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Quantum
搜索文档
英伟达推出NVQLink,量子计算商用有望进一步加速
长江证券· 2025-11-03 09: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丨维持 [6] 报告核心观点 - NVIDIA推出NVQLink开放式系统架构,将GPU计算与量子处理器紧密结合,以构建加速的量子超级计算机 [2][4] - 该发布标志着量子计算正从“实验室物理演示”向“高性能计算系统工程”迈进,为实际应用落地奠定基础 [2][10] - 建议关注量子科技全产业链,重点关注量子计算及量子通信龙头企业 [2][10] 事件描述 - 10月28日,NVIDIA宣布推出NVIDIA NVQLink™ [2][4] 技术性能与意义 - NVQLink解决了当前量子计算架构高延迟和低吞吐的问题 [10] - 根据概念验证平台数据,NVQLink实现了高达400Gbps的GPU-QPU数据吞吐量以及仅3.96微秒的最大往返延迟 [10] - 上述性能已接近维持100个逻辑量子比特正确运行的要求 [10] - NVQLink有望将量子和经典超级计算机整合,从而加速构建大规模量子计算机 [10] NVIDIA量子计算生态布局 - NVIDIA相继推出了用于加速量子计算模拟的软件开发工具包cuQuantum [10] - 推出了用于加速量子超级计算的QPU无关平台NVIDIA CUDA-Q™ [10] - 搭建了由QPU、NVQLink和经典算力集群构成的量子-经典混合计算体系架构 [10]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前景 - NVQLink已获得广泛行业支持,已为17家QPU制造商、5家控制器制造商和9个美国国家实验室实现了量子和GPU计算的互联 [10] - 通过标准化接口,不同厂商的量子设备可无缝接入基于GPU的计算平台,提升开发效率和系统兼容性 [10] - 量子计算有望凭借其“量子优越性”,在医药研发、材料科学、密码学等领域率先实现对特定问题的“降维打击” [10] 产业链影响与投资建议 - NVQLink的发布将带动包括基础光电元器件、量子通信核心元器件、量子通信传输干线、量子系统平台以及应用层的量子科技全产业链发展 [2][10] - 建议关注量子科技全产业链,重点关注量子计算及量子通信龙头企业 [2][10]
科技巨头动作频频 量子计算商用变近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8:37
英伟达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 发布NVQLink开放系统互联架构,用于连接GPU与量子处理器,构建加速型量子超级计算机 [1] - NVQLink提供低延迟小于4.0微秒、高吞吐高达400 Gb/s的计算动脉,提高量子比特误差校正效率 [1] - 该技术已获得17家量子计算公司和9个国家实验室支持 [2] 谷歌量子计算进展 - 谷歌量子团队通过量子回声算法在威洛芯片上实现可验证的量子优势,运行速度比前沿超级计算机快约1.3万倍 [5] - 该算法首次证明量子计算机可在硬件上成功运行可验证算法,是迈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 [5][6] - 算法演示了量子计算在分子结构研究中的潜力,预测分子特征并通过核磁共振验证结果 [5] 其他科技巨头量子布局 - 微软提出量子就绪战略,以Azure云平台为中心打造量子模拟、算法开发与混合计算一体化服务 [6] - 亚马逊Braket平台扩展云端量子硬件接口,支持IonQ、Rigetti等厂商,提供即插即用量子实验环境 [6] - 英伟达与量子硬件初创公司、国家实验室合作,推出量子模拟软件cuQuantum [4] 量子计算产业化生态 - 量子计算公司估值攀升,D-Wave Quantum股价涨超7%,Rigetti Computing涨超6% [2] - QuEra Computing完成2.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Google与软银集团,并与英伟达联合成立加速量子研究中心 [12] - 中国科研团队取得进展,九章四号量子计算机升级,本源悟空完成药物分子性质预测真机验证,将HIV抗病毒药物筛选准确率从73%提升至97% [12] 量子计算技术挑战与材料突破 - 量子比特易受环境噪声干扰,导致量子退相干,是实用化的最大瓶颈之一 [10] - 拓扑超导体如碲化铀被证实具备内在拓扑超导性,可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机提供核心材料 [12] - 量子计算需要从软件和硬件层面做好融合,技术路线和时间推进仍充满不确定性 [13] 行业领导观点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强调未来每台GPU超级计算机都将与量子处理器深度耦合 [1] - 英伟达人工智能技术中心全球主管施忠伟表示量子与AI融合将相互促进,有助于开发新型绿色能源 [4] -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指出量子硬件水平尚不足以体现真正的量子优势,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