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射线成像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联影医疗(688271):医学影像国产龙头,向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阔步迈进
国投证券· 2025-07-17 11: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 - A 的投资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 161.52 元,相当于 2025 年 60 倍的动态市盈率 [4][9][1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产品技术与研发创新能力全球领先,产品线覆盖广,核心部件自研自产,在医学影像行业持续增长、公司国内外份额提升及设备招采回暖背景下,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可观,首次给予买入 - A 评级 [1][2][3][9] 报告相关内容总结 联影医疗公司概况 - 发展历程分三阶段:2016 年前推产品、解决资金链;2016 - 2020 年获融资、突破高端产品;2020 年后国内份额提升、海外突破 [14][15][16] - 研发与技术能力强:核心团队学术背景深厚,产品布局丰富,各条线技术优越,核心部件自研自产,研发投入高 [19][20][29] - 营收规模与业绩:2024 年收入同比下滑,24Q4 后行业招采复苏,预计 2025 年业绩改善,毛利率稳定,净利率波动大 [34][35] 核心成长逻辑之一:医学影像行业持续增长,中国增速长期领先 - 全球市场: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前五细分赛道,2020 年规模 430 亿美元,占比 10%,预计 2030 年达 630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近 4% [2][43] - 中国市场:增速超全球,预计 2030 年核心细分赛道复合增速 10%,占全球份额达 20% [2][44] - 各细分领域:MR 全球 2030 年达 145.2 亿美元,中国 2030 年达 244.2 亿元;CT 全球 2030 年达 215 亿美元,中国 2030 年达 290.5 亿元;XR 全球 2030 年达 203 亿美元,中国 2030 年达 206 亿元;MI 全球 2030 年达 58 亿美元,中国 2030 年达 53.4 亿元 [52][62][71][76] 核心成长逻辑之二:公司国内与海外市场份额均呈现显著提升趋势 - 国内市场:各条线市占率提升快,仍有替代空间,如 CT、MR、MI 等市占率排名居前 [84][85][88] - 海外市场:2020 年后发展迅猛,2024 年收入 22.7 亿元,占比 22%,18 - 24 年 CAGR 达 93%,占比提升 20pct,秉持全球化策略 [101][102] 边际催化因素:设备更新落地,设备招采回暖 - 2024 年承压:因新基建高基数、政策整顿、设备更新过渡等,整体招投标下滑,CT 下滑 30% [107] - 24Q4 复苏:采购需求释放,25Q1 行业复苏强化,整体、CT、MR 招投标增速分别为 68%、90%、81% [1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127.8、155.3、186.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2.2、26.6、32.9 亿元 [135][137] - 估值:选取可比公司,首次给予买入 - A 评级,6 个月目标价 161.52 元,相当于 2025 年 60 倍动态市盈率 [137]
全球小动物成像系统市场前3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23 17:27
小动物成像系统行业概述 - 小动物成像系统是一种用于对小动物进行非侵入式或微创式成像的设备,通过光学成像、核磁共振成像、CT成像等技术获取体内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图像,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2] - 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多功能性,是现代生物医学的重要工具 [2]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2.92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24% [2] 技术分类及特点 - **光学成像**:占比35.6%,利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检测荧光探针或生物发光信号,适用于肿瘤追踪和基因表达研究,灵敏度高但穿透深度<2cm [2][7] - **核磁共振成像(MRI)**:提供高分辨率解剖结构图像,适用于脑科学和软组织病变研究,无辐射但成本高且扫描时间长 [2] - **超声波成像(US)**:基于高频声波反射成像,实时、低成本,常用于心血管研究和肿瘤血流监测,但分辨率较低且依赖操作者经验 [2] - **X射线成像(含Micro-CT)**:提供骨骼及高密度组织的三维结构,适用于骨质疏松和肺部疾病模型,存在电离辐射风险 [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五大厂商(Revvity、Mediso、Agfa-Gevaert、Bruker、Vieworks)合计占据56.0%市场份额,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 [9] - 实验室是主要需求来源,占比80.7% [11] 发展驱动因素 - 光学成像、核医学成像、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进步及AI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推动设备升级换代 [15] - 各国政府对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资金投入增加 [15] - 新药研发投入增加(尤其是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及精准医疗需求上升 [15] 行业挑战 - 技术更新换代快,制造商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 [16] - 多模态成像技术(如PET/CT、PET/MRI)研发复杂,设备成本高且操作难度大 [16] - 国际知名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新兴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加速追赶加剧竞争 [16] - 多学科技术研发投入巨大,高成本可能影响企业短期盈利能力 [16] 区域与产业链 - 全球主要生产地区集中在北美和欧洲 [12] - 行业涉及光学、核医学、磁共振等多学科技术,产业链整合需求高 [16] 数据来源与调研机构 - 数据来源为QYResearch医疗设备与耗材研究中心,覆盖2020-2024年历史数据及2025-2031年预测 [15][16]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和中国北京,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