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能低碳(00145)

搜索文档
信能低碳(0014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06:12
公司业绩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为29,688千港元,比2022年增长27.3%[1] - 2023年全年业绩中,经营活动亏损为11,791千港元,较2022年减少76.4%[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总收入约为29,688,000港元,较去年增长27%,而亏损约为12,567,000港元,改善77%[49] 财务状况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2港元,较2022年减少83.6%[2] - 2023年末,信能低碳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净值为34,283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325.4%[3] - 2023年末,信能低碳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为42,797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120.2%[3] - 公司股本于2023年底为1,130,283,633股,较2022年增长[72] - 本集团流动资产净值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为34,283,000港元,较2022年增长[68] -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37,986,000港元,较2022年增长[69] - 资产负债比率为17.3%,较2022年的37.2%有所下降[70] - 公司负债总额在2023年12月31日减少至约15,334,000港元,主要由于还款借款和确认合同负债[66]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设计提供節能解決方案,提供借款融資及財務投資服務[48] - 公司在2023年继续在中国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客户主要包括商业物业持有人、发展商和管理公司[50][51] - 公司的节能解决方案服务收入增加27%,达到约29,679,000港元,虧損减少至约4,967,000港元,改善89%[51][52] - 公司将继续收回应收账款和融资租赁款项,其中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在2023年内有变动[53] - 公司在2023年恢复了贷款融资业务,客户主要包括个人和实体,贷款总额约为388,000港元[58][60] - 公司将继续在内地市场提供节能解决方案服务,预计内地市场仍有多项正面因素支持其长远经济增长[62] - 公司将探索香港及海外其他节能或能源利用项目的商机,已签订关于香港及澳门楼宇隔热涂层服务的综合合同[63] 其他信息 - 公司未提前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11] - 公司核数师对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均作出无保留意见[13] - 綜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14] - 綜合财务报表采用历史成本基准编制[15] - 公司分为節能业务和贷款融资业务两个可报告分部[17] - 公司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经营[22]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约为6,616,000港元,较2022年略有增长[76] - 公司面临人民币兑港元波动产生的潜在外汇风险,管理层将密切监察外汇风险[67] - 公司建议2024年供股,按每持有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认购价为0.35港元[80] - 公司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期间将不会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7]
信能低碳(0014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5 16:50
财务表现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5,37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64.6%[4]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78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4.5%[4]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亏损为5,54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4.1%[4]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全面虧損總額为7,11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8.4%[5]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7港仙,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8.6%[5]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41,58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14.3%[7]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股本为3,230,87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0.9%[7]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用之现金净额为11,74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6,521千港元增加[9]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投资业务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06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2千港元增加[9]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供股发行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为29,24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净额为0[9]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4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685千港元[9]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产生净亏损约6,186,000港元,较去年同期8,500,000港元减少[16] 资产状况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中,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10,35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2%[6]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中,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6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2%[6]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中,其他借贷为22,37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4.7%[6]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中,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之即期部分为31,32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3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中,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之非即期部分为11,3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3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融資租賃款項中,融資租賃項下之應收款項中,流动资产为2,011千港元,非流动资产为10,356千港元[36] - 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信能低碳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为53,407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的57,880千港元有所下降[39] 筹资活动 - 信能低碳有限公司正考虑通过集资活动筹集新资本,以改善经营资金、流动资金及现金流量状况[17] - 公司不建议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支付任何中期股息[32] - 公司展望未来,计划继续专注绿色能源领域的新业务,包括可再利用能源项目及相关实施、材料采购、销售及解决方案[81] 公司治理 - 公司在企业治理方面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的企业治理守则,但存在主席和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的偏离情况[10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未能出席公司股东大会,因为有其他重要业务活动[10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董事们在回顾期间遵守了这些规定[107] - 公司尚未委任主席和主要行政人员,这些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确保公司的良好企业治理常规和程序[108] - 公司的公司秘书协助董事会制定和实施会议议程,确保董事们及时获得充分信息[109]
信能低碳(0014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8-31 19:56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合约情况 - 2017年益浩集团就宿迁保险小镇项目签订20年服务合约[4]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受疫情影响情况 - 2019年底新冠爆发致宿迁保险小镇出租率低,服务费低于预期[6] 公司应收融资租赁款项情况 - 公司2022年录得撇销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2620万港元[3][7] - 2022年公司应用收入法评估宿迁保险小镇项目应收融资租赁款项[8]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财务预测数据 - 2021年年度现金流入预测为3920000元,2022年为1100000元[9] - 2021年和2022年贴现率均为8.45%[9] - 2021年和2022年长增长率均为0%[9]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实际服务费情况 - 2021/2022年度提供服务的实际服务费为906500元/年[10]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未来办公室占用率预测 -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未来几年预测办公室占用率较2021/2022年水平反弹约20%[10] 补充公告影响情况 - 本补充公告不影响2022年年报其他资料[11]
信能低碳(0014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4 18:5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5,37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776,000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亏损5,541,000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446,000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6,186,000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8,500,000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每股亏损0.67港仙,2022年同期为1.62港仙[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产生净亏损约6,186,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8,500,000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来自中国外部客户的收益为15,377千港元,2022年为1,776千港元;非流动资产为10,6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10千港元[20]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186千港元,2022年为8,500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未经审核收益约15,37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1,776,000港元增加约766%;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亏损约为6,186,000港元,2022年亏损约8,500,000港元[4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少至约52,699,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0,171,000港元[47]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减少至约11,115,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0,726,000港元[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30,954,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035,000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6,65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6,985,000港元[5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增加至约41,584,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9,445,000港元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186,000港元,较2022年的亏损约8,500,000港元收窄;每股资产净值为0.044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0.031港元增加[61] 应收融资租赁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10,35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10,000港元[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42,66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382千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分别为12,367千港元和14,324千港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实际年利率约为8.45%,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30] - 2023年6月已就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524,000港元,2022年约为879,000港元[32] 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53,407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53,247千港元,应收账款净额为16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57,880千港元、55,244千港元、2,636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就应收账款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2年为453,000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合约资产中未开票应收款项为2,530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66千港元,未开票应收款项净额为2,46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027千港元、6千港元、2,021千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合约资产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55,000港元,2022年无[38]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0,83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533千港元[39] 各业务线收入及成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节能解决方案收入为15,149千港元,2022年为1,653千港元;维修及保养服务收入为228千港元,2022年为123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619千港元,2022年为80千港元,其中2022年有48千港元政府补助[22]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645千港元,2022年为2,054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相关员工成本为2,801千港元,2022年为3,352千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为432千港元,2022年为1,330千港元[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节能解决方案业务录得未经审核收益约15,37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66%;录得分部亏损约3,092,000港元,2022年亏损约5,858,000港元[44][45] 股份及股息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928,231千股,2022年为523,331千股[2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941,995,663股,较2022年12月31日的627,997,089股有所增加[53] - 2022年10月13日完成配售事项,配售104,666,181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4,000,000港元已全部动用[63][64] - 2023年1月16日完成供股,发行313,998,544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29,200,000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动用约28,700,000港元,余额约500,000港元拟于2023年12月底前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5][66][67] - 2023年7月12日完成配售事项,配售188,288,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7,080,000港元,截至2023年7月31日尚未动用[69][70]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支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亦无[71] 集团运营及业务计划 - 公司正积极考虑通过集资活动筹集新资本,并实施经营计划控制成本[11][12] - 2023年4月27日,集团出售信能涂膜有限公司全部股权[57] - 中国中央政府放宽COVID - 19相关限制后,集团预计建筑行业整体市况将在2023年下半年继续缓慢复苏[72] - 集团将专注绿色能源领域新业务,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等[73] - 集团会积极把握市场机会,扩大在中国及境外不同行业的网络[74] - 2023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压力或影响建筑行业,进而影响集团新合约数目和项目利润率[75] - 集团会谨慎寻求机会重启贷款融资及物业按揭业务[76] - 管理团队将探索项目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资金来源支持财务需求[77] 公司治理及合规相关 - 公司董事认为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财务报表属合适[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及公告日期,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主席和行政总裁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80] - 部分董事因重要业务活动未出席2023年6月2日的股东周年大会[81] - 全体董事确认回顾期内遵照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82] - 审核委员会批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表[86] 集团其他运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工程合约之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为712,000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954,000港元减少[5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15名雇员,较2022年的19名减少;回顾期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2,801,000港元,较2022年的约3,352,000港元减少[60]
信能低碳(0014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6:55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二年度公司收益约为23,306,000港元,较去年增长约207%[5] - 公司在二零二二年承接新订单,收益较去年增长207%,但毛利率受到负面影响[14] - 益浩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预期信贷损失撥备约13,641,000港元及撇销约26,218,000港元[15] -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受疫情和政策影响,出租率低于预期,益浩集团重新审视现金流量模型,撥回约22,300,000元撥备及预期信贷损失撥备[25][28] - 益浩集团持有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14,324,000港元,资产总值减少至约60,171,000港元,主要由于信贷损失撥备、撇销应收融资租赁款项及无形资产减值[30][31] - 公司已完成配售新股份104,666,181股,总发行普通股股数为627,997,089股[37] - 资产净值减少至19,445,000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031港元[43] - 二零二零年供股完成,共配发130,832,727股新股份[48] - 供股所得款项淨额约为20,950,000港元,用于潜在新项目和经营开支[49] - 二零二二年配售完成,共配售104,666,181股新股份,所得款项淨额约为24,000,000港元[52] - 供股所得款项淨额约为29,200,000港元,用于償還未償還借貸、現有及新節能項目和一般營運資金[55] 风险管理 - 公司认识到營運風險无法完全消除,但会尽早向高级管理人员汇报并采取适当风险应对措施[75] - 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承担多种财务风险,包括市场、流动资金和信贷风险[79] - 公司将环境和社会目标融入日常经营,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195] - 公司委聘外部顧問公司承擔內部審計職能,無發現重大缺陷及缺點,董事會認為風隨管理及內部監控制度有效[183] 公司治理 - 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整体策略和业绩表现[149][150] - 董事会审议重大合约、交易和其他政策事宜[150] - 董事会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包括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审核委员会[157] - 提名委员会负责审查董事会结构、成员多元化、董事任命和独立性[159][162] - 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政策,并提出建议[165] - 審核委員會已履行工作包括建議續聘核數師、審議財務報表、討論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系統等[174] - 公司董事培訓包括提供資料、持續專業發展、定期更新資料及簡報,董事致力遵守企業管治守則[187]
信能低碳(0014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18:16
业绩公告相关 - 公司发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的额外资料补充公告[1] 财务报表性质 - 业绩公告所载2021年及2022年财政年度财务资料不构成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3] - 公司已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送呈公司注册处处长[3] 财务报表审计 - 公司独立核数师就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报告,无强调事项及相关陈述[4] 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信能低碳(00145)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06:3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益为23306千港元,较2021年的7583千港元增长207.34%[1] - 2022年毛利为2360千港元,较2021年的1209千港元增长95.19%[1] - 2022年经营活动亏损49911千港元,较2021年的65469千港元收窄23.76%[2] - 2022年除税前亏损51972千港元,较2021年的69545千港元收窄25.27%[2] - 2022年本年度亏损51972千港元,较2021年的65923千港元收窄21.16%[2] - 2022年每股亏损7.46港仙,较2021年的9.87港仙收窄24.42%[2]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8035千港元,较2021年的7493千港元增长7.23%[3] - 2022年资产净值为19445千港元,较2021年的48210千港元减少59.66%[4] - 2022年股本为3201626千港元,较2021年的3177339千港元增长0.76%[4] - 2022年集团亏损净额约5197.2万港元,2021年为6592.3万港元[14] - 2022年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359.8万港元,2021年为338.8万港元[1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借款约2237.4万港元,2021年为2448.6万港元[1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98.5万港元,2021年为1888.6万港元[14] - 2022年集团收益约2330.6万港元,其中来自两名客户收益约1531.7万港元,占年度收益10%或以上;2021年收益约758.3万港元,来自两名客户收益约667.3万港元,占年度收益10%或以上[24] - 2022年融资成本为2061千港元,较2021年的4076千港元下降49.43%[28] - 2022年除税前亏损相关员工成本为6399千港元,较2021年的6579千港元下降2.74%[28]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1972千港元,较2021年的65923千港元下降21.16%[33] - 2022年公司录得亏损净额约51,972,000港元,经营业务现金净额流出约13,598,000港元[4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审核收益约23,306,000港元,较去年约7,583,000港元增加约207%[4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1,972,000港元,2021年亏损约65,923,000港元[45] - 2022年应收账款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13,641,000港元,2021年约35,163,000港元;撇销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26,218,000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行政及经营开支约11,838,000港元,2021年约10,323,000港元[45] - 2022年益浩集团收益较2021年上升约207%,但毛利率受负面影响[55] - 2022年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1364万港元及撇销约2622万港元[56]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减少至约6017.1万港元,2021年约为8231.1万港元[71] - 2022年应收账款等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1364.1万港元,2021年约为3516.3万港元[71] - 2022年撇销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2621.8万港元,2021年为零港元[7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1432.4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4547.6万港元减少[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增至约4072.6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410.1万港元增加[7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803.5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749.3万港元增加;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698.5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1888.6万港元增加[75]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10.4%[7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就工程合约之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为95.4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580.7万港元减少[8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4名雇员,较2021年的19名减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639.9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657.9万港元减少[8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减少至约1944.5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4821万港元减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5197.2万港元,较2021年的亏损约6592.3万港元减少[8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来自中国外部客户收益为2330.6万港元,2021年为758.3万港元;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141万港元,2021年为4071.7万港元[24] - 2022年客户合约收益中节能解决方案收入为2291.8万港元,维修及保养服务收入为38.8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667.9万港元和90.4万港元[27] - 2022年收益确认某一时间点为161.6万港元,随时间为2169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667.9万港元和90.4万港元[27] - 2022年其他收入中银行利息收入2.8万港元、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之利息收入2万港元、政府补助30.6万港元等,共计41.9万港元;2021年分别为3.1万港元、15.9万港元、432.6万港元等,共计452.3万港元[27] - 2022年集团就COVID - 19相关补贴确认政府补助约7.2万港元,就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约23.4万港元,2021年均无[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设计及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分部亏损约45,837,000港元,2021年亏损约65,280,000港元[47] 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非流动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11410千港元,较2021年的40717千港元减少72.00%[3] - 2022年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45382千港元,较2021年的79672千港元下降43.04%[35] - 武汉数据中心2021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1180万元,2022年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180万元,2022年12月31日未付结余为5050万元[56] -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2021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3290万元,2022年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0万元,撇销2230万元,年内结付40万元,2022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1060万元[56] - 宿迁保险小镇项目2018/2019年度确认总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3390万元,原预期2022/2023年度全面租出,年预期收入约390万元[68] - 2022年宿迁保险小镇项目撇销约2230万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拨回约40万元[69] 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应收账款总额(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636千港元,较2021年的15472千港元下降82.96%[35] - 2022年合约资产(未开票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021千港元,2021年为0[36] 预付款项及合约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3785千港元,较2021年的2010千港元增长586.32%[37] - 2022年合约负债(节能解决方案收入)为8819千港元,较2021年的935千港元增长843.21%[39] - 2022年合约负债年初为935千港元,因确认收益减少935千港元,因预收款增加8,819千港元,年末为8,819千港元[41] 股份相关数据变化 - 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股份年初为523,331千股,配售104,666千股,年末为627,997千股;股本年初为3,177,339千港元,因配售增加24,287千港元,年末为3,201,626千港元[41] - 2022年10月13日,公司完成配售新股份104666181股;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数为627997089股,较2021年的523330908股增加[78] - 2023年1月16日,公司完成供股,配發及發行合共313998544股新股份;2023年3月27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941995633股[79][85] 公司运营及管理相关情况 - 本年度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务由三名执行董事共同履行,未委任主席或行政总裁[94] - 因无主席,本年度未举行董事会主席与非执行董事的单独会议[95] - 若干董事缺席2022年6月2日的上届股东周年大会[96]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97]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8]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公司2022年度经审核全年业绩[99][100] - 集团2022年度初步业绩公布数字经核数师同意与综合财务报表金额一致[101] 业务影响因素相关情况 - 上海2022年封城数月致益浩集团工作停顿,项目实行延误,收款延迟[48][49] - 中国物业发展商自2021年起财务危机,影响益浩集团节能业务,部分潜在新订单取消[53][54] 财务报告后续事项 - 财务报告日期后,集团于2023年3月14日结清其他借贷,包括约2780万港元的未偿还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86]
信能低碳(00145)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2 16:3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77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869千港元下降63.52%[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亏损644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2517千港元有所收窄[6]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850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4482千港元有所收窄[6] - 2022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62港仙,较2021年同期的6.55港仙有所收窄[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净亏损约850万港元,2021年约为3429.7万港元[17]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652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605千港元增加306.3%[1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668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562千港元增加87.68%[1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29.7万港元,2021年为850万港元[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经审核收益约17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3.5%,公司拥有人应占未经审核亏损约850万港元[50] - 2022年行政开支较2021年同期增加约83万港元,主要因员工成本、与收回未偿还应收款项有关的法律及专业费用增加[50]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值减少至约7153.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8231.1万港元;负债总额减少至约3324.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410.1万港元[5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73.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约为749.3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233.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888.6万港元[5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22.46%,2021年12月31日为10.41%[57]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减少至约3829.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821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850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3429.7万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0.073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0.092港元[65] 资产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39031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717千港元减少4.1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2507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594千港元减少21.85%[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3244千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4101千港元减少2.5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资产净值为 - 737千港元,而2021年12月31日为7493千港元[9] - 2022年6月30日中国地区非流动资为3903.1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71.7万港元[23]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为7570.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967.2万港元[32]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融资租赁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3357.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419.6万港元[32]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5926.9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147.8万港元[36]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4445.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600.6万港元[3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45.1万港元,2021年为1893.1万港元[38] - 2022年6月30日,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101.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121万港元[39] - 2022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76.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38.6万港元[40] - 2022年6月30日和2021年12月31日,出售附属公司应收款项920万港元已逾期,并于2016年计提减值拨备920万港元[39] - 2022年6月30日,资本承担中建筑合约承担为580.7万港元,2021年为610.5万港元[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向有关连方支付利息开支204.8万港元,2021年为194.4万港元[4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为4213.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547.6万港元[5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为976.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938.6万港元;其他借贷约为2342.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448.6万港元[5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就工程合约之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为610.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580.7万港元[59]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地区来自外部客户收益为177.6万港元,2021年为486.9万港元[23] - 2022年上半年节能解决方案收入为165.3万港元,2021年为449万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维修及保养服务收入为12.3万港元,2021年为37.9万港元[25] - 2022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为1.2万港元,2021年为1.4万港元[26] - 2022年上半年应收融资租赁款项之利息收入为2万港元,2021年为7.9万港元[26] - 2022年上半年政府补助为4.8万港元,2021年为0[26]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计8万港元,2021年为9.8万港元[26] 成本及拨备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融资成本为196.5万港元,2021年为205.4万港元[27] - 2022年员工成本为335.2万港元,2021年为318万港元[28] - 2022年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为133万港元,2021年为2685.5万港元[28] - 2022年就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87.9万港元,2021年约为792.4万港元[3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净额约为133万港元,2021年约为2685.5万港元[54] 集资及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正考虑通过集资活动筹集新资本,实施经营计划控制成本[18][19] - 2017年配售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339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动用约1.319亿港元,结余约200万港元[66] - 2020年7月27日完成配售2亿股新股份,每股配售价0.0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776万港元[6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2020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中676万港元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00万港元未动用,预计2023年12月底前用作可能投资[69][70] - 2020年12月14日完成供股,发行1.30832727亿股新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2350万港元,净额约2100万港元[7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2020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中879.1万港元用于潜在新项目,840万港元用于经营开支,结余375.9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底前用作潜在新项目[71][72] 业务运营及展望 - 上海4 - 6月封锁管制致公司项目实施推迟,6月运营团队重返岗位并更新时间表[75] - 公司订立新合约为杭州亚运会设施提供节能系统,目标2022年9月中旬开始现场工作[75] - 管理层预期2022财政年度充满挑战,集团将采取措施应对经济放缓并把握投资机会[75][76] - 集团继续探索绿色行业商机及多种集资来源[76] 股权结构及交易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郑聿恬先生、林右烽先生分别持有公司股份3800万股、243.2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比例分别为7.26%、0.46%[7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张国龙、庄苗忠、蔡晓辉、黄立志分别实益拥有购股权数目为1,274,789、509,911、50,997、50,997[7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中信集团等公司因受控制法团权益拥有106,447,008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约20.34%;香港孟载物资有限公司实益拥有38,441,600股,占比7.35%等[81] - 2022年7月15日,中信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Shi Xin Eco - Maternal Care Limited达成协议出售公司105,815,008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20.22%,代价总额为25,000,000港元[82] - 股份交易涉及濠信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应付事安信(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共人民币23,971,716元[82] - 交易完成后,Shi Xin Eco - Maternal Care Limited将持有公司105,815,008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20.22%[8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523,330,908股[84] 购股计划相关情况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8年5月25日采纳,有效期至2028年5月25日[85] - 购股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若行使导致已发行或将发行股份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需股东个别批准[86] - 授出购股给主要股东等,若导致发行股份占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超0.1%且总值超5,000,000港元,需股东批准[86] - 承授人接纳购股需支付1港元,可在7日内接受,行使期限由董事会厘定[87] - 根据购股权计划,所有购股行使后可发行股份上限为股东批准更新限额当日已发行股份的10%,且已发行股份最多不超30%[90] - 2020年6月19日按每股0.066港元授出116,203,500份购股,授予董事和雇员的购股总值约290万港元[91] - 2020年8月26日股份合并后,未行使购股行使价调至每股0.66港元,总数调至11,620,350股[92] - 2020年12月14日供股完成后,未行使购股行使价调至每股0.656港元,总数调至11,683,849股[92] - 报告日期,根据更新计划授权限额可能授出的购股及未行使购股行使后须发行股份总数为58,683,232股,占已发行股本11.21%[93] - 2022年6月30日,董事未行使购股总数为1,886,694股,雇员为4,463,448股,总计6,350,142股[94] 证券交易及企业管治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及报告日期,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主席和行政总裁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97] - 部分董事因业务活动未出席2022年6月2日的股东周年大会[97]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回顾期内遵守规定标准[98] - 公司尚未委任主席及主要行政人员,其角色及职务由执行董事共同履行[100] - 公司秘书协助董事会拟定及落实会议议程,确保董事及时获充分资讯及良好企业管治常规及程序制定[100] - 董事会相信现行安排不会损害权力与权责平衡,现任董事会有充足独立非执行董事确保平衡[100]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惯例,讨论审核、内部监控及财务报告程序等事宜[101] - 审核委员会批准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报表[10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74] 业务线亏损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节能解决方案业务分部亏损约585.8万港元,2021年为亏损约3231.1万港元[51] 员工情况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有19名雇员,2021年为19名;回顾期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35.2万港元,2021年约
信能低碳(0014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5-20 17:21
公司整体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情况 - 公司2021年度确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3516万港元,其中99.2%为三个独立项目未偿付应收款项计提[3][5] - 因未收回三个项目款项及可收回不确定性,公司计提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3] 各项目财务数据变化 - 武汉数据中心项目2020年末账面价值3170万元,2021年已付分期款300万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1690万元,2021年末账面价值1180万元,未偿付余额5050万元[6] - 嘉興污水处理项目2020年末账面价值670万元,2021年已付分期款0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670万元,2021年末账面价值0元,未偿付余额2150万元[6] - 甘肃PEG节能项目2020年末账面价值560万元,2021年已付分期款30万元,计提预期信贷亏损530万元,2021年末账面价值0元,未偿付余额580万元[6] 各项目违约情况 - 武汉数据中心发展商自2021年11月起拖欠还款,累计4300万元未付,2022年2月签清偿协议应于4月30日前分期偿还5050万元,但3月起违约[8] - 嘉興污水处理项目客户自2019年起拖欠,累计2150万元未付,2022年2月签清偿协议应于3月31日前支付,但未按协议支付[9][11] - 甘肃PEG节能项目供应商未交付货物,2020年7月签清偿协议应分期偿还630万元,支付两期共50万元后未再还款,累计580万元未付[12] 各项目预期信贷亏损指标变化 - 武汉数据中心项目2020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51.28%,违约亏损62.14%,预期信贷亏损31.9%,金额14,742千元;2021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100%,违约亏损72.84%,预期信贷亏损72.84%,金额31,668千元;2021年拨备16,926千元[15] - 嘉兴污水处理项目2020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100%,违约亏损68.86%,预期信贷亏损68.86%,金额14,805千元;2021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100%,违约亏损100%,预期信贷亏损100%,金额21,500千元;2021年拨备6,695千元[17] - 甘肃PEG节能项目2020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13.93%,违约亏损62.22%,预期信贷亏损8.66%,金额529千元;2021年预期信贷亏损违约概率100%,违约亏损100%,预期信贷亏损100%,金额5,800千元;2021年拨备5,271千元[20][22] 公司应对措施 - 益浩集团在上海法院开展法律诉讼,并聘请独立第三方协助收回未付应收款项[13] - 因上海封城应对疫情,相关违约行为尚未处理,法院恢复审理后益浩集团将继续追偿或诉讼[8][11] 公司估值评估 - 公司委聘独立专业估值师对益浩集团2021年12月31日使用价值进行评估,采用十年期贴现现金流量模型[23] 外部因素对公司的影响 - 自2020年1月下旬起,疫情及封城措施使益浩集团项目延迟,收款延迟,难收回应收款和获新订单,还影响节能产品需求和利润率[25] - 2020 - 2021年大部分时间能源价格波动呈下降趋势,对益浩集团节能产品需求产生负面影响[26] - 自2021年初起,内地房地产发展商面临金融危机,房地产销售下降、借贷成本上升,影响益浩集团承接项目落实,部分潜在新订单被取消[27][28] 公司财务报表情况 - 业绩公告所载集团2020年和2021年财政年度财务资料并非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29] - 公司已按规定将2020年度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送呈公司注册处处长[29] - 公司独立核数师就该等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报告[29] 公司董事会构成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30]
信能低碳(00145)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7 16:38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主要从事财务投资、贷款融资及节能解决方案业务,2021年收益约758.3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5%[7] - 公司主要从事财务投资、提供贷款融资以及设计及提供节能解决方案[43]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592.3万港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无形资产减值及融资成本增加[7] - 2021年末资产总值减少至约8231.1万港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无形资产减值及摊销[1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融资租赁款项约4547.6万港元,2020年约为5591.8万港元[1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总额减少至约3410.1万港元,2020年约为4506.2万港元[1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749.3万港元,2020年约为5068.6万港元[1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888.6万港元,2020年约为2875.7万港元[1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10.4%,2020年12月31日不适用[1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就工程合约已订约但未拨备资本承担约为580.7万港元,2020年约为336.5万港元[19]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9名雇员,2020年为20名;2021年度员工成本总额约为657.9万港元,2020年约为1398.1万港元[2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减少至约4821万港元,2020年约为11271.4万港元;2021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592.3万港元,2020年亏损约6742.2万港元[2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节能解决方案业务2021年分部亏损约6528万港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及应收融资租赁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无形资产减值及摊销[8] - 2021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商危机影响节能业务,公司采取审慎方针,新订单承接减慢,收益减少约5%[11] - 贷款融资及财务投资业务未发现适合公司的理想机会,公司将继续探索商机[13] 款项动用情况 - 2017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339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动用约1.319亿港元,结余2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底前动用[24][25] - 2020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776万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动用约676万港元,结余100万港元,预计2023年12月底前用作可能投资[26][27] - 2020年12月12日供股筹集2100万港元,12月14日完成供股交易,配发及发行130,832,727股新股份[29] - 供股所得款项总额约235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100万港元[29]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260万港元用于潜在新项目,约840万港元用作经营开支[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潜在新项目已动用879.1万港元,结余375.9万港元;经营开支已动用840万港元,结余为0[29] - 预期所得款项净额余额380万港元用作潜在新项目,将于2023年12月底前动用[30] 公司未来策略 - 益浩集团将以买断项目的潜在客户为目标,改善现金流并探索二次销售,开发新可再生能源平台及争取新订单[32] - 2022年管理层首要任务是跟进未收取的应收款项,益浩集团实施更保守信贷政策[32] - 2022年集团将采取措施应对经济放缓,探索绿色行业商机及多种集资来源[33] 公司董事信息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郑聿恬、张国龙、庄苗忠,独立非执行董事蔡晓辉、黄立志、林右烽[3] - 公司有3位执行董事,分别为66岁的郑聿恬、58岁的张国龙、53岁的庄苗忠[35][36][37] - 公司有2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44岁的蔡晓辉、70岁的黄立志[38][39] 股息相关 - 本年度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年内也无宣派中期股息(2020年:无)[57] - 公司已采纳旨在提升股东价值的股息政策,宣派股息需考虑股东预期、财务参数、内外部因素、动用保留盈利及股份类别等[62][67] 财务报表相关 - 公司本年度业绩载于第63页的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56]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公司已公布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摘要载于第142页[59] - 本年度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8[60] - 本年度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8[64] - 本年度集团及公司储备变动详情分别载于第66页之综合权益变动表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9[65] 股份相关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523,330,908股[73] - 郑聿恬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38,000,0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约7.26%[72] - 林右烽先生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2,432,000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数目约0.46%[72] - 张国龙先生实益拥有公司购股权1,274,789个[74] - 庄苗忠先生实益拥有公司购股权509,911个[74] - 蔡晓辉先生实益拥有公司购股权50,997个[74] - 黄立志先生实益拥有公司购股权50,997个[74]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8年5月25日采纳,有效期十年,将于2028年5月25日届满[76] - 授予合资格参与者购股权获行使后,已发行或将发行股份总数超已发行股份总数1%,需经股东大会个别批准[77] - 授予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购股权,行使后发行股份占相关类别已发行股份超0.1%且总值超500万港元,需经股东批准[77] - 2020年6月19日按行使价每股0.066港元授出116,203,500份购股权,授予各承授人购股权总值约290万港元[80] - 2020年8月26日股份合并后,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调至每股合并股份0.66港元,总数调至11,620,350股合并股份[82] - 2020年12月14日供股完成后,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调至每股股份0.656港元,总数调至11,683,849股[82] - 报告日期,根据已更新计划可能授出的购股及待行使的未行使购股获行使须配股份总数为58,683,23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1.21%[82] -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董事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1,886,694股,雇员未行使购股权从9,236,247股减至6,253,245股,因2,983,002股失效[83] -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中信集团等相关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06,447,008股,占已发行股份20.34%[86] - 2021年12月31日,香港孟载物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8,441,600股,占已发行股份7.35%[86] - 2021年12月31日,郑聿恬等相关方持有公司股份38,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7.26%[86] - 2021年12月31日,刘志敏等相关方持有公司股份34,040,557股,占已发行股份6.50%[86] - 2021年12月31日,梁景源持有公司股份32,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6.11%[8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523,330,908股[91] 客户与业务相关 - 本年度,集团五大客户之应占收益约占集团总收益之96.9%,最大客户之应占收益约占集团总收益之59.8%[99] - 本年度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8] - 本年度内,公司无订立或存在与集团业务有关之管理及行政合约[93] 公司治理相关 - 本年度,公司未委任主席或行政总裁,其职务由三名执行董事共同履行[108] - 因公司无主席,本年度未举行董事会主席与非执行董事的会议[108] - 若干董事缺席2021年6月4日举行的上届股东周年大会[108] - 全体董事确认本年度内一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109] - 董事会由6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2] - 本年度董事会举行6次董事会会议、1次股东周年大会及1次股东特别大会[114] - 执行董事郑聿恬、张国龙、庄苗忠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6/6),郑聿恬和庄苗忠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0%(0/1),张国龙出席率为100%(1/1)[114] - 独立非执行董事蔡晓辉、黄立志、林右烽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6/6),蔡晓辉和林右烽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为100%(1/1),黄立志出席率为0%(0/1)[114] - 每年董事会会议预定日期,召开通常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常规会议议程及文件提前至少3天送呈董事[116]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至少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每位董事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17] - 董事会成立提名、薪酬、审核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有书面职权范围或指引[118] - 提名委员会自2005年6月成立,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0]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05年6月采纳,2018年12月31日修订[121] - 公司尚未委任主席及主要行政人员,由3名执行董事共同履行相关角色及职务[111] - 本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次数为4/4[123][124] - 公司本年度以书面形式采纳提名政策,载列甄选及推荐选举董事程序、流程及标准[125]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6月成立,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举行4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次数为4/4[127][129][13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已审阅集团2020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及2021年中期财务报告[132] - 董事会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甄选董事候选人以多项可计量目标为基准[123] - 薪酬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政策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28]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就外聘核数师委任等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33] - 薪酬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05年6月采纳,2013年3月28日修订,已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页[129]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至少每年审阅董事会结构等并提建议等[122] - 应付董事薪酬视薪酬委员会建议获批后按合约条款厘定,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130] - 审核委员会职权范围于2009年1月采纳,2018年12月31日修订[135] - 审核委员会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本年度举行三次[136] - 审核委员会成员蔡晓辉、黄立志、林右烽出席会议次数均为3/3[140] - 本年度应付外聘核数师酬金750千港元,其中核数服务75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为0[149]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续聘本年度核数师[141] - 审核委员会审议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声明函件及财务报表并建议批准[141] - 审核委员会审阅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报表并建议批准[141] - 本年度集团委聘外部顾问公司承担内部审计职能,未识别内部监控制度重大缺陷[148] - 董事会认为本年度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合理有效且充足[148] - 本年度董事会已审阅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企业管治报告[151] - 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16日,麦隽永任公司秘书,2022年1月17日起,郭佩霞接任,二人年度内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53] - 股东持有不少于二十分之一公司缴足股本且附带投票权,可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54] - 董事若在收到请求书21天内未召开会议,请求人或持有过半总投票权的请求人可自行召开,但需在请求日起三个月内举行[155] 公司环境与社会目标 - 公司环境目标包括日常运营添加环保元素、善用能源资源、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废物管理[158][160] - 公司社会目标包括尊重雇员权利、承诺职业安全健康、承诺道德商业操守和支持社区参与[159][160] 公司环境数据变化 - 2021年电力消耗5,669千瓦,2020年为13,796千瓦,减少59%[169] - 2021年每名雇员能源消耗强度为298,2020年为690,减少57%[169] - 2021年和2020年雇员人数分别为19名和20名[169] - 2021年范围2二氧化碳排放3.97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0年的10.00吨减少60%;范围3二氧化碳排放0.14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0年的0.13吨增加8%;温室气体排放总量4.11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0年的10.13吨减少59%;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每名雇员0.22,较2020年的0.51减少47%[171] - 公司用电量由2020年的13,796千瓦小时减少60%至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