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远(00110)

搜索文档
中国长远(0011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1:13
股份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000,000,000股,面值0.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数目为253,555,888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53,555,888股[2] - 2025年7月,公司各类股份数目均无变动[1][2]
中国长远(0011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6: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集团2024年收入同比下降46.5%至4360万港元[55][58][68] - 2024年亏损扩大至3370万港元(2023年:1510万港元)[55][5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大幅增加至3150万港元,相比去年的1260万港元亏损,亏损额扩大了1880万港元[87][91] - 每股基本亏损从6.39港仙恶化至13.91港仙,亏损幅度扩大117.7%[92][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行政费用减少80万港元(4.8%),从1670万港元降至1590万港元,主要因执行严格费用政策导致薪金及推广开支减少[83][88] - 融资成本增加30万港元(300%),从10万港元增至40万港元,主要因短期借款利息增加[85][89] - 所得税开支减少9000港元(40.9%),从22000港元降至13000港元[86][90]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从去年60万港元收益转为320万港元亏损,主要包含140万港元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及100万港元存货减值亏损[80]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贡献占比从18.3%提升至22.0%[69][71][73] - 香港地区收入贡献占比从81.7%下降至78.0%[69][71][73] - 中国地区移动电子业务收入为960万港元(2023年:1490万港元)[69][72] - 香港地区移动电子业务收入为3400万港元(2023年:6660万港元)[69][72] 业务线表现:移动电子业务 - 毛利率从2023年的0.5%提升至2024年的3.6%[74][78] - 存货减少140万港元(70%),从200万港元降至60万港元,因手机及电子产品已交付确认收入[99][102] - 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销售业务目前占公司总营收100%[164][166] 业务线表现:数据库流量变现业务 - 数据库流量变现收入从180万港元降至30万港元[75][79] - 公司于2021年进军中国环保袋自动取袋机业务及移动应用北京袋掌门的数据流量变现业务[6] - 袋掌门业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分发环保袋,旨在实现数据库流量变现[189][191] - 公司2024年推出私人社区电商新模式,通过微信社群互动实现用户留存与流量变现[196] - 技术团队开发桌面充电宝移动充电服务,以吸引餐厅客户并增加收益来源[196] - 环保袋机器广泛部署于医院、超市及住宅区场景[196] - 新商业模式依托国内消费者高复购率,用户商业化回报优于传统广告[196] 业务线表现:路由器分销业务 - 公司于2024年与特许授权人签订为期五年的飞利浦品牌路由器及相关电子产品在中国、香港和澳门的独家分销协议[6] - 建立飞利浦品牌路由器及相关电子产品在中国、香港及澳门的分销业务[30][34] - 公司获得飞利浦品牌路由器在中国及港澳地区五年总分销权[168][172] - 飞利浦路由器2024-2025年预计销售5万台,毛利率约10%[174] - 路由器业务年销售量预计增长20%[174] - 飞利浦路由器预计2024至2025年销售量约50,000台,预期毛利率约10%[176] - 飞利浦路由器业务预计年销售增长率为20%,毛利率可能随订单增加和生产效率提升而提高[176] 业务线表现:采矿业务(已终止) - 完成收购锶发矿业50.8%股权,该公司有权在中国湖北省进行锶、锌及铅采矿活动[22][34] - 公司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附属公司中国黄石集团100%股权,总代价为100,000港元[133] - 公司于2024年12月23日以100,000港元出售中国黄石集团100%股权,终止采矿业务[179][18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市场环境与机遇 -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8亿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157] - 到2024年底中国预计部署约420万个5G基站[159][160] - 中国5G用户数将超9.5亿户,占移动用户总数超65%[159][160] - 中国5G基站数量占全球总量近70%[159][160] - 2025年计划新增部署70万个5G基站[161][165] - 2025年底目标实现每万人26个5G基站,总量达370万个[162][165] - 中国固定宽带用户达6.36亿户,其中100M以上用户占比94.5%(6.01亿户)[171][172] -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约18亿,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流量优惠政策[182][185] - 中国5G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显著增长,带来移动应用和移动商务巨大商机[182][185] - 公司专注5G技术部署,监控香港及东盟贸易市场机会[186][190] - 中国计划2025年前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推动环保袋需求[19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4年3月20日以每股0.26港元价格配发及发行26,000,000股认购股份,占扩大后股本约10.94%[141][146] - 2024年认购事项净筹资约6,720,000港元,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46] - 2024年认购价每股0.26港元较协议日期收盘价0.235港元溢价约10.6%[143][147] - 2024年认购价较协议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约0.256港元溢价约1.6%[143][147] - 2024年认购价较2023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约0.138港元溢价约88.4%[143][147] - 公司于2025年1月完成发行16,000,000股,净筹资约4,120,000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49][153] - 公司于2023年3月27日及30日与六名独立第三方认购人签订协议,以总价约730万港元发行2800万股新股[198] - 2023年新股认购每股面值为0.26港元,净认购价约为每股0.256港元(已扣除相关成本)[199] - 2023年新股认购净收益约720万港元,将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200] - 新股认购协议签订日(2023年3月27日及30日)的每股收盘价均为0.295港元[199] - 2023年新股认购完成后净收益实际金额确认为720万港元[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负债和现金流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激增3130万港元(160.5%),从1950万港元增至5080万港元,主要因经济不稳定导致客户结算期延长[100][10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70万港元(39.5%),从1190万港元降至720万港元,尽管通过新股认购获得670万港元净收益[101][104] - 贸易应付款项增加1370万港元(71.7%),从1910万港元增至3280万港元,主要因延迟向供应商付款[107]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41.6百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50.5百万港元,增幅为8.9百万港元[109] - 应付贸易账款增加13.7百万港元(2024年:32.8百万港元;2023年:19.1百万港元),主要由于延迟向供应商付款[109] - 其他应付款及应计费用为15.4百万港元(2023年:9.6百万港元),增加主要由于在中国开展路由器产品贸易及分销业务导致营运开支增加[111][115] - 短期借款为10.469百万港元(2023年:无),年利率介于12.00%至14.40%[113][116] - 公司所有者应占净负债为11.7百万港元(2023年:净资产28.0百万港元)[114][117] - 流动负债净额为15.5百万港元(2023年:21.8百万港元)[114][117] - 流动比率为0.79倍(2023年:0.61倍)[118][123] - 资产负债比率(计息短期借款及租赁负债除以权益总额)为(78.9%)(2023年:(9.0%))[118][123] - 应付增值税为0.2百万港元(2023年:2,000港元)[111][115] - 客户预付款项为0.9百万港元(2023年:1.0百万港元)[111][115] 公司历史与架构 - 公司股票于2000年2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GEM上市(股份代号:8040),并于2004年1月26日成功转至主板上市(股份代号:110)[5]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销售及分销移动电话和数码产品[5]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大汉密尔顿Clarendon House[12]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位于葵涌和宜合道63号丽晶中心A座1505–06室[12] - 公司中国总办事处位于上海黄浦区淮海中路887号永新大厦8001室[12] - 公司核数师为永拓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SFAI (HK) CPA Limited)[1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银亚洲及恒生银行[17] - 公司业务架构涵盖电讯设备贸易及分销、投资业务以及通过投资收购进行多元化拓展[19] - 创下年销售移动电话210万台和纯利超过6000万港元的纪录[21][35] - 成功安排一项1.6亿港元的银团贷款[36][41] - 完成收购Synergy Pacific (Holding) Limited 51%股权[37] - 新取得三星移动电话全国分销权[23][34] - 成功取得中国所有诺基亚专卖店配送货运分销权[24][34] - 成功安排一项12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45][46] - 完成收购Synergy Technologies (Asia) Limited 100%股权及出售Synergy Pacific 46%股权[32][34] - 订约收购珠海市雷鸣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51%股权并于2007年10月完成收购[25][34] 其他重要内容:股息政策 - 公司2024年度及2023年度均未派发股息[152][155] 其他重要内容:员工变动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12月31日的34人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人,同比下降约8.8%[135][139]
中国长远(0011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56
持续经营业务整体财务数据变化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43,634千港元,2023年为81,542千港元[3] - 2024年毛利为1,556千港元,2023年为376千港元[3]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8,031千港元,2023年为14,128千港元[3] - 2024年年度亏损为33,706千港元,2023年为15,099千港元[3] - 2024年全面开支总额为47,241千港元,2023年为16,298千港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31,511千港元,2023年为12,616千港元[4] - 2024年非控制性权益应占年度亏损为2,195千港元,2023年为2,483千港元[4] - 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3.91港仙,2023年为6.39港仙[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789千港元,2023年为4,611千港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9,188千港元,2023年为34,291千港元[6]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账款为50,512千港元,2023年为41,589千港元[7] - 2024年应付关联人士之款项为10,657千港元,2023年为11,663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15,545)千港元,2023年为(21,758)千港元[7] - 2024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3,756)千港元,2023年为(17,147)千港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151.1万港元(2023年:1261.6万港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约1967.7万港元(2023年:1122万港元)[17] - 于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负债超过其流动资产约1554.5万港元(2023年:2175.8万港元)[17]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呈報分部收益为43,634千港元,除稅前虧損为33,693千港元,年度虧損为33,706千港元[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呈報分部資產为60,977千港元,負債總額为 -74,833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可呈報分部收益为81,542千港元,除稅前虧損为15,077千港元,年度虧損为15,099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呈報分部資產为27,146千港元,負債總額为 -56,584千港元[29] - 2024年总收益为43,634千港元,较2023年的81,542千港元下降46.49%((81542 - 43634) / 81542)[33]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财务资产公平值亏损总计为 - 1364千港元,2023年为 - 593千港元[39] - 2024年就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账款确认之减值亏损净额总计为 - 397千港元,2023年为 - 19千港元[39] - 2024年就存货确认之减值亏损为 - 999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9] - 2024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相关员工成本总计8476千港元,2023年为9013千港元[4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31511千港元,2023年为12616千港元[46] - 用于计算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26616千股,2023年为197441千股[4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为42652千港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39310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20440千港元和17274千港元[48] - 2024年其他应收账款及按金为7459千港元,扣除信贷亏损拨备后为11534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8464千港元和2205千港元[48] - 2024年末应收贸易账款(已扣除信贷亏损拨备)0 - 30日为7072千港元,91 - 365日为32238千港元,2023年0 - 30日为17274千港元[49]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32820千港元,2023年为19141千港元[51]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总计50512千港元,2023年为41589千港元[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按年利率12.00%至14.40%计息的无抵押、固定利率其他借款,金额为10,469千港元,2023年为0[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1,511,000港元,流动负债超流动资产约15,545,000港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总收益43,600,000港元,较2023年的81,500,000港元减少约37,900,000港元或46.5%[58] - 集团毛利及毛利率在2024年和2023年分别为1,600,000港元或3.6%及400,000港元或0.5%[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收入约为1,100,000港元,2023年约为2,300,000港元[62] - 集团2024年亏损净额为3,200,000港元,2023年收益净额为600,000港元[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约为200,000港元,与2023年持平[64] - 行政费用从2023年的约1670万港元减少80万港元或4.8%至2024年的约1590万港元[65]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约10万港元增加30万港元至2024年的约40万港元[66]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2.2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1.3万港元[6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从2023年的约1260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约3150万港元[68] - 每股基本亏损从2023年的6.39港仙增至2024年的13.91港仙[69] - 存货从2023年的20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60万港元[72]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账款从2023年的约1950万港元增加3130万港元至2024年的约5080万港元[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的约1190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约720万港元[74]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账款从2023年的约4160万港元增加约890万港元至2024年的约5050万港元[76] - 2024年有未偿还短期借款约1046.9万港元,年利率12.00%至14.40%,2023年无[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负债净值为117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2800万港元[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15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0万港元[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0.79倍,2023年12月31日为0.61倍[79] - 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 - 78.9%和 - 9.0%[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31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34名[8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重大投资公平值总额约为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0万港元[88] 业务线调整 - 2024年公司出售中国黄石集团全部股权,终止采矿业务[8] - 2024年公司出售中国黄石集团100%股权并终止采矿业务,继续从事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23]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附属公司出售中国黄石集团100%股权,总代价为10万港元[84] - 2024年12月23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富鼎国际有限公司出售中国黄石集团100%股权,总代价为100,000港元[105] - 出售事项于2024年12月23日完成[106]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4年集团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9]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修订本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12]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等修订本将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10][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年度期间生效[10][13]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14] 融资及资金安排 - 2025年1月8日,公司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将配發及发行共1600万股每股0.26港元的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为416万港元[18]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获控股股东承诺提供足够资金使集团履行到期负债及第三方财务义务[18] - 公司董事会考虑必要时进一步进行增发股份、配股或其他筹资活动[18] - 集团将继续寻求其他替代融资及银行借款[22] - 公司董事将继续实施改善集团营运资本及现金流量的措施[22] - 2025年1月8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认购协议,发行16,000,000股每股面值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4,160,000港元,认购事项已完成[53] - 2024年公司按每股0.26港元向认购人发行2600万股认购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672万港元[89][91] - 2024年认购价较2024年协议日期收市价溢价约10.6%,较前5个交易日均价溢价约1.6%,较2023年6月30日每股资产净值溢价约88.4%[90] - 2025年1月8日公司与两名独立第三方订立认购协议,发行1600万股每股面值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416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12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92] - 2023年3月27日及30日,公司与六名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2800万股每股面值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73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720万港元[113][11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3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7160千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3901千港元[116] - 2024年3月20日、5月14日及22日,公司与四名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发行2600万股每股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676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672万港元[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4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6720千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5458千港元,未动用1262千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使用[119] - 2025年1月8日,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认购协议,发行1600万股每股面值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416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12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21] 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数据变化 - 2024年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可呈報分部收益较2023年下降46.49%((81542 - 43634) / 81542)[25][29] - 2024年除稅前虧損较2023年增加123.47%((33693 - 15077) / 15077)[25][29] - 2024年中国市场持续经营业务(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收益为9,612千港元,较2023年的14,876千港元下降35.38%((14876 - 9612) / 14876)[33] - 2024年香港市场持续经营业务(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收益为34,022千港元,较2023年的66,666千港元下降49.00%((66666 - 34022) / 66666)[33] - 2024年中国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非流动资产为764千港元,2023年为1439千港元;香港地区2024年为923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4] - 2024年客户A移动电话业务收益为33425千港元,2023年为66666千港元;客户B 2024年为5735千港元,2023年不适用[35] - 2024年移动电话
中国长远(0011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3 17:20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总收益为34,5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0.9%[5] - 毛利及毛利率分别为95,000港元和0.3%,较去年同期下降[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为6,8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 - 每股基本亏损为3.13港仙,去年同期为2.90港仙[10] - 收益为34,50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38,703千港元下降[67] - 毛利为9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190千港元下降[68] - 期间虧損為8,771千港元,較上年同期7,441千港元增加[68]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間虧損為6,753千港元,較上年同期5,332千港元增加[68]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3.13港仙,較上年同期2.90港仙增加[69] - 期間全面開支總額為8,932千港元,較上年同期7,477千港元增加[70]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間全面開支總額為7,975千港元,較上年同期6,442千港元增加[70] 业务表现 - 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益为34,500,000港元,其中香港贡献96.8%,中国贡献3.2%[5] - 采取供应链多元化策略,以维持及巩固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5] - 积极调整业务布局,提高灵活性以把握市场机遇[5] - 本集团移动电話及電子產品業務收入為34,506千港元[92] - 本集團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業務虧損為1,145千港元[92] - 本集團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業務資產為42,760千港元[95] - 本集團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業務負債為48,459千港元[98] 其他收入及费用 - 其他收入下降主要由于移动应用程序数据库流量变现收入减少[7] - 其他虏损净额300,000港元,主要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7] - 行政费用下降2.2%,主要由于移动应用程序业务相关薪酬及推广费用减少[7] - 已確認為開支的存貨成本為34,411千港元[116] 财务状况 - 持有1,300,000港元的非上市基金投资和300,000港元的上市股本投资[10] - 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賬款增加16,400,000港元至35,900,000港元[12]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4,400,000港元至7,500,000港元[13] - 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賬款增加14,100,000港元至55,700,000港元[14][15] - 流動負債淨額為23,400,000港元,流動比率為0.65倍[16] - 資產負債比率為0.01[16]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團流動負債淨額為23,396千港元[71]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為26,790千港元[73] - 於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非控制性權益為45,746千港元[73] 融资活动 - 根據一般授權完成26,000,000股新股認購,所得款項淨額約6,720,000港元[21] - 公司二零二三年認購事項已完成,所得款項淨額約7,200,000港元將用作公司的一般營運資金[39][40] - 公司二零二四年認購事項已完成,所得款項淨額約6,720,000港元將用作公司的一般營運資金[45][47] - 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公司已動用二零二三年和二零二四年認購事項所得款項約4,059,000港元用於一般營運資金[40][47] - 公司將於二零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使用剩餘未動用所得款項3,221,000港元用於一般營運資金[47] 矿业业务 - 本集團自2010年以來曾在旗下總礦場開展礦場開採系統[32] - 國土資源部於2015年4月27日授出採礦許可證,但限制不得進行開採活動,僅可進行勘探活動[32] - 本集團未能在最後期限前提出申請,目前採礦權已顯示為"屆滿"狀態[34] - 管理層將繼續與律師溝通,以期未來重新提交新的採礦許可證續期申請[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總發礦業概無任何勘探、開發或生產活動[34] - 本集團正考慮就位於中國的礦場重新提交延長探礦許可證的新申請[91] - 本集團探礦業務虧損為413千港元[92] - 本集團探礦業務資產為462千港元[98] - 本集團探礦業務負債為14,780千港元[98] 环保业务 - 本集團已進軍環保袋自動取袋機及相關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並已在中國多家醫院、超市等場所安裝相關設備[37] - 國家環保局已明確規定於2025年底前將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各地陸續出台禁塑令[37] - 公司已成立技術團隊佈局取袋機,測試新取袋流程、送袋數據、消費者反饋及收益模式,制定高效的取袋流程[38] - 袋掌門將進入深耕市場階段,與多家環保袋品牌代理及環保袋取袋機製造商進行整合,向消費者提供免費產品的創收商業模式可令公司於未來數年積累更大競爭力[38] - 袋掌門開拓全新的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模式,通過私域社群電商變現,提供用戶高複購率的日常生活消耗品,實現更高的用戶回報[38] - 袋掌門開發了桌面充電寶移動設備充電服務為餐廳消費者提供免費快充服務來獲取全新的用
中国长远(0011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22: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4,50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8,703千港元下降10.84%[2] - 报告期内毛利为9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90千港元下降50%[2]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8,77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441千港元增加17.87%[2] - 期内亏损为8,77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441千港元增加17.87%[2]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13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2.90港仙增加7.9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3,39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1,758千港元增加7.53%[5] - 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18,74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147千港元增加9.34%[5]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75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得1,116千港元[8]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所得34千港元[8]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25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759千港元增加54.1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75.3万港元,2023年为533.2万港元[11]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2339.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超出2175.8万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4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8千港元[29]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相关员工成本4,174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686千港元[31]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6,753,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5,332,000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35,876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479千港元[3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账款为55,74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589千港元[3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人士刘先生款项9,20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663千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益34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0万港元或10.9%[41]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毛利分别为9.5万港元或0.3%及20万港元或0.5%[43]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约1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140万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30万港元,2023年同期其他收益净额为2.2万港元[45]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成本约1.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万港元[46] - 行政费用由2023年上半年约890万港元减少20万港元或2.2%至2024年上半年约870万港元[47] - 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分别约为4.9万港元及4.8万港元[4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分占亏损为68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30万港元[49]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13港仙,去年同期为2.90港仙[50]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约1950万港元增加1640万港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3590万港元,主要因应收贸易账款增加1420万港元[5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3年12月31日约1190万港元减至2024年6月30日约750万港元,主要因经营活动动用现金,新股份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约672万港元[54]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账款从2023年12月31日约4160万港元增加约1410万港元至2024年6月30日约5570万港元,主要因应付贸易账款增加1230万港元[5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增值税7000港元、客户预付款项170万港元、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1110万港元、锶发矿关闭及恢复成本拨备115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000港元、100万港元、960万港元、1180万港元[56]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资产净值为2680万港元或每股0.11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800万港元或每股0.14港元;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234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80万港元[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0.65倍,2023年12月31日为0.61倍;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0.01及0.02[5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收益34,506千港元,采矿业务无收入,集团总收益34,506千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可呈报分部亏损1,558千港元,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8,771千港元[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收益38,703千港元,采矿业务无收入,集团总收益38,703千港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可呈报分部亏损3,498千港元,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7,441千港元[2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可呈报分部资产42,760千港元,综合资产总值48,736千港元,可呈报分部负债48,459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67,692千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可呈报分部资产24,149千港元,综合资产总值28,308千港元,可呈报分部负债32,407千港元,综合负债总额45,135千港元[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客户收入33,425千港元,中国客户收入1,081千港元,总计34,506千港元[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香港客户收入34,695千港元,中国客户收入4,008千港元,总计38,703千港元[26] - 2024年6月30日,香港非流动资产1,114千港元,中国非流动资产2,269千港元,总计3,38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香港非流动资产1,311千港元,中国非流动资产2,000千港元,总计3,311千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收益34,50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8,703千港元[27] - 2024年上半年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贸易业务收益3450万港元,香港及中国长沙贡献分别为3340万港元及110万港元,占比96.8%及3.2%;2023年同期收益3870万港元,香港及中国上海贡献分别为3470万港元及400万港元,占比89.7%及10.3%[41] 公司融资及资金安排 - 2024年,公司与独立第三方订立认购协议,发行2600万股每股0.26港元股份,现金代价约676万港元,6月3日已完成[12] - 2024年3月28日,公司获控股股东承诺提供资金以履行到期负债及第三方财务义务[12]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现金资源,自2024年6月30日起未来至少十二个月满足营运资金需求及履行财务义务[13] - 公司管理层实现措施及计划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集团持续经营取决于融资、营运现金流及控股股东支持[14] - 2023年认购事项公司配发及发行2800万股每股面值0.26港元的股份,现金代价约73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720万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0.256港元[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3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7160千港元,已动用4059千港元,未动用3101千港元,预计2024年12月31日前动用[81] - 2023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4年6月30日,核数费用已动用618千港元,薪金及津贴已动用1303千港元等,总计已动用4059千港元[82] - 2024年认购事项公司配发及发行2600万股每股0.26港元的股份,现金代价约676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672万港元,每股净认购价约0.259港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4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6720千港元,已动用3499千港元,未动用3221千港元,预计2025年12月31日前动用[84] - 2024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4年6月30日,核数费用已动用726千港元,薪金及津贴已动用1044千港元等,总计已动用3499千港元[85] 会计准则相关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若干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15] - 2024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订或修订准则对集团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16] - 新订或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分别于2025年1月1日、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预计对公司综合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7] 股息分配 - 董事会未宣派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4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也无[65] 公司业务发展及市场情况 - 2024年4月,公司间接拥有51%权益的附属公司与冠捷视听科技订立总分销协议,获“飞利浦”品牌路由器及相关电子产品在包括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渠道的独家授权,为期五年[68] - 公司预期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贸易及分销业务未来数年将显著增长,继续为核心业务[68] - 中国预计今年安装600,000个5G基站,到2025年底目标拥有约364万个5G基站[67] - 截至2023年底,中国电信运营商已部署340万个5G基站,超8亿移动电话用户使用过5G服务,占比超50%,中国5G基站占全球总数60%以上[67] -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36亿户,100M以上家庭户数达6.01亿户,占比94.5%,户均带宽达456.5Mbps/户,同比增长33.8%[69] - 公司间接拥有51%权益的附属公司取得“飞利浦”品牌于孟加拉地区的移动设备总分销权[70] - 公司估计2024 - 2025年“飞利浦”路由器销量约为50,000台,毛利率约为10%,单位销售额将每年增长20%[69] - 公司于2009年收购黄石锶发矿业有限公司,2012年9月采矿许可证首次到期后获两年期重续许可,仅可勘探[72] - 2014年9月两年期许可到期后,2015年4月获新两年期许可,仍仅可勘探[72] - 2016年9月许可到期,公司未能在2018年2月28日前申请重续[73] - 公司为采矿权1.746亿港元及相关厂房设备900万港元计提全额减值拨备,取消确认全部相关递延税项负债4110万港元[73] - 截至2020年2月20日,采矿许可证显示为“届满”[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锶发矿业无任何勘探、开发或生产活动[74] -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人数约17亿人,5G用户及网络用户显著增加,5G速度比4G快10倍[75] - 国家规定2025年底前将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胶袋[78] - 2021年9月公司进军环保袋自动取袋机及相关数据库流量变现业务[78] - 2022年7月公司成立技术团队布局取袋机[78] - 2023年“袋掌门”进入深耕市场阶段,与多家环保袋品牌代理及取袋机制造商整合[79] - 2024年“袋掌门”开拓全新数据库流量变现业务模式,开发桌面充电宝移动设备充电服务[79] - 公司自2022年以来开拓香港贸易市场,2024年拟通过多元扩展实现增长[77] - 中美贸易战使中国经济放缓,集团消费及零售分部受打击,未来几年充满不明朗因素[75] - 移动电话市场发展存在隐忧,客户倾向下达平均售价更低订单,可能减少集团毛利[76] 公司证券交易及企业管治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及本公布日期,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2部分所载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偏差[86] - 守则条文第C.2.1条规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能应区分,现由刘晓鹰先生兼任[86] - 守则条文第B.2.2条规定董事须至少每3年轮值退任一次,董事会主席刘晓
中国长远(0011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8-08 17:25
分组1 - 公司于2023年7月4日完成认购28,000,000股,每股0.26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200,000港元[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分配为一般营运资金7,160千港元,已动用3,259千港元,未动用3,901千港元,预计于2024年12月31日前使用[9]
中国长远(0011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9:16
业务发展 - 本集團主要在中國出售及分銷移動電話和數碼產品[3] - 2007年收購珠海市雷鳴達通訊設備有限公司,進軍中國移動電話及電訊設備銷售市場[4] - 2009年收購中國一家鍶礦場,開始涉足天然資源行業[5] - 2019年北京飛鷹成為本公司附屬公司,本集團進軍中國二手手機及移動電話應用程式市場[6] - 2020年退出中國二手手機及移動電話應用程式市場,北京飛鷹不再作為附屬公司入賬[7] - 2021年進軍中國環保袋自動取袋機及移動電話應用程式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8] - 本集團業務包括資源業務、電訊業務及投資業務[14] - 集團於2023年創下年銷2,100,000台移動電話和超過60,000,000港元純利的紀錄[24,25] - 長遠上海將其股本由6,000,000美元增加至25,000,000美元[24,25] - 與TeleChoice International Limited成立合營公司從事諾基亞配送貨運業務[25,26] - 成功完成收購Synergy Technologies (Asia) Limited之100%股權及出售長遠智揚之46%股權[27,28] - 更名為中國長遠控股有限公司並進軍中國二手手機及移動電話應用程式市場[27,28] - 成功取得中國所有諾基亞專賣店之配送貨運分銷權[32,34] - 成功收購有權於中國湖北省一個天青石(鍶)、鋅及鉛礦場進行採礦活動的鍶發礦業共50.8%股權[32] - 公司將繼續加強與領先製造商及客戶的關係,尋求更多合作機會[41] - 公司正嘗試進軍環保袋自動取袋機及數據庫流量變現的新業務[42,43] - 公司將繼續積極尋求及把握市場機會,增加收益來源[44] - 公司於2023年6月出售全资附属公司珠海雷鳴達[89] 财务表现 - 收益较上年增加约1.1%至81,500,000港元[40] - 虧損由上年的20,400,000港元減少至15,100,000港元[40] - 上海及香港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貿易業務收益貢獻分別為18.3%及81.7%[49,50] - 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貿易業務收益為81,500,000港元[48] - 毛利及毛利率分別為400,000港元或0.5%及300,000港元或0.4%[53] - 其他收入為2,300,000港元[55] - 本集團之其他收入主要由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移動電話應用業務產生數據庫流量變現1,800,000港元[56] - 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收益淨額為600,000港元,而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虧損淨額為1,700,000港元[57]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收益淨額主要包括出售一間附屬公司之收益1,900,000港元、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公平值虧損600,000港元及就於聯營公司之權益確認減值虧損1,100,000港元[58] -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虧損淨額主要包括出售一間附屬公司之虧損900,000港元、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公平值虧損400,000港元及就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賬款確認之減值虧損300,000港元[60] - 本集團之行政費用由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約20,800,000港元減少3,100,000港元或14.9%至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約17,700,000港元[63] - 行政費用減少3,100,000港元主要歸因於北京袋掌門移動應用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產生的薪金及津貼以及推廣開支減少,此乃執行嚴格的費用政策所致[64] -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本集團之年度虧損為約12,600,000港元,而去年則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度溢利約14,400,000港元[67] - 本年度每股基本虧損為6.39港仙,而去年為每股基本虧損7.83港仙[68] - 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確認存貨2,000,000港元,而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確認存貨900,000港元,存貨增加乃由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前採購移動電話及電子產品約2,000,000港元所致[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1,900,000港元,較上年增加約5,700,000港元[77] - 公司采取审慎的财务管理方法,維持健康的流動資金狀況[78] - 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賬款增加約20,500,000港元,主要由于採購額增加所致[80,81] - 本集團於2023年3月完成了向獨立第三方發行2,800萬股新股的認購事項,募集資金約7,200,000港元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99,100] - 本公司於2024年3月與獨立第三方簽訂了再次發行3,000萬股新股的認購協議,但截至財務報表批准日尚未完成[102] 資產投資 - 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持有一項非上市基金投資和三項在中國上市的股權投資,總公平值約為1,900,000港元[94,95] - 非上市基金投資為本集團持有富鼎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13.3%的權益,該基金主要投資於中國房地產市場[95,96] - 由於202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該基金投資項目的變現被推遲,基金投資的公平值從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2.1百萬下降至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3百萬[96] - 本集團持有的三項在中國上市的股權投資分別為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7,98] - 本公司董事會計劃長期持有這些上市股權投資以獲取資本增值和股息收益[98] 採礦業務 - 公司自2010年開始在旗下鍶礦場開展礦場開採系統,但自2014年9月25日後僅獲准進行勘探活動而不得進行開採活動[118,119] - 公司於2017年12月29日收到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就申請重續已屆滿採礦許可證之最後期限的公佈[120] - 國土資源廳要求已屆滿採礦許可證之擁有人須於2018年2月28日前提出重續申請,否則須於2018年3月31日前自行或由國土資源廳註銷許可證[121,123] - 本集團未能於最後期限前提出申請,正與律師就是否獲准將來提交新申請進行溝通[123,124,125,126] - 根據中國自然資源部的網絡搜索結果,本集團的採礦許可證已顯示為「屆滿」[127] - 儘管國土資源廳目前不太可能授出採礦許可證續期或新許可證,管理層將繼續與律師溝通以於未來重新提交續期申請[128]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Sifa Mining概無任何勘探、開發或生產活動[129] 市場環境 - 中國移動電話市場已飽和,但5G經濟正在高速發展[109] - 中國已部署3,400,000個5G基站,超過8億移動電話用戶使用5G服務,佔比超過50%[109] - 中國計劃到2025年底每10,000人擁有26個5G基站,目標擁有約364萬個5G基站[110] - 中國移動電話市場因國際貿易衝突升級、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及消費者縮減開支而放緩及出現縮減[112] - 客戶購買移動電話時需要功能展示、數碼電話簿同步及預先安裝軟件等服務,大型移動電訊連鎖店享有優勢[116]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移動電話市場增長明顯放緩,但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量龐大,5G用戶及網絡用戶顯著增加,反映移動應用及移動商務市場商機龐大[130,131] - 本集團將密切監察經濟環境變化,並積極把握香港及東盟貿易市場的機會[132,133] - 5G技術的發展將帶動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及智能零售等新興應用,為本集團創造新的業務機遇[134] - 國家環保局發佈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新政策,明確規定於二零二五年底前將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膠袋[141][142] 新業務發展 - 公司於二零二一年九月進軍環保袋自動取袋機及相關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已配合多家醫院、超市等安裝有關環保取袋機[143][144] - 自二零二二年六月開始,公司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反彈並穩步增長,正在制定高效的取袋流程[145] - 公司於二零二三年正在與多家環保袋品牌代理及環保袋取袋機製造商進行整合,相信向消費者提供免費產品的創收商業模式可令公司未來更具競爭力[146][147] 企業管治 - 本集團企業文化融合中西管理哲學,以「注重長遠,天天進步」及「人為本,企業為家」為宗旨[9] - 本集團擁有強大的股東背景及專業的管理團隊[3] - 公司由劉小鷹先生於1992年創辦,擔任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57] - 王愚先生於2006年加入本集團,負責採礦業務[162] - 李建武先生於2023年7月獲委任為執行董事,擁有逾10年併購經驗[163] - 羅振坤博士及勞維信博士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164,165] - 梁偉雄先生於2021年7月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擔任審核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主席[167] - 公司董事會致力維持高度企業管治,確保所披露資料的完整性、透明度及質素,保障股東利益[171] - 公司一直遵循企業管治守則的大部分守則條文,惟在主席兼任首席執行官及董事輪流退任方面有所偏離[172,174,175,176] - 公司董事會認為現有安排有利於執行業務策略及提高營運效益,且在董事會監察下股東利益已獲充分考慮[176,177]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所載的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所有董事均已確認於年內一直遵守有關標準[178,179] - 董事會整體負責公司的成功及可持續發展,指導和審批公司的業務策略、政策和計劃,日常業務運作則委派予管理層[180] - 公司董事會現時成員包括三名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83] - 獨立非執行董事構成董事會超過三分之一人數[183] - 公司已收到各獨立非執行董事就其獨立性發出之年度確認書[183] - 所有非執行董事之委任並無指定任期,須根據公司細則輪流退任[184] - 提名委員會獲授權釐定提名董事之政策及程序[186] - 董事會保留審批財務報表、股息政策、重大合約等職能[189] - 公司已為董事及高級人員安排合適之
中国长远(0011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52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三年度全年业绩收入为81542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0.12%[2] - 二零二三年度净亏损为15099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度净亏损减少26.01%[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6.39港仙和7.83港仙[3] 资产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61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减少30.01%[4] - 流动资产总额为34291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274.74%[4] - 流动负债净额为2175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40.82%[4] 公司业务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分销移动电话、电子产品和矿石开采加工[7] - 公司拥有两个可报告分部: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业务,以及采矿业务[36][37] 财务状况 - 公司董事已审慎考虑未来流动资金,认为可履行到期财务责任[30][31] - 公司将继续寻求替代融资和银行借款以支付现有财务债务和未来支出[31] - 公司董事认为公司有足够的现金资源满足未来十二个月的运营资本和其他财务义务[32] 中国市场 - 中国市场移动电话及电子产品收益较二零二二年下降至14,876千港元[49] - 中国市场iPhone销售创下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110] 5G技术 - 中国5G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电信运营商已部署3,400,000个5G基站[103] - 5G技术的成熟和推出将增加对相关设备的需求,本集团预计中国将引领5G市场[123]
中国长远(0011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10-18 18:53
广州天平财务数据 - 广州天平重大投资成本为人民币2000001元[2] - 广州天平收益从约910万港元增加至约2360万港元,增长率约为160%[2]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占广州天平溢利约7000港元[2] - 公司年内未从广州天平收取任何股息[2] 公司投资策略与计划 - 公司对重大投资维持审慎投资策略,为长期投资[4] - 除广州天平重大投资外,公司近期无其他重大投资计划[4]
中国长远(0011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9 16:30
财务业绩 - 本集团总收益为38,7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600,000港元或37.7%[20] - 本集团毛利及毛利率较低,分别为200,000港元或0.5%[2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虽损為5,300,000港元[35] - 每股基本虽损為2.90港仙[36] - 本集團於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並無確認存貨[39] - 應收貿易賬款及其他應收賬款增加約9,900,000港元,主要是由於應收賬款增加9,800,000港元[41]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增加約3,800,000港元至10,000,000港元[42] - 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賬款增加約16,500,000港元或78.6%至37,600,000港元[43][44] - 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增加7,900,000港元,主要由於根據一般授權認購股份的所得款項約7,300,000港元[45] - 流動負債淨額增加約7,300,000港元至22,800,000港元,流動比率為0.49倍[46] - 本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105] - 本公司收益為38,703千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8,110千港元增加37.7%[107] - 本公司毛利為190千港元,較去年同期的55千港元增加245.5%[108] - 本公司期間虧損為7,441千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1,167千港元減少33.3%[10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期間虧損為5,332千港元[110] - 本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淨額為22,837千港元[116] - 本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資本及儲備為負16,827千港元[117] - 本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969千港元[116]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產生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約5,332,000港元[129]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22,837,000港元[129] - 本集團除所得稅前綜合虧損為7,441,000港元[153] - 移動電話業務收益為28,110千港元,移動電話業務分部虧損為6,824千港元[162] - 公司期間總體虧損為11,167千港元[166] - 公司期間每股基本虧損為0.029港元[187] 業務表現 - 香港移動電話及相關配件貿易業務收益增加[20] - 中國消費者減少消費支出對停滯不前的移動電話零售市場造成負面影響[22] - 其他收入減少1,500,000港元,主要由於移動應用業務數據庫流量變現收入減少[28] - 行政開支減少4,700,000港元,主要由於移動應用業務成本減省[32] - 本集團移動電話業務於報告期內實現收益38,703,000港元[152] - 本集團移動電話業務於報告期內產生分部虧損2,982,000港元[151] - 本集團採礦業務於報告期內產生分部虧損516,000港元[151] - 移動電話業務主要來自中國市場和香港市場[176][177] 業務發展 - 本集團持有多項非上市股權投資及非上市基金投資[38] - 公司於2023年3月完成約7,300,000港元的股份認購事項[52][53] - 中國移動電話市場依然強勁,但增長明顯放緩,削弱中國經濟增長[74] - 5G用戶及網絡用戶顯著增加,反映移動應用及移動商務市場商機龐大[75] - 5G通訊網絡技術日趨成熟及準備推出,對相關設備需求維持強勁[75] - 中國將引領5G市場[75] - 5G技術將改善客戶體驗,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和智能零售[76] - 批發及零售市場疲弱,客戶傾向下達平均售價更低的訂單,可能會減少公司毛利[77] - 公司自二零二二年起已開拓香港的貿易市場,並擬於二零二三年下半年透過多元擴展貿易市場、產品及分銷渠道來繼續實現增長[78] - 國家環保局發佈加強塑膠污染治理的新政策,明確規定於二零二五年底前將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膠袋[81] - 公司推廣環保袋自動取袋機及相關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袋掌門」[80] - 「袋掌門」業務利用物聯網系統加免費模式獲取線下流量,完成廣告商流量匹配,實現數據庫流量變現的商業閉環[80] - 公司进军环保袋自动取袋机及相关数据库流量变现业务[82] - 數據庫流量變現業務自2022年6月開始反彈並穩步增長,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啟動全國招商引資[83] - 公司將進入深耕市場階段,與多家環保袋品牌代理及環保袋取袋機製造商進行整合[84] - 公司對中國環保相關產品及服務行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85] 公司治理 - 董事長劉小鷹先生持有公司63.40%的股權[88][98] - 公司董事李偉先生通過控制實體持有公司20.52%的股權[99] - 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由同一人擔任,但董事會認為此安排可促進公司業務策略的執行[102] - 本公司的功能貨幣為人民幣,但為方便股東以港元呈列財務報表[125] - 本公司董事認為本集團有足夠現金資源滿足未來12個月內的營運資金需求及其他財務義務[136] - 本公司獲得控股股東提供足夠資金支持以持續經營[132] - 本公司將繼續尋求其他融資渠道以支持營運及資本支出[133] - 移動電話業務分部資產為23,177千港元,採礦業務分部資產為972千港元[155] - 移動電話業務分部負債為17,562千港元,採礦業務分部負債為14,845千港元[156] - 公司總資產為28,308千港元,總負債為45,135千港元[158][160] - 公司員工成本為4,686千港元,其中包括董事酬金1,687千港元[183][184] 其他 - 本集團於期內無重大收購及出售附屬公司或聯營公司[49] - 本集團於期內聘用合共36名員工,薪酬政策及福利計劃未發生重大變更[50] - 應收貿易賬款淨額為9,840千港元,主要為0-30天賬齡[190][195] - 其他應收款項淨額為11,170千港元,主要為預付供應商款項和其他應收賬款[191][192] - 應付貿易賬款0至90日為9,785千港元[198] - 應付貿易賬款超過90日為30千港元[198] - 應付增值稅為11千港元[199] - 客戶預付款項為1,329千港元[199] - 其他應付賬款及應計費用為14,992千港元[199] - 關閉及恢復成本撥備為11,458千港元[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