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NSAI
icon
搜索文档
暴跌、全线下滑?日妆巨头们败了
36氪· 2025-08-18 07:41
日妆巨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 - 花王营业利润暴涨107.87%,净销售额微增0.82%,是五大日妆集团中唯一营利双增的企业[7][13] - 资生堂营业利润由亏转盈但营收下滑,高丝营业利润下跌17.7%,POLA ORBIS净销售额下滑1.4%,I-ne增收不增利[9] - 花王六大品牌(SENSAI、MOLTON BROWN等)销售额同比增长115%,珂润Curel和SENSAI在欧洲、亚洲销售额分别增长1.7倍、2.4倍[13][15] 品牌端表现分化 - I-ne旗下TOUT VERT品牌暴涨432.7%,其他品牌增长117.6%[10][27] - 资生堂品牌下滑4%,黛珂下滑1.5%,POLA下滑3.2%,醉象暴跌57%[2][10] - 高丝旗下雪肌精增长0.5%,但黛珂下滑1.5%,Tarte在北美下滑10%[16][20]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普遍下滑:资生堂中国业务下滑12.4%,高丝亚洲市场下滑9.6%,POLA海外业绩下滑14.7%[33][37][40] - 花王在美洲、欧洲、海外市场分别增长2.4%、3.0%、2.3%[2] - 日本本土市场部分增长:花王护发产品表现良好,高丝日本国内增长3.6%[45] 业务结构调整 - 花王重组业务部门,将四大业务统称为全球消费者护理业务,化妆品业务营业利润改善[13] - I-ne清算中国子公司转战东南亚,高丝收购泰国PANPURI品牌进军南方市场[2][37] - POLA ORBIS受核心品牌POLA减收影响整体下滑,该品牌销售额减少14.76亿日元[21][23]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日本化妆品市场整体下滑3.4%,醉象等品牌退出日本市场[2][42] - 东南亚成为日妆新战场,但面临激烈竞争[47] - 经济下行、核污水事件、关税等因素加剧在华经营压力[37]
日妆巨头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本土化”
36氪· 2025-08-14 18:52
日妆巨头在华市场表现 - 资生堂中国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0%,高丝中国业务下滑7.3%,POLA因中国市场疲软导致净利润大跌38% [2][15][16] - 中国化妆品品牌交易额占比达55.2%,同比增加2.9个百分点,本土品牌主场优势明显 [2] - 四大日企呈现"全球盈利增长VS中国持续疲软"的分化,中国市场成为共同短板 [3][16] 公司财务数据 资生堂 - 全球销售额4698.31亿日元(约228.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6%,但核心营业利润逆势增长21.3%至233.72亿日元(约11.37亿元人民币) [7] - CPB(+3%)、NARS(+2%)、怡丽丝尔(+12%)增长良好,但资生堂(-4%)、ANESSA(-15%)、醉象(-57%)销售额下滑 [7] - 中国及旅游零售板块销售额1739.41亿日元(约8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2.4%,但贡献集团近80%核心利润 [10] 花王 - 全球销售额8090亿日元(约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营业利润695亿日元(约3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19.9% [10] - 化妆品业务同比+1.6%,终结连续两年上半年亏损,但中国市场在内的亚洲地区下滑9.8% [13] 高丝 - 全球销售额1605亿日元(约7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9%,营业利润113亿日元(约5.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7.7% [13] - 化妆品事业部营业利润97亿日元(约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20%,中国市场(不含旅游零售)同比下滑7.3% [15] POLA ORBIS - 总营收832.53亿日元(约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大跌38.1%至46.4亿日元(约2.26亿元人民币) [16] - 亚洲地区受中国子公司清算影响,海外业务整体业绩下滑 [16] 战略调整方向 - 资生堂整合中国与旅游零售为独立利润中心,聚焦高端品牌协同效应,电商渠道在618表现优异 [17][19] - 花王推进本土化生产与决策,芙丽芳丝品牌全球总部迁至上海,新品开发速度提升30% [21][23] - 高丝关闭低效百货专柜,导入新型美妆集合店,黛珂品牌升级高奢定位,中国大陆Q2利润改善 [24][25] - POLA缺乏明确在华战略,清算北京ORBIS子公司损失数十亿日元 [25] 产品与研发创新 - 高丝加强本土共创,将中国植物成分纳入研发体系,黛珂计划推出"量子计算配方"毛孔精华 [27] - 资生堂推出医美级新品牌「律曜RQPYOLOGY」,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械字号产品 [31] - 花王珂润深耕敏感肌修护,芙丽芳丝主打"精简护肤",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33] 行业趋势与挑战 - 中国美妆市场进入"功效可视化"与"情绪价值化"阶段,消费者追求科学实证与情感共鸣 [27][33] - 日企需平衡"技术壁垒"与"反应速度",突破"决策链条长"的传统桎梏 [25][34] - 本土化深度与长期战略定力将决定日企在华市场下一个增长曲线 [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