于光标控制等任务[16][19] - Blindsight系统2024年10月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通过刺激视觉皮层帮助盲人重建光感[20] - 2025年规划将受试者扩大至20-30名建立稳定性与安全性数据[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在侵入式高密度植入路径领先硬件完整性和手术自动化优势明显但面临高成本和高伦理风险[22] - 主要竞品包括Synchron经血管导管式植入Precision Neuroscience表层薄片电极Blackrock Neurotech科研定制化设备[26] 未来挑战与方向 - 需解决术式标准化设备稳定性和医保兼容性问题以推动规模化应用[24] - 关键验证点包括植入安全性术式可复制性系统成本可控性和生态扩展性[28]
融资43亿!脑机接口独角兽估值飙至650亿!
思宇MedTech· 2025-05-30 17:12
Neuralink融资与估值 - Neuralink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达90亿美元,显著超出市场传闻的5亿美元募资目标 [2] - 公司自2023年起融资步伐加快,2023年8月获2.8亿美元,数月后又完成4300万美元追加融资,累计估值一年间几近翻倍 [5] 技术核心与产品构成 - Neuralink技术核心由N1植入体与R1手术机器人构成,形成闭环神经接口平台 [7] - N1植入体尺寸为23mm × 8mm,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配备无线充电模块,可长期植入人体 [8] - N1集成1024个电极触点,分布于64根超细柔性线程,显著提升神经信号获取密度 [10] - R1手术机器人配备五个摄像头模组及OCT系统,可实现毫米级精准植入 [13][15] 应用场景与临床进展 - Blindsight视觉植入系统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目标为视网膜或视神经损伤导致失明的患者 [16] - 系统通过电极刺激视觉皮层,初代版本可产生光点感知,长期目标包括感知红外线、紫外线等波段 [18] - 探索无声交流算法和脑控智能家居系统,拓展人机协同与认知增强方向 [19] - 2024年1月完成全球首例人体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可通过意念操控电脑光标 [20] - 截至2025年2月,美国PRIME研究项目中已有三名患者完成植入,合计使用时长超4900小时 [22]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摩根士丹利预计脑机接口领域将在五年内实现医疗用途商业化 [23] - 美国BCI市场潜力高达400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集中在神经运动障碍领域 [23] - 中国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植入费、取出费等价格项目 [23] - 湖北省率先落实脑机接口价格项目,植入费、取出费、适配费分别为6552元/次、3139元/次、966元/次 [25] 未来展望 - Neuralink逐步建成闭环神经系统平台,覆盖视觉、运动、认知等多维通路 [26] - BCI赛道未来将是科研、工程、临床、市场、政策多轴协作的系统工程 [27]
拟融资36亿!脑机接口明星公司估值冲上620亿大关
思宇MedTech· 2025-04-25 14:34
融资动态 - Neuralink计划以85亿美元投前估值筹集5亿美元资金 正在进行初步投资者讨论但条款未最终敲定 [2] - 2023年6月公司估值已超过50亿美元 2019年融资3930万美元 2021年C轮融资2.05亿美元 2023年D轮融资2.8亿美元 [41][42][43][44] 核心技术 - 专注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开发 目标实现人机交互 通过微米级设备连接人脑与机器 [4] - N1植入设备仅硬币大小 含1024个电极分布在64根超细线程上 具备生物相容性封装和无线充电功能 [5][8] - 配套R1手术机器人配备5个相机系统和OCT成像技术 可实现微米级精准植入 [7][16][17] 产品进展 - 盲视(Blindsight)技术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 通过刺激视觉皮层帮助盲人恢复光感 [11][13] - 2024年1月完成首例人体植入 患者可进行下棋等复杂操作 第二名患者术后实现思维控制电子设备 [21][22][24] - 截至2025年2月 PRIME研究参与者累计使用时间超4900小时 植入总时长超670天 [27] 市场前景 - 摩根士丹利预测BCI将在5年内实现医疗商业化 美国市场规模达4000亿美元 初期渗透率有限 [28][29][30] - 4000亿美元市场中 800亿来自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3200亿来自精神疾病等更广泛领域 [39] - PatentVest报告显示BCI技术正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同步验证4000亿美元市场预期 [38][39] 行业竞争 - 主要竞争者包括Synchron(血管介入)、Paradromics(直接数据接口)、Precision Neuroscience(薄膜电极)等 [31][32][35][36] - Synchron的Stentrode产品通过血管内支架收集信号 Paradromics系统可实现失语患者沟通 [32][33][35] - Precision的7层皮质接口采用微创薄膜电极技术 减少脑组织损伤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