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Droid具身智能控制平台
搜索文档
80后清华教授,与投资人联手创业,打造机器人界的Model 3
创业邦· 2025-10-24 11:34
公司核心技术与产品 - 公司选择以高质量遥操作技术为核心,推出万元级、低延迟、高精度、高易用性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旨在打造机器人界的“Model 3” [4][5] - 公司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机侧-人侧-控制平台”三大核心模块的遥操作具身智能系统,机侧TeleAvatar机器人主打轻量化与实用性,人侧CyberBraceletVR设备价格据称仅为外骨骼和动作捕捉设备的1/10甚至更低 [19][20] - 系统操作延迟仅30毫秒,达到“人类实操无明显延迟感知”的水平,轮式双臂遥操作机器人本体售价不到10万元人民币 [22] - 技术路径选择渐进式发展:从遥操作切入,通过数据飞轮迭代,逐步实现从L0到L2级人机混驾,最终走向AGI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 [23] - 产品采用减法逻辑:采用轮式底盘、省略灵巧手与腰颈自由度,以毫米级精度换取成本与可靠性的平衡,通过软件能力弥补硬件精度 [23] 公司团队与创立背景 - 公司由两位相识二十余年的80后清华校友联手创立,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莫一林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背景,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 [7] - 公司CEO金戈出身清华自动化系,曾担任远镜创投管理合伙人、奥量光子副总裁,兼具高科技创业投资与企业管理双重经验,曾带领奥量光子实现2000万销售额 [9] - 两位创始人的友谊始于清华BBS,技术背景与商业管理能力高度互补,最终决定联手创业 [13][14] 融资历程与市场热度 - 公司于2025年2月正式成立,但首笔融资在公司注册前就已敲定,从首次技术演示到签署投资条款协议速度极快 [16][17][18] - 2025年5月公司完成千万元级种子轮融资,英诺天使基金领投,水木校友种子基金、远镜创投跟投;三个月后的2025年8月再获千万元级种子+轮融资,华映资本领投,老股东跟投 [18] - 公司成立7个月正在进行第三轮融资,每周见十几位投资人,CEO金戈用“前所未有”形容当下的融资节奏,表示干了十几年投资从未见过像今天具身智能市场这样的热度 [45] 商业化策略与市场应用 - 公司商业化策略聚焦现有型号持续优化而非频繁推出新品,以确保数据有效性为核心考量 [29] - 公司制定了清晰的五级金字塔商业化策略:科研与数据采集场景为基石,随后是特种行业、非流水线工商业场景、流水线工业,家庭场景为终极挑战 [33] - 应用场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安全风险,例如隧道爆破作业中填装炸药;第二类是效率提升,例如夜间零售方案可使5家门店人力成本降低约80%,美国物流客户案例预计成本下降超过80% [35][36] - 公司已开始向科研院所和数据采集中心发货,潜在需求达一两百台,已签约近10台,今年目标产出100台,明年计划提升至1000台 [37][39] 行业定位与数据战略 - 公司直面机器人行业“数据荒”的难题,通过易用系统和低成本方案,让数据采集从投入变为可持续闭环 [26] - 遥操作系统极致易用,新手一两分钟即可上手,熟练操作员半小时就能完成叠衣服等复杂任务,机器人在端盘子、送物品的同时就在采集数据,使数据采集从纯投入转变为可持续闭环 [26][27] - 公司参考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将具身智能划分为L0到L4五个阶段,L2级别现在就能实现,例如夜间药店场景一人可同时操控5台机器人,从遥操作到L2自主估计仅需三个月数据积累 [30][32]
打造上手即用的遥操作机器人,「灵御智能」完成种子+轮融资丨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8-30 09:19
公司概况 - 灵御智能由清华与卡内基梅隆背景团队创立 专注于高精度、低延迟、高易用性遥操作机器人系统 [4][5] - 创始人莫一林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 师从机器人领域先驱R M Murray教授 CEO金戈兼具科技投资与企业运营经验 [6] - 公司近期完成千万元级种子+轮融资 华映资本领投 英诺天使基金、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远镜创投跟投 [7] 产品体系 - 遥操作具身智能系统包含三大核心模块:机侧TeleAvatar机器人、人侧CyberBracelet VR设备、TeleDroid控制平台 [8][9] - 轮式双臂机器人本体售价约7万元 操作员仅需20分钟即可熟练操作 [8] - VR设备计划推出更高性价比手环 价格仅为外骨骼或动作捕捉设备的1/10甚至更低 [9] 技术突破 - 图像延迟低至100毫秒 操作延迟仅50毫秒 达到人类无感知延迟水平 [15] - 硬件端TA Lite机型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内 VR数据采集方案成本低至千元级 [16][17] - 采用VR方案平衡成本与精度 避免传统方案百万级成本与空间限制问题 [17][23] 商业模式 - 分三步走策略:卖硬件本体占领市场→积累真机数据形成壁垒→输出智能解决方案 [11] - 优先覆盖服务业(远程巡检、无人零售)和工商业(车间装配、物流分拣)场景 [12] - 通过规模化落地积累差异化真机数据 反哺模型迭代并避免同质化竞争 [13] 行业认知 - 全球机器人数据量比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低3-5个数量级 存在质量差、效率低、成本高三重问题 [21] - 真机数据是具身智能突破的核心前提 仿真数据需以真机数据为基础实现泛化 [21] - VR设备因千元级成本、高精度采集和符合人类操作习惯 将成为数据采集主流方向 [22][23]
打造能上手即用的遥操作机器人,「灵御智能」完成种子+轮融资丨涌现新项目
36氪· 2025-08-28 10:46
公司概况 - 公司由清华和卡内基梅隆背景团队打造 专注于高质量遥操作技术 推出万元级低延迟高精度高易用性遥操作机器人系统 采用卖本体-卖数据-卖能力三步走策略 解决具身智能数据卡点 推动机器人落地服务业与工商业 [1] 团队背景 - 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莫一林为清华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 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包括清华自动化学士 卡内基梅隆计算机工程博士 加州理工博士后 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R M Murray教授 [2] - CEO金戈毕业于清华自动化系 曾担任远镜创投管理合伙人 奥量光子副总裁 具备科技领域创业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 擅长推动实验室技术商业化 [2] 融资进展 - 近期完成千万元级种子+轮融资 由华映资本领投 老股东英诺天使基金 清华水木投资 远镜创投跟投 [3] 产品体系 - 构建完整遥操作具身智能系统 覆盖机侧-人侧-控制平台三大模块 [4] - 机侧硬件为遥操作机器人TeleAvatar 主打轻量化与实用性 适配多场景作业需求 [4] - 人侧硬件为CyberBraceletVR设备 降低操作门槛 未来计划推出更高性价比手环产品 价格仅为外骨骼动作捕捉设备的1/10甚至更低 [4] - 控制平台为TeleDroid具身智能控制平台 支撑低延迟数据传输与高精度动作控制 [4] - 轮式双臂遥操作机器人本体售价约7万元 操作员仅需20分钟即可熟练操作 [4] 商业模式 - 采用硬件铺量-数据积累-能力输出三步走策略 [6] - 第一步卖本体 以高易用性高性价比硬件切入服务业和工商业场景 快速覆盖市场积累用户 [7] - 第二步卖数据 当市占率达到规模后 差异化真机数据成为核心资产 反哺模型迭代并形成数据壁垒 [8] - 第三步卖能力 从硬件厂商升级为智能能力提供商 输出遥操作控制能力和自主作业算法 实现数据-能力-商业飞轮效应 [9] 技术优势 - 图像延迟低至100毫秒 操作延迟仅50毫秒 达到人类实操无显著延迟感知水平 满足精密装配等实时性要求高场景 [10] - TA Lite机型价格控制在10万元以内 低于行业同类设备 VR数据采集设备低至千元级 避免动作捕捉设备百万级成本和空间限制 解决纯视觉方案遮挡多范围小问题 [11] 行业观点 - 遥操作是全自主机器人的必经之路 好驾驭易使用的机器人是获取高质量数据的前提 [13][14] - 全球机器人领域数据量比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低3-5个数量级 面临质量差效率低成本高三重问题 真机数据具有不可替代的准确性 仿真数据是其放大器 [15] - VR设备将成为数据采集主流方向 人侧设备仅千元级且易用性高采集精度高 行业正向VR采集方向收敛 头部企业如特斯拉英伟达均在布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