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icon
搜索文档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21: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增加13.1%至48.0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42.4百万港元)[5] - 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42,403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7,973千港元,同比增长13.1%[19] - 公司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总收益为4797.3万港元,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4240.3万港元增长13.2%[77] - 毛利减少51.8%至16.00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3.3百万港元)[5] - 除税前亏损11.5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除税前溢利0.7百万港元)[5] - 期内亏损12.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0.9百万港元)[6] - 公司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录得亏损1292.2万港元,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91.7万港元亏损扩大1309.4%[77] - 归母公司股东净亏损达1257.1万港元,同比大幅扩大1132%[37] - 公司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29港仙,较二零二四年同期的0.2港仙增长1045%[7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大幅增至31.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9.1百万港元)[6] - 行政开支增至25.5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9.8百万港元)[6] - 员工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8,536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0,429千港元,同比增长22.2%[31] - 财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523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663千港元,同比增长26.8%[30]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39万港元,同比下降16.5%(2024年同期为166.5万港元)[3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长寿科学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5,180千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4,253千港元,同比增长36.1%[19][23]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7,22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720千港元,同比下降20.3%[19][23] - 长寿科学业务分部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4,342千港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10,945千港元,亏损扩大151.9%[23]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16,23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06千港元,同比下降24.2%[23] - 长寿科学业务贡献收益3425.3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71.4%,但录得分部亏损1094.5万港元[77][76]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录得收益1372.0万港元及分部溢利1230.6万港元[77] - 长寿科学业务中医疗产品销售收益3260万港元,诊断及检测服务收益170万港元[76] - 借贷业务收益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1722.3万港元下降至二零二五年上半年的1372.0万港元,降幅20.3%[80] - 长寿科学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34,253,000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及检测贡献1,698,000港元,长寿生物制品销售贡献32,555,000港元[103] - 长寿科学业务2025年上半年分部亏损约10,945,000港元[103] - 证券投资净收益约120,000港元,同比减少约47%(二零二四年上半年:226,000港元)[105] - 野生西洋参酒保健产品贸易业务在起步阶段取得亮眼销售成绩[104] - 诊断咨询及医学检测服务收入因渠道重组受到影响[10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9,817千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35,190千港元,同比增长258.5%[27] - 中国内地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2,58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783千港元,同比下降60.8%[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有限公司100%股权(截至公告日未订立具法律约束力协议)[111] - 公司无资本承担于2025年6月30日(2024年12月31日:无)[122]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于2025年6月30日(2024年12月31日:无)[123] - 公司无中期股息派付建议于2025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无)[133] - 未支付股息[40] - 公司发行90,124,751股新股每股0.34港元净认购价约0.338港元[134]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30,442,416港元[135] - 所得款项净额36.3%用于香港长寿科学业务[135] - 所得款项净额13.2%用于深圳长寿科学销售渠道[135] - 所得款项净额17.5%用于收回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法律费用[135] - 所得款项净额33.0%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35] - 公司被申索履行可换股票据本金总额220,000,000港元或转换110,000,000股普通股[126]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主席闫立先生、行政总裁闫一帆先生、李小双先生及曹众女士[140]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何亦武博士及吕长胜先生[14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李思先生、黄江先生及黄慈波教授[140] - 公司董事会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140] - 公司名称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140] - 公告明确中英文本歧义时以英文本为准[140] 其他财务数据 - 净净资产增加7.9%至431.5百万港元(2024年末:400.1百万港元)[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30.0百万港元(2024年末:47.8百万港元)[10] - 存货大幅增至17.7百万港元(2024年末:1.3百万港元)[10] - 应收贷款及利息增至228.8百万港元(2024年末:185.6百万港元)[10] - 总资产从2024年6月30日的454,74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25,239千港元,减少6.5%[23] - 公司于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简明综合资产净值为4.315亿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的4.001亿港元增长7.8%[78] - 新增租赁使用权资产473.1万港元(2024年同期无新增)[42] - 出售全部上市股权投资215.8万港元[44][46]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8.66亿港元,同比增长5.3%[48] - 应收贷款减值准备达6.37亿港元,坏账率73.6%[48] - 无抵押应收贷款占比76.1%(6.59亿港元)[49] - 应收账款余额1365.4万港元,同比下降81.1%[52] - 90天以上逾期应收贷款占比85.2%(1.95亿港元)[52]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180.827百万港元增至185.958百万港元,增长2.8%[55] - 通过战略合作伙伴100%出资的个人贷款应收款项从126.75百万港元增至134.301百万港元,增长6%[55] - 应付账款总额从70.78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9.702百万港元,减少58%[57] - 即期至30天应付账款从70.575百万港元降至27.245百万港元,减少61.4%[57]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从11.541百万港元降至9.105百万港元,减少21.1%[57] - 其他借贷从9.413百万港元降至6.913百万港元,减少26.6%[57] - 已发行股份从546.53百万股增至636.654百万股,增长16.5%[62] - 股本从5.465百万港元增至6.366百万港元,增长16.5%[62] - 应收关联公司香港中基1号国际医疗集团款项从2.516百万港元降至1.98百万港元,减少21.3%[68] - 循环贷款利息收入为1.5百万港元[68]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0,036,000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减少约37%(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47,842,000港元)[109] - 流动资产净值约405,862,000港元,较二零二四年末增长约9%(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372,047,000港元)[109] - 银行及其他借贷为9,105,000港元,同比减少约21%(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11,541,000港元)[109]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1%,较二零二四年末下降0.8个百分点(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9%)[120] - 已发行普通股总数增至636,654,300股,较二零二四年末增加约16.5%(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546,529,549股)[110][113] - 证券投资持有量降至零(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158,000港元)[105] 业务运营和战略 - 通过东卫律师事务所成功收回陕西国信投战略伙伴贷款现金670万元人民币及信托账户现金290万元人民币[80] - 公司为安排一项下战略伙伴贷款提供100%贷款本金,为安排二项下贷款提供20%至30%初始本金[73] - 公司已整理49名债务人案件材料,继续在北京、天津及无锡法院追讨外贸信托债务[81]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列出36笔减值贷款,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未偿还总额约10.76亿港元[82] - 独立追缴委员会已从36笔减值贷款中的4笔收回款项,涉及两名借款人[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有398个活跃账户,其中389个为个人客户,9个为企业客户[85] - 五大客户利息收入占比51%(2024年上半年:33%),单一最大客户占比30%(2024年上半年:24%)[85] - 最大客户应收贷款结余占比40%,五大客户合计占比89%(2024年12月31日:40%及92%)[87]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预设回报率为每年12%[89] - 风险拨备补助金比例为转介客户初始贷款本金的20%至30%[91] - 公司对泛华及海尔云贷的每笔小额抵押贷款出资10%本金,战略伙伴自行出资90%[93] - 公司对外贸信託名下的每笔房屋贷款出资100%本金[93] - 战略伙伴业务下外贸信託及陝西國信投平均贷款规模为人民币860,000元,利率区间8.4%至19.2%[94] - 战略伙伴泛华及海尔云贷平均贷款规模为人民币200,000元,利率区间12%至18%[94] - 战略伙伴业务五大借款人占其他应收款项总额20.13%,贷款杠杆比率介于26.74%至54.05%[97]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五大借款人占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79.38%,贷款杠杆比率介于31.79%至74.69%[101] - 战略伙伴贷款资产未减值前约178,004,000港元,账面净值约113,422,000港元[97]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贷款资产未减值前约865,512,000港元,账面净值约228,801,000港元[10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HK)将于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8 19:16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如有) [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8 19:11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会议议程 - 考虑及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 考虑及批准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自愿公告合作备忘录
2025-08-08 16:47
市场扩张和合作 - 2025年8月8日,浤烽发展与中航健康订立合作备忘录[4] - 浤烽提供产品服务及系统支援,中航提供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4] 用户数据 - 中航健康注册客户超60万,服务逾300家世界级企业,年服务数百万人次[5] 未来展望 - 合作或完善公司长寿科学布局,开拓新收入来源[7] - 若合作实行,公司将因扩展业务获益[8]
中基长寿科学:清盘呈请现已撤回
智通财经· 2025-08-08 12:39
公司动态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公告香港法院已于2025年8月6日批准并下令撤回针对公司的呈请 [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HK):针对公司的呈请现已撤回
格隆汇· 2025-08-08 12:35
公司法律进展 - 香港法院于2025年8月6日批准并下令撤回针对中基长寿科学的呈请 [1] - 呈请人先前提交的同意传票已获法院批准 [1] - 公司律师确认针对公司的法律呈请现已正式撤回 [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清盘呈请现已撤回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2:33
公司公告 - 香港法院于2025年8月6日批准并下令撤回针对中基长寿科学(00767)的呈请 [1]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最新进展公告撤回清盘呈请
2025-08-08 12:2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基长寿科学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767[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8日[4] 公司人员信息 - 执行董事有闫立、闫一帆、李小双、曹众[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李思、黄江、黄慈波[5] - 非执行董事有何亦武、吕长胜[5] 清盘情况 - 公司曾面临法律费用清盘呈请[3] - 2025年8月6日香港法院批准同意传票,清盘呈请撤回[3]
中基长寿科学(00767)拟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100%股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20:12
收购交易 - 中基长寿科学拟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基于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1] - 目标公司主要从事细胞疗法、细胞药品研发转化和健康长寿管理服务 [1] - 目标公司现持有亚洲综合细胞库 [1] 亚洲综合细胞库资质 - 亚洲综合细胞库是世界最大的国际自体免疫细胞库,符合多项国际认证标准(FDA、AABB、PIC/S cGMP等) [2] - 该细胞库是亚洲唯一获得美国FDA注册认可和ISBER-IRL认证的免疫细胞、干细胞双种类全体系国际临床细胞库 [2] - 细胞库位于中国香港,储存和应用流程符合香港卫生署认可标准,由一级医务化验师完成检测和核实 [2] 技术能力与业务规模 - 亚洲综合细胞库拥有多项专利技术(防癌早筛、NK细胞、干细胞、软骨细胞等)和22个先进医疗检测平台 [3] - 可为全球30万人提供免疫细胞储存、防癌早筛、长寿医学检测等服务 [3] - 未来可实现收入超过300亿港元 [3]
中基长寿科学拟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100%股权
智通财经· 2025-08-04 20:11
收购交易 - 中基长寿科学拟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收购亚洲综合细胞库100%股权 交易基于2025年8月4日签署的不具法律约束力谅解备忘录 [1] - 目标公司核心业务涵盖细胞疗法研发转化 细胞药品开发及健康长寿管理服务 [1] 标的公司资质与地位 - 亚洲综合细胞库为世界最大国际自体免疫细胞库 同时符合FDA AABB PIC/S cGMP Isber-IRL FACT CAP ISBT128等七大国际标准 [2] - 亚洲唯一获得美国FDA注册认可的免疫细胞与干细胞双种类全体系临床细胞库 并获ISBER-IRL免疫细胞库认证 [2] - 检测储存流程经香港卫生署认可的一级或二级医务化验师执行 并由实验室总监双重复核确保超越本地安全标准 [2] 技术能力与业务规模 - 拥有防癌早筛 NK细胞 干细胞 软骨细胞等专利技术 配备22个先进医疗检测平台 [3] - 细胞库2018年11月投入运营 具备为全球30万人提供免疫细胞储存及健康管理服务的容量 [3] - 业务覆盖防癌早筛 长寿医学检测 细胞疗法研发三大领域 未来收入潜力超过300亿港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