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港企业(00051)
icon
搜索文档
海港企业(00051.HK)中期股东应占亏损扩大至1.99亿元 不派息
金融界· 2025-08-05 12:57
期內,集团录得基础净亏损8600万港元,2024年同期则为盈利7400万港元,主要原因是应占发展物业减 值拨备增加至2.11亿港元。发展物业亏损扩大至1.96亿港元,投资物业盈利下跌21%至7100万港元,酒 店亏损收窄35%至3100万港元。 本文源自:财华网 【财华社讯】海港企业(00051.HK)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6.54亿港元,同比增长 4.98%;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99亿港元,上年同期亏损800万港元;每股亏损0.28港元。不派中期股息。 ...
海港企业(00051)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1.99亿港元 同比扩大2387.5%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2:29
集团的策略重点仍然是提升营运效益、提高服务质素及优化资产组合。集团将致力不断巩固竞争优势, 同时发掘符合长远目标的策略性增长机会。尽管短期内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集团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为其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砥砺前行。 智通财经APP讯,海港企业(00051)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度中期业绩,集团收入6.54亿港元, 同比增长4.98%;股东应占亏损1.99亿港元,同比扩大2387.5%;每股亏损0.28港元。 ...
海港企业(00051.HK)上半年股东应占集团亏损1.99亿港元
格隆汇· 2025-08-05 12:23
格隆汇8月5日丨海港企业(00051.HK)公布中期业绩,2025年上半年,基础净亏损为8600万港元,去年同 期盈利7400万港元,主要因为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增加至2.11亿港元。若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减值 净额1.13亿港元,股东应占集团亏损则为1.99亿港元(2024年:800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0.28港元。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增加5%至6.54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40%至1.25亿港元,主要是发展物业所 致。 酒店收入上升1%至4.26亿港元,营业亏损减少33%至2900万港元。香港收入增加4%至3.83亿港元,营业 亏损收窄69%至1100万港元,主要因为入住率上升。内地收入下跌17%至4300万港元,营业亏损扩大至 1800万港元。 投资物业收入减少22%至9600万港元,营业盈利减少23%至8500万港元,主要受到零售租金收入下降所 影响。发展物业收入增加至5800万港元,但利润微薄,导致营业亏损100万港元。 投资的营业盈利(以股息收入为主)为7000万港元。 公司表示,期内本港的消费开支持续低迷,反映经济仍被不确定性笼罩。与此同时,港人外游依然锺情 於物价具竞争优势的周边地区 ...
海港企业(0005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5 12:0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基础净亏损为港币8600万元(2024年同期盈利7400万元),主要因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增至港币2.11亿元(2024年:1.03亿元)[2] - 计入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港币1.13亿元(2024年:8200万元)后,股东应占集团亏损达港币1.99亿元(2024年:800万元)[2] - 每股基本亏损港币0.28元(2024年:0.01元)[3] - 集团收入增长5%至港币6.54亿元,但营业盈利暴跌40%至港币1.25亿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6.5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23亿港元增长5%[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盈利为1.2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9亿港元下降40%[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1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增加38%[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联营公司税后亏损1.5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增加37%[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2.1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扩大1141%[33] - 公司股本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9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4.21亿港元大幅改善[34] - 集团税前亏损1.8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盈利300万港元显著恶化[44] - 每股基本亏损从800万港元扩大至1.99亿港元[5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投资物业收入下降22%至港币9600万元,营业盈利减少23%至港币8500万元[13] - 酒店收入微增1%至港币4.26亿元,营业亏损收窄33%至港币2900万元[13] - 发展物业营业亏损扩大至港币1.96亿元(2024年:3400万元),投资物业盈利下跌21%至港币7100万元[12]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港币1.55亿元,含发展物业减值拨备港币1.78亿元[18] - 投资物业分部租金收入大幅下降,固定租金从1.02亿港元降至7000万港元,降幅31%[45] - 发展物业销售收入从800万港元大幅增长至5800万港元,增幅625%[44][45] - 酒店业务营业亏损收窄,从4300万港元改善至2900万港元[44] 成本和费用 - 员工成本保持稳定,为1.97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46] - 财务支出从1000万港元降至700万港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减少[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未来数年资本性与发展开支共约港币3.14亿元,主要由内部财务资源及银行借贷拨付[31]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关于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的规定,但认为在当前架构下更有利于长远策略执行[56]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股东权益增至港币145.97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142.17亿元),每股权益为港币20.59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20.06元)[21] - 公司总资产为港币160.9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158.01亿元),营业资产为港币154.94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153.7亿元)[22] - 公司酒店物业价值为港币63.5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64.26亿元)[23] - 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为港币48.33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49.46亿元)[24] - 公司发展物业总额为港币8.59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9.32亿元),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投资为港币1.84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3.36亿元)[25] - 公司股本投资总额为港币30.51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25.05亿元),占集团总资产19%(2024年12月31日:16%)[26] - 公司现金净额为港币1.67亿元(2024年12月31日:港币6600万元),由港币5.96亿元现金及港币4.29亿元银行借款组成[28] - 公司营业净现金流入为港币9400万元(2024年:港币2500万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入为港币4400万元(2024年:流出港币1000万元)[3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48.33亿港元,较2024年底减少2.3%[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股本投资价值30.51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21.8%[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负债5.52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13.6%[3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净资本14.7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2.6%[35] - 应收账款总额从1.04亿港元降至9600万港元,其中贸易应收款减少600万港元[53] - 应付账款总额从8.47亿港元降至7.22亿港元,主要因应付建筑成本减少7400万港元[54] 其他重要内容 - 上半年访港旅客同比上升12%,香港零售销售5月结束疫情后下滑趋势同比增长2.4%[5]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57] - 公司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58]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南山铝业国际(02610.HK)盈喜:预期中期净利润约2.25亿美元至2.65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7-22 23:16
南山铝业国际(02610.HK)盈喜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25亿美元至2.65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59亿美元增长41.5%至66.7%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归因于毛利率提升,得益于氧化铝售价提高及单位生产成本相对稳定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品平均售价约为每吨530美元,高于2024年上半年的约每吨387美元,但低于2024年下半年的约每吨561美元 [1] 财报业绩 - TCL电子(01070.HK)预期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约为45%至65% [2] - 人瑞人才(06919.HK)预期中期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66.7%至94.1% [2] - 海港企业(00051.HK)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2.3亿至2.9亿港元 [2] -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00694.HK)预期中期净亏损约1.2亿元至2.0亿元 [2] 运营数据 - 中国罕王(03788.HK)黄金资源总量增加至507万盎司 [2] - 安东油田服务(03337.HK)第二季度新增订单30.1亿元,同比增长14.2% [2] - 京投交通科技(01522.HK)中期累计新签及中标项目金额约11.44亿元 [2] - 五矿资源(01208.HK)第二季度锌总产量5.62万吨,同比增长12% [2] 医药创新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1类创新药注射用TQB6411 (EGFR/c-MET双抗ADC)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3] - 白云山(00874.HK)千金保孕丸新增小蜜丸规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3] - 远大医药(00512.HK)全球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TLX591加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的申请已获中国药监局默示许可 [3] 收购出售 - 远东控股国际(00036.HK)可能收购一间拥有从事酒店业务的澳门物业的公司股权 [3] 增发供股 - 中国抗体-B(03681.HK)拟折让约16.12%发行1.82亿股,净筹3.69亿港元 [3] - 中国健康科技集团(01069.HK)拟折让约17.65%配售最多1700万股,净筹463万港元 [4] - 中国天弓控股(00428.HK)拟折让约19.46%配售最多2142万股,筹资约370万港元 [4] 回购注销 - 汇丰控股(00005.HK)7月21日耗资1.9亿港元回购192.4万股 [4] - 渣打集团(02888.HK)7月21日耗资954.19万英镑回购71.6万股 [4] - 阿里巴巴-W(09988.HK)7月21日耗资85.5万美元回购5.7万股 [4] - 贝壳-W(02423.HK)7月21日耗资300万美元回购47万股 [4] - 保诚(02378.HK)7月21日耗资290万英镑回购31.5万股 [4] - 药明康德(02359.HK)7月22日耗资2699.4万元回购32.32万股A股 [4]
海港企业(0005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07 16:55
公司股本与股息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数为7.0875亿股,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记录日期为2025年4月3日,派息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8] - 2024年度宣派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3年:无),相当于全年总额[14] - 2024年度每股合共派息5港仙(2023年:无),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将于2025年4月23日派付[160] 市场环境信息 - 访港旅客人次仅恢复至2018年新冠疫情前水平约68%,主要受东南亚旅客带动[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综合收入下降14%至13.54亿港元(2023年:15.79亿港元),营业盈利下降1%至4.04亿港元(2023年:4.08亿港元)[13] - 公司基础净盈利8300万港元(2023年:亏损2.01亿港元),计入投资物业重估亏损净额后,股东应占集团亏损为7000万港元(2023年:1.07亿港元)[13] - 2024年公司收入13.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79亿港元减少14%,营业盈利4.04亿港元,较2023年的4.08亿港元减少1%[21][30] - 2024年基础净盈利8300万港元,2023年亏损2.01亿港元,同比增长141%;股东应占亏损7000万港元,2023年亏损1.07亿港元,同比减少35%[21][29] - 股东应占集团亏损为7000万港元,2023年为1.07亿港元,每股亏损0.10港元,2023年为0.15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降至142.17亿港元,2023年为143.29亿港元,每股20.06港元,2023年为20.22港元[40] - 集团总资产为158.01亿港元,2023年为168.96亿港元,营业资产总计153.7亿港元,2023年为162.9亿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净额为6600万港元,2023年为负债净额1.45亿港元[48] - 现金流入净额合共为1.99亿港元,年结日集团总资产合共为158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20.06港元,现金净额为660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1.45亿港元)[1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酒店收入下跌至8.74亿港元(2023年:9.52亿港元),导致营业亏损5500万港元(2023年:盈利2600万港元)[14] - 投资物业收入减少至1.99亿港元(2023年:2.42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至1.71亿港元(2023年:2.13亿港元)[14] - 发展物业收入下降至1.52亿港元(2023年:2.38亿港元),营业盈利上升至1.66亿港元(2023年:2800万港元)[14] - 2024年酒店收入8.74亿港元,较2023年的9.52亿港元下跌8%,录得营业亏损5500万港元,2023年盈利2600万港元[30] - 2024年投资物业收入1.99亿港元,较2023年的2.42亿港元减少18%,营业盈利1.71亿港元,较2023年的2.13亿港元减少20%[25][30] - 2024年发展物业收入1.52亿港元,较2023年的2.38亿港元减少36%,营业盈利1.66亿港元,2023年为2800万港元[31] - 2024年投资的营业盈利1.25亿港元,较2023年的1.4亿港元下跌[32] - 2024年投资物业重估亏损1.53亿港元,2023年为盈余9400万港元[33] - 2024年净财务支出1600万港元,较2023年的3800万港元减少,主要因银行贷款减少[34] - 2024年发展物业计提应占减值拨备2.37亿港元,2023年为6.97亿港元;应占已签约销售额为1.85亿元人民币[27][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余下的发展物业资产账面价值约为12亿元人民币(折合13亿港元),占集团资产约8%[27] - 联营公司应占亏损为2.56亿港元,2023年为1.68亿港元,计入2.37亿港元物业减值拨备[35] - 所得税支出为3900万港元,2023年为500万港元[36] 公司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将面临更多挑战,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将继续影响香港和内地经济增长和消费者信心[17] 公司可持续发展与合规 - 集团遵循九龙仓置业的管治及可持续发展方针,将“创建明天”纳入可持续发展策略[58] - 集团定期向九龙仓置业的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汇报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59] - 报告期内,集团未发生任何与环境相关的违规事件[62] - 集团旗下香港美利酒店与香港马哥孛罗获ISO 14001环境管理系统认证[62] - 2024年,集团未录得任何因工死亡个案[64] - 报告年内,集团无就业及职业安全及健康问题的违规个案[65] - 集团把食品安全放首位,定期审核并制定纠正措施[67] - 集团遵循《资料私隐政策声明》等相关程序管理顾客数据[67] - 报告年内,集团无与顾客私隐问题有关的违规个案[67] 公司治理结构与运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所载原则,遵守所有适用守则条文,仅例外守则条文第C.2.1条[71]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具执行职能的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5] - 2024年董事会会议举行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举行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举行1次,股东周年大会举行1次[77] - 2024年主席吴天海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易志明议员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非执行董事包静国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大壮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80%(4/5),审核委员会不适用,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陆观豪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80%(4/5),审核委员会出席率约66.7%(2/3),薪酬委员会不适用,提名委员会不适用,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2024年独立非执行董事史习平先生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5/5),审核委员会出席率100%(3/3),薪酬委员会出席率100%(1/1),提名委员会出席率100%(1/1),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100%(1/1)[77] - 郑诗韵女士、吴天海先生、史习平先生和丁天立先生将在2025年5月7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卸任,且符合资格并愿意重选连任[82]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三分之二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郑诗韵女士于2024年12月12日获委任后,董事会现有一名女性成员,占比11%[86] - 董事会成员性别比例为男性89%,女性11%[90] - 董事会成员年龄组56岁以下占22%,56至65岁占11%,66至75岁占56%,76岁或以上占11%[90] - 董事会成员服务年资10年以下占56%,10至15年占22%,16年或以上占22%[90] - 董事会成员族裔中华裔占100%[90] - 董事会成员在九龙仓集团以外其它公众上市公司出任董事,0间占56%,1间占33%,2间或以上占11%[90] - 全部现任董事任期不迟于上一次获重选为董事三年后届满,新获委任则于下一次股东大会届满[84] - 提名委员会至少每年检讨一次《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成效[87] - 公司已采纳正式的《提名政策》,订明物色、评核及提名合适人选出任董事的方针[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袍金每年80千港元,审核委员会主席袍金每年50千港元,审核委员会成员袍金每年40千港元[96] - 新委任董事接受法律责任和角色介绍培训,郑诗韵女士于2024年12月4日取得《上市规则》相关法律意见[97] - 公司秘书适时向董事提供业务、市场、法规及反贪腐最新资料,安排董事参与培训课程及论坛[97] - 本财政年度所有董事皆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部分董事出席研讨会、会议及论坛,所有董事阅读期刊等资料[98] - 公司采纳《公司守则》,标准高于《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适用于附属及联营公司上市证券[100] - 本财政年度所有董事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守则》,公司为员工制定证券交易限制书面指引[101] - 吴天海担任公司主席及实际行政总裁,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被认为具效益[102] - 公司秘书何丽珠熟悉集团事务,向主席和董事会汇报,监督公司遵守法规[103] - 公司秘书本财政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4] - 公司成立审核、薪酬、提名三个董事会辖下委员会,职权范围定期检讨更新[106] - 审核委员会于2024年举行三次会议,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各举行一次会议[112]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集团至少每年对整个集团进行一次以COSO框架为基础的全面系统检讨[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审核委员会已对集团的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系统及程序有效性作出检讨[124] - 业务单位及企业部门主管确认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程序行之有效,符合财务汇报、营运及合规需要[124] - 董事认为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及程序有效及足够[124] - 集团已采纳《举报政策及程序》,让雇员及其他往来者可对怀疑不当或舞弊行为提出关切[118] - 审核委员会获授权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协助下,持续监察及评核相关系统是否有效并向董事会汇报[114] -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协助审核委员会履行监督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的责任[117] - 部门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委员会负责实施集团的监控政策及持续评核相关业务单位的监控活动[117] - 内部审核功能监察集团政策及准则的合规情况,并检讨整个集团内部监控架构的成效[119] 公司信息披露与核数 - 公司遵照相关规定制定内幕消息处理及发布政策,采取措施预防过早泄露内幕消息[125][126] - 董事会负责监督本财政年度财务报表编制,确保其真实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等[128] - 公司委聘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财年核数师,审核委员会检视其独立性及核数程序成效[130]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24财年提供核数服务、查核财务资料准确性、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及汇报持续关连交易等服务[133] - 公司2024财年核数服务酬金为200万港元,非核数服务酬金为0,总额200万港元,与2023年相同[135] - 审核委员会建议续聘毕马威为2025年度核数师,须经股东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批准[135] 公司股东沟通与会议 - 公司采纳《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获取公司资料,重视与股东沟通[138][139] - 公司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股东大会,董事会成员等会出席回答股东提问[141]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3日举行,全部董事及核数师出席,表决结果已公告[144]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5月7日在香港九龙广东道3号马哥孛罗香港酒店6楼翡翠厅举行[145]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的股东的总表决权最少5%的股东提出书面要求时,董事必须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7] - 占全体有权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就决议表决的股东的总表决权最少2.5%的股东,或最少五十名有权表决的股东,可按程序在股东周年大会上动议决议案[151] 公司其他业务与财务事项 - 集团2024财政年度内捐款总额为港币20万元[161]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为拥有酒店及投资物业,同时清仓内地发展物业投资[156][157] - 2024财政年度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第87页财务报表附注第20条内[16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概无订立或存在可能导致发行股份的股票挂钩协议[16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并无订立或存在与公司全部或任何重大部分业务有关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67] - 本财政年度内公司无根据股份认购权计划配发给公司董事股份[1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截至报告日期无持有库存股份,库存股份无2024年中期股息[173] - 本年度财务报表由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核数师任满告退,符合资格且愿意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应聘连任[174] 公司董事信息 - 吴天海72岁,自2009年起出任公司主席兼董事,还在多家关联公司任职[177] - 郑诗韵50岁,自2024年12月起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丰富
海港企业(0005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06 12:10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股东应占集团亏损7000万港元,2023年为1.07亿港元;每股股东应占亏损0.10港元,2023年为0.15港元[3] - 2024年基础净盈利8300万港元,2023年亏损2.01亿港元;每股基本净盈利0.12港元,2023年每股亏损0.28港元[3] - 2024年度每股派息5港仙,2023年无[4] - 2024年集团收入减少14%至13.54亿港元,营业盈利减少1%至4.04亿港元[13] - 2024年净财务支出减少至1600万港元,2023年为3800万港元[16] - 2024年联营业绩应占亏损2.56亿港元,2023年为1.68亿港元;税项支出为3900万港元,2023年为500万港元[17][18]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降至142.17亿港元(2023年:143.29亿港元),每股20.06港元(2023年:20.22港元)[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158.01亿港元(2023年:168.96亿港元)[2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6600万港元现金净额(2023年:负债净额1.45亿港元,总权益负债比率为1%)[28] - 2024年集团营业净现金流入2.24亿港元(2023年:2.78亿港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200万港元(2023年:流入4400万港元)[3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3.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79亿港元下降14.25%[36] - 2024年公司营业盈利为4.04亿港元,较2023年的4.08亿港元下降0.98%[36]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0.24亿港元,较2023年的1.97亿港元亏损大幅收窄[36] - 2024年公司全年亏损为0.63亿港元,较2023年的2.02亿港元亏损有所收窄[36]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0.10港元,较2023年的0.15港元有所下降[36] - 2024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为亏损1.08亿港元,较2023年的8.96亿港元亏损大幅收窄[38] - 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58.01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68.96亿港元下降6.48%[40] - 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为14.71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24.58亿港元下降40.15%[40] - 2024年末公司净资产为143.30亿港元,较2023年末的144.38亿港元下降0.75%[40] - 2024年集团收入为13.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5.79亿港元下降14.25%[48][50][52] - 2024年集团除税前亏损2400万港元,2023年亏损1.97亿港元[48] - 2024年集团资产总额为15.801亿港元,较2023年的16.896亿港元下降6.48%[49] - 2024年香港地区收入10.41亿港元,较2023年的11.58亿港元下降9.24%[50] - 2024年折旧为1.84亿港元,较2023年的2.14亿港元下降14.02%[53] - 2024年员工成本为3.91亿港元,较2023年的3.95亿港元下降1.01%[53] - 2024年所得税总额为3900万港元,2023年为500万港元[55]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7000万港元,2023年为1.07亿港元,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均为7.088亿股[56] - 2024年所佔联营公司之税项为2400万港元,2023年为1.18亿港元[56]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及其它账项集团总额为1.04亿港元,2023年为1.43亿港元[58]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及其它账项集团总额为8.47亿港元,2023年为13.75亿港元[6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收入减少18%,营业盈利减少20%[7] - 2024年发展物业应占减值拨备2.37亿港元,2023年为6.97亿港元;应占已签约销售额为1.85亿元人民币[9] - 2024年酒店收入下跌8%至8.74亿港元,投资物业收入减少18%至1.99亿港元,发展物业收入减少36%至1.52亿港元[13] - 2024年投资物业产生1.53亿港元重估亏损,2023年为盈余9400万港元[15] - 2024年酒店物业按成本减折旧及减值拨备计算为64.26亿港元(2023年:66.81亿港元)[23] - 2024年投资物业达49.46亿港元(2023年:50.99亿港元)[24] - 2024年发展物业总额达9.32亿港元(2023年:11.18亿港元),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发展物业投资为3.36亿港元(2023年:6.01亿港元)[25] - 2024年酒店收入8.74亿港元,较2023年的9.52亿港元下降8.19%[48][52] - 2024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为 -1.53亿港元,2023年为9400万港元[48] - 2024年发展物业支出净额及减值亏损为300万港元,2023年为4.93亿港元[48] 股息与会议相关信息 - 2024年结算日后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5港元,共计3500万港元[57] - 2024年中期股息除权基准日为2025年4月2日,派付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65] - 股东周年大会除权基准日为2025年4月28日,大会日期为2025年5月7日上午11时15分[67] 公司运营与证券相关信息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计划今后数年主要资本性与发展开支共3.12亿港元[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雇员约1200人[34] - 2024年财政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截至公告日无库存股份[64] - 2024年财政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除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分开外遵守适用条文[63] 税务税率信息 - 香港利得税准备按16.5%税率计算,2023年相同;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2023年相同,预提所得税最多按10%税率计算[56] 可报告经营分部信息 - 公司确定四个可报告经营分部,分别为酒店、投资物业、发展物业和投资[44]
海港企业(0005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05 12:03
财务表现 - 集团转虽虧为盈,录得基础净盈利7400万港元,主要是发展物业减值撤备减少所致[9] - 投资物业收入和营业盈利分别增加2%和3%,保持韧性[11] - 发展物业收入下降64%,但营业盈利增加,主要是撤回蘇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超额成本[11] - 酒店收入下降7%,并录得营业亏损4300万港元,主要是香港和中国内地旅游需求疲软[10]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重估产生8200万港元的重估亏损[12]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1.13亿港元,主要是发展物业计提减值撥备[14] - 财务支出减少至1000万港元,主要是银行贷款减少[13] - 二〇二四年上半年已签约销售额为人民币1.23亿元[7] - 截至六月三十日,餘下发展物业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15亿元,占集团资产约10%[7] - 收入为6.23亿港元,同比下降7.4%[28] - 未扣除折旧、利息及税项前的营业盈利为2.98亿港元,同比增长4.2%[28] - 营业盈利为2.09亿港元,同比增长14.2%[28] - 股东应占虚损为0.08亿港元,同比减少33.3%[28] - 每股基本及稀释虚损均为0.01港元[28] - 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0.82亿港元[28] - 联营公司除税后亏损为1.13亿港元[28] 资产负债情况 - 股东权益减少3%至港幣138.92億元,每股港幣19.60元[17] - 若酒店物业按重估價值列報,股東權益將增加至港幣175.49億元,每股港幣24.76元[17] - 總資產為港幣157.03億元,其中香港資產佔79%,內地資產佔16%[18] - 酒店物業賬面值為港幣65.25億元[19] - 投資物業達港幣50.17億元[20] - 發展物業投資為港幣15.46億元[20] - 股本投資總額為港幣21.01億元,主要投資於地產及其他行業[21,22] - 集團有港幣1.3億元的負債淨額,總權益負債比率為0.9%[23] - 總資產為157.03亿港元,较2023年末增加7.6%[30] - 总权益为139.91亿港元,较2023年末增加3.2%[30] 分部表现 - 集团采用四个可报告的经营分部,包括酒店、投资物业、发展物业和投资[37] - 酒店分部收入为422百万港元,亏损44百万港元[38] - 投资物业分部收入为123百万港元,盈利26百万港元,其中包括公允价值变动亏损82百万港元[38] - 发展物业分部收入为8百万港元,亏损46百万港元,其中包括联营公司亏损113百万港元[38] - 投资分部收入为69百万港元,盈利69百万港元[38] - 集团总收入为623百万港元,总盈利为3百万港元[38] 税务及成本 - 截至二〇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所得稅準備包括香港本期稅項港幣2200萬元、中國內地本期稅項為零以及遞延稅項支出港幣1.08億元[44] - 中國內地企業所得稅按25%稅率計算,預提所得稅按最多10%稅率計算[45] - 集团财务支出为10百万港元[43] - 集团员工成本为196百万港元,其中包括界定供款退休计划成本8百万港元[42] - 集团确认买卖物业成本为70百万港元[42] 关联交易及承诺 - 本集團與關連人士的重大交易包括支付酒店管理費用港幣1500萬元、支付物業服務費用港幣300萬元以及獲取租金收入港幣100萬元[52] - 本公司為附屬公司提供港幣9億元的擔保,並為客戶提供港幣300萬元的按揭貸款擔保[53]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尚未支出的承擔总额为249港幣百万元[54] - 中国内地发展物业的承擔为363港幣百万元[54] 公司治理 - 集团董事会相信在由具经验和卓越才幕的人士所组成的董事会(超过一半人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运作及管治下,足以确保权力和授权分布均衡[56] - 集团董事在报告期内均有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守则》所订的标准[57] - 集团董事持有的九龙仓置业认股权权益共1,500,000份,占已发行股份0.05%[62] - 九龙仓置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本公司71.53%的股份[65] - 会德丰有限公司被视为持有本公司71.53%的股份权益[65] - HSBC Trustee (C.I.) Limited被视为持有本公司71.53%的股份权益[65] - Harson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本公司8.05%的股份[65] - 董事会批准修订支付予每名董事及审核委员会主席和成员的全年袍金,追溯至2024年1月1日起生效[68] - 董事会成员包括吴天海先生、易志明议员、包静国先生以及5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 李大壮先生不再担任约旦哈希姆王国驻香港特别行政区名誉领事[69]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在报告期内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70] - 本公司建议股东选择通过公司网站和香港交易所网站以电子方式收取公司通讯[70]
海港企业(0005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01 12:14
财务表现 - 集团基础净利润为港币7,4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7,500万元有所改善[4] - 每股基本虧損为港币0.01元,较去年同期的港币0.02元有所下降[4] - 集团收入减少7%至港币6亿2,300万元,營業盈利增加14%至港币2亿零900万元[23] - 酒店收入下跌7%至港币4亿2,200万元,營业虧損为港币4,300万元[24] - 投资物业收入增加2%至港币1亿2,300万元,營业盈利增加3%至港币1亿1,100万元[25] - 发展物业收入减少64%至港币800万元,但營业盈利增加至港币7,400万元[26] - 集团的投资物业按独立估值列报,产生港币8,200万元的重估虧損[28] - 其它支出淨額极少,主要包括为内地发展物业作出的減值撥備[29] - 股东应占虧損为港幣八百萬元,每股虧損為港幣0.01元[34] - 酒店物業按成本減折舊及減值撥備计算达港幣六十五億二千五百萬元[43] - 投资物业达港幣五十億一千七百萬元[44] - 发展物业分部在二○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港币8百万元,较二○二三年同期的22百万元大幅下降[98] 资产状况 - 总资产为港幣一百五十七億零三百萬元[41] - 集团有港幣一億三千萬元的负债淨額[50] - 集团備用信贷额为港幣十四億二千萬元[51]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42.41亿港币,较去年同期152.43亿港币下降[69] - 公司股东权益为13.89亿港币,较去年同期14.33亿港币减少[69] - 二○二四年六月底,海港企业有限公司的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119百万港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百万港币[116] - 二○二四年六月底,海港企业有限公司的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975百万港币,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00百万港币[118] 其他信息 - 集团决定不宣派任何中期股息[5] - 集团计划未来数年的主要资本性与发展支出为5亿港币,主要涉及内地发展物业[55] - 公司未采用任何尚未生效的新准则及解释[77] - 公司已评估修订对其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认为无重大影响或会计政策变化[77] - 公司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数据遵循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71] - 公司未经审计的中期财务数据包括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和挑选的解释附注[73]
海港企业(0005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02 16:4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核心业务为酒店及地产投资,旗舰资产包括香港马哥孛罗酒店、香港美利酒店及苏州尼依格罗酒店[3]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为拥有酒店及投资物业,正清仓内地发展物业投资[91] 市场环境 - 2023年访港旅客人次仅为2018年正常水平的约52%[9] - 香港下半年零售销售增长放缓至12%[17] - 2023年初边境重开后酒店业复苏但步伐平缓,受地缘政治等因素拖累[130] - 集团业务面临全球及本地经济挑战、地缘政治紧张等不确定性[128] - 酒店表现受季节性、社会稳定性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129] - 集团租金收入可能因零售及写字楼供应过剩、外围经济等因素调整[131] 财务业绩 - 公司综合收入增加39%至15.79亿港元,营业盈利增至4.08亿港元[10] - 酒店收入大增65%至9.52亿港元,恢复营业盈利至2600万港元[10] - 投资物业收入增至2.42亿港元,营业盈利增至2.13亿港元[11] - 发展物业收入增至2.38亿港元,录得营业盈利2800万港元[11] - 现金流入净额达2.24亿港元,主要来自苏州国际金融中心[11] - 年末集团总资产为169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20.22港元[11] - 负债净额减少至1.45亿港元,负债比率降至占总权益的1%[11] - 2023年公司收入15.79亿港元,较2022年的11.39亿港元增长39%[14] - 2023年营业盈利4.08亿港元,较2022年的0.29亿港元增长1307%[14] - 2023年基础净亏损2.01亿港元,较2022年的1.33亿港元扩大51%[14] - 2023年股东应占亏损1.07亿港元,较2022年的1.97亿港元收窄46%[14] - 香港美利酒店和香港马哥孛罗收入较2022年增加69%并恢复营业盈利[16] - 苏州尼依格罗酒店收入增加48%,营业亏损收窄[17] - 发展物业收入增长并录得轻微营业盈利,但大量未售存货销售进展缓慢[18] - 集团作出6.97亿港元的应占减值拨备以应对疲软商业物业市场[18] - 应占已签约销售额为2.0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底,余下发展物业资产总额约16亿元人民币(折合18亿港元),占集团资产约10%[18] - 2023年集团基础净亏损为2.01亿港元,股东应占净亏损为1.07亿港元,较2022年的1.33亿港元和1.97亿港元有所变化[19][20][21] - 集团收入增加39%至15.79亿港元,营业盈利达4.08亿港元,主要受酒店表现复苏带动[19] - 酒店收入增加65%至9.52亿港元,香港酒店收入增加69%至8.26亿港元,内地收入增加45%至1.26亿港元[19] - 投资物业收入增加12%至2.42亿港元,营业盈利增加13%至2.13亿港元[19] - 发展物业收入增加23%至2.38亿港元,并恢复营业盈利2800万港元[19] - 2023年投资物业产生9400万港元的重估盈余,2022年为亏损1.33亿港元[19] - 2023年其它支出净额为4.93亿港元,主要是发展物业项目减值拨备所致[19] - 2023年净财务支出为3800万港元,2022年为4300万港元[19] - 2023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减少5%至143.29亿港元[22] - 总营业资产中,香港营业资产占比从2022年的74%升至78%,内地占比从21%降至17%[23] - 股本投资按市价计值总额为25.22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5%,按市价计值产生亏损净额6.7亿港元[26] - 预售订金及所得款减少至7800万港元[28] - 2023年底集团负债净额为1.45亿港元,总权益负债比率为1%[28] - 2023年底集团备用信贷额为15.74亿港元,其中5.26亿港元已被动用[29] - 集团营业业务录得净现金流入2.78亿港元,投资活动录得净现金流入4400万港元[30]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5.79亿港元,2022年为11.39亿港元[148] - 2023年公司亏损2.02亿港元,2022年亏损2.27亿港元[148] - 2023年公司全面收益总额亏损8.96亿港元,2022年亏损5.44亿港元[149] - 2023年公司总资为168.96亿港元,2022年为188.49亿港元[150] - 2023年公司总负债为24.58亿港元,2022年为35.15亿港元[150] - 2023年公司净资产为144.38亿港元,2022年为153.34亿港元[150]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7亿港元,2022年为1.97亿港元[148] - 2023年公司非控股股东权益应占亏损为0.95亿港元,2022年为0.3亿港元[148] - 2023年公司股本为36.41亿港元,与2022年持平[150][151] - 2023年公司储备为106.88亿港元,2022年为114.87亿港元[150] - 2023年营业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78亿港元,2022年为 - 1.47亿港元[152] - 2023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400万港元,2022年为1.75亿港元[152]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5.67亿港元,2022年为 - 3.94亿港元[15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减少2.45亿港元,年末结存3.81亿港元;2022年减少3.66亿港元,年末结存6.34亿港元[152] - 2023年营业盈利为4.08亿港元,2022年为2900万港元[154] - 2023年集团总收入为15.79亿港元,2022年为11.39亿港元[157] - 2023年集团除税前亏损为1.97亿港元,2022年为2.15亿港元[157] - 2023年酒店分部收入为9.52亿港元,营业盈利为1900万港元;2022年收入为5.77亿港元,营业亏损为2.53亿港元[157] - 2023年投资物业分部收入为2.42亿港元,营业盈利为2.89亿港元;2022年收入为2.17亿港元,营业盈利为4300万港元[157] - 2023年发展物业分部收入为2.38亿港元,营业亏损为6.46亿港元;2022年收入为1.93亿港元,营业亏损为2.31亿港元[157] - 2023年集团收入为15.79亿港元,2022年为11.39亿港元;2023年营业盈利为4.08亿港元,2022年为0.29亿港元[160] - 2023年香港、中国内地、其它地区收入分别为11.58亿、3.71亿、0.5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8亿、2.89亿、0.5亿港元[160] - 2023年集团指定非流动资产为12.464亿港元,2022年为12.495亿港元;2023年总营业资产为16.29亿港元,2022年为17.989亿港元[160] - 集团总营业资产中2023年有127.83亿港元(78%)位于香港,2022年有132.41亿港元(74%)位于香港[161] - 2023年酒店、管理及服务与其它租金相关收入、销售发展物业收入分别为9.52亿、0.37亿、2.38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5.77亿、0.37亿、1.93亿港元[162] - 2023年投资物业分部固定租金、变动租金收入分别为2.02亿、0.03亿港元,2022年固定租金收入为1.8亿港元[162] - 2023年折旧、员工成本、核数师酬金、确认买卖物业成本、投资物业直接营运支出分别为2.14亿、3.95亿、0.02亿、1.65亿、0.2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2.28亿、3.48亿、0.02亿、1.83亿、0.17亿港元[164] - 2023年董事酬金总额为1750万港元,2022年为1730万港元[166] - 2023年五位最高薪非董事雇员酬金总额为1200万港元,2022年为1000万港元[169] - 2023年其它支出净额为4.93亿港元,主要是附属公司为持有的内地发展物业作出之减值拨备[170]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97亿港元,2022年为2.15亿港元;实际总税项支出2023年为500万港元,2022年为1200万港元[175]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07亿港元,2022年为1.97亿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按此除以7.088亿股普通股计算[176] - 2023年香港本年度税项准备为4900万港元,2022年为2400万港元;中国内地2022年本年度税项准备为800万港元,以往年度税项准备高估为1100万港元[172] - 香港利得税准备按16.5%税率计算,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算,预提所得税最多按10%税率计算[172][173] - 2023年公司就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及合营公司累计盈利作出预提所得税拨回4900万港元,2022年为1200万港元[174] - 2023年所占联营公司之税项为1.18亿港元,2022年为6700万港元[174] - 2023年投资物业已落成总值为50.99亿港元,2022年为50.05亿港元[177] - 公司已落成的投资物业按《财报准则》第13号公允值架构下的第三级计量,2023年为50.99亿港元,2022年为50.05亿港元[179] - 第三级估值的重大不可观察输入元素为5.0%的资本化比率,与投资物业公允值计量呈负相关[183] - 公司以经营租赁出租投资物业,租约期一般为2 - 11年,租约付款额反映市场租金走势[183] - 2023年到期负债总额7.38亿港元,较2022年的9.59亿港元有所下降[184] - 2023年酒店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67.64亿港元,2022年为66.55亿港元[185]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资产净值为5.91亿港元,较2022年的7.69亿港元减少[188]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75.23亿港元,较2022年的85.87亿港元降低[189]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18.52亿港元,较2022年的28.1亿港元减少[189] - 2023年净资21.88亿港元,较2022年的28.47亿港元下降[189] - 2023年收入19.88亿港元,2022年无相关收入[189] - 2023年来自持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后亏损6.23亿港元,2022年为2.54亿港元[189] - 2023年应占合营公司资产净值为10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000万港元减少[191] - 2023年股本投资按市值列账为25.22亿港元,较2022年的31.92亿港元降低[193] - 2023年待沽物业为11.18亿港元,2022年为17.93亿港元[195] - 2022年位于香港以外的租赁土地中,中期契约为7000万港元,长期契约为2200万港元,总计9200万港元;2021年中期契约为7500万港元,长期契约为3800万港元,总计1.13亿港元[196] - 2023年应收贸易账项中,零至三十日为3000万港元,三十一日至六十日为200万港元,六十日以上为300万港元,总计3500万港元;2022年对应分别为1500万港元、200万港元、300万港元,总计2000万港元[198] - 2023年预付账项为3300万港元,2022年为3700万港元[198] - 2023年其它应收账项为700万港元,2022年为800万港元[198] - 2023年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6800万港元,2022年为7600万港元[198] - 2023年集团应收贸易及其它账项总额为1.43亿港元,2022年为1.41亿港元[198] - 公司预期多於一年确认为支出的预付账项2023年为100万港元,2022年为600万港元[199] 未来展望 - 未来香港和内地酒店及零售前景因不确定性蒙上阴影,发展物业存货市况年内难大幅改善[12] - 集团继续撤出中国内地发展物业分部,剩余未售存货市场预计难大幅改善[132]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