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49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3亿港元,股份3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法定/注册股份、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已发行股份总数均无增减[1][2] - 上月底和本月底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2] 其他情况 - 股份期权不适用[3] - 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4]
中国金融国际(00721.HK)7月11日收盘上涨13.21%,成交1204.37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11 16:28
市场表现 - 7月11日恒生指数上涨0.46%至24139.57点,公司股价上涨13.21%至0.06港元/股,成交量1.89亿股,成交额1204.37万港元,振幅49.06%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15.22%,年初至今累计涨幅96.3%,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同期19.78%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营业总收入355.69万元,同比增长242.03%,归母净利润151.96万元,同比减少97.6%,资产负债率13.03% [2] 行业估值 - 其他金融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6.23倍,行业中值-0.2倍,公司市盈率-14.99倍,行业排名第100位 [2] - 可比公司市盈率:招商局中国基金2.54倍、维信金科3.54倍、香港信贷3.69倍、国银金租4.52倍、中关村科技租赁4.69倍 [2]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投资控股及投资于香港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上市/非上市公司 [2]
2025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7-11 14:16
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概况 - 第23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在深圳前海举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长江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等四家机构联合主办 [2] - 会议收到3056位作者提交的1758篇有效论文投稿 最终录用236篇 设置60个学术分会场 安排472场学术宣讲 注册参会人数达1345位 创纯线下年份新高 [2] - CICF始于2002年 现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金融学术会议之一 在全球金融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2] 诺贝尔奖得主研究成果 - 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发表题为《基于短期债务实施最优财政政策》的主旨演讲 分享与香港科技大学蒋为教授及长江商学院王能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 [4] - 研究创新性地修改了Lucas和Stokey(1983)的时序协议 通过短期债务管理确保拉姆齐计划执行 解决了高债务环境下最优财政政策实施难题 [5] - 该策略在不同初始债务结构和政府支出模式下均有效 为全球高债务经济体提供可持续财政政策设计的新思路 [5][6] 会议学术主题 - 年会设置472场学术宣讲 主题涵盖AI驱动的资本市场、ESG议题、加密货币、家庭金融等60个金融前沿领域 [7] - 重点议题包括:AI在交易与融资中的应用 ESG与财务绩效关系 加密货币担保机制 金融领域的AI技术 绿色金融等 [7] 主办方发展愿景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致力于建设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鼓励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9]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将依托前海创新优势 促进产学研融合 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转型 [9] - 港中大(深圳)三位教授担任会议评审委员 通过学术交流助力中国金融研究融入世界 [9]
设60个学术分会场!中国金融国际年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16:11
会议概况 - 第23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在深圳前海举办 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长江商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南方科技金融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 [1] - CICF始于2002年 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办 现为亚洲规模最大 学术水平最高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学术会议 [1] 学术成果 - 本届年会收到3056位作者提交的1758篇有效论文投稿 最终录用236篇 设置60个学术分会场 安排472场学术论文宣讲和点评 [2] - 注册参会人数达1345位 创线下举办年份参会人数新高 [2] 重要嘉宾 -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作主旨演讲 题目为《基于短期债务实施最优财政政策》 分享其与香港科技大学蒋为教授及长江商学院王能教授的最新合作研究 [2] 会议议程 - 年会议程为期三天(6月29日至7月2日) 主题涵盖AI驱动的资本市场 AI在交易 融资 运营部署及数据共享中的影响 资产定价行为科学与生成式AI的新视角等金融学科前沿领域 [3] 主办方参与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深度参与大会学术与组织工作 王丛教授 张博辉教授和张劲帆教授担任最佳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并主持学术分会场 [3]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将依托深圳前海在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上的优势 促进产学研创新融合 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转型 [3]
中国金融国际(00721.HK)5月19日收盘上涨166.67%,成交1666.1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19 16:26
股价表现 - 5月19日港股收盘价0.072港元/股 单日涨幅达166.67% [1] - 单日成交量1.62亿股 成交额1666.17万港元 振幅1088.89%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0% 年内累计涨幅0% 跑输恒生指数16.38%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营业总收入355.69万元 同比增长242.03% [1] - 归母净利润151.96万元 同比减少97.6% [1] - 资产负债率13.03% [1] 行业估值 - 其他金融行业市盈率平均值21.18倍 行业中值-0.09倍 [2] - 公司市盈率-7.64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113位 [2]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东方汇财证券1.93倍 招商局中国基金2.19倍 国银金租3.15倍 香港信贷3.22倍 中关村科技租赁3.64倍 [2] 公司业务 - 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及投资于香港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上市及非上市公司 [2] 机构关注度 - 目前暂无机构对该股做出投资评级建议 [2]
港股中国金融国际股价暴涨超300%
快讯· 2025-05-19 10:02
股价表现 - 中国金融国际股价早盘一度上涨近900% [1] - 当前涨幅回落至超过300% [1] - 成交金额达307.84万港元 [1] 交易机制 - A股账户可直接进行T+0港股交易 [1] - 交易无需通过港股通渠道 [1]
中国金融国际(00721.HK)早盘暴涨,一度涨近900%,现涨幅回落,涨超300%,报0.124港元,成交额307.84万港元。
快讯· 2025-05-19 09:52
股价表现 -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HK)早盘股价一度暴涨近900% [1] - 当前涨幅回落至300%以上 报价0124港元 [1] - 成交额达30784万港元 [1] 市场交易 - 股价波动剧烈 从最高900%涨幅收窄至300%区间 [1] - 早盘交易活跃 成交金额突破300万港元 [1]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3-27 06:0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半年对比)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64,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23,000港元[2] - 同期,其他收益及亏损为3,677,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000,000港元[2] - 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允价值收益为1,139,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72,082,000港元[2] - 除税前溢利为1,641,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68,325,000港元[2] - 本期溢利为1,641,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68,325,000港元[2] - 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为285,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10,937,000港元[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926,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79,262,000港元[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0.015港仙,2023年同期为0.62港仙[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本期溢利1,641,000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融资成本为403,000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0,000港元,总计433,000港元;2023年同期借贷利息为403,000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50,000港元,总计453,000港元[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托管费用为77,000港元,投资管理费为57,000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3,677,000港元,薪金及其他福利员工成本为1,042,000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60,000港元[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托管费用为78,000港元,投资管理费为68,000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1,000,000港元,薪金及其他福利员工成本为2,295,000港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32,000港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1,641,000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971,634,000股;2023年同期分别为68,325,000港元和10,971,634,000股[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溢利164.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832.5万港元[27] - 2024年公司总员工成本为港币110.2万元,2023年为港币232.7万元[4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期末对比) - 于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65,471,000港元,6月30日为65,382,000港元[5] - 于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01,652,000港元,6月30日为100,132,000港元[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54,000港元,6月30日为371,000港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167,069,000港元,6月30日为165,143,000港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109,717,000港元,6月30日相同[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储备为57,352,000港元,6月30日为55,426,000港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每股资产净值为1.52港仙,6月30日为1.51港仙[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303,000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101,652,000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资产为36,998,000港元,清洁能源分部资产为36,043,000港元,其他分部资产为79,053,000港元,分部资产总计152,094,000港元,综合资产为192,100,000港元[18] - 2024年6月30日,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资产为33,508,000港元,清洁能源分部资产为66,002,000港元,其他分部资产为89,765,000港元,分部资产总计189,275,000港元,综合资产为190,891,000港元[1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167,069,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为10,971,634,030股;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净值为165,143,000港元,已发行普通股为10,971,634,030股[26] - 2024年12月31日,上市证券市值为3699.8万港元,6月30日为3379.1万港元[28] - 集团非上市投资公允价值减少2.09%至5124.4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5233.9万港元[3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港币3830.3万元,6月30日为港币52.3万元[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5.07倍,6月30日为4.95倍[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13.03%,6月30日为13.49%[3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港币1.67069亿元,6月30日为港币1.65143亿元[4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为109.7163403亿股,与6月30日持平[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半年对比)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小额贷款服务分部收益为164,000港元,分部溢利为164,000港元;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溢利为2,180,000港元;清洁能源分部亏损907,000港元;其他分部亏损134,000港元;集团除税前溢利为1,641,000港元[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小额贷款服务分部收益为0,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溢利为14,827,000港元,清洁能源分部溢利为4,645,000港元,其他分部溢利为52,733,000港元,集团除税前溢利为68,325,000港元[17] - 本期集团上市证券业务溢利总额为335.6万港元,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上市投资股息收入[28] - 本期集团非上市投资组合亏损总额为105.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溢利总额5343.1万港元[30] 公司业务投资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于在香港及中国成立及/或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7] - 公司非上市股权投资集中于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及小额贷款公司[31] - 中国小额贷款行业面临民间贷款利率下滑和经营风险上升问题,公司计划退出该行业投资[31] - 公司未来将专注生物能源领域投资,逐步退出小额贷款行业投资[32] - 公司对哈尔滨中金国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36,693千港元[33] - 公司对天津市滨联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权益为3.3%,成本为12,271千港元[33] - 公司对江西华章汉辰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2.06%,成本为43,150千港元,公允价值为15,201千港元,占集团资产净值百分比为7.91%[33] - 公司对河南天冠能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230,763千港元,公允价值为6,989千港元[33] - 公司对湖南华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51,200千港元[33] - 公司对海南科逸汇睿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117,450千港元[34] - 公司对河南中鑫石化油品销售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52,084千港元,公允价值为6,945千港元[34] - 公司对河南中鑫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权益为30%,成本为52,084千港元,公允价值为22,109千港元[34] - 公司各项业务成本总计669,442千港元,公允价值总计51,244千港元[34] - 公司预期专注中国生物乙醇行业,董事会将评估并降低潜在风险以回报股东[36] 公司交易及运营相关 - 2024年12月,公司出售255.5万股恒鼎实业股份,总代价约14.9万港元,变现亏损约801.5万港元[29] - 公司持有6.98079429亿股中国城市基础设施集团股份,实际权益22.32%,市值3699.8万港元,占集团资产净值19.26%[2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名雇员[44]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期派发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12月31日也无[39] - 公司股份自2023年10月3日上午九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将继续暂停直至另行通知[50] 财务报表编制及准则应用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附录16的适用披露规定编制[8] - 本中期期间,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4] 税务政策 - 香港利得税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不符合资格实体按16.5%统一税率征税;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20][21]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均由杜林东先生担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46]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28 22:00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23,000港元,较2022年的79,000港元增长55.7%[5] - 同期,公司除税前溢利为68,325,000港元,而2022年为亏损42,707,000港元[5] - 本期溢利为68,325,000港元,2022年为亏损42,707,000港元[5] - 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之公允价值收益为9,105,000港元,2022年为亏损10,135,000港元[5] - 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为10,937,000港元,2022年为开支21,441,000港元[5]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79,262,000港元,2022年为开支64,148,000港元[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溢利为0.62港仙,2022年为亏损0.39港仙[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08,711,000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29,449,000港元增长61.2%[8] - 每股资产净值为1.90港仙,2023年6月30日为1.18港仙[8] - 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溢利为68,325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79,262千港元[14] - 202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亏损为42,707千港元,全面开支总额为64,148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本期溢利为683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4270.7万港元[38][4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76.3万港元[3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4789.6万港元[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72.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682.9万港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潜在投资之预付款项为 - 7.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为 - 72.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71.7万港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8.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3754.6万港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各经营分部溢利分别为1482.7万港元、464.5万港元、5273.3万港元,总计7220.5万港元[4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港幣523,000元,6月30日为港幣606,000元[17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3.15倍,6月30日为1.93倍;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3.63%,6月30日为18.72%[17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溢利6832.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270.7万港元[166] 各业务线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资产为46,771千港元,清洁能源为106,349千港元,其他为86,791千港元,分部资产总计239,911千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房地产及天然气分部资产为23,037千港元,清洁能源为100,993千港元,其他为32,815千港元,分部资产总计156,845千港元[31] - 2023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为241,639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159,257千港元[31] - 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总计19,361千港元,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计98,669千港元,两者合计118,030千港元[17] - 2023年12月31日,强制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计量之金融资产总计172,017,000港元,较6月30日的98,669,000港元有所增加[59] - 2023年12月31日及6月30日,公司持有436,079,429股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股份,占比约13.94%,投资市值从6月30日的14,391,000港元增至12月31日的29,217,000港元[61] - 2023年12月31日及6月30日,公司持有2,555,000股恒鼎实业股份,占比约0.06%,投资市值从6月30日的830,000港元降至12月31日的330,000港元[62] - 2023年12月31日,上市投资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为17,554千港元,非上市投资中股本证券为10,912千港元,总计28,466千港元;6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8,646千港元、10,715千港元、19,361千港元[93]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于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权益公允价值为1755.4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864.6万港元[118] - 2023年12月31日,上市证券市值为4710.1万港元,6月30日为2386.7万港元[167] - 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非上市证券)期初结余83,448千港元,期末结余142,470千港元;以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期初结余10,715千港元,期末结余10,912千港元[186] - 集团非上市投资公允价值增加62.89%至1.53382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9416.3万港元)[191] 公司税率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两个期间内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33] - 符合香港利得税两级制资格的集团实体,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54] - 中国附属公司税率在两个期间均为25%[55] 公司债券相关 - 公司与债券3持有人签订认购协议,债券4本金为10,000,000港元,年利率8厘,2026年6月30日到期[11] - 2023年12月31日及6月30日,已发行总面值为港币10,000,000元债券,年利率5厘[103] - 2020年4月9日,公司就港币5,000,000元债券订立延期协议,将到期日延至2021年7月7日[104] - 2021年6月30日,公司将债券1和债券2合并,本金港币10,000,000元,年利率7厘,到期日为2023年6月30日[105] - 2023年12月31日债券借贷账面值999.7万港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一年内到期金额由999.7万港元变为0,两年以上但不超五年由0变为999.7万港元[128] 公司投资管理费用相关 - 中金国际投资管理有权每月收取上月管理费,为所管理投资组合各历月最后一个营业日总市值乘以年率0.75%[36] - 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托管费用为7.8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投资管理费为6.8万港元,2022年为8.9万港元[77] - 2023年已付/应付中金国际投资管理投资管理费68千港元,2022年为89千港元[111] - 第三份投资管理协议续聘中金国际投资管理为投资经理,续任期三年(2020年4月29日至2023年4月28日),管理费为所管理投资组合月末总市值乘以年率0.75%[152] - 2017年4月26日公司订立第二份投资管理协议,续聘中金国际投资管理为投资经理,管理费率为年率0.75%[133] 公司股权交易及持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以10,122,000港元出售天津国投融顺全部权益[66] - 2016年公司订立出售协议,以25,000,000元人民币出售哈尔滨中金国信所有股权,已收按金2,500,000港元[66] - 2019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科逸(上海)向湖南华南注资45,000,000元人民币收购30%股权[66] - 2019年科逸(上海)注资105,000,000元人民币收购科逸汇睿30%股权,科逸汇睿注册资本为350,000,000元人民币[66]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以5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55.1万港元)代价向独立第三方出售天冠新能源全部权益[68] - 2012年12月18日,公司投资西安开融30%股权,其主要业务是向西安经开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管理服务[6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天津融顺、哈尔滨中金国信、资阳雁江、南京江宁持股比例均为30%,对天津市滨联持股比例为3.3%[8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河南天冠、湖南华南、科逸汇睿、中鑫生物科技、中鑫石化油品、西安开融持股比例均为30%,对巨晟轻合金持股比例为16.67%[86] - 2019年10月,公司投资天冠新能源5%股权,其主要业务为在广东惠州从事乙醇产品运输、开发及咨询服务[89] - 江西华章汉辰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持股比例均为2.06%,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10,912千港元,成本43,150千港元;6月30日公允价值10,715千港元,成本43,150千港元[95] - 深圳市中投金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持股比例均为30%,成本18,350千港元,12月31日和6月30日公允价值均为0 [95] - 2011年4月29日公司投资中投金信30%股权,2011年注入首笔资金人民币6,000,000元(相当于港币7,200,000元),2012年5月10日注入第二笔资金人民币9,000,000元(相当于港币11,150,000元)[95]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出售孟州市厚源全部股权,代价为港币9,723,000元(相当于人民币9,000,000元),截至报表刊发未收到款项[100][113] - 2020年3月16日公司投资中鑫生物科技30%股权;2020年6月11日投资巨晟轻合金30%股权,2023年7月8日股权减至16.67% [114][115] - 2016年6月21日公司以每股0.50港元认购2.62亿股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新股份,总认购价1.3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该等股份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约8.4%[118] - 2011年4月13日公司收购江西华章30%股权,后经稀释,2021年9月23日减至2.06%[120] - 2024年1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科逸出售吉林巨晟轻合金16.67%股权,现金代价为6000万元人民币[164] - 集团持有恒鼎实业国际发展有限公司255.5万股,实际权益0.06%,投资成本占比0.16%[168] - 河南天冠2018年7月31日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00,000,000元增加至人民币660,000,000元,公司附属公司进一步注资[176] - 2020年3月16日,公司收购中鑫石化及中鑫生物能源30%股权[178] - 2019年1月23日科逸注资4500万元投资华南新能源30%股权[197] - 2019年8月科逸注资1.05亿元收购科逸汇睿30%股权,其注册资本为3.5亿元[198] - 2020年6月18日科逸注资6000万元收购巨晟轻合金30%股权,2023年7月8日股权减至16.67%[199]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相关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收张先按金1000万港元,已计提减值亏损750万港元,期间收到还款100万港元,亏损拨备拨回100万港元[125] - 其他应收款项包括应收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债券利息约114.4万港元、向中投金信垫款约205.3万港元,已确认减值亏损300万港元[127] - 2023年12月31日就潜在投资已付按金27.3万港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租金及水电费按金2970.6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为2909.2万港元)[124] 公司股本及购股计划相关 - 公司法定股本为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3000万股[130]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每股面值港币0.01元之普通股10,971,634股[147] - 根据购股计划,可
中国金融国际(0072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3-01 06:12
财务数据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23千港币,较去年同期79千港币增长55.7%[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164千港币,较去年同期128千港币增长28.1%[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以公允价值计入損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为72,082千港币,较去年同期34,978千港币增长106.1%[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间溢利为68,325,000港币[8] - 本期间溢利为68,325,000港币,去年同期为42,707,000港币[24] - 上市投资收益约为14,326,000港币,非上市投资收益约为57,756,000港币[24] - 上市证券业务溢利总额为23,234,000港币[25] - 上市证券市值为23,867,000港币[25] - 本集团非上市投资组合录得溢利总额为53,431,000港币,主要来自清洁能源公司和倉库管理公司的公允价值增加[27] - 本集团非上市投资的公允价值增加至153,382,000港币,同比增长62.89%[27] 业务分布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于在香港及中国成立及/或经营业务的上市及非上市公司[6]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房地产及天然气业务收入为14827千港币,占总收入的20.5%[1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清洁能源业务收入为4675千港币,占总收入的6.5%[15]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其他业务收入为72205千港币,占总收入的100%[15] - 本集团分部资产中,房地产及天然气资产占比最高,分别为106,349千元和100,993千元[16] - 本公司的非上市股权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和多家小额贷款公司[28] - 本集团专注于清洁能源行业,已作出多项投资,生物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可再生能源来源[29] - 本公司计划退出小额贷款行业的投资,将继续专注于生物能源领域的投资,以最大化股东价值[30] - 本集团的非上市股权投资组合中,清洁能源占16.72%,公允价值为34,899,000港币[32] 并购与投资 - 本公司向一名独立第三方出售哈尔滨中金国信的所有股权,已收取按金2,500,000港币[33] - 本集团收购江西华章合營公司的股权,持股比例分别为7.2%和2.98%[34] - 本公司与合營夥伴签订合營协议,成立河南天冠,注册资本由300,000,000元增加至660,000,000元[35] - 科逸注资人民币45,000,000元投资华南新能源股权[36] - 科逸注资人民币105,000,000元以收购科逸匯睿的股权,科逸匯睿的注册资本为350,000,000元[37] - 本公司与中国南阳市人民政府等签立合作协议,收购中鑫石化和中鑫生物能源的股权[38] - 本公司与巨晟轻合金签订增资协议,向其注资人民币60,000,000元[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