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icon
搜索文档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6-28 17:4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闫立先生、闫一帆先生、李小双先生、曹衆女士[3]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何亦武博士、蔡艺华女士[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李思先生、王宁先生、黄慈波教授[3] - 公司核数师为和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招商永隆银行有限公司、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Hamilton, HM 10, 31 Victoria Street, Victoria Place, 5th Floor[4]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铜锣湾告士打道255–257号信和广场19楼01–03室[4] - 公司为百慕达注册成立的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上市,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159][164]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通过附属公司开展长寿科学业务、借贷、证券及其他投资、金融及投资咨询及物业投资业务[161][164] - 公司名称于2021年3月17日由亚太丝路投资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57][16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益为61,119千港元,2020年为80,022千港元,2019年为145,846千港元,2018年为180,048千港元,2017年为273,347千港元[6] - 2021年归属公司拥有人的溢利为6,055千港元,2020年亏损11,487千港元,2019年亏损825,678千港元,2018年亏损2,199,094千港元,2017年溢利82,274千港元[6] - 2021年集团收益为6111.9万港元,2020年为8002.2万港元[12][15] - 2021年集团年内利润为5190.9万港元,2020年为7245.8万港元;2021年净利润为620万港元,2020年亏损1070万港元;2021年全面盈利总额为1583.2万港元,2020年亏损5.12555亿港元,同比增长33.37倍[12][13] - 2021年集团年度净总资产为4.70718亿港元,2020年为4.54886亿港元,同比增长3.48%;流动资产净值为2.32256亿港元,2020年为1.5612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48.76%[18][21] - 2021年集团相对年度总金融资产(有形资产 — 贷款现金等价物)公平值为11.21667亿港元[18][21] - 2021年公司收入约6111.9万港元,2020年为8002.2万港元;年盈利约620万港元,2020年亏损1070万港元[72][75] - 2021年经调整EBITDA约2901万港元,2020年为2954.9万港元[72][75]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约0.04港仙,2020年每股亏损0.08港仙[73][7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净值约4.70718亿港元,2020年为4.54886亿港元[73][76] - 2021年借贷业务无利息收入,2020年为4808.1万港元;业务收入约2721.8万港元,2020年为6115.4万港元[86][87] - 2021年金融投资咨询业务收入约1144.2万港元,2020年为1315.1万港元[88] - 借贷业务报告年度应收贷款及利息无利息收入,2020年为4808.1万港元;分部收益约2721.8万港元,2020年为6115.4万港元[90] -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报告年度分部收益约1144.2万港元,2020年为1315.1万港元[91] - 证券投资报告年度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079.5万港元,2020年为5.1075亿港元[94][97] - 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27134.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7649万港元;公平值约2415万港元,2020年为5426.9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42.5%(2020年:74.0%),占总资产约4.7%(2020年:11.3%)[95][98] - 首創環境股份投资7250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5%,投资成本约2579.3万港元;公平值约1428.3万港元,2020年为870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25.1%(2020年:11.9%),占总资产约2.8%(2020年:1.8%)[101][102][106] - 首創環境2021年收益约人民币79.02604亿元,纯利约人民币5.73139亿元,报告年度无股息收入[103][10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为2.32256亿港元,2020年为1.5612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943.7万港元,2020年为4079.7万港元[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无变动,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质押任何资产,也未向任何实体提供公司担保,2020年也无此类情况[112][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与2020年持平[120][12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2020年也无[122][1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也无[123][128] - 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124][129]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0年也未派付[125][1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经营收入为3866万港元,长寿科学业务收入为2244.6万港元[17][21] - 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经营收入萎缩,2019/20年为43.24%,2020/21年为47.97%[19][21] - 经营放债贷款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总收益从2019年的1.30914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7430.5万港元,降幅43.24%[26][30][35][39] - 2021年长寿科学业务部分增加收益2244.6万港元[36][40] - 2021年集团有贷款客户3291个、3个财务咨询与投资公司、2个牌照放贷公司,经营放债贷款利息与金融咨询投资业务收益3866万港元[43][45] - 2022年集团预计借债业务年利息收入4503.936万港元[43][45] - 2022年6月集团与HKCTSBUS MALL和荣华医药就借贷业务达成战略合作,试点奶粉产业链,预计年收入约4000万港元[44] - 2021年长科健康业务收入约2244.6万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及医疗测试约475.4万港元,保健品销售约1769.2万港元[79][81] - 物业投资业务公司物业位于中国内地及塞班岛,因刚收购及疫情空置未产生收益,2021年有杂项开支[105][108] 业务转型与发展战略 - 国家互联网金融新监管政策督导公司改革借贷与财务咨询投资业务,除去P2P互联网放债贷款元素[20][22] - 2020年下半年公司逐渐转型为新借贷与贷款财务咨询生意模型[19][21] - 对比2019和2020年年报,集团从事互联网金融的4家子公司已注销[24] - 集团主营的P2P业务自2019 - 2020年逐渐萎缩,2021年借贷收入已不统计该业务[63][66] - 集团将借债金融业务分为向企业客户借贷和战略合作提供抵押贷款两种模式[42][45] - 集团未来实行“供应链金融 + 长寿科学”双轮驱动模式[36][40] 长寿科学业务相关信息 - 长寿科学业务团队目前有32人,由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任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等[48][51] - 公司在香港的两个检测中心已获批运营,有21个技术平台,2021年获2项癌症早筛发明专利[53][55]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奥森多医学分别合作,赛默飞市值约2000亿美元,奥森多市值约41.05亿美元[54][56] - 第三方医学检测在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占比分别约为45%、55%、5%[54][56] - 2021年和2022年公司分别有2个和8个生物制品获全球高标准认证[58] - 公司长寿生物制品目前在约2000家药店销售,未来三年将拓展至5000家[58] - 2021年公司与中植集团合作,为96万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长寿科学业务营收2244.6万港元,利润350万港元[58] - 公司为约3000名全球高净值会员提供长寿管理咨询服务[59] - 2021年和2022年,集团分别有2款和8款生物制品拿到全球最高标准认证[60] - 集团长寿生物制品目前在约2000家国内药店及部分香港药店销售,未来三年国内将有5000家药店销售[60] - 集团为全球3000名高净值会员提供长寿管理咨询服务[60] - 2021年集团与美尔雅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为中植集团旗下96万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61] - 2021年集团长寿科学业务收入为2244.6万港元,费用扣后利润为350万港元[61] - 2021年集团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健康业务,提供多种测试、细胞储存及产品销售[70] - 2021年9月公司与Vivo Miracle Biotechnology Limited订立销售代理合约[79][81] - 2021年11月公司与天大药业订立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9][82] 公司人员变动与薪酬 - 闫立先生50岁,2020年11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20年12月任董事会主席等职,有逾8年先进医疗、生物科技管理经验,2014年创办香港中基1号[131][133] - 闫一帆先生31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自2021年4月起任Mailyard Health Group (Hubei) Company Limited总经理[132][134] - 李小双先生4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1993及1997年连续两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1月开始创业[136][137] - 曹众女士5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2011年投资饮食行业,2017年进入先进生物医药技术领域[136][138] - 何一梧博士5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993年获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140] - 蔡毅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社会组织职务[141] - 李时巴里先生56岁,2022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30年审计、会计和财务管理经验[142] - 何亦武博士58岁,2021年8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43] - 蔡艺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43] - 李思先生56岁,2022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审计、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144] - 王宁先生43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46][147] - 黄慈波教授59岁,2022年4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先后工作近40年[146][148] - 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于1971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科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获美国成就学院金碟奖[150][152] - 公司委聘温新辉先生为公司秘书,自2022年5月31日起生效,温先生有逾20年相关经验[151][153] - 李小双先生于2021年8月3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77] - 王洪信先生于2021年5月1日获委任,2021年12月8日因调任其他职位辞任执行董事[177] - 李九华先生于2021年12月8日获委任,2022年4月8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执行董事[177] - 杨少强先生于2021年5月21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执行董事[177] - 何亦武博士于2021年8月1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78] - 余杨女士于2021年5月1日因个人及其他商业事务辞任非执行董事[178] - 按照公司细则第99条,闫立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退任并接受重选[178] - 闫一帆等6位董事将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并接受重选[180] - 李小双于2021年8月31日被委任为执行董事[180] - 王洪信于2021年12月8日辞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80] - 李九华于2021年12月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2022年4月8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9 17: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王洪信先生于2021年5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6] - 杨少强先生于2021年5月21日辞任执行董事[6] - 余杨女士于2021年5月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6] - 何亦武博士于2021年8月1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6] 公司计划与决策 - 董事会于2021年5月20日成立股份奖励计划委员会[9] - 公司决定不宣派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亦无)[12] - 公司决定不宣派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4] - 公司在5月议决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以表彰员工和吸引行业人才[93][97] - 鉴于高启动成本和加州疫情影响,公司决定将长寿生物制品运营外判予独立第三方[96][99] 公司业务战略 - 自2021年3月公司更名后,公司及附属公司专注拓展长寿科学业务[13] - 公司除经营现有放债、证券及其他投资、金融及投资顾问和物业投资业务外,正加快发展长寿科学业务[13] - 公司决心通过业务多元化抓住长寿科学行业的巨大增长潜力[1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1611.2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095.6万港元有所下降[26][2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085.1万港元,而2020年同期为溢利1603.9万港元[26][29] - 额外授出的购股期权为1310万港元,导致回顾期内整体亏损2090万港元[26][2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54港仙,2020年6月30日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41港仙及0.11港仙[27][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资产净值为4.66923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54886亿港元有所增加[27][29]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约1.20516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5612亿港元[152] - 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03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4079.7万港元[152] - 2021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8.7010265亿股,与2020年12月31日相同[152]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189][191] 借贷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宝欣累计提供贷款金额约为253.6万港元,回顾期内年利率介乎10% - 15%,2021年上半年无利息收入[37][42] - 2021年上半年借贷业务的分部收入约为625.8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038.6万港元下降;分部利润约为422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910.2万港元下降[39] - 2021年上半年借贷业务无需计提减值准备,2020年同期为12万港元[39] - 2021年上半年集团分部收益约625.8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038.6万港元;分部溢利约422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1910.2万港元[43] - 2021年上半年集团未计提减值拨备,2020年同期为12万港元[43] 证券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上市证券投资产生公平值收益净额约2385.3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公平值亏损净额约3.7151亿港元[52][56] - 集团持有博华太平洋54.269亿股股份,占其2020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7649万港元[53][57] - 集团持有首创环境7250万股股份,占其2020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0.5%,投资成本约2579.3万港元[67][70]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所持首创环境股份公平值约1000.5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870万港元[68][71] - 2021年上半年,首创环境股份投资公平值收益约130.5万港元,2020年为公平值净亏损166.8万港元[68][7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首创环境录得收益约人民币40.04571亿元及净溢利约人民币3.15954亿元[68][71]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录得收益约268.3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654.1万港元;亏损约397.6万港元,2020年同期为78.3万港元[80] -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收益和业绩下降是因中国政府抗疫措施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80] -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上半年分部收益约268.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54.1万港元,分部亏损约39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78.3万港元[83] 长寿科学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长寿科学业务贡献收益720万港元及净溢利284万港元[26][29] - 长寿科学业务上半年收入约717.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零,其中诊断咨询和医学检测收入约313.6万港元,长寿生物制品销售贡献约403.5万港元,分部溢利约283.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零[82][85] 物业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于2020年底开始物业投资业务,持有位于中国内地及塞班岛的物业,上半年物业为空置未产生收益,产生少量杂项开支[81][84] 公司业务拓展与合作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Perpetual Master在美国加州租用3.6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厂房用于生产长寿生物制品[95][98] - 2021年1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Blooming Faith Development Limited收购两个检测中心,拥有19类细胞、健康指标和疾病检测平台[107] - 两个检测中心于今年5月在深圳开始运营,服务受中国高净值人群欢迎[107] - 公司两项早期癌症筛查发明的专利已获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专利注册处批准及注册[107] - Perpetual Master与中国国际骨关节医疗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拟收购国际自体免疫细胞银行Asian Integrated Cell Laboratory Limited[108] - 2021年1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收购两间检测中心,拥有19项检测平台[109] - 今年8月公司以1.54亿元收购Banderland Development全部股权,其间接持有杭州城慧55%股权[119][120] - 自去年起公司在美国加州开始研发和生产旗舰NMN产品“中基1号”以及VC缓释片等长寿生物制品[121][122] - 回顾期内公司科研团队将“中基1号”研发进程推进至第七代[121][122]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130][134] - 公司与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订立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并于4月注册成立合资公司美尔雅健康集团(湖北)有限公司[131][134] - 公司旗下两项癌症早筛发明专利获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专利注册处审批注册[109] - 两个检测中心的检测项目于今年5月在深圳开始投入服务[109] - 公司年初与中国国际骨关节医疗集团订立谅解备忘录,拟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有限公司[110]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管理层对下半年业务表现充满信心,相信长寿科学业务将成增长引擎[132][135] - 未来三年公司将在18个一二线城市设立长寿医学检测中心[146][148] 行业市场数据 - 艾媒咨询预计2023年中国NMN成分保健品市场规模将以近70%的增速达270亿元[147][149] 公司人员与资产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有33名员工,主要分布在香港和中国内地[16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质押任何资产,2020年12月31日也无质押[165] - 2021年6月30日集团聘有33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167] - 2021年6月30日集团无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质押任何资产,2020年12月31日也无[167] 公司业务风险 - 公司借贷业务面临汇率、政策、信贷和流动资金风险[152] - 中国经济放缓、金融法规收紧和疫情或影响借贷及金融投资咨询业务[152] - 香港股市波动增加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回报不确定性[152] 公司重大事项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知会股东的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166] 公司外汇政策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现无外币对冲政策,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190][192] 公司资本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无任何资本承担,2020年12月31日也无[193][19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0年12月31日也无[193][194] 公司权益披露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董事、公司最高行政人员或其紧密联系人在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无须通知公司和联交所等的权益及淡仓[197] - 闫立先生受控制企业权益相关股份长仓数目为92亿股,占比237.72%[198] - 闫立先生受控制企业权益相关股份短仓数目为92亿股,占比237.72%[198] - 闫立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所持股份长仓数目为1.8403亿股,占比4.76%[198] - 曹众女士配偶权益所持股份长仓数目为4154万股,占比1.07%[198] - 闫立先生透过全资实益拥有公司持有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90.76%股权权益[198] - 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本金额为18.4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198] - 可换股票据全面行使兑换权可兑换为92亿股公司股份[198] - 上述百分比为2021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概约百分比[198][1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除上述披露外,公司董事等无相关权益或淡仓[199]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29 16:3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1] - 公司网站为http://www.irasia.com/listco/hk/zhongjilongevity[11] - 公司为百慕达注册的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于联交所上市,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133][138]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通过附属公司开展长寿科学、借贷、证券投资及投资咨询业务[135][138] 公司名称变更 - 2021年3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27][29] - 2021年1月29日通过特别决议案,3月3日和3月17日分别经百慕达和香港公司注册处批准,公司名称由亚太丝路投资有限公司更改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31][137] 公司收益情况 - 2020年公司收益为80,022千港元,2019年为145,846千港元,2018年为180,048千港元,2017年为273,347千港元,2016年为555,386千港元[14] - 2020年公司收益约为8002.2万港元,年内亏损约为1070万港元[20][22] - 2020年公司收益约8002.2万港元,较2019年的1.45846亿港元下降[38][41] 公司亏损情况 - 2020年归属公司拥有人之亏损为11,487千港元,2019年为825,678千港元,2018年为2,199,094千港元,2017年溢利为82,274千港元,2016年为321,907千港元[14] - 2020年公司亏损收窄至约1070万港元,2019年亏损8.25969亿港元[38][41] - 2020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0.30港仙,2019年为21.33港仙[38][41] 公司资产情况 - 2020年厂房及设备为1,370千港元,投资物业为30,523千港元;2019年厂房及设备为339千港元[16] - 2020年指定为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入账之股本投资为73,345千港元,2019年为603,385千港元,2018年为369,660千港元[16] - 2020年应收贷款及利息为167,440千港元,2019年为154,196千港元,2018年为907,098千港元[16] - 2020年其他流动资产为138,211千港元,流动负债为21,752千港元,递延税项负债为1,207千港元,其他非流动负债为395千港元[16] - 2020年股本为3,870千港元,储备为424,962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26,054千港元[16] - 2020年股东权益为454,886千港元,2019年为967,369千港元,2018年为1,566,771千港元,2017年为4,180,232千港元,2016年为4,081,069千港元[1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4.54886亿港元,2019年为9.67369亿港元[39][4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为1.5612亿港元,2019年为2.99308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079.7万港元,2019年为1.54958亿港元[84] 公司业务战略转型 - 2020年公司成功实现业务战略转型,多元化发展至长寿科学行业[34][36] - 集团于报告年度推进业务多元化至长寿科学,招揽人才,邀请诺贝尔奖得主等专家任职[70][72] 公司长寿科学业务发展 - 2020年公司投资长寿科学研究,聘请诺贝尔奖得主Randy Wayne Schekman院士为荣誉主席兼首席科学家[24][25] - 2020年公司租赁美国加州3.6万平方英尺厂房,该厂房有制药、保健品加工和有机食品加工证书[24][25] - 2021年1月8日公司签订协议收购两家医疗检测中心,提供19项检测[24][25] - 2021年2月23日公司就收购国际自体免疫细胞库与潜在卖方签谅解备忘录[24][25] - 2021年3月3日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24][25] - 2021年3月14日公司与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订立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24][25] - 集团在长寿生物制品方面,报告年度主力研发生产旗舰NMN产品“中基1号”[71][73] - 集团全资附属公司Perpetual Master在美国加州租用3.6万平方英尺生产厂房用于NMN产品研发生产[71][73] - 生产厂房通过美国cGMP、FDA及NSF认证,拥有美国加州制药、保健品加工、有机食品加工三重证书[71][73] - 集团NMN产品原料通过毒理实验、FDA及美国PDR认证[71][73] - 报告年度集团科研团队将“中基1号”研发进程推进至第五代[71][73] - 2021年1月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完成两间检测中心收购,拥有19项检测平台[75][76] - 2021年2月Perpetual Master与中国国际骨关节医疗集团就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订立谅解备忘录[75][76] - 公司与赛默飞世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就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谅解备忘录[75][76] - 2021年公司发售第五代NMN海藻软胶囊[79][82] NMN市场规模 - 研究估计中国1%人口对应304亿元NMN保健品用户市场,行业长期规模有望达1000亿元[28] - 当前中国每1%保健品人口对应的NMN市场空间为304亿元人民币,行业长远有望达千亿规模[30] - 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每1%保健品人口对应的NMN市场空间为304亿元,行业长远有望达千亿元规模[79][82] 贷款中介服务业务情况 - 2020年贷款中介服务业务无收益,2019年为1.6万港元;确认分部溢利625万港元,2019年为1.5万港元[40][43] 借贷业务情况 - 集团全资子公司Joy Wealth累计提供贷款约25.36亿港元,2019年也是该金额;2020年利率为10% - 15%,与2019年相同[45] - 2020年Joy Wealth贷款及应收利息的利息收入约为4808.1万港元,2019年为8529.2万港元[45] - 2020年借贷业务录得分部收入约6115.4万港元,2019年为1.21973亿港元[45] - 借贷业务累计金额约为25.36亿港元,与2019年持平,年利率介乎10厘至15厘,与2019年相同[46] - 本年度宝欣应收贷款及利息利息收入约为4808.1万港元,2019年为8529.2万港元[46] - 报告年度借贷业务分部收益约为6115.4万港元,2019年为1.21973亿港元[46] - 报告年度集团追回2019年已计提拨备的债务约5979.9万港元,2019年为零,借贷业务分部溢利约为3557.3万港元,2019年为亏损8.15636亿港元[47][50] - 报告年度集团就应收贷款及利息计提减值拨备约7688.5万港元,2019年为9.20774亿港元[48][50] 上市证券投资情况 - 报告年度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5.1075亿港元,2019年为收益净额2.34767亿港元[49][51] - 集团持有博华太平洋54.269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为7649万港元[53][54] - 2020年12月31日,博华太平洋股份公平值为5426.9万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约74.0%(2019年:92.6%),占集团资产总值约11.3%(2019年:45.5%),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5.04702亿港元,2019年为收益净额2.71345亿港元[55] - 集团持有首创环境7250万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5%,投资成本约为2579.3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公平值为870万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约11.9%(2019年:1.7%),占集团资产总值约1.8%(2019年:0.8%),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166.8万港元,2019年为收益净额217.5万港元[55][57] - 2020年末集团所持首创环境股份公平值为870万港元,2019年约为1036.8万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约11.9%,2019年为1.7%,占集团资产总值约1.8%,2019年为0.8%,公平值亏损净额约为166.8万港元,2019年为收益净额217.5万港元[60]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情况 -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报告年度收入约1315.1万港元,2019年为894.1万港元,报告年度亏损约4857.9万港元,2019年为196.9万港元[59][62] 物业投资业务情况 - 物业投资业务于2020年开展,报告年度分部溢利约570.8万港元,2019年无,主要来自投资物业公平值增加约571.6万港元,2019年无[65][67] 全球经济及抗衰老市场情况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中国GDP增速达8.1%[78][81] - 2019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达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8.3%[66][68] 公司股份交易情况 - 2021年3月公司股份每手买卖单位由40,000股改为10,000股[80][82] 公司财务相关其他情况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与2019年持平[8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有35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8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质押任何资产,也未向任何实体提供公司担保,2019年也无此类情况[86][9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6%,2019年为0.7%[90][92]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目前未实行外币对冲政策,但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94][95]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计提拨备之资本开支,2019年也无[9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或然负债,2019年也无[97][100] - 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98][101] - 董事不建议就2020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19年也未派付[99][101] - 公司将在网站另行登载ESG报告,汇报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ESG政策及合规情况,预计不迟于2021年5月底发布[140][145] - 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放债人条例、香港公司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141][146] - 公司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分别载于第68及69页的综合损益表及综合全面收益报表[142][146] - 董事不建议派付股息[143][147] - 公司股息派付的宣派、形式、频率及金额须按相关法律、规则、法规及公司细则制定[144][148] - 董事会决定是否提议派付股息时,会考虑集团财务业绩、盈利及可供分派储备等因素[144][148] - 集团主要活动的讨论及分析,包括关键财务表现指标等内容,在年报“管理层讨论及分析”的“财务业绩”“业务回顾”及“展望”等节披露[134][13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捐款[150] 公司人员变动情况 - 闫立先生49岁,2020年11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12月任董事会主席及提名委员会主席[102][106] - 杨少强先生37岁,2019年12月16日加入集团任项目经理,17日任执行董事[104][107] - 曹衆女士52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执行董事[109][110] - 余杨女士37岁,2017年10月6日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0月6日出任集团行政总裁[111][112] - 蔡毅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14] - 何敏慧女士33岁,2021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审核委员会主席[115] - 王维霞女士39岁,2021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薪酬委员会主席[116] - 蔡艺华女士63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117] - 何文慧女士33岁,2021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117] - 王伟霞女士39岁,2021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118] - 麦先生71岁,2020年12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7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20][121] - 杜朗加先生36岁,2015年3月加入公司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毕业于香港大学[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10 16:29
股息政策 - 公司决定不宣派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19年同期:无)[43][46] 宝欣业务线数据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自2011年获放债人牌照后,累计提供贷款约25.36亿港元(2019年6月30日:25.36亿港元)[45][4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宝欣贷款利率为10% - 15%(2019年同期:9% - 15%)[45][4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宝欣利息收入约为53.6万港元(2019年同期:3930万港元)[45][47] - 宝欣于2020年7月23日续新及获授放债人牌照至2021年4月6日[45][4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约1038.6万港元的分部收入(2019年同期:4041.3万港元)[5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约1910.2万港元的分部利润(2019年同期:3969.4万港元)[57] - 2020年上半年公司对贷款及应收利息作出约12万港元的减值拨备(2019年同期:无)[5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应收逾期借款人贷款及利息减值拨回约1500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零)[59][6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部收益约为1038.6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4041.3万港元),分部溢利约为1910.2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3969.4万港元)[6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约12万港元应收贷款及利息计提减值拨备(2019年同期为无)[6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上市证券投资产生公允价值亏损净额约为3.7151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公允价值收益净额8.44412亿港元)[70][72] - 2020年上半年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654.1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1108.4万港元;分部溢利约78.3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275.9万港元[97][101]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为2095.6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7455.1万港元;溢利约1603.9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3836.2万港元;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0.41港仙及0.11港仙,2019年同期分别为0.98港仙及0.26港仙[115][119]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值约33089.3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9930.8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8088.5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15495.8万港元[116][120] - 2020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01港元之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8.7010265亿股,与2019年12月31日持平[117][121] - 2020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1.1%,2019年12月31日为0.7%[130] - 2020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1%,2019年12月31日为0.7%[136] 人员变动 - 李九华于2020年1月10日辞任执行董事[31][33] - 李敏滔于2020年6月1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主席[31][33] 博华太平洋投资数据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博华太平洋54.269亿股股份,占其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为7649万港元[71][7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所持博华太平洋股份公平值约为2.00795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5.58971亿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86.6%(2019年12月31日为92.6%),占总资产30.2%(2019年12月31日为45.5%)[83][8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公允价值亏损净额约为3.58176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公允价值收益净额8.41169亿港元)[83][87] - 博华太平洋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收入约5.39266亿港元及亏损净额约39.0427亿港元[83][87] 信托投资数据 - 截至2020年6月30日,信托投资公允价值约为3509.5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5975.5万港元)[8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信托投资利息收入约为402.9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908.7万港元)[8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信托投资公允价值约为3509.5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5975.5万港元;上半年利息收入约为402.9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908.7万港元[88] 员工情况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32名员工,主要分布在香港和中国内地[133] - 2020年6月30日,集团聘有32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139] 业务风险与策略 - 借贷业务面临汇率、政策、信贷和流动资金风险,中国经济放缓、金融法规收紧、疫情及香港股市波动或带来不利影响[113][114][118] - 公司将密切关注疫情发展,调整运营和业务发展,丰富业务种类,加强企业管治及风险防控机制[98][99][102][103] 重大事项 - 2020年上半年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处置子公司及联营公司事项[13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知会股东的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137]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无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质押任何资产,2019年12月31日也无[139] - 集团于2011年5月24日采纳有关投资联交所上市公司证券的理财政策[161][163]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现无外币对冲政策,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162][164]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无任何资本承担,2019年12月31日也无[165][166] - 2020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9年12月31日也无[167][168] - 2020年6月30日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报告期末后事项[170] 股份权益情况 - 2020年6月30日,无公司董事、最高行政人员或其紧密联系人在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80][18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0股[195] - 吴国辉所持股份好仓为2,129,143,068股,相关股份好仓为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好仓为13,041,143,06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36.97%[188] - Harmony Delight Holdings Limited相关股份好仓为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好仓为10,912,0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81.96%,持有本金额为2,182,400,000港元的可换股票据[188][195] - Grand Harbour Finance Limited所持股份好仓为2,129,143,068股,股份总数好仓为2,129,143,06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5.02%[188] - Success Seven Limited所持股份好仓为192,324,703股,股份总数好仓为192,324,70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4.97%[191] - 姜建辉所持股份好仓为2,321,467,771股,股份总数好仓为2,321,467,771股,占已发行股本约59.98%[191] - Allied Summit Inc.所持股份好仓为580,659,755股,股份总数好仓为580,659,75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5.00%[191] - 苏维标所持股份好仓为580,659,755股,股份总数好仓为580,659,75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5.00%[191] - 德泰财务有限公司所持股份好仓为580,659,755股,股份总数好仓为580,659,75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5.00%[19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除上述披露外,公司未获通知其他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195]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5-14 17:0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9年收益为1.45846亿港元,2018年为1.80048亿港元[9][15] - 公司2019年亏损约8.25969亿港元,2018年亏损约21.96597亿港元[15] - 公司2019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均为21.33港仙,2018年为56.82港仙[15]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净资产约为9.67369亿港元,2018年为15.66771亿港元[12][16] - 2019年集团收益约为1.45846亿港元,2018年为1.80048亿港元;2019年集团亏损约为8.25969亿港元,2018年亏损21.96597亿港元;2019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1.33港仙,2018年为56.82港仙[21]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9.67369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15.66771亿港元[21]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值约为2.99308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54958亿港元 [48][52]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7%,2018年12月31日处于现金净额状况无借贷,比率不适用[70][74] - 2019年北京汇聚财富管理收益约为零,净亏损约为人民币1,547,000元,2018年收益约为人民币1,415,000元,净亏损约为人民币2,277,000元[120][122]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汇聚财富管理总资产约为人民币83,788,000元,净资产约为人民币79,383,000元;2018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为人民币85,557,000元,净资产约为人民币80,930,000元[125] - 2019年12月31日,北京汇聚财富管理总资产约为8378.8万元,净资产约为7938.3万元;2018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为8555.7万元,净资产约为8093万元[128] - 2019年,集团五大客户总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73%,最大客户占比约23%;2018年分别为72%和21%[197] - 2019年,集团供应商无直接成本;2018年也为零[197] 公司资产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厂房及设备为33.9万港元,2018年为101.9万港元[12] - 2019年使用权益资产为117.2万港元,2018年为0[12] - 2019年按摊销成本入账的金融资产为6.03385亿港元,2018年为3.6966亿港元[12] - 2019年应收贷款及利息为1.54196亿港元,2018年为9.07098亿港元[12] - 2019年股东权益为9.67369亿港元,2018年为15.66771亿港元[12] 公司业务线构成 - 2019年公司主要从事贷款促成服务、放债、证券及其他投资以及金融和投资咨询业务[17]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通过子公司开展贷款促成服务、放债、证券及其他投资、金融及投资顾问业务[104] - 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贷款中介服务、借贷、证券及其他投资以及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108] 贷款中介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分部收益约为1.6万港元,2018年为6315.4万港元;2019年分部溢利约为1.5万港元,2018年分部亏损21.30679亿港元[18][23] 借贷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宝欣自2011年获放债人牌照后累计提供贷款约25.36亿港元,2019年利率为10% - 15%,2018年为9% - 15%;2019年利息收入约为8529.2万港元,2018年为8821.2万港元[26][27] - 2019年借贷业务分部收益约为1.21973亿港元,2018年为9637.8万港元;2019年分部亏损约为8.15636亿港元,2018年分部溢利3867.5万港元[26][28] - 2019年借贷业务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约9.20774亿港元,2018年为4953.6万港元[26][28] 证券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市证券投资公平值收益净额约为2.34767亿港元,2018年公平值亏损净额3.87569亿港元[30][33] - 集团持有博华太平洋54.269亿股股份,占其2019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约3.8%,投资成本约为7649万港元[31][34]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博华太平洋股份公平值约为5.58971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2.87626亿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的92.6%(2018年:77.8%),占集团总资产的45.5%(2018年:16.8%)[32] - 2019年集团对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公平值收益约为2.71345亿港元,2018年公平值亏损约为2.9848亿港元[32]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所持博华太平洋股份公平值约为5.58971亿港元,占集团上市证券总投资的92.6%及集团资产总值的45.5% [35] - 2019年,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确认的其他全面收益公平值收益净额约为2.71345亿港元 [3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博华太平洋收入约3.99438亿港元,亏损净额约18.79944亿港元 [35] 信托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集团投资信托受益权,有权就未偿还结余享有每年12%的投资收入,信托将于2021年3月23日到期 [38][43] - 2019年12月31日,信托投资公平值约为5975.5万港元,该年度利息收入约为1484.4万港元 [40][43] 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金融及投资咨询业务录得分部收益约894.1万港元,分部亏损约196.9万港元 [39][45] 公司收购事项 - 2019年2月1日,集团完成收购天邦控股有限公司,现金代价为2500万港元 [39][50][54]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 [49][53] - 要约人于2020年1月2日下午4时截止的要约中,接获涉及205,324,703股要约股份的有效要约接纳,相当于当日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31%,要约价为每股0.05775港元[77][84] - 2019年12月31日,香港金融服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前称华融金融服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好仓股份2,129,143,068股,相关股份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13,041,143,06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36.97%[190] - 2019年12月31日,Success Seven Limited持有好仓股份2,129,143,068股,相关股份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13,041,143,06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36.97%[190] - 2019年12月31日,姜建辉持有好仓股份2,129,143,068股,相关股份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13,041,143,068股,占已发行股本约336.97%[190] - 2019年12月31日,Allied Summit Inc.持有好仓股份580,659,755股,相关股份10,912,000,000股,股份总数11,492,659,75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96.96%[190] - 2019年12月31日,Allied Summit Inc.持有淡仓股份580,659,75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15.00%[19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0股[193] - 苏维标好仓股份总数为11,492,659,755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96.96%;淡仓股份数为580,659,755股,占比15.00%[193] - 德泰财务有限公司、Treasure Champion Limited、德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好仓股份数均为580,659,755股,各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5%[193] - 2019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2019年12月31日,已发行3870102650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的普通股[147][153] 公司人员相关情况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42名员工,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 [59]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有42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64] - 杨少强36岁,2019年12月16日加入集团任项目经理,12月17日任执行董事,2008年7月获香港树仁大学会计学商学士,2012年1月为香港会计师公会注册会计师[92] - 余杨36岁,2017年10月6日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0月6日出任集团行政总裁,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有管理学硕士学位[92] - 李敏滔46岁,2019年12月17日加入集团,为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主席,1995年10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专业,1999年3月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2003年9月为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92][94][98] - 郑桢43岁,2013年5月10日加入集团,为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有超10年会计及财务经验,现是左权鑫瑞冶金矿山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该公司由Abterra Limited间接拥有22.8%权益[95][98] - 杜朗加35岁,2015年3月4日加入集团,为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是香港执业律师及香港律师会成员,毕业于香港大学,现是罗氏律师行顾问[96][99] - 廖伟健2019年7月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是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及英国特许秘书及行政人员公会会员[97][100] - 杨少强于2019年12月1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65][168] - 李九华因其他事务于2020年1月10日辞任执行董事[165][1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楨将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并接受重选[167][169] - 杨少强和李敏滔将在应届股东大会退任并接受重选[171][176] 公司其他事项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现无外币对冲政策,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77][81]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2018年12月31日也无[78][82] - 2019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8年12月31日也无[79][83] - 年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86][89] - 董事不建议就2019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18年也无[87][89] - 公司在百慕达注册成立,股份在联交所上市,注册地址在百慕达,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103] - 公司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绩效奖金、购股期权计划、退休福利计划和医疗保险[105][106] - 公司预计最迟于2020年7月底在网站登载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ESG报告[113][116] - 北京汇聚财富管理由郭俊峰先生和董志田先生分别拥有99%和1%权益[119][121] - 北京汇聚融通是公司间接拥有96%权益的附属公司[119][121] - 公司计划采用修订业务模式以降低P2P融资平台运营对结构合约的依赖和风险[125] - 报告期末,集团与北京聚信财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就修订业务模式运营达成合作协议,但因贷款中介服务需求大减未产生收入[126] - 集团持有的ICP牌照已被撤销,公司正在解除部分结构合约[126] - 董事会认为结构合约的实施令人满意且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具有可执行性[127] - 董事不建议派付股息[135][13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捐款,2018年也无捐款[136][140] - 公司于2012年6月12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至2022年6月11日[156][157] - 2017年6月2日股东批准购股期权计划限额更新,可发行股份不超2017年6月2日已发行股份的10%,即387010265股[156] - 行使购股期权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不时已发行股份的30%[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20 16:46
股息政策 - 公司决定不宣派2019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18年同期也无股息[29,32] 公司业务范围 - 2019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从事贷款中介服务、借贷、证券及其他投资以及金融及投资顾问业务[30,33] 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 - 2015年10月20日完成收购加达环球集团后,公司通过该集团及相关合约在中国以“财加”品牌经营P2P网上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31,34] - 2019年上半年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录得分部收益约19,000港元,2018年同期为62,986,000港元[31,34] - 2019年上半年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录得分部亏损约1,488,000港元,2018年同期为1,663,553,000港元[31,34] - 2019年上半年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分部收益减少,主要因减少提供贷款中介服务[31,34] 公司人事变动 - 胡志伟先生及邝嘉莹女士于2019年1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5月29日辞任[16,19] - 高震云女士于2019年1月4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4月11日辞任[16,19] - 黄镇雄先生于2019年8月1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不再担任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17,20] - 杨浩基先生于2019年4月15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廖伟健先生于7月25日接任[18,20] 宝欣财务贷款业务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财务累计提供贷款约25.36亿港元,2019年上半年利率9% - 15%,利息收入约3930万港元,2018年同期约4492万港元[44][46] 港股上市股本证券投资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的港股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约12.14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约3.70亿港元,上半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8.44亿港元,2018年同期亏损净额约2.07亿港元[45][47] 博华太平洋股份投资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博华太平洋54.27亿股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本约3.8%,股份公平值约11.29亿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93.0%,2018年12月31日约2.88亿港元,占比77.8%,上半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8.41亿港元,2018年同期亏损净额约1.52亿港元[56][57][58][59] 华融金控股份投资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华融金控3678.6万股股份,占当时已发行股本约1.0%,股份公平值约2133.6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约1.8%,2018年12月31日约1986.4万港元,占比5.4%,上半年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147.2万港元,2018年同期亏损净额约4156.9万港元[69][70][71][72] 信托投资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投资信托受益权公平值约1.05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约1.57亿港元,上半年利息收入约908.7万港元,2018年同期约686.9万港元,年利率12%,信托2021年3月23日到期[80][81] - 2019年6月30日,信托投资公平值约为1.0474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57295亿港元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信托投资利息收入约为908.7万港元,较2018年同期的686.9万港元有所增加[85] Sky State Holdings Limited业务 - 2019年2月1日,集团完成收购Sky State Holdings Limited,2019年上半年该业务板块收入约1108.4万港元,利润约275.9万港元[84] - 2019年2月1日,公司完成收购Sky State Holdings Limited;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业务录得分部收益约1108.4万港元及分部溢利约275.9万港元[87] 公司财务状况 - 2019年6月30日,公司录得流动资产净值约11.25709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0.38703亿港元有所增加;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04488亿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79705亿港元有所减少[109][115] - 2019年6月30日,每股面值0.001港元之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38.7010265亿股,与2018年12月31日持平[110][11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无应知会股东之重大投资以及关于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之收购或出售[111][117] - 2019年6月30日,公司聘用50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113][119] - 2019年6月30日,公司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质押任何资产,与2018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12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0.38%,2018年12月31日因处于现金净额状况且无借贷,该比率不适用[142][148]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无任何资本承担,2018年12月31日也无[144][15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8年12月31日同样无[145][150] - 2019年6月30日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报告期末后事项[146][151]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探索改善财务表现、多元化经营及拓宽收入来源的方法,不排除投资或转向其他盈利业务的可能性[129] - 公司会定期审查现有投资组合表现,评估其他投资机会的潜力,并根据情况做出合适投资决策[129] - 若有合适融资机会,公司不排除实施债务和/或股权融资计划以满足业务发展融资需求及改善财务状况[129] 公司股权权益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无公司董事、最高行政人员或其紧密联系人在相关股份及债券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60][16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香港金融服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总数13,041,143,068,占已发行股本约336.97%[17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Allied Summit Inc.持有股份总数11,492,659,755,占已发行股本约296.96%[175]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苏维标享有股份总数11,492,659,755,占已发行股本约296.96%[176] - Allied Summit Inc.持有公司本金额为21.824亿港元的可换股票据,全部转换时发行的转换股份最高数目为109.12亿股[180][184] - 苏维标先生拥有Allied Summit Inc. 80%已发行股本,吴国辉先生拥有20%已发行股本[180][184] - 2017年8月31日,Hong Kong Financial Services Asset Management L.P.与Allied Summit Inc.订立抵押契据,前者被视为在109.12亿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81][18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未获通知其他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82][185] 公司理财政策 - 集团于2011年5月24日采纳有关投资联交所上市公司证券的理财政策[141][147] 外汇政策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现无外币对冲政策,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143][149] 购股期权计划 - 公司于2012年6月12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至2022年6月11日[183][186] - 2017年6月2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更新购股期权计划授权上限,可配发及发行股份不超2017年6月2日已发行股份的10%,即3.87010265亿股[188][195] - 购股期权行使时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不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30%[188][195] - 任何12个月内,每位合资格人士获授购股期权行使股份数不超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除非获股东批准[197] - 向董事、行政总裁、大股东等授出购股期权需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197] - 向大股东等授出购股期权,若行使后过去12个月内获授股份超已发行股份0.1%且总值超500万港元,需股东大会股东批准[197]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26 17: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767[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收益约为1.80048亿港元,2017年为2.73347亿港元;2018年录得亏损约21.96597亿港元,2017年为溢利8744.9万港元;2018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分别为56.82港仙,2017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分别为2.13港仙及0.56港仙[19][2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5.66771亿港元,2017年12月31日为41.80232亿港元[20][2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净流动资产约10.38703亿港元,2017年为12.44731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79705亿港元,2017年为2.18956亿港元;未进行套期保值金融工具交易[45]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0.38703亿港元(2017年12月31日:12.44731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9705亿港元(2017年12月31日:2.18956亿港元)[49]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8.7010265亿股,每股面值0.001港元,与2017年12月31日相同[52][58]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质押资产,无向任何实体提供公司担保,与2017年12月31日相同[57][63] - 2018年12月31日及2017年12月31日,集团处于现金净额状况,无借贷,资产负债比率不适用[68][71]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签约但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支的资本支出(2017年12月31日:2076.1万港元)[75]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7年12月31日:无)[76]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股息(2017年:无)[78]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开支,2017年12月31日为2076.1万港元[81]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17年12月31日亦无[82] - 年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董事不建议就2018年度派发股息,2017年亦无[83] - 2018年公司收益为180,048千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199,094千港元;2017年收益为273,347千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2,274千港元[114] - 2018年厂房及设备为1,019千港元,指定为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入账之股本投资为94千港元,按摊销成本入账之金融资产为369,660千港元等[117]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1,566,771千港元;2017年为4,180,232千港元[117] 业务线构成 - 2018年公司主要从事经营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借贷以及证券及其他投资[21][26] 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P2P融资平台及其他贷款中介服务业务板块收益约为6315.4万港元,2017年为1.6473亿港元;2018年该板块亏损约21.30812亿港元,2017年为盈利1.51055亿港元[22] - 2018年P2P融资平台及贷款中介服务业务分部收益约6315.4万港元,2017年为1.6473亿港元;2018年分部亏损约21.30812亿港元,2017年分部溢利1.51055亿港元[27] 借贷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借贷业务累计贷款金额约25.36亿港元,与2017年持平;年利率9%-15%,与2017年持平;2018年利息收入约8821.2万港元,2017年为9017.6万港元[29][31] 证券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证券投资产生公平值亏损净额约3.87569亿港元,2017年为1151.8万港元;无出售收益或亏损,2017年也无[30][3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博华太平洋54.269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3.8%;股份公平值约2.87626亿港元,2017年为5.86105亿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77.8%,2017年为80.1%;2018年公平值亏损净额约2.9848亿港元,2017年为收益净额1085.4万港元[35][36][3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华融金控3678.6万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1.0%;股份公平值约1986.4万港元,2017年为9306.9万港元,占上市证券总投资5.4%,2017年为12.7%;2018年公平值亏损净额约7320.4万港元,2017年为1912.8万港元;2018年收取股息收入56.7万港元,2017年无[37][41][46] 信托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投资信托受益权,年利率12%,2021年3月23日到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投资公平值约1.57295亿港元;2018年利息收入约1994.9万港元[42][43] - 2018年12月31日,信托投资公平值约为1.57295亿港元,该年度信托投资利息收入约为1994.9万港元,投资收入年利率为12%[47] 人员规模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有14名雇员,主要驻于香港及中国[55][62] 外汇政策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和人民币计价,目前未实施外汇对冲政策,但会持续监控外汇风险[74] - 公司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现无外汇对冲政策,管理层会持续监察外汇风险[80] 董事任职变动 - 郭金童于2018年2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主席,于2018年7月10日辞任[9][13] - 胡志偉及鄺嘉莹于2019年1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13] - 高震云出任执行董事兼副主席直至2018年2月1日,于2018年2月2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于2018年4月19日辞任非执行董事,于2019年1月4日再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0][14] - 姚洛于2019年1月4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1][15] - 白天辉于2018年2月2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及主席[11][15] - 李九华55岁,2017年9月7日任执行董事,10月6日任行政总裁,2018年2月2日任薪酬委员会成员,证券及金融行业经验超35年[86][90] - 胡志伟33岁,2019年1月30日任执行董事,2018年6月20日起任公司及附属公司行政经理[88][90] - 邝嘉莹32岁,2019年1月30日任执行董事,投资及资产管理领域经验7年,担任10家附属公司法人代表及执行董事[89][91] - 余杨35岁,2017年10月6日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0月6日出任集团行政总裁[93][99] - 高震云38岁,2019年1月4日再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证券及金融行业经验超14年[95][99][100] - 郭金童于2018年2月2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主席,7月10日辞任,主席一职悬空,行政总裁为李九华[142][143] - 执行董事郭金童于2018年2月2日获委任,7月10日辞任,任内举行3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155][159] - 执行董事余杨于2018年2月2日前任执行董事及副主席,2月2日调任非执行董事,4月19日辞任,任内举行1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156][159] 董事信息 - 黄俊雄46岁,2010年4月22日加入集团,任审计、提名、薪酬委员会主席,会计、审计及咨询经验超10年[103] - 郑桢42岁,2013年5月10日加入集团,是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现是左权鑫瑞冶金矿山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该公司由Abterra Limited间接拥有22.8%权益[104][108] - 杜朗加34岁,2015年3月4日加入集团,是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为香港执业律师及香港律师会成员,现为罗氏律师行顾问[105][108] - 李九华为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106][109] - 黄镇雄46岁,2010年4月22日加入集团,是审核、提名及薪酬委员会主席,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107] 董事会构成及任期 - 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任期2年,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1年[123]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任期2年,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1年[128] 企业管治 - 公司在该年度及报告日期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企业管治守则》的规定,但偏离守则条文A.2.7[121] - 公司年内及报告日期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A.2.7[126] - 董事会负责监督公司业务,确保公司良好管治及遵守法规,以促进公司成功和股东利益[124] 董事会会议及股东大会情况 - 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的董事会会议和股东大会次数及董事出席记录有总结[15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董事会会议5次,股东大会3次[154] - 非执行董事白天辉出席股东大会次数为0/1,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0/0[154] 提名委员会相关情况 - 提名委员会检讨及评估董事会成员组合,推荐新董事人选时会考虑多元化效益[163][164] - 截至报告日期,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镇雄、郑桢、杜朗加[187][191] - 提名委员会最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成员组合并提建议[188][192] - 提名委员会考虑董事技能组合并向董事会提建议[188][192] - 提名委员会物色及提名候选人填补董事临时空缺,待董事会批准[188][192] - 提名委员会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并披露结果[188][192] - 提名委员会就董事委任、重新委任及继任计划向董事会提建议[193]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会议2次[195] - 提名委员会主席黄镇雄先生出席会议次数为2/2[196] - 提名委员会成员郑桢先生出席会议次数为2/2[196] - 提名委员会成员杜朗加先生出席会议次数为1/2[196] 董事保险及培训 - 公司为董事及公司秘书安排了法律诉讼保险[165][168] - 公司向新任董事提供全面迎新资料,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66][167][169] 证券交易操守守则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的标准守则作为证券交易操守守则,董事2018年均遵守该守则[172][174] 薪酬委员会相关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薪酬委员会由执行董事李九华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镇雄、郑桢、杜朗加组成[173] - 截至报告日期,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九华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镇雄、郑桢、杜朗加[175]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薪酬委员会会议,黄镇雄、郑桢、李九华出席率为100%,杜朗加出席率为50%,高震云无会议可出席[181][182] - 年内薪酬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检讨集团薪酬政策、董事及高管表现并建议薪酬、建议新委任人员薪酬[185][189]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186][190]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审核委员会成员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7] 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 上市规则规定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应分别最少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成员[151] - 上市规则规定董事会成员最少三分之一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最少有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备符合上市规则规定的专业资格或会计等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51] 独立非执行董事相关情况 - 公司收到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作出的年度独立性确认[1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镇雄为公司服务超9年,董事会认为其能为公司事务带来独立客观视角[150] 董事会多元化政策 - 董事会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