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业集团(01129)

搜索文档
中国水业集团(01129.HK)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刊发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5 18:03
公司公告 - 中国水业集团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8日下午4时30分在香港九龙湾宏照道19号金利丰国际中心8楼H室召开 [1] - 会议议程包括批准刊发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董事会将考虑建议派发中期股息(如有)[1]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8-15 17:36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下午4时30分在香港举行[3] - 会议将批准刊发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建议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公告信息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15日[4] - 公告时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4]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32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2亿港元,普通股20亿港元,优先股2亿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已发行普通股(不含库存股份)6.32193928亿股,库存股份0股[2] 购股期权 - 2021年6月3日购股期权计划,上月底及本月底结存股份期权数为0,本月发行新股数为0,转让库存股份数为0,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总数1596.5397万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增减总额为0股[5] - 本月库存股份增减总额为0股[5]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5-27 20:47
购股计划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年报日期,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5,965,397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的2.78%[2]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8:0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8.35%至5.366亿港元(2023年:7.49亿港元)[8] - 年度亏损扩大56.35%至3.34亿港元(2023年:2.136亿港元)[8] - 2024年净亏损约3.3403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1.2039亿港元[3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2228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7883万港元[32] - 整体收益5.3663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1234亿港元[35] - 整体毛利8713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9539万港元[35] - 总收益下降28.3%至5.3664亿港元,毛利下降52.3%至8713万港元,毛利率由24.37%降至16.24%[83] - 每股亏损扩大至112.15港仙(2023年:84.72港仙)[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16.03%至5,361万港元(2023年:4,620万港元)[10] - 行政及销售开支减少因实施更严格成本控制措施[33] - 其他经营开支净额减少267万港元至478万港元,降幅35.8%,主要因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撇销[37]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总额减少4058万港元至2.022亿港元,降幅16.7%,因成本控制及子公司并表周期变化[38] - 剔除宜春水务后余下集团总开支1.390亿港元,其中员工成本及遣散费5748万港元占41.3%[39] - 融资成本增加664万港元至5504万港元,主要因新银行贷款及在建工程资本化利息减少[48] - 所得税开支为1571万港元,包含出售收益相关税款1888万港元,剔除后实际为税务抵免317万港元[49] - 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减少135万港元至38万港元,主要为股息收入及非上市基金收益[51] - 金融资产收益同比下降78.03%至38万港元(上年同期:173万港元)[66]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从109,280,000港元降至91,680,000港元[122] 各业务线表现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及毛利减少主因上网电量大幅减少[33][35] - 再生能源业务收益下降40.2%至1.9119亿港元,毛损率扩大至6.67%,较去年13.74%的毛利率恶化20.41个百分点[83]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收益增长254%至5378万港元,毛利率提升至15.64%[83] - 污水处理业务处理量下降1.55%至2849万吨,平均处理费上涨至每吨1.36-2.10港元[87] - 宜春污水处理项目收益下降10.2百万港元(-22.0%)至36.08百万港元,而余下集团收益增长8.41百万港元(+21.6%)至47.33百万港元[88] - 建造服务收益下降80.71百万港元(-39.2%)至125.16百万港元,主要因宜春水务集团仅并入9个月收益及建造活动减少[91] - 建造服务毛利下降31.72百万港元(-50.9%)至30.59百万港元,其中宜春项目贡献毛利下降29.80百万港元[91] - 再生能源业务收益下降128.75百万港元(-40.2%)至191.19百万港元,毛损扩大56.72百万港元至12.75百万港元[93][94] - 上网电量下降36.12%至313,379.26兆瓦时,总装机容量下降28.92%至103.28兆瓦[93] - 电力销售收益下降118.73百万港元(-41.0%)至170.96百万港元,其中政府电价补贴下降39.6%至49.35百万港元[93][94][95] - 向地方电网销售电力收益下降84.04百万港元(-41.4%)至119.10百万港元,占再生能源总收益62.29%[93][95] - 平均电费下降10.3%至每千瓦时0.52港元,平均压缩天然气费上升13.4%至每立方米2.63港元[93] - 固体有机肥料销售收益增长4.98倍至5.21百万港元,实现毛利1.24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毛损0.36百万港元)[94]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收益5,378万港元,同比增加3,859万港元,增幅254%[100] -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毛利841万港元,同比增加1,009万港元,由亏损168万港元转为盈利[100] 资产和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锐减69.65%至4,516万港元(2023年:1.488亿港元)[8] - 资产净值下降35.72%至10.55亿港元(2023年:16.41亿港元)[8] - 流动比率微升至1.26倍(2023年:1.17倍)[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3895万港元至4516万港元,主要因债务偿还及可再生能源收入减少[56] - 流动资产净值减少3664万港元至20784万港元,流动比率由1.31倍降至1.26倍[57] - 资产净值减少18529万港元至105503万港元,总资产减少31589万港元至231917万港元[57] - 存货同比增长13.23%至5,759万港元(上年同期:5,086万港元)[6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长4.99%至7.7914亿港元(上年同期:7.3495亿港元)[67] - 其他应收款项净额减少631万港元至5271万港元,主要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72] - 应收贷款净额减少452万港元至59万港元,确认减值亏损483万港元[74][75] - 按金及预付款项净额减少2528万港元至6128万港元,确认材料采购预付款项减值亏损77万港元[76] - 总负债减少1.306亿港元至12.641亿港元,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及融资租赁负债[78] - 资产负债比率升至54.51%,较上年52.93%增长1.58个百分点[78]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5.63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2716亿港元下降10.2%[7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4138万港元至3.8575亿港元,主要因建筑成本及新业务开展所致[82] - 融资租赁债务及贷款从823,220,000港元降至606,690,000港元[123] 减值亏损 - 资产减值亏损因可再生能源项目持续录得运营亏损[3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损失6260万港元,较上年478万港元增长1209.6%[40]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5076万港元,较上年174万港元增长2817.2%[40] - 商誉减值损失2174万港元,上年无减值[40] - 贸易应收款项及贷款减值损失1421万港元,较上年6835万港元下降79.2%[43] - 应收贷款及垫款预期信贷损失率介于72.1%至100%,因债务人违约风险上升[45] - 可再生能源业务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86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67万港元大幅增加[71]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1413万港元,主要因中国办公楼租赁市场下滑导致估值下跌[50] - 证券投资未变现亏损192.5万港元,其中上市证券亏损442.2万港元[64] 现金流和融资 - 资本开支大幅减少至148万港元(上年6584万港元),主要用于收购特许权无形资产[60] - 2025年1月完成供股发行2.87亿股,净筹资最多9010万港元[60] - 供股发行287,360,964股,认购181,236,446股,认购率63.07%,未认购106,124,518股占36.93%[113] - 供股总筹资约93,680,000港元,净额约90,100,000港元[114] - 供股资金用途:偿还负债68,000,000港元占75%,生物质燃气项目15,000,000港元占17%,营运资金7,100,000港元占8%[114] - 来自关联公司贷款8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22万港元增长46%[81] 业务发展和项目 - 济宁海晟及海源水务提标改造后水价上调至2.06元/吨,预期推动未来营收增长[12] - 年内新增装机容量3.7MW包括大石桥2MW和云阳1.704MW项目[14] - 光量子窑气化热解技术使能源转化效率提升40%[17] - 2024年公司获得电价补贴超过一千万元[18] - 上海睿利公司2024年获取七个外部订单[22] - 勃利县农业废弃物利用项目已完成30%土建工程量[24] - 2024年2月成功中标香港西九龙区厨余回收项目[20] - 菲律宾达沃市签署垃圾填埋气发电合资协议[19] - 与阿联酋合作伙伴达成合资协议开拓中东市场[19] - 南京空间大数据产业园出租率达55%[25] - 物业投资项目数量由4个减少至2个,总占地面积约56,884平方米[97] - 南京空间大数据产业基地已完成,地盤面积26,340平方米,楼面面积72,853平方米,集团权益100%[98] - 鸿鹄蓝谷智慧广场在建中(95%),地盤面积30,544平方米,楼面面积43,738平方米,集团权益100%[98] - 玻璃资源获授玻璃管理合约总值约3.19亿港元,厨余合约总值约8,700万港元[99] - 玻璃资源厨余收集服务合约于2024年3月开始运营[99][102] - 融资租赁安排涉及污水处理设备,代价600万元人民币(约646.7万港元),租期60个月[107] 资产出售和交易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51%股权导致财务表现不再并表[34]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录得税前收益4340万港元,税后净收益2452万港元[52] - 出售安发国际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终止,原定代价2.7亿元人民币[103][105] - 出售宜春水务集团51%股权完成,总代价1.95亿元人民币(约2.11亿港元)[108] 应收账款压力 - 应收账款压力显著,三个污水厂累计应收账款超4,000万元人民币,电费补贴累计超6亿元人民币[11] - 应收账款压力需重点缓解,计划优化三家污水公司[27] - 可再生能源业务应收电费补贴达6.8604亿港元,占贸易应收款89.86%[68] - 应收政府上网电价补贴同比增长3.85%至6.8604亿港元(上年同期:6.6064亿港元)[68] - 污水处理服务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加371万港元至4891万港元,占应收总额6.28%[73] - 已竣工物业销售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减少320万港元至1010万港元,占应收总额1.30%[73] - 玻璃和厨余回收业务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加975万港元至1215万港元,占应收总额1.56%[73] 环境和社会贡献 - 截至2024年底估计减排二氧化碳超200万吨[14] - 已储备VCS存量碳资产约100万吨[16]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包括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135] - 公司副总裁潘轶旻于2021年3月获委任并分管法律及风控部[138] - 公司副总裁邓宝城于2019年1月获委任并现任新中水再生资源投资董事长[139] - 公司副总裁钟伟光于2022年5月获委任并为投资委员会成员[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长盛于2021年2月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成员[13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麦家荣于2024年9月获委任[137]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140] - 董事可亲身或通过电子设备出席董事会会议[141] - 董事获提供充足及相关的资料以协助作出知情决定[141] - 董事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18/20(90%)[142],胡斯云7/20(35%)[142],朱燕燕20/20(100%)[142],黄兆强20/20(100%)[142],丘娜7/20(35%)[142],林长盛18/20(90%)[142],麦家荣7/20(35%)[142] - 审核委员会会议出席率:黄兆强5/5(100%)[142],林长盛5/5(100%)[142],丘娜2/5(40%)[142],麦家荣2/5(40%)[142] - 薪酬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2/2(100%)[142],黄兆强2/2(100%)[142],林长盛2/2(100%)[142] - 提名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2/2(100%)[142],黄兆强2/2(100%)[142],林长盛2/2(100%)[142] - 投资委员会会议出席率:朱勇军1/1(100%)[142],胡斯云1/1(100%)[142],朱燕燕1/1(100%)[142] - 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率:朱勇军5/5(100%)[142],胡斯云1/5(20%)[142],朱燕燕5/5(100%)[142],黄兆强5/5(100%)[142],丘娜1/5(20%)[142],林长盛5/5(100%)[142],麦家荣4/5(80%)[142] - 股东周年大会出席率:朱勇军1/1(100%)[142],朱燕燕1/1(100%)[142],林长盛1/1(100%)[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与主席举行1次私人会议[144][147]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2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1] - 独立非执行董事背景:2名注册会计师(黄兆强、林长盛)及1名律师(麦家荣)[151] - 公司董事会中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提供制衡机制保障股东及集团利益[156] - 公司于2024年9月3日委任1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3]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7] - 回顾年度内提名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评估董事会组成及成员贡献[162]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为54岁至66岁,包含3名男性及1名女性[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董事会年期自2012年10月至2024年9月不等[162] - 董事须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退任后可重选连任[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须通过股东独立决议案批准方可续任[158] - 董事会成员专业经验涵盖环保、投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企业融资及法律领域[162] - 董事候选人评估标准包括18岁或以上年龄要求及多元化背景考量[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约376名,其中女性员工96名,占比25.53%[164] - 董事会5名董事中有1名女性董事,公司认为已实现性别多元化[164] - 提名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2次会议[166] - 薪酬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2次会议[174] - 执行董事薪酬分布:1人薪酬在0-50万港元范围,2人薪酬在50万-100万港元范围,1人薪酬在100万-200万港元范围[173] - 2023年执行董事薪酬分布:0人薪酬在0-50万港元范围,3人薪酬在50万-100万港元范围,2人薪酬在100万-200万港元范围[173] - 朱女士、黄先生完成三类持续专业发展培训(监管发展、监管最新信息、企业管治/会计/专业技能)[167] - 朱先生仅完成监管发展相关培训[167] - 林先生、麦先生、胡先生、丘女士完成监管最新信息相关培训[167] - 公司于2013年8月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163] - 薪酬委员会负责咨询和建议执行董事薪酬,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3[175] - 公司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长期奖励计划,政策依据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0[176] 风险管理和内部监控 - 公司面临外汇利率风险,资产、贷款及主要交易大部分以人民币为单位,财务报告以港元列示,汇率波动影响财务状况[124] - 公司面临股价风险,投资上市股本证券及基金可能因不利股价变动带来账面或实际投资亏损[124] - 公司流动性风险上升,可能无法取得足够资金履行到期财务责任,正通过供股计划改善资本流动性[126] - 公司营运及定价风险略有上升,因内部程序、人员或系统不足,以及地方政府可能拒绝水费调升申请[127] - 公司投资风险上升,任何投资均可能发生亏损,已设立投资委员会进行项目评估和批准[129] - 公司人才供应及留聘风险无变化,可能无法吸引和留聘具备所需技能及经验的主要人员[129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8:02
财务表现 - 收入为2,921.9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4.26%[1] - 毛利为499.1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5.19%[1] - 期内虧損為773.01百萬港元,同比增加104.65%[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788.21百萬港元,同比增加39.84%[1]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2.74港仙,同比增加39.80%[1] - EBITDA為456.40百萬港元,同比下降48.61%[1] 资产负债情况 - 總資產為32,628.22百萬港元,同比下降3.20%[9] - 總負債為17,142.82百萬港元,同比下降0.88%[9] - 資產負債比率為52.54%,同比上升2.40個百分點[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為10,396.18百萬港元,同比下降7.95%[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039,618千港元,非控股权益为508,922千港元[14] - 本公司总资产为2,062,940千港元,总负债为1,137,707千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62,175千港元[14,15,17,18] 损益情况 - 期內虧損為78,821千港元,其他全面虧損為10,948千港元,總全面虧損為90,305千港元[19] - 期內向非控股股東支付股息2,399千港元[19] 资产构成 - 物業、廠房及設備為560,426千港元,使用權資產為306,475千港元,經營特許權為632,076千港元[16] - 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為959,188千港元,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為531,756千港元[17,18] - 銀行借貸為409,571千港元,租賃負債為305,961千港元[18] - 透過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處理的金融資產為1,064千港元,透過損益按公平值處理的金融資產為11,653千港元[16,17] 主营业务情况 - 本集团主要从事供水、污水处理及建造服务、开发及销售可再生能源、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25] - 供水服务收入为53,096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4%[28] - 污水处理服务收入为46,43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0%[28] - 供水及污水处理基建设施建造收入为34,83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9%[28] - 电力销售收入为91,00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9%[28] - 提供供水、污水处理及建造服务分部的利润为8,445千港元,开发及销售可再生能源分部亏损55,299千港元[33] - 集团除税前亏损为73,700千港元[33]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17,50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6.1%[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7,541千港元,较年初减少47.8%[23] 分部信息 - 公司须报告分部的收益为385,769千港元[36] - 公司须报告分部的溢利/(亏损)为5,092千港元[36] - 公司未分配企业开支为27,678千港元[36] - 公司利息收入为23千港元[36] - 公司固定票息债券及其他贷款之利息为8,292千港元[36] - 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的金融资产之收益净额为397千港元[36]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为3,016千港元[36] 其他收支情况 - 公司利息收入为222千港元[39] - 公司利息开支为29,339千港元[41] - 公司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5,993千港元[42] - 公司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77,34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2%[45] - 公司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7,96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45] - 公司销售成本中特许权无形资产为27,49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9%[45]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9,52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3%[45] - 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2,627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6%[45] - 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虚损426千港元[45] - 公司撤销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虚损3,314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4%[45] 金融资产情况 - 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的金融资产为11,65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7%[50][5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为829,29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54]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为96,76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54]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561,779千港元[1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2,873,610千股[1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本承诺为61,589千港元[1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与借款人之间的未偿还贷款余额为35,400,000港元[17] - 迅盈控股有限公司已在中国内地获得法院判决承认和执行最终判决[17] - 迅盈控股有限公司已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交仲裁通知,对借款人展开仲裁程序[17]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针对泰恒基础设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诉讼获得胜诉,判令泰恒应偿还约3,900,000港元的本金及利息[61]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市海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超越燃气有限公司的合作合同纠纷案,广州海德获得仲裁裁决,云南超越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1:07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收入为292,195千港元,同比下降24.26%[2] - 公司毛利润为49,913千港元,同比下降55.19%[2] - 公司期内亏损为77,301千港元,同比增加104.65%[2] - 公司EBITDA为45,640千港元,同比下降48.61%[2] - 公司总资产为3,262,822千港元,同比下降3.20%[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7,541千港元,同比下降47.88%[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2.54%,同比增加2.40%[2] - 公司每股亏损为2.74港仙,同比增加39.80%[2] - 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90,305千港元,同比减少0.70%[6]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62,94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17,988千港元有所下降[7]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199,8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52,689千港元有所减少[7]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137,7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70,201千港元有所增加[8]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62,17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2,488千港元大幅下降[8]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2,125,11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300,476千港元有所减少[8] - 公司股本为28,736千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8] - 公司股份溢价及储备为1,010,8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0,651千港元有所减少[8]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76,57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59,232千港元有所减少[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收益为292,195千港元,同比下降24.3%[13] - 公司税前亏损为46,004千港元,同比扩大1,576.5%[17] - 未分配企业开支为20,827千港元,同比下降24.8%[16] - 非流动资产增加69,003千港元,同比增长16.3%[19] - 公司总利息收入为777千港元,总利息开支为25,073千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5,99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6,097千港元有所下降[21] - 公司总非流动资产增加113,745千港元,其中污水处理及建造服务部门增加28,146千港元,开发及销售可再生能源部门增加61,706千港元[20] - 公司总报告分部资产为3,262,822千港元,总报告分部负债为1,714,282千港元[22] - 公司总雇员成本为85,306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6,238千港元有所下降[25] - 公司总摊销费用为27,49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5,705千港元有所增加[25]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74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96港仙有所增加[26] - 公司未建议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7] - 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总价值为13,70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5,460,000港元大幅减少[28] - 公司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值为28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6,000港元有所增加[28] - 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处理的金融资产为11,65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103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公司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平值处理的金融资产为1,06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70千港元有所减少[29]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959,18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35,223千港元有所增加[33]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的亏损拨备为8,5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628千港元有所减少[33] - 公司其他应收款项的亏损拨备为44,28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3,898千港元有所增加[33] - 公司应收贷款的亏损拨备为256,88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3,162千港元有所增加[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820,72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0,698千港元有所增加[3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222,33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5,878千港元有所增加[36] - 公司普通股股份数目在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均为2,873,610千股,金额为28,736千港元[37] - 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61,58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8,275千港元有所减少[37]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与四会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及达信管理有限公司的应收贷款未偿还结余为35,400,000港元[38] - 达信管理有限公司已被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清盘,清算人已对达信的中国附属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及调查[39] - 公司通过中国法院判决成功收回达信未偿还结余及相关利息,并于2016年8月冻结达信持有的四会污水全部股权,冻结期至2019年8月[40] - 2020年6月,公司提交恢复执行申请,继续冻结四会污水全部股权至2022年7月[40] - 2018年3月,达信出售其于达信(惠州)的全部股权,但未收到购买代价人民币1,000,000元,法院判决泰恒应偿还约3,900,000港元本金及利息[41] - 2020年3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作出仲裁判决,要求各担保人共同及各自承担责任,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41] - 2022年1月,公司再次申请恢复执行2015年7月的最终判决,继续冻结四会污水全部股权至2025年7月[41] - 2023年5月,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承认并认可在中国内地执行担保人仲裁裁决[41] - 2024年3月,公司再次申请冻结四会污水全部股权,冻结期延长至2026年6月[41]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应收达信的应收贷款43,600,000港元已作全数减值[41] - 广州海德与云南超越燃气合作纠纷案中,仲裁庭裁定云南超越燃气需支付本金人民币8,560,000元及逾期还款利息[42] - 云南超越燃气未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广州海德向昆明市法院申请民事强制执行[43] - 云南超越燃气及担保人未能履行和解协议,昆明市法院宣判担保人应于十日内偿还仲裁费用、本金及相关利息[44] - 新中水能源与新中水碳能因未付金陵建工约人民币151,590,000元的建筑费用被起诉[45] - 江宁法院查封新中水能源与新中水碳能的土地使用权,查封期限为2022年2月18日至2025年2月17日[46] - 双方达成初步和解协议,玄武人民法院决定暂缓开庭审理[46] - 相关建筑债务金额人民币99,910,000元已确认为集团其他应付款项[46] - 新中水(南京)能源有限公司与相关方达成和解协议,确认未结付建筑债务为人民币99,910,000元,并制定还款时间表[47] - 新中水能源及新中水碳能根据和解协议共同及个别支付未结付建筑债务人民币89,910,000元,包括违约申索人民币8,000,000元[47] - 新中水碳能于2023年6月完成出售,不再为公司附属公司[47] - 惠州鸿鹄恒昌置业有限公司与中民筑友达成和解协议,确认应付中民筑友人民币28,420,000元[49] - 鸿鹄恒昌及鸿鹄投资因未履行民事调解令责任被法院列为被告,土地使用权被没收至2025年3月9日[50] - 鸿鹄恒昌与中荣煜建筑就建设工程施工合约发生纠纷,中荣煜建筑要求结付工程款项及违约金合共约人民币31,600,000元[50] - 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为77,300,000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7,770,000港元增加104.6%[5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8,820,000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56,360,000港元增加39.9%[53]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292,195,000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385,769,000港元减少24.3%[5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49,913,000港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11,382,000港元减少55.2%[53]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7.08%,较2023年上半年的28.87%下降11.79个百分点[53] - 2024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及毛利减少,主要由于运作中的垃圾填埋场减少及上网电量大幅减少[53] - 2024年上半年供水相关建设业务收益及毛利减少,主要由于工程及建设合约减少[53]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增加,主要由于贷款借贷增加[53] - 2024年上半年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增加,主要由于采用新水费[54]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及销售开支减少,主要由于实施更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53] - 公司出售宜春水务集团51%股权,该集团2024年上半年贡献收益1.528亿港元,占总收益52.31%,毛利4340万港元,占总毛利86.95%[5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净额为2072万港元,同比增长730万港元,主要由于玻璃回收业务收入增加[5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总开支减少1372万港元至1.0948亿港元,主要由于实施成本控制措施[5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增加427万港元至2934万港元,主要由于新银行贷款及在建工程资本化利息减少[5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预期信贷亏损拨备55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79万港元[6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6.8万港元[6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占合营公司溢利18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8万港元[6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为36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33万港元减少673万港元,主要由于溢利减少及股息收入减少[6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75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879亿港元减少7125万港元,主要由于偿还债务及收入减少[6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621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249亿港元减少1.2031亿港元[6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5.4854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4125亿港元减少9266万港元[6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为32.6282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3.7068亿港元减少1.0786亿港元,主要由于现金结余减少及人民币贬值[6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386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103万港元增加1757万港元,主要用于收购特许权无形资产[68] - 公司持有的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物业出租率为55%,总楼面面积为17808.23平方米[68] - 宜春物业及南京物业项目的账面值为199,970,000港元,较2023年底减少1,420,000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贬值[6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租金收入为2,160,000港元,同比增长19.34%,主要由于南京物业项目租出更多办公大楼单位[69] - 集团存货减少5,770,000港元至50,240,000港元,主要由于将存货用于经营垃圾填埋场[70] - 集团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2,720,000港元,占资产总值的0.39%,较2023年底减少1,250,000港元,主要由于香港证券市值下降及人民币兑港元贬值[71] - 集团持有的国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市值为515,000港元,累计未变现亏损为4,642,000港元[72] - 集团持有的富银融资租赁(深圳)股份有限公司H股市值为266,000港元,累计未变现亏损为722,000港元[72] - 集团持有的中国唐商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市值为283,000港元,累计未变现亏损为625,000港元[72] - 集团持有的华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市值为0港元,累计未变现亏损为2,000港元[72] - 集团持有的粤财信托新兴战略行业股权投资集合信托计划市值为11,653,000港元,累计未变现收益为2,309,000港元[7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未录得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处理的金融资产,董事会已缩减股本证券交易的短期投资[74]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在2024年6月30日约为9.5919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3523亿港元有所增加[75]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在2024年6月30日增加4003万港元至8.2073亿港元,主要由于政府上网电价补贴增加和污水处理费支付放缓[75] - 供水、污水处理及相关建设服务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9150万港元,占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的11.15%,增加1248万港元主要由于中国本地政府减缓支付污水处理费用[77] - 销售已竣工物业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减少139万港元至1191万港元,占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的1.45%[77] - 玻璃和厨余收集回收业务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增加904万港元至1145万港元,占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净额的1.39%[78] - 其他应收款项净额在2024年6月30日减少17万港元至5248万港元,主要由于可收回税项轻微增加[79] - 应收贷款净额在2024年6月30日减少538.7万港元至3000港元,主要由于确认减值亏损483万港元和人民币汇率贬值[80]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确认应收贷款减值亏损483万港元,涉及一笔向香港个别商人提供的贷款,因该笔贷款已经违约[81] - 公司按金及預付款項淨額於2024年6月30日為85,98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96,490,000港元減少10.9%[82] - 公司總負債於2024年6月30日為1,714,28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1,729,430,000港元減少0.9%[83] - 公司資產負債比率於2024年6月30日為52.54%,較2023年12月31日的51.31%上升1.23個百分點[83] - 公司銀行及其他借貸總額於2024年6月30日為590,49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629,310,000港元減少6.2%[84] - 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貸及其他貸款合計283,232,000港元,佔總借貸的47.96%[85] - 公司有抵押貸款佔總借貸的78.60%,無抵押貸款佔21.40%[85] - 公司固定利率貸款佔總借貸的81.11%,浮動利率貸款佔13.10%,免息貸款佔5.79%[85] - 公司未贖回債券金額於2024年6月30日為18,22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17,220,000港元增加5.8%[86] - 公司來自關聯公司貸款於2024年6月30日為54,61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58,220,000港元減少6.2%[87] - 公司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於2024年6月30日為561,780,000港元,較2023年12月31日的465,360,000港元增加20.7%[88] - 公司供水业务收益为53.0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58百万港元,毛利率为30.66%,同比下降9.38个百分点[89][90] - 公司污水处理业务收益为46.44百万港元,同比增加3.04百万港元,毛利率为39.15%,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89][92] - 公司供水总量为30,640,000吨,同比下降6.01%,平均供水费为每吨1.73港元[90] - 公司污水处理总量为38,030,000吨,同比增加0.29%,平均污水处理费为每吨0.98至2.13港元[92] - 公司建筑服务业务收益为92.3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0.21百万港元,毛利率为21.87%,同比下降15.38个百分点[89] - 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物业发展收益为100.2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0.83百万港元,毛利率为17.15%,同比下降21.90个百分点[89] - 公司总收益为292.1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3.58百万港元,总毛利率为17.08%,同比下降11.79个百分点[89] - 公司供水业务设计每日供水能力为360,000吨,同比增加100,000吨[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6:42
公司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公司收入为733,788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39.81%[4][6] - 二零二三年公司毛利为184,202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下降50.34%[4] - 二零二三年公司年度虧損为213,635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增长618.85%[4][6]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1.31%,较上一年度增加6.24%[4] - 公司流动比率为1.17倍,较上一年度下降0.14倍[4]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8,78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5,662千港元[4] - 公司资产淨值为1,641,244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61,174千港元[4] - 公司每股虧損(港仙)为8.47,较上一年度增长118.30%[4] - 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供水、污水处理及建造服务、再生能源开发及销售、物业投资及发展三个业务分部[41] 业务拓展与项目进展 - 集团在农业生物质燃气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安徽省霍邱县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项目于2023年8月投产并运行良好[11] - 集团在工业沼气领域取得突破,德州谷神蛋白生物质燃气提炼项目于2023年9月成功投产[12] - 集团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在印尼、菲律宾、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取得显著成效[14][15] - 集团推进垃圾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及资源再利用,开展光量子窑气化热解技术研发项目[16][17] - 集团获得国际金融公司第二笔绿色贷款,计划进一步在海外业务发展方面展开合作[18] - 集团水务板块稳定运行,逐步转型为综合水处理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20] - 公司转型为技术型水处理公司,取得多个污水处理项目交付成功,技术研发持续投入[27][28] 项目投资与合作 - 公司在2023财政年度与中国政府部门和公司签订了8项填埋场沼气收集及发电协议,涉及新再生能源项目[111] - 公司投资了金乡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合同价约为人民币24,500,000元,工程已于二零二四年一月完成[134] - 公司与萬融工程签订了海源升级改造合同,合同价约为人民币32,300,000元,工程预计将于二零二四年六月完成[135] 风险管理与企业治理 - 外汇利率风险是本集团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管理层积极监控汇率波动以缓解风险[148][149][150] - 股价风险是另一个主要风险,董事会定期审查和监控投资组合,制定清晰的投资政策和审批程序[153][154][155][156] - 流动资金风险是本集团面临的风险之一,管理层积极监控现金流量以确保足够的资金支持业务运营[157][158][159] - 董事会深信良好的企业治理可提升企业公信力,提高股东及其他股权持有人的权益[199] - 公司决心达到高水平的企业治理,持续监察和审阅企业治理常规以确保其符合有关规定[200]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2:10
公司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年度末,公司收入为733,788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39.81%[1] - 毛利为184,202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50.34%[1] - 公司年度虧損为213,63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增长618.85%[1]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51.31%,较上一年度上升6.24%[1] - 公司流动比率为1.17倍,较上一年度下降0.14倍[1]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8,78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9,662千港元[1] - 公司资产净值为1,641,244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61,174千港元[1] - 公司每股虧損(港仙)为8.47港仙,较上一年度增长4.59港仙[1] - 公司EBITDA为27,643千港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37,539千港元[1] 公司业务概况 - 本公司主要从事供水、污水处理、建造服务、开发销售再生能源和物业投资发展业务[8] - 公司收入分拆显示,供水服务、污水处理服务、电力销售等为主要收入来源[19] 公司债务情况 - 公司总负债为1,729,430,000港元,增加168,340,000港元主要由于新增银行借贷及融资租赁安排[115] - 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在2023年12月31日为51.31%,较2022年12月31日的45.07%有所增加[11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3年致力于发展环保新能源板块业务,重点推动生物质燃气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生物质燃气项目[191] - 公司在2023年推动了生物质燃气资源化利用项目,签约四个沼气发电项目并成功投产三个项目[191] 公司合作与投资 - 公司投资中国农业废弃物集中综合处理中心项目,投资额为100,000,000元[161] - 公司获得九龙及新界两区的玻璃管理合约,合约总额约为319,000,000港元[162] 公司财务审计与治理 - 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核数师事务所执行工作,但并不构成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核数准则进行的核证工作[184] - 公司设立了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阅公司的会计原则、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事宜[185]
中国水业集团(0112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18:00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385,76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3.07%[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111,3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8.67%[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37,77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幅度为707.87%[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EBITDA为88,81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23%[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总资产为3,264,08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6%[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总负债为1,471,31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5%[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1,41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0.44%[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资产净值为1,792,76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76%[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每股亏损为1.96港仙,较去年同期下降55.56%[4] - 公司截至六月三十日的资产负债比率为45.0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4]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37,923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7]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226,159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965,806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资本及储备总额为1,792,768千港元,较2022年底略有下降[8]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权益变动中,期内全面虧損总额为100,548千港元[9]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权益变动中,向非控股股东支付股息金额为18,707千港元[9]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为90,924千港元[11]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5,362千港元[11]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4,442千港元[11]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的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44千港元[1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分部资产总额为32.64亿港元,分部负债总额为14.71亿港元[2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融资成本为25.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98亿港元有所下降[2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支出为10.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15亿港元有所减少[2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1.96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26港仙有所增加[32]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总额约85.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79亿港元有所增加[34] 业务表现 - 供水服務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至58.6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2.08亿港元有所减少[19] - 污水處理服務收入在2023年上半年基本持平,为43.40亿港元,与2022年同期的43.18亿港元相近[19] - 电力销售额在2023年上半年下降至156.60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21.68亿港元有明显减少[19] - 可再生能源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贡献了171,110,000港元的收入[84] - 供水业务的规模缩小,但公司主要业务未变,继续开展现有业务[81] 合同及诉讼 - 達信公司被高等法院根據公司清盤程序進行清盤[42] - 達信公司在中國內地收回未償還結餘及相關利息[43] - 達信公司在中國內地執行中國判決[43] - 達信公司被凍結持有的四會污水全部股權[43] - 達信公司向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提交仲裁通知[44] - 泰恒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應償還合共約3,900,000港元的本金及利息[45] - 泰恒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應支付判斷利息[45] - 泰恒基礎設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未回覆清盤人的催款通知[45] - 雲南超越燃氣未能按期退還按金給廣州海德[47] - 雲南超越燃氣應支付給廣州海德的款項未按期支付[49] - 本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州市海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公司及个人签订和解协议,但未能履行协议,法院已开始破产清算程序[51] 投资及资产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分部资产总额为32.64亿港元,分部负债总额为14.71亿港元[2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融资成本为25.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98亿港元有所下降[27]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支出为10.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15亿港元有所减少[28] - 公司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