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亚集团(00458)

搜索文档
联亚集团发盈警 预计中期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至约100万-1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1 17:55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当前中期期间股东应占溢利为100万至100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6250万港元下降84%至98% [1] - 业绩下滑主因制衣业务收入及分部溢利下降 以及缺乏去年同期2100万港元非经常性收益 [1] 业务表现 - 制衣业务面临市场需求减少 受全球贸易不明朗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1] - 去年同期通过出售内地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获得2100万港元一次性收益 本期无此类项目 [1]
联亚集团(00458)发盈警 预计中期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至约100万-1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7:52
公司业绩预期 - 联亚集团预期当前中期期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将在100万港元至1000万港元之间 [1] - 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250万港元 [1] 业绩下降原因 - 制衣业务收入及分部溢利下降,主要由于市场环境充满挑战和竞争,全球贸易持续不明朗,若干客户需求减少 [1] - 2024年上半年确认2100万港元非经常性收益,来源于出售中国内地的租赁土地使用权及附属建筑物,2025年上半年无此类一次性项目 [1]
联亚集团(00458.HK):预计中期纯利100万至100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01 17:4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介于100万至1,000万港元 较2024年同期的6,250万港元下降98.4%至84% [1] - 溢利下降主因包括制衣业务收入减少及缺少一次性收益项目 [1] 业务运营分析 - 制衣业务面临市场需求减少挑战 受全球贸易不明朗及竞争加剧影响 [1] - 2024年上半年曾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获得2,100万港元非经常性收益 [1] - 2025年上半年未产生同类一次性收益项目 [1] 行业环境状况 - 全球贸易环境持续不明朗对行业造成压力 [1] - 制衣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经营挑战 [1]
联亚集团(00458) - 盈利警告
2025-08-01 17:43
业绩总结 - 当前中期权益股东应占溢利预计100万 - 1000万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止半年权益股东应占溢利6250万港元[3][4] - 预计2025年8月底前刊发中期业绩公告[6] 业绩变动原因 - 权益股东应占溢利预期下降,制衣业务收入和分部溢利下降[5] - 2024年上半年有2100万非经常性收益,2025年上半年无[6]
联亚集团(0045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5:03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份5亿股,面值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5000万港元,本月无变动[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2.73478253亿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变动[2] 购股期权计划 - 2016年购股期权计划月底结存股份期权611.8万股,本月无变动[3] - 2016年购股期权计划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458.9万股[3] - 2016年购股期权计划月底可行使时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1917.1725万股[3]
联亚集团(0045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7: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1.84亿港元,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亿港元,2023年分别为42.16亿港元及1.71亿港元,溢利减少因品牌业务合计亏损增加[9]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基本盈利0.57港元,2023年为0.63港元[8]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11.92亿港元,2023年为12.73亿港元[8]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17.85亿港元,2023年为18.44亿港元[8]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9.77亿港元,2023年为11.07亿港元[8] - 2024年公司流动资产净值8.08亿港元,2023年为7.37亿港元[8]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12.56亿港元,2023年为12.05亿港元[8] - 2024年公司总收入41.84亿港元,较2023年的42.16亿港元下降1%[28][30]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17.15亿港元,2023年为17.83亿港元,毛利率从42.3%降至41.0%[28][32] - 2024年经营所得现金4.1亿港元,较2023年的5.9亿港元下降31%[28]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含出售国内租赁土地及建筑物收益2100万港元,物业等减值亏损2500万港元(2023年为5200万港元),其中Reebok减值1300万港元(2023年为4900万港元)[33] - 2024年销售及分销费用较2023年下降,因Nautica店舖费用和佣金及C.P. Company代理佣金减少[34] - 2024年一般及管理费用较2023年上升,因C.P. Company业务拓展增加薪酬成本[35] - 2024年所得税开支较2023年增加,因过往年度税项拨备不足及不同税率实体承担[36]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67亿港元(2023年为4.63亿港元),无短期银行贷款(2023年为3300万港元),以1100万港元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为1000万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较2023年增加,源于权益股东应占溢利,部分被已付股息和汇兑逆差抵销[39] 制衣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制衣业务因客户订单增加,收入及盈利表现强劲,扩充了越南工厂产能并计划2025年进一步扩大[9] - 2024年制衣业务收入为21.58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2%,溢利强劲[15] - 2024年製衣业务收入21.58亿港元,2023年为19.33亿港元;高级造工业务收入较去年增加10%,进阶造工业务收入上升17%[30] - 製衣分部EBITDA从2023年的2.8亿港元增至2024年的3.17亿港元,增长13%;除税前业绩增长14%[28] 品牌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C.P. Company按固定汇率计收入与去年大致持平,欧洲批发销售跌6%,电商及零售收入增长,增设三间零售店并接管电商平台,溢利低于去年因营销和员工开支增加[10] - 2024年Nautica收入较2023年下降20%,净亏损增加,调整店铺组合关闭表现欠佳店铺以应对挑战[12] - 2024年Spyder收入减少10%,业绩与去年持平[13][14] - 2024年Reebok收入减少19%,净亏损较去年下降[13][14] - 2024年品牌业务收入为20.25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11%,净亏损增加[14] - 2024年C.P. Company收入仅录得低单位数跌幅,按固定汇率计算大致持平,欧洲批发销售录得6%跌幅,零售及电商收入增长[23] - 2024年Nautica收入录得20%跌幅,净亏损增加[14] - 2024年Spyder收入减少10%,业绩持平;年末有48间店,2023年为50间[25] - 2024年Reebok收入较去年减少19%,净亏损下降;年末在中国有36间店,2023年为30间[26] - 2024年品牌业务收入20.25亿港元,较2023年的22.83亿港元减少11%;国内特许经营品牌收入较去年下降10% - 20%[30] - 品牌业务分部EBITDA从2023年的3.04亿港元降至2024年的2.25亿港元,下降26%;除税前业绩下降1140%[28]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17港元,连同中期股息每股0.06港元,本年度股息总额为每股0.23港元[18] 业务合作与拓展 - 2024年1月公司签订为期10年的MASSIMO OSTI品牌特许经营权协议,并收购一项购股权,可在2027年1月起购入该品牌公司45%权益[24] - Cissonne品牌在中国主要城市有七间店铺,通过直接零售业务逐步扩展[24] 业务发展策略 - 自家品牌C.P. Company将推行新策略,拓展欧洲等海外市场分销网络[42] - 特许经营品牌业务将提升Nautica和Spyder品牌形象,调整Reebok业务策略[42] - 制衣业务将持续精简运营,在越南扩充产能应对贸易紧张[43] 公司业务风险 - 公司主要业务为制衣及品牌业务,环球客户遍布欧洲、北美及亚洲,业务受当地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影响[45] - 制衣客户改变采购地点及定价竞争等策略,可能使公司失去订单及收入;特许经营品牌的品牌拥有人改变策略,可能使公司失去分销权[45] - 公司面临广泛且不断变更的法律、税务及监管规定,新政策或其应用可能影响回报并带来法律挑战[45] - 成本上升影响公司业务盈利能力,品牌业务有自家采购团队,制衣业务受布料成本上升影响小,厂房和供应链分布及生产程序改善可抵消工资及雇员成本上升[46] - 资讯科技系统失效或网络袭击会中断业务并导致机密信息丢失,公司配置监控和技术降低风险,电子商贸服务协议保障电子商店运作和信息安全[46] - 公司业务可能因天灾、罢工、疫情等意外中断,通过寻找供应商和生产设施、与客户沟通、实行在家工作减轻影响[46] - 现金及库务管理可能产生流动资金风险,银行结余及贷款利率变动影响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公司密切监察并考虑利率对冲[47] - 公司以多种外币经营业务,面临外汇风险,通过订立远期外汇合约管理风险,在中国维持合理人民币存款并汇出剩余资金[47]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6530名员工(2023年为6370名)[41] - 公司提供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及福利,薪酬按个人和公司表现每年检讨,表现出色员工可获酌情花红及购股权[5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聘用约6530名员工,约21%为男性,约79%为女性[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五名高层管理人员,男女比例为1:4[68] 公司治理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所有守则条文,但偏离C.2.1条[54]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一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和四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报告日期,董事会八名成员中四名是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比重为50% [59] - 董事会成员中50%(八名中占四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助于确保其观点和意见受重视[60] - 除林宸教授任期从2023年2月13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外,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指定任期均为三年[62] - 所有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须至少每三年一次在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告退并接受重选,执行董事每三年一次自愿退任并接受重选[64] - 女性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约38%,公司认为已实现董事会层面性别多元化[65] 公司会议情况 - 董事会每年召开四次定期会议,约每季度一次,临时董事会会议按需召开[71] - 董事会定期会议日期会在前一年拟定,每次定期会议发出最少十四天通知,临时会议发出合理通知[71] - 议程连同会议文件将在拟定会议日期至少三天前送交董事及相关董事委员会成员[7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会议举行了5次,董事委员会会议举行了5次[74] - 审核委员会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3次会议,外聘核数师代表出席2次[77][79] - 薪酬委员会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了1次会议[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购股 权委员会通过三项书面决议案批准公司购股 权计划项下授出及行使购股 权的各项安排[85][86] 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非执行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每次董事会会议酬金为22,800港元,出席每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主席酬金为45,500港元、成员为22,800港元等[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不多于300万港元的有2人,300.0001万至600万港元的有3人[91] 公司审计及核数师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审计服务酬金为3,683千港元,非审计服务酬金为471千港元,总计4,154千港元[93]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但符合资格将膺选连任,董事会同意续聘并授权厘定酬金[95] 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监控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认为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充足有效[97] - 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以风险为本方法制订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审计活动按风险评估结果设计排序[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部审计部门对集团财务、营运等职能进行独立定期审计等工作[102] 公司股东相关事项 - 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就多事项提呈个别决议案并投票表决,相关人员出席回应股东提问[109]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6月24日上午10时在香港新界葵涌梨木道66至72号5楼5A室举行[108] - 持有公司附股东大会投票权已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董事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10] - 股东特别大会须在董事接到书面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若董事21天内未着手召开,相关股东可自行召开,但须在提呈书面要求日期起计三个月内举行[111] - 以书面要求在股东大会上提呈决议案,需占递交要求当日有权投票股东总投票权不少于二十分之一的股东,或不少于一百名股东[112] - 股东推选个别人士为董事,递交通知期限为有关股东大会通告发出后翌日起至大会日期七天前[114] - 公司采取以利润为基础的股息政策,考虑从特定财政年度可分配利润中每半年宣派一次股息,合适时可宣派特别股息[115] - 股东周年大会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6月19日至24日,大会于2025年6月24日举行[118] - 拟派末期股息除权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7月2日至7日,派付日期为2025年7月17日[118]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本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20][122] - 报告范围涵盖集团制衣业务、自家品牌业务及香港总办事处营运[123] - 报告按《联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四项原则[124] - 报告于2025年3月25日获董事会批准刊发[125] - 公司核心原则是以合乎道德及负责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营造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环境[126] - 公司制定可持续发展愿景及使命,积极制定高于合规要求的政策和活动[127] - 公司可持续发展使命包括促进价值链负责生产、提倡平等与公平、承诺提供优质安全产品[128][129][130] - 董事会对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汇报承担整体责任[131] - 环境、社会及管治督导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实施策略和政策,监督日常事项[131] - 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管治架构涵盖督导委员会、集团可持续发展经理等[132] - 报告年度内,环境、社会及管治督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识别重大事项向董事会汇报[132] - 公司制定2025年减量目标,以2021年为基准,能源耗能密度减少8%,水耗水密度减少5%,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减少9%[140] - 公司自家品牌C.P. Company目标是2028年底前取得B Corp认证,报告年度初获51.3分成绩[141] - 公司通过多渠道与持份者沟通,如对政府及监管机构回应查询,对投资者适时刊發公告等[136] - 环境、社会及管治督導委員會评估重要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环境范畴包括能源效益、耗水等,社会范畴包括童工及强制劳工、职业健康与安全等[137] - 各业务部门总经理负责辨识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及机遇并调配资源支持改进活动[134] - 集团可持续发展经理负责追踪及监察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134] - 集团主席、财务总监等负责实施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并督导业务发展[134]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监察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监察风险并审批报告[134] - 公司持续采纳Higg工厂环境模组评估中国及越南生产设施环境绩效[142] - 公司环境政策强调管理内部监控提升资源使用效益,采用关键绩效指标追踪系统,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142] 公司环境相关数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能源使用总量为37,596,906千瓦 时,2023年为32,572,552千瓦 时[144] - 2024年总办事处电力使用量为351,611千瓦 时,2023年为3
联亚集团(004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22: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1.84亿港元,较2023年的42.16亿港元下降0.76%[3][4]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亿港元,较2023年的1.71亿港元下降8.89%[3] - 2024年公司每股盈利0.57港元,较2023年的0.63港元下降9.52%[3] - 2024年公司年度溢利1.63亿港元,较2023年的1.80亿港元下降9.57%[3][5] - 2024年公司年度全面收益总额1.20亿港元,较2023年的1.85亿港元下降34.0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11.92亿港元,较2023年的12.73亿港元下降6.4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17.85亿港元,较2023年的18.44亿港元下降3.1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9.77亿港元,较2023年的11.07亿港元下降11.7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12.56亿港元,较2023年的12.05亿港元增长4.22%[6] - 2024年公司总收入4183746千港元,2023年为4215667千港元,其中中国市场2024年为1193708千港元,2023年为1358669千港元[22] - 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12429千港元,2023年亏损48931千港元[28] - 2024年经营溢利扣除存货成本2468378千港元,2023年为2432652千港元[28] - 2024年融资收入3853千港元,2023年为3516千港元;2024年融资成本61792千港元,2023年为64301千港元[3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83717千港元,2023年为67244千港元,除一家附属公司外,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30] - 2024年已付及应付股息62698千港元,2023年为67901千港元[32]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015000港元除以加权平均股数272191160股计算,2023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71232000港元和271607253股[33] - 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根据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015亿港元除以2.75241453亿股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摊薄)计算,2023年加权平均股数(摊薄)为2.71607253亿股[34]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亿港元,2023年为1.71亿港元,2024年下降主要因品牌业务整体亏损增加[41] - 2024年公司总收入41.84亿港元,较2023年的42.16亿港元减少1%;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56亿港元,较2023年的1.71亿港元减少9%[47][48]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17.15亿港元,毛利率41.0%,较2023年的17.83亿港元和42.3%有所下降[47][51] - 2024年经营所得现金4.1亿港元,较2023年的5.9亿港元减少31%;已付股息7100万港元,较2023年的2000万港元减少255%[4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6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3亿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未偿还短期银行贷款,2023年12月31日有3300万港元短期银行贷款[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以1100万港元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12月31日为1000万港元[5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6530名员工,2023年为6370名[60] - 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较2023年增加,源于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但部分被已付股息及汇兑逆差抵销[58] - 2024年股息总额为每股0.23港元,较2023年的0.25港元有所下降[80] 公司股息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末期股息每股0.17港元[4] - 公司2024年9月27日派付中期股息每股0.06港元,与2023年持平[79] - 董事会拟向2025年7月7日在册股东派付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7港元,较2023年的0.19港元有所下降[79] 业务收入确认及合约情况 - 2024年和2023年货品销售收入于单一时间点确认[15] - 2024年12月31日现存合约尚余履约责任最初预计期限无超一年[1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製衣业务须呈报分部收入2350053千港元,2023年为2036739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2025773千港元,2023年为2283328千港元[18] - 2024年製衣业务收入2158349千港元,2023年为1932856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2025397千港元,2023年为2282811千港元[18] - 2024年製衣业务须呈报分部EBITDA为317317千港元,2023年为279595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224547千港元,2023年为303904千港元[18] - 2024年製衣业务除税前溢利为285073千港元,2023年为249952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亏损61683千港元,2023年亏损4587千港元[18] - 2024年製衣业务须呈报分部资产为723321千港元,2023年为777700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1681314千港元,2023年为1761780千港元[20] - 2024年製衣业务须呈报分部负债为401385千港元,2023年为407109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1256141千港元,2023年为1408736千港元[20] - 2024年製衣业务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包括使用权资产)为31314千港元,2023年为23721千港元;品牌业务2024年为159537千港元,2023年为178282千港元[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制衣分部两家客户收入约分别占总收入16%及11%,2023年一家客户占比14%[23] - 2024年品牌业务收入20.25亿港元,较2023年的22.83亿港元减少11%;国内特许经营品牌收入较去年下降10% - 20%[48] - 2024年制衣业务收入21.58亿港元,较2023年的19.33亿港元增长;高级造工业务收入较去年增加10%,进阶造工业务收入上升17%[48] - 2024年制衣分部EBITDA为3.17亿港元,较2023年的2.8亿港元增长13%;除税前业绩为2.85亿港元,较2023年的2.5亿港元增长14%[47] - 2024年品牌业务分部EBITDA为2.25亿港元,较2023年的3.04亿港元减少26%;除税前业绩为 - 6200万港元,较2023年的 - 500万港元减少1140%[47] - 2024年C.P. Company收入低单位数下跌,按固定汇率计算大致持平,欧洲批发销售跌6%,零售及电子商贸收入增长,对品牌业务分部贡献溢利低于2023年[42] - 2024年Nautica收入下降20%,净亏损增加,12月31日设有78间直接经营零售店和65间业务伙伴经营店舖,2023年合共161间[44] - 2024年Spyder收入减少10%,业绩持平,12月31日在中国设有48间店舖,2023年为50间[44] - 2024年Reebok收入较去年减少19%,净亏损较去年有所下降;12月31日在中国设有36间店铺,2023年为30间[45] - 2024年制衣业务溢利上升,品牌业务整体亏损增加,C.P. Company溢利低于2023年,Nautica经营亏损上升,Spyder业绩持平,Reebok亏损降低[56]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非流动总资产1160221千港元,2023年为1245395千港元,其中中国2024年为704943千港元,2023年为830891千港元[24] - 2024年原材料7.4862亿港元,在制品15.9291亿港元,制成品51.7785亿港元,在途货品2.9264亿港元,总计78.1202亿港元;2023年总计74.1108亿港元[35] - 2024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应收账项(扣除亏损拨备)33.0538亿港元,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可循环)的将予出售应收账项12.2507亿港元,总计45.3045亿港元;2023年总计56.8955亿港元[35] - 2024年应收账项及应收票据少于3个月41.2595亿港元,3个月至6个月3.6551亿港元,超过6个月1.4046亿港元,总计46.3192亿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5.3045亿港元;2023年总计57.3554亿港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56.8955亿港元[35] - 2024年应付账项及应付票据少于3个月28.9622亿港元,3个月至6个月1.9757亿港元,超过6个月1.9633亿港元,总计32.9012亿港元;2023年总计44.4483亿港元[37] - 2023年就厂房装修已订约但未拨备113.1万港元,2024年为0[39]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较上年度高,因2023年疫情后集团致力减低品牌业务存货[57] 其他收益及特殊项目 - 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净额含出售中国未使用租赁土地使用权及附属建筑物收益20923000港元[29] - 2024年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包括出售国内未使用租赁土地使用权及附属建筑物收益2100万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2500万港元[52] 公司业务运营及风险管理 - 公司主要业务为制衣及品牌业务,全球客户遍布欧洲、北美及亚洲,业务受国家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影响[65] - 公司厂房分散于不同国家,提供不同价格和种类产品,发展自家品牌及长期特许经营品牌业务维持收入[65] - 公司持续监控当地政府政策及法规变动,进行长远策略检讨评估市场和国家集中依赖程度[65] - 品牌业务有自家采购团队通过多元供应网络采购,制衣业务赚取代工利润,厂房和供应链遍布亚洲多国并改善生产程序抵消费用上升[66] - 公司配置监控和技术降低资讯科技系统失效及网络袭击风险,电子商贸服务协议保障电子商店运作和资料安全[66] - 公司在不同国家寻找供应商和生产设施,与客户沟通争取支持,实行在家工作应对业务中断[67] - 公司密切监控确保手头现金、可用信贷额度和预期现金流总额应付现金需求,监控市场利率考虑使用利率对冲[67] - 公司通过订立远期外汇合约管理外汇风险,在中国维持合理人民币存款并汇出剩余资金[67] - 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和分包商维持长期关系,无集中或高度依赖个别客户或少量供应商[68][69] - 公司提供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和福利,按个人和集团表现检讨薪酬,鼓励沟通和学习[70] 财务报表审核及公司治理 - 毕马威已核对集团2024年度初步业绩公告与综合财务报表初稿数字一致,但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73]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及年报已由审核委员会和管理层审阅[74] - 2024年度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偏离守则条文C.2.1条[75] - 2024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公司会议及股份过户相关 - 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定于6月24日上午10时在香港举行[78]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权利,6月19日至2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1] - 为确定享有拟派末期股息权利,7月2日至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2] 费用及开支变化原因 - 2024年一般及管理费用较2023年上升,主要因C.P. Company拓展业务增加薪酬成本等[5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较2023年增加,因记录过往年度税项拨备不足及不同税率实体承担[55] - 2024年集团产生经营所得现金流入较2023年少,因品牌业务放缓及营运资金需求增加[57]
联亚集团(004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6 16:5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9.26亿港元[9] - 毛利为7.95亿港元[9] - 期内溢利为6,390.3万港元[9]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6,253.2万港元[9] - 每股基本盈利为0.23港元[9] - 期内其他全面收益为亏损6,152万港元[9]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7,195.3万港元[9]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7,193.2万港元[9]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为19.53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负债为7.75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11.78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存货为9.52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5.96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83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应付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以及合约负债为8.41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贷款为0.77亿港元[10]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股本为0.27亿港元[11]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本公司权益股东应佔权益总额为11.55亿港元[11] 分部信息 - 本集团主要从事制衣和品牌业务[1] - 本集团已识别两个须予呈报分部:制衣和品牌业务[5] - 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贡献了约97亿港元和95亿港元的收入[16] - 集团EBITDA为26.06亿港元,其中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贡献13.75亿港元和7.95亿港元[16] - 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有10.88亿港元和16.93亿港元的资产[18] - 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有4.35亿港元和12.72亿港元的负债[18] - 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有两家和一家客户收入占集团总收入超过10%[21] 现金流及资产变动 - 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由2023年12月31日的452,882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72,032千港元[1] - 本集团的应收账项及应收票据由2023年12月31日的1,238,578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467,156千港元[1] - 本集团的应付账项及应付票据由2023年12月31日的1,027,182千港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的1,000,000千港元[1] - 本集团的银行贷款由2023年12月31日的1,024,851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069,438千港元[1] - 本集团的租赁负债由2023年12月31日的1,074,489千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1,080,660千港元[1] - 集团非流动资产主要位于中国、瑞士和泰国,合计12.25亿港元[22] - 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无形资产合计10.8亿港元[19] - 集团应收款项减值和存货减值合计3.05亿港元[19] 业务表现 -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新加坡等市场[20] - 下半年销售收入较上半年更高,主要受到秋冬季及假日季节制衣产品及品牌业务产品付运较多的季节性影响[24] - 出售位于中国的若干未使用租赁土地使用权及附属楼宇产生收益20,923,000港元[26] - 自有品牌C.P. Company业务根基稳固,预期2024年全年将录得理想表现[70] - 特许经营品牌业务方面,计划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销售及优化店舖表现[70] - 制衣业务预期下半年将延续良好表现,并将进一步扩充越南产能[70] 购股权计划 - 公司于2016年6月6日采纳了2016年购股权计划,向合资格人士授出可认购公司股份的购股权[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2016年购股权计划项下的购股权变动情况[79] - 根据2016年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分四等份归属,每份占25%[1] - 期内未有购股权被注销[2] - 购股权行使日前一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2.715港元[3] - 购股权授出日前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为2.82港元[4] - 向三位附属公司董事授出708,000份购股权的归属安排已由薪酬委员会审议[5] - 期内授出的购股权公允价值总额约为691,000港元[6] - 期初和期末根据2016年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分别为17,324,725份和18,052,725份[8] - 期内根据2016年购股权计划授出的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数占公司期内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的0.26%[9] 关联交易 - 于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应付一家关联公司的租赁负债为2,826千港元,相关利息开支为102千港元[57][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向一家关联公司TDB支付的租金为1,920千港元[58] - 本集团向一名主要管理层员工作出的现金预付款已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全数摊销[61]
联亚集团(004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6 21:47
财务数据 - 收入为19.26亿港元[2] - 权益股东应佔溢利为6,300万港元[2] - 每股盈利为0.23港元[2] - 中期股息每股0.06港元[2] - 毛利为7.95亿港元[5] - 经营溢利为1.25亿港元[6] - 期内溢利为6,390.3万港元[6]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佔每股盈利为0.23港元[6] - 流动资产净值为7.01亿港元[14] - 资产净值为11.78亿港元[16]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为30.766亿港元,总负债为18.989亿港元[36,37] - 集团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9.956亿港元,添置无形资产为843.5万港元[38] - 集团2024年上半年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为2,756.4万港元[38] - 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为595,645千港元[6]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余额为389,479千港元[7] - 集团于2024年上半年录得权益股东应佔溢利6,300万港元,而2023年上半年为7,400万港元[76] - 总收入为19.2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94] - 品牌业务收入为9.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95] - 制衣业务收入为9.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6] - 整体毛利率为41.3%,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99] 业务分部表现 - 制衣分部和品牌业务分部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的50.5%和49.5%[29] - 制衣分部的EBITDA为1.375亿港元,品牌业务分部的EBITDA为7,949万港元[30] - 制衣分部的除税前溢利为1.221亿港元,品牌业务分部的除税前亏损为6,145万港元[31] - 制衣分部有两家客户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逾10%[41] - 自家品牌C.P. Company收入较2023年上半年下跌16%,导致该品牌溢利减少[77] - 品牌业务EBITDA较去年同期下降40.6%至7,900万港元[88] - 制衣业务保持强劲收入及稳定盈利,越南工厂产能已扩充[84] - 品牌业务上半年亏损增加,主要是由于C.P. Company收入及利润贡献减少[103] 其他重要事项 - 政府补贴323,657千港元[1]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净额为19,465千港元[2] - 终止确认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收益净额为855千港元[3] - 于2024年6月30日购入MASSIMO OSTI品牌45%股权的购股权,价格为5,924千港元[8] - 集团获授10年特许经营权使用MASSIMO OSTI品牌,并有权以3,435,000欧元收购该品牌45%股权[78] - C.P. Company与曼城足球俱乐部签署多年合作伙伴关系,成为球队官方时尚服装合作伙伴[79] - 中国国内市况疲弱及消费者审慎,影响特许经营品牌Nautica和Reebok在中国的收入[81][83] - 出售中国未使用租赁土地使用权及附属建筑物获得收益2,090万港元[100] - 销售及分销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Nautica店铺优化及C.P. Company代理佣金减少[101]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提高C.P. Company品牌知名度、拓展客户群及电商渠道[110] - 特许经营品牌业务保持乐观,计划提升品牌形象、销售和店铺表现[111] - 制衣业务表现强劲,将持续精简营运、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成本[112] - 预期自有品牌C.P. Company和制衣业务将维持良好表现并产生强劲现金流[113] - 将继续专注于提升营运效率、品牌创新和产品优化以增强竞争力[113] - 拥有足够现金和银行信贷融资支持营运资金和经营需求[113]
联亚集团(0045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09
公司业绩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入增长13%,达到42.16亿港元[7][25]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大幅增长至1.71亿港元[7] - 过去五年,公司收入从2019年的30.01亿港元增长至2023年的42.16亿港元[8] - 公司成功推行拓展品牌业务策略,自家品牌C.P. Company的成功以及长期特许经营品牌协议的签订,使品牌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2019年的23%提升至2023年的54%[8] - 公司旗下製衣业务在面对市场挑战和COVID-19疫情干扰时表现出成功和坚韧,持续为公司贡献溢利和现金流[9][10] - 公司製衣业务在报告年度保持强劲收入和稳定盈利表现,自家品牌C.P. Company也贡献稳健收入和溢利[10][13] - 公司整体溢利在报告年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特许经营品牌Nautica和Spyder在收入增加和表现改善下虧損得以大幅减少[10] - C.P. Company 2023年收入相较去年保持强劲,按固定汇率计算持平,主要受服装市场放缓和欧洲秋季偏暖影响[11] - Spyder 2023年收入增长67%,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后市场复苏,疫情前后收入表现差异明显[11] - Nautica 2023年收入增加53%,主要通过扩展零售网络、增设电子商贸平台和投资提升品牌热度[12] - Reebok 2023年全年度收入增长,主要通过扩大产品系列、增设电子商贸渠道和提升品牌形象[12] - Nautica和Spyder 2023年收入分别上升53%和67%,公司预计自家品牌C.P. Company和制衣业务将继续贡献利润[14] - Tristate Holdings Limited 2023年报告中提到股息每股0.19港元,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0.25港元[14] 公司发展 - Massimo Osti Studio品牌于2024年初正式推出市场,专注于布料研究、试验性剪裁、功能性设计和工业制程[16] - Reebok品牌将重塑品牌形象,计划针对中国市场设计成功的产品系列、提高品牌热度和开设优质零售店[17] - 公司在2023年开设了两间直接零售店,意大利米兰也开设了新展厅[22] - 公司在越南和缅甸的工厂继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盈利表现[22]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以687,000歐元购买Reebok品牌股权,将继续发展该品牌并扩大市场[40]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以3,435,000歐元购买意大利公司MO IP Srl 45%的股权,以增强品牌传承和拓展市场[40]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计划在2024年第一季度前后投产越南工厂以满足客户需求[40]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的製衣业务在2023年表现强劲,但面临消费者支出谨慎、激烈竞争和工厂成本上涨等挑战[40]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的自家品牌C.P. Company和製衣业务预计将继续贡献利润并支持公司业务[41] - 華順製衣廠有限公司计划通过營銷策略和聯乘合作扩大市场至欧洲、亚洲、中东和南美洲,并在主要欧洲市场开设更多直接零售店[42] 财务数据 - 毛利为17.83亿港元,比2022年增长23%[25] - EBITDA为6.02亿港元,比2022年增长42%[25] - 一般及管理费用较2022年上升6%,主要是为配合业务增长而增加的[30] - 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6.3亿港元,比去年增长54%[25] - 毛利率为42.3%,比去年增长3.5个百分点[25] - 2023年,Nautica和Spyder的收入分别增长了53%和67%[31] - 来自高级制造业务的收入下降6%,占总收入的71%[32] - 2023年,进阶制造业务的收入增长15%[32] - 本集团主要市场为中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分别占总收入的32%、19%、22%和13%[32] - 2023年,本集团的毛利率为42.3%,较去年的38.8%有所增加[35] - 其他虧損淨額为5,200万港元,其中4,900万港元与Reebok有关[36] 风险管理 - 公司通过遠期外匯合約管理外匯風險[38] -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没有其他重大资本承担或或然负债[39] - 公司持续关注外部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成本上升和流动资金及利率等方面,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45] -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外部风险、營運風險和财务风险,公司将持续监察并管理这些风险[45] - 公司通过多样化客户和供应链分布等措施来减轻成本上升对业务盈利能力的影响[49] 环境及社会责任 - 公司承诺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环境、社会及管治措施融入不同经营领域中[124] - 公司致力于提高可持续发展实力,不断扩大环境、社会及管治措施,迈向可持续发展未来[126] - 公司致力于推行绿色生产,采取多项持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