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同比增长39%
格隆汇APP· 2025-09-01 12: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元,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39% [1] 经营规模 - 收入及其他收益突破140亿元级别 [1] - 净利润规模超过85亿元 [1]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 同比上升39%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2:1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达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收入与溢利双双创历史半年度新高 [1]
香港交易所: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 同比上升39%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2:1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元,同比上升33%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元,同比上升39% [1] - 收入及其他收益和溢利创历来半年度新高 [1]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1 1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历史新高,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17][18] - 股东应占溢利为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17][18] - 公司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72.19亿港元创季度新高,同比增长33%[23][24] - 股东应占溢利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1%,基本每股盈利3.51港元[23][2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140.76亿元,同比增长33%[37]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元,同比增长39%[37]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3%[50][51] - 2025年第二季收入及其他收益较2025年第一季上升5%创季度纪录[52] - 2025年第二季溢利较2025年第一季增长9%创季度新高[5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10.3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62亿港元增长36.9%[185]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5.6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1.86亿港元增长38.4%[185]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6.74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84港元增长39.3%[185]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85.19亿港元,较上年同期的61.25亿港元增长39.1%[18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同比增长6%,主要因向FCA支付9000万港元罚款[18] - 实际税率增至15.8%,主要因新的补足税拨备[18] - 若不计算非经常性项目,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下跌2%[94] - 营运支出合计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116] - 专业费用增长93%至8900万港元,主要因战略计划支出增加[116] - 信息科技费用增长9%至4.6亿港元,主要受续约通胀调整影响[116] - 香港交易所慈善基金慈善捐款减少30%至5200万港元[116] - 資訊技術及電腦維修保養支出增加3900萬港元(9%)[117] - 專業費用增加4300萬港元(93%),主要因收回2022年鎳市場事件相關法律費用5000萬港元[117] - 其他營運支出增加1.04億港元(53%),主要因向英國FCA支付9000萬港元非經常性罰款[117] - 折舊及攤銷增加4500萬港元(6%)[118] - 融資成本減少17%至4900萬港元[119] - 稅項支出大幅增加109%至16.02億港元,實際稅率升至15.8%(2024年上半年:11.0%)[120]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29.7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7.94亿港元增长6.4%[185] - 2025年上半年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为19.5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37亿港元增长0.8%[185] - 2025年上半年其他营运支出为3.0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6亿港元增长53.1%[185] 现货市场业务表现 - 主要业务收入达129.54亿港元,同比增长34%,源于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新高[18][19] - 现货市场、衍生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新股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4]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20] - 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4亿港元,创半年度新高且同比增长196%[20][21] - 2025年上半年证券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元,同比增长118%[34] - 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716%[34] - 2025年上半年现货市场标题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02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0] - 2025年上半年新股集资额是2024年上半年的八倍多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为207宗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84宗的两倍多[50]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为66.9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62%[53][55] - 现货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60.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73%[53][55] - 2025年上半年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费收入为25.56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两倍多[56]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交易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71%至19.7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56亿港元)[57] - 沪股通及深股通结算费及交收指示费上升28%至5.5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4.33亿港元)[57] -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收入上升24%至6.21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5.00亿港元)[57]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上升6.14亿港元至18.1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1.99亿港元)[60]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32%[60] - 港股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110亿港元是2024年上半年的接近三倍[60] - 联交所股本证券产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22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03亿港元增长122%[62] - 主板新上市公司数目达44家(2024年上半年:29家)[62] - 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达1,094亿港元是2024年同期的八倍多[66] - 后续发行总额达2,448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66] - 2025年上半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2.9亿港元增长49.1%[185] - 2025年上半年结算及交收费为31.5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1.25亿港元增长48.5%[185] - 联交所及沪深港通股本证券交易费为28.42亿港元,同比增长99.6%[199] 衍生品市场业务表现 - 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过170万张,同比增长11%[34] - 2025年上半年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为170万张按年增加11%[50]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交易费减少3400万元(5%)[79] - 股票期权合约的交易系统使用费收入增加7100万元(34%)[79] - 联交所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84][90] - 新上市衍生权证及牛熊证数量合计20,222只,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5%[90] - 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及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69,643张,同比增长36%[86] - 股票期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达868,128张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25%[86] -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平均每日成交合约113,825张,同比增长44%[88]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64%[78] 商品市场业务表现 - 商品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同比增长8%,主要因交易量及收费增加[92][93] - LME交易费及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增长6%和7%,因成交量上升3%及收费平均增加5%[93]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2025年第二季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33,000手,创2014年以来季度新高[94] - LME 2025年上半年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达715,000手,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3%[94] - LME于2025年上半年向FCA支付9,000万元非经常性罚款[94] - LME于2024年上半年向申索人收回法律费用5,000万元[94] - 镍合约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量达81,000手,较2024年同期的64,000手增长26.6%[95] - 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量同比增长3%[37] 数据及连接业务表现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1.0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5%[100][103]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5年上半年EBITDA达8.9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7%[100][103] - 网络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12%[103] - 设备托管服务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增长8%[103] 沪深港通及互联互通业务表现 - 沪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151.8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1%[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45.5亿人民币,环比下降2%[3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34] - 债券通北向通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人民币459亿元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其中4月15日单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930亿元[70]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人民币21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72%[91] ETF业务表现 - 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元,同比增长184%[34] - 2025年上半年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79亿元,创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163%[67] - 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亿元,创半年度纪录,其中4月10日单日成交金额达248亿元[69] - 2025年上半年北向交易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人民币26亿元[69] 债券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147只新债务证券上市,集资总额超过4870亿元,其中包含52只ESG相关债券,集资额达1210亿元[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债券总数为1399只,未偿还总额超过4.7万亿元[71] 公司资金投资表现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01亿港元增长16%[18][19]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5.28亿港元,同比增长44%[24][25] - 公司资金总投资收益净额达10.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6%[108] - 年度化投资净回报率为5.73%,较2024年同期的5.33%上升40个基点[108] - 汇兑收益达1.6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0万港元大幅增长[108] - 债务证券投资收益达2.4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7500万港元显著增长[108] - 外部组合投资收益2.0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2.33亿港元下降13%[108] - 2025年上半年投资净收益为28.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1亿港元增长14.0%[185] - 利息收益净额为26.09亿港元,同比增长8.5%[200] - 外汇掉期合约净亏损为8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100万港元亏损扩大9.9%[200] - 投资基金收益为2.02亿港元,其他非上市投资项目收益为500万港元[200] - 保证
许正宇:香港绿色金融进展显著 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连续七年居亚洲首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1:22
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2024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超过840亿美元 较2021年增长约50% [1] - 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约430亿美元 占地区总额约45% 自2018年起连续七年居亚洲区市场首位 [1] 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 - 截至今年六月政府已成功发行合共约2,400亿港元等值绿色债券 涵盖多币种和不同年期 [1] - 政府通过该计划为本地116个合资格绿色项目融资 [1] 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 - 自2021年起多个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截至今年七月累计总额达400亿元人民币 [2] - 港交所2023年三月实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 覆盖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五大行业 [2] 碳市场发展进展 - 港交所2022年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提供港元及人民币双币结算 [2] - 截至去年年底参与者数目达100个 并与多家内地碳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2] 可持续披露制度构建 - 去年十二月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 要求大型公众责任实体不迟于2028年全面采用ISSB准则 [3] - 香港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确认为首批以全面采用ISSB准则为目标的司法管辖区 [3] 金融创新实践 - 政府发行全球首批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及多币种数码债券 [3] -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已批出60个方案 [3] 人才培养与生态圈建设 -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截至今年七月底批出超过7600宗申请 总资助金额超4200万港元 [4] - 计划延长至2028年 并通过国际碳市场峰会及香港绿色周等活动构建跨界别合作平台 [4]
港交所CEO陈翊庭: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6:53
香港交易所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 [1] 上市规则改革与新股市场表现 - 香港交易所通过多次上市规则改革 为新经济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渠道 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 - 特专科技公司拥有定制化上市规则 [1] - 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医疗健康、新能源和TMT等行业贡献至少60%新股融资额 [1] - 2024年1-7月香港新股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1] - 目前超过200家公司正在处理上市申请 包括众多大湾区高科技企业 [1]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 - 香港交易所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深化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2] - 过去十年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便捷渠道 为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便利 [2] - 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优化沪深港通 研究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交易 [2] 金融科技合作与创新发展 - 香港交易所与深交所合作建设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香港基金分销网络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 [2] - 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 技术实力持续提升 为集团提供IT技术服务 [2] - 深化两地金融合作 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2]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建设 - 香港交易所顺应全球低碳转型趋势 与内地金融机构携手发展绿色金融 [2] - 未来将探索与大湾区金融机构合作两地碳市场 共建大湾区自愿碳市场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2]
港交所 CEO陈翊庭:多项互联互通优化措施在筹备中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16:40
香港交易所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作为大湾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1] - 通过多次上市规则改革 为新经济公司提供多元化上市渠道 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和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 - 新经济公司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至少60%以上新股融资额来自医疗健康 新能源和TMT行业[1] - 2024年1-7月香港新股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目前处理超过200家上市申请 含大量大湾区高科技企业[1] 互联互通机制深化 - 香港交易所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推出沪港通 深港通 债券通 互换通等机制 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2] -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便捷渠道 为内地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便利 提升内地市场国际化水平[2] - 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优化沪深港通 研究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2] 金融科技合作创新 - 与深交所合作建设香港交易所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香港基金分销网络 提高市场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2] - 通过深圳技术子公司港交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提供IT技术服务 该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且技术实力持续提升[2] - 深化两地金融合作 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2] 绿色金融发展 - 香港交易所顺应全球低碳转型趋势 与内地金融机构携手发展绿色金融[2] - 未来将与大湾区更多金融机构探索两地碳市场合作机遇 共建大湾区自愿碳市场[2] - 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2]
港交所CEO陈翊庭:新经济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新股市场融资主力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15:18
香港金融市场表现 - 2024年1至7月香港金融市场融资1279亿港元 全球排名第一 [1] - 目前处理超过200家公司上市申请 包括大量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企业 [1] 上市制度优化 - 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及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企业上市 [1] - 定制高科技企业上市规则 新经济行业(医药/新能源/TMT)贡献至少六成融资额 [1] - 2024年10月优化A股上市公司赴港快速审批流程 [1] - 2025年5月推出科技专线优化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 [1] - 2025年8月初优化新股定价与公众持股量规则 提升定价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1]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深港通累计交易116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深股通91万亿元 港股通27.6万亿港元 [2] - 推进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措施 [2] - 与深交所合作建设香港交易所综合基金平台 拓宽基金分销网络并降低交易成本 [2] 科技与区域合作 - 港交所深圳子公司拥有200多名员工 为集团提供技术服务 [2] - 利用大湾区科技与人才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2]
港交所短期震盪膠著,反彈動力仲夠唔夠?
格隆汇· 2025-08-28 19:36
股价表现 - 港交所(00388)上日收报455.4港元,单日下跌1.60% [1] - 截至今日上午10点05分,盘中最新报454.2港元,暂跌0.26% [1] - 近5日股价振幅达8.5%,显示市场波动存在投机空间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中期业绩创下新高,上半年实现营收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1]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1] - 目前排队申请IPO企业高达230家,显示新股市场前景向好 [1] 技术分析 - 综合技术指标显示"卖出"信号,强度为10 [1] - 多条移动平均线呈"卖出"信号,暗示中长期趋势向下 [1] - RSI指标值为69,处于中性区域,短期走势方向未明 [1] - 震荡指标呈"买入"状态 [1] 支撑阻力位 - 第一支撑位440港元,第二支撑位429港元 [2] - 第一阻力位470港元,第二阻力位480港元 [2] - 当前价位处于支撑位附近,短线走势面临方向选择 [2] - 系统评估上升概率为55% [2] 衍生品杠杆表现 - 8月22日港交所上涨1.65%时,法巴认购证(16781)两日后涨幅达11% [4] - 法兴牛证(56665)涨幅20%,瑞银牛证(62570)涨幅23% [4] - 瑞银认购证(16698)涨幅12% [4] 认购证产品 - 法巴认购证(16781)杠杆12.4倍,行使价484.08港元,溢价和引申波幅均最低 [7] - 瑞银认购证(16698)杠杆11.6倍,行使价484.08港元,溢价相对较低 [7] 认沽证产品 - 信证认沽证(19716)杠杆5.8倍,行使价388港元,溢价最低,可作为淡仓部署选择 [7][8] 牛证产品 - 瑞银牛证(68390)溢价较低,实际杠杆14.5倍,收回价426港元 [9] - 汇丰牛证(65210)溢价最低,实际杠杆13.4倍,收回价422港元 [9] 熊证产品 - 摩通熊证(54276)实际杠杆最高达15.4倍,溢价较低,收回价480港元 [9] - 瑞银熊证(54419)溢价最低,实际杠杆较高达16.3倍,收回价480港元 [9]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2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排名 - 阿里巴巴-W净流入5.81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124.5港元(+5.51%)[1][2] - 康方生物净流入5.41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入比达25.36%[1][2] - 香港交易所净流入4.34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入比为8.05%[1][2] - 快手-W净流入4.28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入比9.49%[2] - 地平线机器人-W净流入4.01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入比12.5%[2] 南向资金净流出排名 - 盈富基金净流出23.96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15.71%[1][2] - 小米集团-W净流出15.24亿港元位列第二 净流出比-16.1%[1][2] - 中芯国际净流出8.45亿港元位列第三 净流出比-6.12%[1][2] - 中国海洋石油净流出7.08亿港元位列第四 净流出比高达-30.57%[2] - 泡泡玛特净流出4.18亿港元位列第五 净流出比-11.33%[2] 净流入比排名 - 泉峰控股以51.6%净流入比位列市场第一 实际净流入2433.31万港元[1][2] - 森松国际净流入比49.91%位列第二 净流入5468.28万港元[1][2] - GX中国净流入比43.94%位列第三 净流入128.94万港元[1][2] - 中煤能源净流入比41.26%位列第四 净流入1.06亿港元[3] - 伟禄集团净流入比40.46%位列第五 净流入1563.95万港元[3] 净流出比排名 - 颐海国际以-51.63%净流出比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6947.32万港元[1][3] - 周黑鸭净流出比-49.54%位列第二 净流出2011.78万港元[1][3] - 康基医疗净流出比-46.09%位列第三 净流出3083.18万港元[1][3] - 大唐新能源净流出比-45.97%位列第四 净流出626.65万港元[3] - 深圳国际净流出比-45.73%位列第五 净流出3839.18万港元[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关联 - 阿里巴巴-W在资金净流入5.81亿港元同时股价上涨5.51%[2] - 长飞光纤光缆虽净流出2.42亿港元但股价大幅上涨26.76%[2] - BRILLIANCE CHI在净流出2.99亿港元情况下股价仍上涨10.34%[2] - 九兴控股在净流入4576.54万港元同时股价上涨9.04%[3]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净流入2422.46万港元伴随股价上涨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