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基长寿科学(00767)

搜索文档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自愿公告谅解备忘录
2024-12-23 19:4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4年12月23日,浤烽发展与幸福万家拟设合资公司[4] - 合资公司提供大健康产业服务[4] 未来展望 - 董事会认为健康长寿科学市场前景广阔[7] - 设合资公司符合公司长寿科学业务发展策略[7] 其他说明 - 谅解备忘录无法律约束力,后续协议另行公告[8] - 设立合资公司未必进行,投资者应审慎行事[9]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延迟寄发通函有关二零二五年循环贷款协议之主要及持续关连交易
2024-12-06 17:44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延遲寄發通函 有關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之 主要及持續關連交易 茲提述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及二 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的公告(「該等公告」),內容有關訂立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 議。除另有指明外,否則本公告所用詞彙與該等公告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誠如該等公告所載,一份載有(其中包括)(a)有關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及建議年 度上限之進一步詳情;(b)首盛資本之函件,內含其向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立股東表 示之意見;(c)獨立董事委員會致獨立股東之推薦意見函;及(d)股東特別大會通告 之通函(「通函」)預期將於二零二四年十二月六日或之前向股東寄發。 – 1 – 由於需要更多時間審定通函所載資料,預期通函的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更换核数师
2024-12-02 08:0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董事會謹藉此機會,對開元信德於過去數年以核數師身份向本公司及本集團提供的 專業服務致以誠摯的謝意。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更換核數師 本公告乃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為「本集團」)根據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51(4)條刊 發。 核數師辭任 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由於開元信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開元信 德」)未能與本公司就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審核費用及其內部資 源達成共識,彼已辭任本公司核數師,自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起生效(「辭 任」)。 開元信德已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致本公司之請辭函件中確認,於得出其辭 任結論時,彼等已考慮到多種因素,包括與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有关二零二五年循环贷款协议之须予披露及持续关连交易之澄清公告
2024-11-15 16:31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有關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之 須予披露及持續關連交易之 澄清公告 茲提述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公 告,內容有關訂立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該公告」)。除另有指明外,否則本公 告所用釋義與該公告所使用者具有相同涵義。 董事會謹此澄清,由於一項或多項相關百分比率超過25%但低於100%,故持續關 連交易構成上市規則第14章下之主要交易(而非該公告所披露的須予披露交易),因 而須遵守上市規則下之申報、公告、年度審閱、通函及獨立股東批准之規定。 – 1 – 除本公告所披露者外,該公告所載內容全部維持不變。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 閆立 承董事會命 香港,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有关二零二五年循环贷款协议之须予披露及持续关连交易
2024-11-11 22:49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 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有關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之 須予披露及持續關連交易 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 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交易時段後),寶欣(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作為放 貸人),與香港中基1號、亞洲綜合、國際醫療及長壽醫學(作為借款人)及閆立先 生(作為擔保人)訂立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據此(其中包括),放貸人已有條 件同意向借款人授出本金額最多達30,000,000港元之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自生 效日期起直至二零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於該協議之條款及條件規限下,為 借款人的新業務發展項目及一般營運資金提供融資。 上市規則之涵義 本公司將向股東寄發一份載有(a)有關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及建議年度上限 之進一步詳情;(b)首盛資本之函件,內含其向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澄清公告
2024-11-08 19:45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澄清公告 承董事會命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 閆立 茲提述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七日的公 告,內容有關成立合資公司之自願公告(「該公告」)。除另有註明外,本公告所用詞 彙全部與該公告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本公司謹此澄清,由於無心之誤,在該公告第2頁第三段的第一句內,深圳金麗醫 療美容門診部的英文名稱應為「ShenZhen JinLi Aesthetic Clinic」,而非「Shenzhen JinLi Medical Clinic」。 除本公告所披露者外,該公告所載內容全部維持不變。 非執行董事 何亦武博士 呂長勝先生 本公告之中英文本如有任何歧義,概以英文本為準。 – 2 – 香港,二零二四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成立合资公司之自愿公告
2024-11-07 20:3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成立合資公司之 自願公告 深圳金麗醫療美容門診部於二零一四年在深圳成立,提供五個類別的醫療美容服 務,擁有超過30,000名客戶會員。 本公告由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自願作出。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七日(交易時間 後),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市中基健康科學有限公司(「中基健康」)與深圳美 洛斯醫療美容投資有限公司(「美洛斯醫療」)及深圳金麗醫療美容門診部簽訂有關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成立一間合資公司(「合資公司」)之合資協議(「合資協 議」),合資公司於成立時將由中基健康擁有51%及美洛斯醫療擁有49%的股權。合 資公司將主要從事於中國提供長壽健康服務。 合資公司的初始註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3] - 公司专注拓展长寿科学业务,同时经营管理放债及财务顾问、证券及其他投资、物业投资业务[6] - 公司主要从事长寿科学、借贷及金融咨询、证券及其他投资、物业投资业务[186] 公司人员变动 - 王宁先生于2024年7月1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3] - 黄江先生于2024年7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3] - 2024年7月10日,黄江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王宁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62][166] 业务重组与运营恢复 - 公司的蔡家P2P互联网信贷平台业务被中国当局叫停,其中国附属公司天行纪元已成功重组[7] - 重组后的业务以“放债及财务顾问业务”模式获取抵押贷款,作为非P2P放债业务重新推出[8] - 2022年2月起,公司和天行纪元聘请新员工,与原管理人员等脱离关系[8] - 2023年,公司重新获得天行纪元必要印章,恢复运营,与北京商务部门等监管部门关系正常化[8] 行政追缴事项 - 行政追缴事项于2024年6月底解决,天行未涉及起诉人员[11][12] 贷款回收情况 - 2023年9月及2024年6月前后,公司从陕西战略合作伙伴两笔逾期贷款收回670万元现金,从陕西受托人账户收回290万元现金[13] - 扣除相关费用后,天行截至2024年6月30日从陕西战略合作伙伴收回本金790万元及回报170万元[13] - 2019年公司旗下Joy Wealth识别出36笔先前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约10.76亿港元,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30日成功收回6714.032877万港元[45] - 2019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确认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约为10.76亿港元[47] - 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30日,独立追缴委员会已成功向两个借款人实体追回总计6714.032877万港元[47] 追缴服务与政策影响 - 公司将与东卫律师事务所的追缴服务期限延长至2025年8月[13] - 2024年中国相关政策为借款人提供按揭还款减免,延缓公司追款速度并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13] 业务运营环境与挑战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疫情后相对正常运营,但面临零售环境挑战[16] - 2023年公司通过温妮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万宁药房销售产品,2024年万宁因销售不佳和货架成本问题停止该计划并安排退货退款[17]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佳,拖累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房屋贷款及有抵押贷款业绩[22][24]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4240.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91.1万港元[26][2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期内亏损917000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溢利193.8万港元[26][29] - 2024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港仙,2023年6月30日为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1港仙[27][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4.3211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0465亿港元[27][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2,4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11千港元[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9,12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424千港元[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33,27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6,487千港元[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7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12千港元[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917千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为1,938千港元[1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0.2港仙,2023年同期为0.01港仙[17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91.7万港元,2023年同期溢利193.8万港元[17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亏损(经扣除税项)为170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062.1万港元[176] - 2024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793.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868.3万港元[1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值为17.836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5783亿港元有所下降[1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產总值为32.047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3471亿港元略有下降[1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6471.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334.4万港元有所下降[1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產淨值为25.5761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5.0127亿港元有所上升[1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00.9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44.5万港元有所下降[1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淨值为43.2113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3.0465亿港元略有上升[1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股本为546.5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5.4万港元有所上升[178] - 2024年1月1日股本为4,554千港元,股份溢价账户为966,090千港元,公平值储备为(163,778)千港元[179] - 2024年上半年溢利为(1,021)千港元,非控股权益溢利为104千港元[179]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15,171)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其他全面收益为(1,849)千港元[179] - 2024年6月30日股本为5,465千港元,股份溢价账户为984,764千港元,公平值储备为145,645千港元[179] - 2023年1月1日股本为4,257千港元,股份溢价账户为951,820千港元,公平值储备为(162,294)千港元[180] - 2023年上半年溢利为1,79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溢利为156千港元[18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77,733)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其他全面收益为(2,883)千港元[180] - 2023年6月30日股本为4,554千港元,股份溢价账户为966,091千港元,公平值储备为(176,277)千港元[180] - 2024年6月30日储备为401,332,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8,850,000港元[180][181]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16)千港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089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动用现金净额为(15,849)千港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2千港元[1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884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9811亿港元[184]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0921亿港元,2023年同期减少净额为0.6026亿港元[184] - 2024年上半年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为 - 2.3291亿港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1075亿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0.469亿港元和6.0069亿港元[184] - 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807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8733亿港元[18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外界客户的总收益为42,4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11千港元[19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可呈報分部溢利總額为11,8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055千港元[19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稅前溢利为74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12千港元[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呈報分部總資產为454,74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6,228千港元[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綜合總資產为498,8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9,254千港元[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可呈報分部總負債为31,57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300千港元[19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綜合總負債为66,72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789千港元[198]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地区外部客户收益为9,81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313千港元[199]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外部客户收益为32,586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7,598千港元[19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静态收益1722.3万港元,分部溢利1623.3万港元[26][29] - 2024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收益2518万港元,分部亏损434.2万港元[26][29] - 2024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中诊断咨询及医学检测收益约2170万港元,销售长寿生物制品收益约348万港元[21][23][28][30] - 2024年上半年长寿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入增至约251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186.8万港元[32][35] - 2024年上半年长寿健康及医疗补充品销售额缩减至约34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35.1万港元[33][35]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约1722.3万港元,2023年为1804.3万港元;利润约1623.3万港元,2023年为3633.8万港元[44]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1722.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804.3万港元;分部溢利约1623.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633.8万港元[47]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收益为0.34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2351亿港元[192] - 2024年上半年提供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益为2.1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0.9517亿港元[192] - 2024年上半年贷款利息收入为1.722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8043亿港元[19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确认的总收益为4.2403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11亿港元[192] 业务发展举措 - 集团借助金融专长拓展长寿科学领域,未来有望发展为可持续业务[26][29] - 公司委任诺贝尔奖得主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出任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强化研发实力[34][36] - 公司科研团队将“中基1号”研发进程推进至第七代,将推出长寿功能饮料[38][40]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升实验室产能及研发能力[39][41] - 公司依赖2000间药房零售店的中国国药销售及分销合约网络,推动长寿科学业务发展[39][41] - 公司在天猫国际网站推出海外旗舰店,扩充跨境销售渠道及收入来源[43][46] 放债业务相关 - 2024年7月9日,宝欣获授予经重续的放债人牌照,可继续经营放债人业务直至2025年4月8日[49][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429个活跃账户,2023年12月31日为432个;其中420个为个人客户,2023年12月31日为423个;9个为企业客户,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3][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415个活跃账户属于战略伙伴业务模式,2023年12月31日为418个;14个属于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3][54] - 2024年上半年,五大客户(按所产生利息收入厘定)占总收益约33%,2023年上半年为32%[55][56] - 2024年上半年,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24%,与2023年上半年持平[55][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按应收贷款结余厘定)分别占应收贷款结余总额36%及81%,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5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22:4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增加41.8%,达424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90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增加25.6%,达333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650万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减少85.9%,至70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530万港元[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增加0.4%,至4.32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05亿港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为912.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42.4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39.1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919.7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259.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195.9万港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为1979.9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693.7万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7836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5783亿港元[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647.1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3.44万港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42,40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9,911千港元[12] - 2024年可呈報分部溢利總額11,861千港元,2023年为23,055千港元[16] - 2024年除税前溢利748千港元,2023年为5,312千港元[16] - 2024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498,833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9,254千港元[16] - 2024年6月30日综合总负债66,72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789千港元[16]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39.1万港元,2023年为1919.7万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52.3万港元,2023年为147.6万港元[21] - 2024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为72.3万港元,2023年为334.6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66.5万港元,2023年为337.4万港元[22] - 2024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为102.1万港元,2023年溢利为178.2万港元[24] - 2024年上半年用于计算每股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6795.3万股,2023年为45544.1万股[24]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支付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股息[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出售厂房及设备约72.1万港元,2023年同期无出售[28] - 2024年上半年确认添置使用权资产约473.1万港元,2023年为1322万港元[29] - 2024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之上市股本投资为44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4.7万港元[3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为4.3211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30465亿港元[5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收益4240.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91.1万港元;期内亏损91.7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溢利193.8万港元[57] - 2024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港仙,2023年6月30日为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0.01港仙[5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持有上市股本证券长期投资公平值约44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84.7万港元[67] - 2024年上半年物业投资业务未产生收益,6月30日分部资产约2529.5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6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2.55761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0127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870.5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07.5万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5.46529549亿股,2023年12月31日为4.55441291亿股[7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7%(2023年12月31日:2.1%)[7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资本承担、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无),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8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股份[83] - 董事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上半年:无)[8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收益3,480千港元,提供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益21,700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17,223千港元[12] - 2024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收益25,180千港元,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收益17,223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亏损4,342千港元,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溢利16,233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长寿科学业务分部资产73,078千港元,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资产351,724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长寿科学业务分部负债18,337千港元,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负债13,236千港元[15]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静态收益1722.3万港元,分部溢利1623.3万港元[57] - 2024年上半年长寿科学业务收益251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186.8万港元;分部亏损434.2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328.3万港元[57][59] - 2024年上半年提供诊断、医学检测及健康辅助服务收益约2170万港元,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收益约348万港元[55] - 2024年上半年长寿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入增加至约251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186.8万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长寿健康及医疗补充品销售缩减至约348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35.1万港元[59] - 2024年上半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1722.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1804.3万港元;分部溢利约1623.3万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633.8万港元[65] 应收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贷款及利息无抵押金额为6.54459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4459亿港元,固定年利率6厘至18厘[33] - 应收本集团合营企业款项账面净值为2824.1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52万港元,年利率12厘[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及利息期末账面值为1.78147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7732亿港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期末账面值为248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141万港元[35][3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为274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82.8万港元[37] - 其他应收款项应收独立第三方账面净值约1.042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036.4万港元,年利率8.4厘至16.8厘[39] 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合计108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54.6万港元[42] - 2024年6月30日,独立第三方贷款约977.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694.2万港元,年利率5厘及27厘[43] - 2024年6月30日,中国银行贷款约202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206.8万港元,年利率4.25厘[43] - 2024年6月30日,应收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约253.5万港元,应付重庆钜泉约74.7万港元,应付无锡钜泉约287.4万港元[44] 股本及股份发行相关情况 - 法定股本为4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2024年6月30日为400,00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0,000千港元[46] - 2023年1月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4,257,112千股,股本为4,257千港元;2023年发行新股297,300千股,股本增加297千港元;股份合并影响使已发行股份数目减少4,098,971千股;2023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455,441千股,股本为4,554千港元;2024年发行新股91,088千股,股本增加911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546,529千股,股本为5,465千港元[46] - 2023年5月2日,公司按配售价每股0.049港元配售297,300,000股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4,567,70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4,016,352港元,13,719,352港元已确认为股份溢价[46] - 2023年7月14日,公司提出股份合并建议,8月2日生效,将每十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股份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合并股份[47] - 2024年6月6日,公司以每股0.215港元的认购价完成91,088,258股股份的认购,所得款项总额约为19,584,000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9,384,000港元,约18,674,000港元已确认为股份溢价[4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配发及发行额外9108.8258万股股份[72] - 2024年6月6日,公司成功发行9108.8258万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940万港元[86] - 公司将所得款项净额的60.0%用于拓展业务,40.0%分配至一般营运资金,款项已按用途悉數動用[86] 逾期贷款收回情况 - 2023年9月及2024年6月前后,公司从陕西国信投战略合作伙伴的逾期贷款中收回现金人民币670万元,并最终收回人民币290万元,扣除相关费用后,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收回投资本金人民币790万元及回报额人民币170万元[52] 公司业务发展动态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加强财务表现,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业务,提供注册医学测试或实验室测试等服务[53] - 2024年上半年,尽管零售环境低迷,集团仍如常经营,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长寿科学转化应用平台[54] - 公司招纳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奖者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出任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60][61] - 公司将“中基1号”研发进程推进至第七代,将推出长寿功能饮料[62] - 集团与赛默飞世尔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赛默飞世尔将为集团优先提供最新生命科学技术等[63] - 集团在天猫国际推出海外旗舰店,生物保健品销售获“抖音”及“小红书”近月销量榜单冠军[63] - 集团管理层对2024年业务表现有信心,认为长寿科学业务将支撑收益增长[63] 公司财务报表审核及报告发布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及批准集团2024年上半年中期业绩综合财务报表,并建议董事会批准[8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登载[89] 购股权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附带权利认购公司总数为386.8万股的购股权尚未行使[75] 资产质押及担保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质押资产,无提供公司担保(2023年12月31日:无)[76] 先前减值贷款追回情况 - 2019年宝欣确认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约10.76亿港元;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31日,独立追缴委员会已成功追回总计6714.032877万港元[65]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益为64,989千港元,较2022年的89,668千港元下降约27.52%[5] - 2023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2,313千港元,而2022年为亏损904千港元[5] - 2023年厂房及设备为1,125千港元,较2022年的1,519千港元下降约25.93%[5] - 2023年投资物业为25,295千港元,较2022年的24,411千港元增长约3.62%[5] - 2023年使用权资产为10,668千港元,较2022年的1,265千港元增长约743.32%[5] - 2023年应收贷款及利息为177,732千港元,较2022年的172,289千港元增长约3.16%[5] - 2023年应收账款为2,141千港元,较2022年的654千港元增长约227.37%[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73,344千港元,较2022年的63,353千港元增长约15.77%[5] - 2023年股东权益为430,465千港元,较2022年的420,849千港元增长约2.28%[5] - 2023财年集团总收益约6498.9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8966.8万港元下降;年度溢利约252.3万港元,2022财年为70.1万港元[34] - 2023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为0.15港仙,2022财年为每股亏损0.06港仙[3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4.3046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0849亿港元[3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2.5012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621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8107.5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6.9万港元[58] - 2023财年,五大客户(按利息收入)占总收益约23%,2022财年为16%;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14%,2022财年为9%[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按应收贷款结余)分别占应收贷款结余总额36%及81%,与2022年数据相同[6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约有33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30名[117] - 2023财年公司雇员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1260万港元,2022财年为980万港元,较2022财年增加约28.6%[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2022年12月31日:1.6%)[12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455,441,291股已发行普通股,2023财年配发及发行额外29,730,000股股份[134] - 2023年5月2日,公司按0.49港元配售29,730,00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400万港元[13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配售所得款项净额1400万港元已按计划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39] - 2023财年集团无捐款(2022财年:无)[182] 公司业务发展战略 - 2023年公司严格执行“技术领先为本,合营并购开路,品牌型产融结合会员合夥人商业模式为主”的指导方针[8] - 2023年公司围绕主营业务“长寿生物制品及长寿管理”,强化完善产业链和产品链,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10] - 2023年公司在借贷和金融咨询业务领域开展以长寿管理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16] - 2023年集团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业务,提供多种医学测试和个性化长寿管理[23][24] 长寿科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长寿生物制品领域,竞品ZJ1 VC缓释片在全球117个国家为超5000万消费者提供使用和销售,2024年销售收入争取全球居首[12][13] - 长寿管理方面,公司以会员制和会员合伙人制为核心,将国际标准化服务复制到全球26个主要城市[14][15] - 2023财年长壽科学业务收益约3132.6万港元,较2022财年的4392万港元下降;分部亏损约2401.6万港元,2022财年为溢利895.7万港元[39] - 2023财年长壽科学业务中,诊断咨询及医学检测收益约2687.9万港元,销售长壽生物制品收益约444.7万港元[39] - 2023财年长壽科学业务分部亏损主要因市场、广告及推广活动相关开支增加约1910.5万港元[40] - 2023财年因中国海关审查,长壽保健和医疗补充品收入减少至约444.7万港元,2022财年为1755万港元[42] - 2023财年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益约2687.9万港元,与2022财年的2637万港元基本持平[43] - 已终止经营的中基长壽日间医疗中心2023财年医疗服务收益约244.3万港元,2022财年为零[43]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摆脱P2P贷款过渡阶段,因房地产交易低迷住房贷款操作受限[27]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2023财年收益约3366.3万港元,2022财年为4574.8万港元;溢利约2535.4万港元,2022财年为3091.3万港元[47] - 独立追缴委员会成功从一名借款人实体追缴所得款项3000万港元,此前已减值的36笔贷款未偿还总额截至2019年12月31日约为10.76亿港元[50][51] 证券及其他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证券及其他投资业务,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联交所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约为584.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985.9万港元[52] 物业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投资业务2023财年录得溢利约107万港元,2022财年亏损31.4万港元[53] 公司股份变动情况 - 2023年5月2日,配售代理成功配售2.973亿股本公司新股份,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由42.57112915亿股增至45.54412915亿股[59] - 2023年8月2日股份合并生效,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变为4.55441291亿股,每十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普通股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合并股份[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55,441,291股,每股面值0.01港元,2022财年为425,711,291股[63]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相关情况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下,公司与外经贸信托、陕国投等合作,投入资金到其设立的信托,信托运作期2 - 5年或更长,预设回报率为每年12%[73] - 公司与外经贸信托、陕国投共同管理信托,会收取管理服务费及其他协助费用[7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信托单位已全部赎回,公司将获取相关贷款连应计利息(扣除外经贸信托、陕国投开支后)[75] - 公司与泛华、海尔云贷合作,需维持相当于转介客户初始贷款本金20% - 30%的“风险拨备补助基金”[78] - 公司附属公司就泛华和海尔云贷小额有抵押贷款出资10%本金,战略伙伴出资90%;就外贸信托房屋贷款出资100%本金[80] - 外贸信托及陕西国信投第一按揭贷款平均规模约为人民币0.86百万元,2023财年息率8.4% - 19.2% [82] - 泛华及海尔云贷第一及第二按揭贷款平均规模约为人民币0.2百万元,2023财年息率12% - 18% [84]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下五大借款人2023年12月31日贷款本金分别为借款人A 5000千元、借款人B 4500千元、借款人C 4250千元、借款人D 4200千元、借款人E 4000千元,占其他应收款项集中比率9.312% [8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战略伙伴贷款资产未计减值前约为207,242,000港元,账面价值净值约为132,464,000港元 [86]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下五大借款人2023年12月31日占全部其他应收款项总额约9.312%,抵押品贷款杠杆比率27.86% - 54.05% [86] - 通过战略伙伴模式公司累计有3597名抵押品(住房)保证贷款的个人借款人 [85]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目标客户为10 - 20年住房贷款或1 - 5年、平均贷款额少于150万港元小额有抵押贷款的个人借款人[92][93]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客户来源为本集团附属公司金融咨询业务经纪团队及第三方经纪公司[95][96]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收益确认包括金融咨询业务贷款应计利息、客户贷款申请相关费用等[97][98]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相关情况 - 公司企业及个人借款人贷款业务主要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向企业实体和富裕个人借款人贷款,多数附带抵押品 [87] - 公司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下借款人均为独立第三方,非集团关连人士或高级管理层 [87] - 公司管理超14项企业及个人借款人贷款,贷款本金规模从约4790万港元到约6440万港元不等,利率6% - 18%[88][89]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下五大借款人中,借款人A贷款本金及利息应收款为29.8万港元,占比36.36%;借款人B为16.3003万港元,占比19.89%;借款人C为12.8万人民币;借款人D为3.5万港元,占比4.27%;借款人E为2.45万人民币,占比3.29%[90] - 2023年12月31日,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贷款资产未计减值前约为8.19455亿港元,账面价值净值约为1.77732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8.19403亿港元和1.72289亿港元[91] - 2023年12月31日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下五大借款人占全部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约79.93%,抵押品贷款杠杆比率31.79% - 74.69%[91]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模式贷款给企业客户的客户来源为宝欣(香港)及天行纪元(北京)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及加达环球有限公司的销售团队[95][96]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模式收益确认包括借贷及咨询业务分部下应计利息收入和“应收贷款及利息”[97][98] 贷款管理相关情况 - 违约率定义为各财政年度结束时逾期180日的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对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的比率[102] - 公司采用180日作为应收贷款违约标准,而不是通常的90日[104] - 公司审批贷款申请前会考虑客户提供的证明文件,进行借款人背景信贷调查、法律及财务尽职审查[109] - 对于“企业及个人借款人模式”,连续三次或四次拖欠按揭还款,借款人将由追讨小组跟进[110] - “战略伙伴模式”下,战略伙伴执行每月贷款还款的监察,战略伙伴和公司附属公司团队每季度举行拖欠贷款还款审查会议[110][111] - 借款人申请贷款延期需提交书面申请,偿还欠付利息是批准延期的条件之一,还需调查其最新财务状况[112] - 评估逾期多时贷款偿还情况后,公司将在中国及香港采取必要收债行动[114] 公司人员及薪酬相关情况 - 公司定期检讨及厘定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及补偿待遇,参考市场薪酬水平、职责及公司表现[118] - 公司向雇员提供具竞争力薪酬待遇,基于基本薪金,根据公司业绩及雇员个人表现给予花红奖励[119] 公司股权及期权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附带认购3,868,000股公司股份权利的购股权尚未行使[122] 公司资产及负债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向银行或金融机构质押资产,无公司担保(2022年12月31日:无)[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报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2022年12月31日:无)[1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无)[131] 公司董事相关情况 - 闫立先生53岁,2020年11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12月任董事会主席等职,在先进医疗等领域有超8年经验[141] - 闫一帆先生33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曾在多家公司任职[143] - 李小双先生50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有丰富商业运营与企业管理经验[144] - 曹众女士55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拥有香港科技大学MBA学位[146] - 何亦武博士60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现任香港大学首席创新官等职[150] - 吕长胜先生63岁,2022年8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20年投资咨询领导经验[152] - 李思先生于2022年3月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计等方面有超30年经验[154] - 王宁先生于2022年4月加入公司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经验丰富[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