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实集团(00425)

搜索文档
年报点评:国内业务加速成长,利润率提升优异
长江证券· 2024-04-0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205.2亿元,同比增长18.6%[3] - 2023年下半年公司收入达107亿,国内收入增长加速,国内收入占比达54.4%[3] - 2023年下半年公司毛利率达28.4%,同比+1.8%,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20.5%[3] 未来展望 - 敏实集团的电池盒业务进入收获期,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30.3、3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5.4X、4.3X、3.5X[5] - 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深度配套日系、欧洲、美系、中系客户,并开拓比亚迪、吉利、蔚小理等自主品牌新订单,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5]
瑞银:维持敏实集团(00425)“买入”评级 目标价微降至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3-28 16:58
敏实集团业绩表现 - 敏实集团去年下半年毛利率强劲复苏达28.4%,同比及按半年分别升1.8及2.1个百分点,归功于收入增长带来规模效益改善[1] - 敏实集团新业务订单流入去年创历史新高,在大众汽车提升市占比,加大大众汽车在欧洲及中国的电池盒生产业务[2] - 敏实集团捉紧了北美市场机遇,取得日产及Stellantis电池盒订单,加大与比亚迪合作,取得首份来自比亚迪的电池盒订单[2]
美银证券:维持敏实集团(00425)“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8.6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3-28 11:36
分组1 - 美银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敏实集团(00425)“买入”评级[1] - 上调公司今明两年盈利预测各4%,目标价由18港元上调至18.6港元[1] 分组2 - 公司电池盒项目信心增强,预计今明两年收入和毛利率有望增长[2] - 公司管理层表明有信心实现每年20%销售增长,考虑派发现金股息[2] - 公司披露推动增长的新产品,包括电池盒结构部件及无线充电科技[2]
港股异动 | 敏实集团(00425)跌超5% 去年纯利同比增长26.8% 不派末期息
智通财经· 2024-03-27 12:07
敏实集团股价表现 - 敏实集团(00425)股价跌超5%,截至发稿跌幅达5.23%,报价13.04港元,成交额1.56亿港元[1] 敏实集团2023年度业绩 - 敏实集团2023年度业绩公布,营业额达205.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纯利润为19.03亿元,同比增长26.8%,每股盈利为1.654元,不派末期息[1] 大华继显对敏实集团业绩的分析 - 大华继显指出,敏实集团收入增长受益于与电动车相关的新项目增加和扩大客户群,但全球电动车销售放缓和价格战加剧导致盈利增长受到拖累[2]
敏实集团(00425)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9.03亿元 同比增加26.83%
智通财经· 2024-03-26 22:51
敏实集团业绩表现 - 敏实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业绩表现强劲,营业额达205.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59%[1] - 集团中国营业额约为105.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主要受益于中系客户订单增长和新量产项目带来的增量[2] - 集团国际营业额约为99.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7%,主要得益于欧洲区电池盒项目的量产和北美区客户传统产品业务增长[2] 业务拓展 - 集团在电池盒和车身底盘结构件业务上取得历史新高,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包括与大众、沃尔沃等客户的合作扩展[3] 智能化产品领域 - 集团在智能化产品领域持续深化,取得多个“首次”突破,产品涵盖电动门系统、发光面罩等,客户包括中系、欧系、日系品牌以及知名科技企业[4]
敏实集团(0042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22:27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營業額增长约18.6%,达到约人民幣20,523.7百萬元[1] - 公司本年度每股基本盈利增加至约人民幣1.654元[2] - 本年度綜合資產淨值增长约8.1%,达到约人民幣19,139.9百萬元[1] - 公司本年度溢利达到约人民幣1,963,993千元[2] - 二零二三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053,912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了16.2%[4] - 二零二三年流动资产总额为17,493,394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了9.4%[4] - 二零二三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4,117,393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了6.0%[5] - 二零二三年资本及储备总额为18,202,228千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了8.3%[5] 业绩展望 - 公司2024年将进一步深化全球人才治理,提升全球管理层的全球经营能力[99] - 公司将持续优化各产品线的战略规划,提升运营能力,特别是国际工厂的运营能力,以实现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108] - 公司将持续推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敏实特色的数据标准化体系,搭建全球运营平台,支撑全球一体化运营和卓越运营[109] 市场趋势 - 中国汽车市场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持续走强,全年取得快速增长[103] - 2024年预计中国乘用车销量约为268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115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37%左右[104] - 全球輕型车市场预计二零二四年销量将达到8,8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8%[105] 公司发展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和工装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9]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网络[29]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线与部门协同,打造全球中心工厂,实现全球产能联动[30] -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实施ERP、MES、SCADA等数字化应用系统,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设计和开发[33]
重回增长轨道
海通证券· 2024-02-22 00:00
公司概况 - 敏实集团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拥有全球最优质的客户平台[4] - 敏实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产品线和研发中心,员工近20000人,服务60多个汽车品牌[5] 营收情况 - 敏实集团的营业收入自2005年以来保持稳健增长,2020年开始增速明显提升,进入新的增长轨道[13] - 电池盒业务是敏实集团营业收入增速较高的主要原因,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呈爆发式增长[14] 财务指标 - 敏实集团在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方面保持较大力度,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5%[16] - 敏实集团三项费用率长期保持在12%附近,其中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呈上升趋势,管理费用率呈下降趋势[18] - 敏实集团毛利率、净利率以及ROE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20] 业务拓展 - 敏实集团电池盒业务在2019-2022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客户包括雷诺、宝马、戴姆勒等[25][26] - 敏实集团智能外饰业务在2019-2023年不断拓展,获得了吉利、大众、宝马等客户的订单[28][29] - 敏实集团车身底盘零部件业务在2021-2023年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获得了大众、沃尔沃、宝马等客户的订单[30][31] 未来展望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9123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68.2%[44] - 2025年预计净利润将达到3199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109.5%[44] - 2025年预计EPS将达到2.67元,较2022年增长约107.0%[44] - 2025年预计ROE将达到12.80%,较2022年增长约44.4%[44] - 2025年预计ROIC将达到9.13%,较2022年增长约76.7%[44]
敏实集团(0042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1 07:52
公司治理 - 公司核心价值观包括正直诚信、团队合作、相互信任和引领变革[1] - 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50强[1]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魏清莲、叶国强、张玉霞等[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和花旗银行[4] 市场销售情况 - 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约为1,128.1万辆,同比增长约8.1%[6] - 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约为234.1万辆,同比增长约76.9%[6]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374.7万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60%左右[6] - 全球轻型车销量约为4,273.6万辆,同比增长约10.7%[7] - 美国市场汽车销量约为766.3万辆,同比增长约12.8%[8] - 西欧市场汽车销量约为674.3万辆,同比增长约16.9%[8] - 日本市场汽车销量约为243.1万辆,同比增长约17.8%[8] - 巴西市场同比增长约7.3%,印度市场同比增长约8.9%[8] - 泰国市场同比下降约5.0%,墨西哥市场增长约22.1%[8] 业务发展 - 敏实集团主要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和工装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在多个国家进行布局[9] - 公司持续推行敏实卓越运营系统(MOS),提升生产效率和人员效率[12] - 公司通过工艺、制造技术和生产模式优化,提升传统产品的竞争力,夯实客户端全面渗透[13] - 公司在市场开拓和项目量产方面取得进展,新产品如智能前脸、智能侧门系统等已开始产生营业额贡献[14] 环境与安全管理 - 本集团持续深化環境、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能源體系建设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设逐步完成[16] - 本集团萬元產值能耗同比降低約13.5%[17] - 本集团全面提升全球工厂EHS管理效率、EHS风险预防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助力碳排放强度、碳足迹核算和节能低碳项目管理[18] 财务状况 - 本集团營業額为约人民幣9,747,406,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34.4%[24] - 中国營業額为约人民幣4,690,390,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4%,主要得益于电池盒业务的量产和中系品牌业务的提升[24] - 国际營業額为约人民幣5,057,016,000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0.6%,主要得益于欧美市场电池盒及传统产品业务的强劲增长以及欧洲与北美工厂的持续爬坡[24] 全球化战略 - 公司将持续优化各产品线的战略规划,提升运营能力,全球布局和GLOCAL管理能力将是重点[128] - 公司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全球运营平台建设支持全球一体化运营和卓越运营[129] - 公司将平衡优化全球市场投资布局,关注全球形势变化,实现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的布局[130]
敏实集团(0042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2 17:41
财务业绩指标 - 营业额增长约34.4%,达约人民币97.47亿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72.52亿元)[2] - 毛利率约26.3%(2022年同期:约29.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约34.9%,为约人民币8.87亿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6.58亿元)[2] - 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0.771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0.571元)[2] - 期内除所得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161,521千元(2022年同期:8,416千元)[4]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58,992千元(2022年同期:686,569千元)[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营业额72.521亿人民币,期内溢利6.78153亿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综合营业额97.47406亿人民币,期内溢利8.97471亿人民币[23][25][26]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收入1.52874亿人民币,其他未分配收入及利得与损失1.75643亿人民币,未分配费用15.08521亿人民币,利息开支1.42393亿人民币[25] - 2023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2.3354亿人民币,2022年为汇兑亏损净额2.4566亿人民币[27]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1.58756亿人民币,2022年为1.18558亿人民币[23][28]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总成本2.014181亿人民币,2022年为1.637529亿人民币[29]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6884.16万人民币,2022年为5350.62万人民币[29] - 2023年上半年已确认存货成本7.184673亿人民币,2022年为5.138368亿人民币[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887,300千股,2022年同期为657,601千股[32] - 集团营业额约为人民币97.4740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4.4%[47] - 集团中国营业额约为人民币46.903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20.4%[47] - 集团国际营业额约为50.5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3.57亿元增加约50.6%[48] - 回顾期内集团营业额约97.47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72.52亿元增长约34.4%[5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8.87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6.58亿元增长约34.9%[53] - 集团毛利约25.63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21.14亿元增加约21.2%,毛利率约26.3%,较2022年同期约29.1%下降约2.8个百分点[54] - 集团投资收入约1.71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1.53亿元增加约0.19亿元[55] - 集团其他收入约1.48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1.56亿元减少约0.08亿元[56] - 集团其他利得与损失为净收益约0.30亿元,较2022年同期净收益约2.04亿元减少约1.75亿元[57] - 集团分销及销售开支约3.60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4.50亿元减少约0.90亿元,占营业额比重约3.7%,较2022年同期约6.2%下降约2.5%[58] - 集团行政开支约6.23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5.51亿元增加约0.72亿元,占营业额比重约6.4%,较2022年同期约7.6%下降约1.2%[59] - 集团研发开支约6.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约5.07亿元增加约1.08亿元,占营业额比重约6.3%,较2022年同期约7.0%下降约0.7%[60]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8,990,159千元(2022年12月31日:17,279,294千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6,452,111千元(2022年12月31日:15,994,504千元)[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889,839千元(2022年12月31日:13,313,900千元)[9] - 2023年6月30日总权益为18,102,772千元(2022年12月31日:17,698,119千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6,757,64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540,618千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6,177,91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765,470千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0至90日应收贸易账款(扣除信用亏损拨备)为4,116,38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76,796千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0至9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2,645,34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93,679千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模具开发(扣除信用亏损拨备)为1,195,03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62,137千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长期负债账面价值连同应付利息为865,200,000元,2022年12月31日为855,900,000元[38] - 2023年6月30日联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10,52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38千元[33] - 2023年6月30日联营公司应付贸易账款17,07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994千元[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合计约54.78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02亿元[6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入低成本借贷约95.50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13.51亿元[6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约1.2,与2022年12月31日基本持平;资产负债率约28.6%,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约27.5%[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贷余额约95.50亿元,其中约25.42亿元采用固定利率计息,约70.08亿元采用浮动利率计息[6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或有负债(2022年12月31日:无)[6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以多项资产抵押、质押借入款项及开具应付票据[69][70] 财务报表编制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以人民币列报[11] - 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12] - 集团于中期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修订本[13]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2022年1月1日就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确认2210万元递延税项资产和负债[16] - 2023年7月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集团未应用临时例外情况[17] - 集团将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编制2023年年报[18]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本对中期报表无重大影响,预计影响2023年年报会计政策披露[19]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其修订本,预计应用其他新准则及修订本对可见将来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0][21] 股息分配 - 2023年6月27日,公司向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0.578港元,作为2022年末期股息;公司董事决定不派发2023年中期股息[30] 业务运营 - 公司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和工装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在多地布局网络,法国、波兰新据点进入设备及产线安装调试阶段[41] - 公司四大产品线组织协同跨职能部门及工厂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人才管理模式,巩固核心竞争力[41] - 公司建立成本评估平台评估产品成本,优化量产产品,控制库存周转天数,合理规划产能[41] - 公司深化推行敏实卓越运营系统(MOS),建立并升级全球统一标准,提升生产和人员效率[42] - 公司推进MOS从反应阶段向预防阶段落地,各产品线完成MOS人才布局及梯队建设[42] - 公司以MOS为工厂运营管理及评价标准,确定八个维度管理要素,推动工厂交流评比[42] - 公司优化早期产品管理模块纳入评价标准,降低产品量产前风险成本[42] - 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确保数据准确,推进AI照相技术应用,实现MOS全价值链自运转[42] - 公司优化传统产品竞争力,与客户互动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42] - 公司保障电池盒项目量产爬坡,推进创新产品市场开拓与量产,已产生营业额贡献[42] - 集团数字化转型中心实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产品设计开发,未来工厂待运营成熟后将复制以实现全面数智化转型[43] - 集团ISO50001能源管理认证覆盖率达86%,万元产值能耗同比降低约13.5%[43] - 集团上线六大模块的数字化EHS体系,提升全球工厂管理效率等能力[44] - 集团百萬工時考核類工傷事故率为1.17[45] - 集团启动《敏實集團應對氣候變化白皮書》编制,有望2023年底前完成并发布[45] - 集团计划2023年底前实现全球各地主要工厂审计全覆盖[46] - 集团在北美市场获斯特兰蒂斯和日产电池盒业务新订单,获混动车型一体压铸电池盒首单[48] - 集团在车身底盘零部件业务扩大大众及沃尔沃等客户体系内结构件产品份额,突破宝马、捷豹路虎首单[48] - 集团在智能外饰件业务突破某中系品牌发光保险杠、宝马发光格栅、奔驰加热雷达罩首单[48] - 集团承接比亚迪多款主打车型传统产品订单,突破其体系内电池盒首单[48] - 集团针对主要工厂进行产能扩充及优化,启动中国、波兰等地新厂房建设[49] - 集团向蔚来、小鹏等主机厂新能源车型供货,特斯拉及欧美市场部分燃油车订单增加[49] - 集团明确以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扩大研发投入,优化研发组织结构[50] - 集团新承接某美系主机厂混动车型一体压铸电池盒项目[50] - 集团自主开发储能电池盒获项目突破,开发周边产品收获订单[50] 现金流与周转情况 - 回顾期内,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15.97亿元,现金流状况健康[64] - 回顾期内,集团应收贸易账款周转日约81日,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4日;应付贸易账款周转日约84日,较2022年同期增加约3日;存货周转日约90日,较2022年同期减少约23日[64][65] - 回顾期内,集团资本开支约20.14亿元,高于2022年同期的约17.03亿元,主要用于创新产品研发及国际市场产能布局[71] 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20929名,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402名[73] 下半年规划 - 下半年公司将深化全球文化治理,推行全球文化融合项目,开展全人健康系列课程和项目[74] - 下半年公司将迭代全球化组织治理政策,构建欧洲区域高效协同,提升流程化组织效能[74] - 下半年公司将深化全球人才治理,推动全球化人才管理系统和资源升级共享,推进全球管培生项目[75] -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推动全球主数据统一平台管理及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75] 计划与战略 - 2022年5月31日公司采纳为期十年的2022年购股权计划[76] - 2020年7月28日公司采纳董事会全权酌情的股份奖励计划[77] - 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38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左右[78] - 预计2023年全球轻型车销量8635万辆左右,同比增长6.5%左右[78] - 预计2025年新能源动力系统物料清单成本占比40%至50%[78] - 预计2030年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整车物料清单成本占比20%至30%[78] - 公司将结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战略布局,增强传统产品研发与制造能力,深耕创新领域[79] - 公司将优化产品战略规划,提升运营能力,完善全球布局,加强GLOCAL管理能力[79] - 公司将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据标准化和业务流程体系,搭建全球运营平台[79] - 公司将平衡优化全球投资和价值链布局,实现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79] 股份相关情况 - 回顾期内,购股期权计划承授人行使2000股购股权,1202200股购股权因离职失效[80] - 回顾期内,股份奖励计划受托人未购买奖励股份,公司未授予奖励股份,92000股奖励股份因离职被没收[80] - 回顾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情况(除上述披露外)[80] 企业管治与诉讼情况 - 公司常规企业管治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回顾期内无未遵守情况[81] - 公司董事在回顾期内严格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81] - 回顾期及公告日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82] 业绩分析维度 - 公司按可呈报分部包括金属及饰条、塑件、铝件、电池盒、其他等进行业绩分析[24][25][26] 信贷政策 - 公司给予
敏实集团(0042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07:06
公司概况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为Suntera (Cayman) Limited[4] - 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50强[2] - 公司董事会报告书包括独立核数师报告、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等内容[3] 业绩总结 - 敏实集团2022年全年營業額同比增长24.3%至人民幣173.06億元,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长0.3%至15.01億元(核心利潤同比增长40.9%)[6] - 下半年營業額與淨利潤分别同比增长38.5%、41.6%[6] - 年化新業務承接節節攀升,2022年達156億元[6] - 2022年,电池盒业务规模与管理效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营业额同比增长超650%至20.44亿元,分部利润率进一步改善至18.8%[8] 全球市场趋势 - 全球轻型车销量在回顾年度受疫情、供应链短缺等因素影响,市场复苏受限,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复苏向好,呈现U型反转,实现较好增长[11] - 德系、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9.5%和17.8%,美系品牌市场份额小幅下滑至约9.4%[12] - 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份额接近50%,为近年新高[12] - 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过680万辆,同比增长约93.4%,市场份额提升至25.6%[13]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 公司在回顾年度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推进数字化EHS管理和碳排放管理体系[17] - 完成能源体系建设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3050双碳目标达成[17] - 贯彻执行2030年碳达峰和2050年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低碳研发、循环经济产业布局目标[17] 公司治理与股东关系 - 公司董事会成员出席情况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独立性[96] - 企业管治报告中,董事会对于持续专业发展的培训和角色有所关注[97] - 公司遵守企业治理守则及标准守则,未发现违规情况[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