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棒
icon
搜索文档
海亮股份涨2.06%,成交额1.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9.0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3 10:22
截至9月30日,海亮股份股东户数3.06万,较上期增加83.72%;人均流通股72273股,较上期减少 37.65%。2025年1月-9月,海亮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50.18亿元,同比减少4.56%;归母净利润9.25亿元, 同比增长5.21%。 分红方面,海亮股份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8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65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169.01万元,特大单买入364.04万元,占比3.47%,卖出0.00元,占比 0.00%;大单买入1588.35万元,占比15.15%,卖出2121.40万元,占比20.24%。 海亮股份今年以来股价涨8.86%,近5个交易日涨4.49%,近20日跌7.86%,近60日跌5.66%。 今年以来海亮股份已经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登上龙虎榜为8月4日。 11月13日,海亮股份盘中上涨2.06%,截至10:01,报11.41元/股,成交1.05亿元,换手率0.42%,总市值 261.49亿元。 资料显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协同路368号海亮科研大厦10楼,成立日期 2001年10月29日,上市日期2008年1月16日,公司主营业务 ...
被特朗普铜关税暴击才过三个月,“史上最赚钱“套利交易卷土重来?
智通财经网· 2025-11-08 07:59
铜套利交易复苏 - 交易商再次押注特朗普政府明年可能对铜征收高关税 导致铜套利交易卷土重来 [1] - 包括Mercuria Energy Group 维多和托克在内的贸易巨头近期与智利生产商接洽 寻求锁定2026年向美国供应铜的年度协议 [1] - 部分交易商支付价较伦敦金属交易所基准铜价高每吨500美元以上 约为中国制造商现货采购价的10倍 [1] 市场价差与交易动机 - 纽约Comex期铜价格已再次大幅高于LME的伦铜期货价 反映市场对关税重启的预期 [1] - 交易商愿意支付高昂溢价是因为可以在美国市场以更高价格转售货物 [2] - 今年早些时候 交易商通过向美国运送大量铜在关税提出前完成布局 获得了巨额利润 [2] 关税政策现状与影响 - 美国商务部建议从2027年开始征收15%的铜关税 到2028年提高至30% [2] - 特朗普已指示商务部在2026年6月底前提供美国铜市场最新情况 此不确定性创造了押注机会 [2] - 今年7月末 特朗普签署公告对几类进口铜产品征收50%关税 但将铜原材料排除在外 [3] 历史市场波动 - 7月30日铜原材料关税豁免消息公布后 纽约商品交易所纽铜期货当日暴跌22% 创至少198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3] - 消息公布后 Comex铜溢价相对LME基准价格的价差迅速消失 甚至转为贴水 此前溢价一度超过20% [3] - 关税豁免消息使盈利状态的看跌期权合约数量从675份激增至超过3.1万份 资金规模从9440万美元升至35.4亿美元 [4]
被特朗普铜关税暴击才过三个月,"史上最赚钱"套利交易卷土重来?
华尔街见闻· 2025-11-08 06:16
核心观点 - 交易商正押注特朗普政府可能在2025年对进口铜征收高关税 导致针对2026年供应的铜套利交易卷土重来 [1] - 贸易巨头支付高溢价锁定远期供应 以期在美国市场以更高价格转售 此举可能继续搅动全球铜市 [1][2] - 此次交易重现的背景是此前7月因原铜被意外豁免关税而导致相关交易崩塌 价差迅速消失 [3] 交易商行为与市场动态 - 近几周 Mercuria Energy Group 维多和托克等贸易巨头与智利生产商接洽 寻求锁定2026年向美国供应铜的年度协议 [1] - 部分交易商支付价较LME基准铜价高出每吨500美元以上 约为中国制造商现货采购价的10倍 [1] - 交易商愿意支付高溢价是因预期可在美国市场以更高价格转售这些货物 [2] - 纽约Comex期铜价格已再次大幅高于LME伦铜期货价 反映市场对关税重启的预期 [1] 关税政策背景与影响 - 美国商务部建议从2027年开始征收15%的铜关税 到2028年提高至30% [2] - 特朗普已指示商务部在2026年6月底前提供美国铜市场的最新情况 此不确定性创造了押注机会 [2] - 今年7月末 特朗普签署公告对几类进口铜产品征收50%关税 但将铜原材料排除在外 导致市场预期颠覆 [3] - 7月30日关税豁免消息公布后 纽约Comex期铜当日暴跌22% 创至少198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而LME铜价仅下跌0.9% [3] 历史交易与市场反应 - 今年早些时候 Mercuria和Trafigura等交易商通过在特朗普2月首次提出铜关税前向美国大量运送铜获得巨额利润 [2] - 创纪录的进口量收紧了全球市场 推动铜价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需求表现平平 [2] - 7月关税豁免前 Comex铜溢价一度超过LME基准价格20%以上 消息公布后价差迅速消失甚至转为贴水 [3] - 7月29日仅有675份看跌期权合约处于实值状态 名义价值9440万美元 消息公布后盈利状态看跌期权合约超过3.1万份 资金规模高达35.4亿美元 [4]
海亮股份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59% AI时代推进 “技术共创型材料服务商”转型
全景网· 2025-10-31 22: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5亿元,同比增长5.21%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9.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59%,主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77亿元,同比增长102.30%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接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00% [4] 战略转型与业务拓展 - 公司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海亮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聚焦AI算力芯片、数据中心、机器人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精密散热解决方案 [1] - 此举旨在推动公司从传统铜材供应商向“技术共创型材料服务商”转型,强化在高性能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与价值链跃迁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客户在材料领域的“共同研发伙伴”和“技术问题解决者”,提供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到应用测试的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共创”的商业模式升级 [2] - 公司把握全球布局优势,抓住全球不同市场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优质服务 [3] 产品与技术研发 - 公司在新型高端铜管、新经济领域散热用铜管铜排、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印刷电路板等行业领域 [3] - 公司积极面向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AI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开展铜材研发 [3] - AI性能持续演进带来算力和功耗的持续提升,驱动电子新材料不断升级去满足高功率、大电流、小型化和强散热等更高要求 [5] 市场需求与行业趋势 - 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对散热方案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升级趋势,铜材凭借卓越的导热性能与可靠性成为各领域热管理系统的核心材料 [2] - 新能源领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5G通信PCB铜箔需求快速增长,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科技领域带来的散热场景也日渐成为铜材需求驱动力 [2] - 高盛预测到2030年全球电网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贡献60%的铜需求增长,这一增量相当于当前全球铜消费总量与美国年消费量之和 [3] - 2025年全球算力基建预计拉动铜需求约120万吨,占年度总增量的30% [3] - 2025年全球算力、AI经济发展爆发驱动终端散热需求激增,带动公司散热用铜基材料需求 [4] 全球化运营与产能布局 - 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 [4] - 在印度市场需求驱动下,公司越南、泰国工厂在2025年初获得BIS资格认证,有效把握印度市场机遇 [4] - 美国基地处于稳健的产能爬坡阶段,得州海亮产能增加至5万吨,预计2025年底有望实现可用产能9万吨 [4] - 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激增的背景下,公司不断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安全性、保供能力优势凸显 [4]
海亮股份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649.33亿行业排第8,净利润9.16亿行业排第8
新浪财经· 2025-10-30 23:0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铜管、铜棒加工企业,具备规模效应与抵御铜价波动的能力 [1] - 公司主要从事铜管、铜棒、铜管接件、铜铝复合导体、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 - 工业金属 - 铜,概念板块包括中盘、海水淡化、专精特新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9.33亿元,在行业16家公司中排名第8,行业平均数为890.55亿元,中位数为566.87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以铜管为主,收入272.42亿元,占比61.25%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9.16亿元,行业排名第8,行业平均数为52.01亿元,中位数为8.03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4.76亿元至445亿元,归母净利润7.11亿元至7.1亿元,业绩同比显著改善 [5][6]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59.61%,去年同期为62.12%,高于行业平均54.12%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3.68%,去年同期为3.06%,低于行业平均10.36% [3] 业务亮点与发展前景 - 积极拓展海外布局,境外铜加工营收和销量增速高于国内,直接受益于美国铜关税 [5][6] - 美国产能迅速扩张,预计2025年底得州工厂可用产能达9万吨 [5] - 新产品多点开花,铜箔铜排增长亮眼,预计2026年铜箔业务有望盈亏平衡 [5][6] - 散热用铜基材料需求接单量同比增长超100%,新型耐蚁穴腐蚀铜管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5] - 人工智能推动相关需求持续增长 [6] 股东结构与薪酬 - 截至2025年6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67万,较上期减少16.55%;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1.59万,较上期增加20.01%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5738.2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3359.88万股 [5] - 董事长兼总裁冯橹铭2024年薪酬为264.44万元,2023年为246.17万元,同比增加18.27万元 [4] 机构预测 - 东吴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31.5亿元、3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6倍、8.2倍、6.6倍 [5] - 华龙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27.12亿元、32.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8倍、9.5倍、8.0倍 [6]
金田股份20251020
2025-10-20 22:49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是金田股份[1] 财务业绩 * 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4%,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05.69%[2][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8.27亿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4] * 公司毛利水平从去年的8%左右回升至接近15%[4][10] * 公司现有两期转债总额30亿元,转股后每年可节省财务费用超1亿元[5][28] 运营与产销 * 公司前三季度总产量超140万吨,总销量超130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4] * 公司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5%,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提升至90%甚至95%[10][16] 业务板块表现 国际化战略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销量达15.13万吨,同比增长14.5%[2][6] * 前三季度出口量增长接近15%,海外收入增长20%[2][10] * 铜线排、电磁线、铜棒等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国内[2][6] * 泰国8万吨铜管项目预计2026年二、三季度释放部分产能,越南扩建项目持续推进[2][6] 高端化战略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领域的铜产品销量合计17.06万吨,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增长20%[2][7] * 电子扁线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点项目达48项,高压平台占比提升至47%[2][7] * 公司研发1,200伏及1,500伏平台项目,计划2026年初量产[2][7] * 1万吨松脂级超细导电线项目应用于机器人、高速连接栏等高端领域[5][13] * 公司在低空飞行器领域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提供磁钢和电磁线核心材料的企业,电磁线材料应用于小鹏、亿航等企业[18] 绿色化战略 * 绿色低碳再生铜业务销量同比增长一倍,突破千吨[2][8] * 再生铜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手机震动马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连接线等领域[2][8] * 公司已完成欧洲、美国等地再生材料认证,并进行全流程碳轨迹追踪,加工费毛利率因此提高了10%[23][24] 稀土永磁材料业务 * 稀土永磁材料业务毛利率从7%-8%恢复至接近15%[2][4] * 包头基地现有4,000吨产能,第二期扩建计划2026年启动,中期目标产能13,000~15,000吨[16] * 海外稀土价格和毛利水平较国内高,公司未来目标短期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恢复至20%以上,中长期恢复至40%[17] 散热领域业务 * 公司在散热领域取得50%以上增长,逐季度增长明显[2][10] * 公司是H100、H200芯片散热的主力供应商,液冷板已批量供应GB200系列产品[11][13] * 液冷板加工费比一般产品高3~5倍,公司在广东基地有3万吨产能,宁波基地有2~3万吨产能,并计划扩大产能[12][14]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国家政策(如770号文、783号文)整顿再生行业,长期看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赋予大型企业定价权[5][23][30] * 政策变化导致小规模企业难以维持,有利于具有定价权的大型企业[30] * 国内一些同行因税收成本优势(约6%)导致公司再生材料业务利润贡献小,公司税收成本高出5%至7%[25] 未来展望与规划 * 公司预计今年四季度盈利水平与去年四季度相当[5][29] * 公司邀请罗兰贝格制定了未来五年战略规划,明确具体方向和打法[9] * 公司所有产品设计和布局均围绕AI和机器人领域进行[19] * 越南工厂目前占地100多亩,拥有5万吨铜管产能接近满产,当地工人月工资从1,000元人民币上涨至2,000元甚至更高[21] * 贸易战下,越南工厂对美出口的铜管件受50%关税影响,但美国客户订单反而增加[22]
从诸暨店口走向世界 海亮集团20年国际化之路
新华网· 2025-10-14 13:06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美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77% [1] - 境外市场铜加工业务收入达139.84亿元,同比增长25.35% [1]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规模达873.87亿元,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95% [21] 国际化战略与布局 - 公司长达20年的国际化布局进入收获期,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1] - 国际化战略为双轮驱动:通过“引进来”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走出去”构建全球化产能以规避贸易摩擦 [6][7] - 选择越南作为全球化第一步基于地理位置、市场空间、优惠政策和文化融合优势 [9] - 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建立三大区域总部,构建覆盖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19] 海外生产基地运营与挑战 - 越南基地初期面临语言沟通、工作习惯差异等挑战,当地工作效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11][12] - 通过长期教育沟通,越南基地产能从初期七八千吨提升至一年八九万吨,翻了10倍以上,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加 [15] - 坚持“用人本地化”策略,越南公司620多名员工中越南员工超过600名,占比超过90% [16] - 欧美工厂保留原管理团队,仅派驻少量技术骨干,以降低文化冲突并快速打通当地销售网络 [17] 市场策略与产品定制 - 针对美国市场开发高精度铜管,针对欧洲汽车厂商定制低碳合金材料,在东南亚主打高性价比基础产品 [18] - 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先进产能,例如2016年收购美国JMF公司后利用其成熟渠道迅速提升北美市场份额 [17] - 制造端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市场通过并购获取产能 [17]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团队通过创新拼柜策略,在智利市场海运费上涨近7倍的情况下,为一个货柜节省了1万美元海运费 [24] - 通过引进新货代形成竞争,将澳洲业务的仓储费用从1%降低到0.7%,运费降低5%-10% [26] - 通过改变装柜方法,使一个货柜的装载量从700箱增加到900箱,节省2500美元 [26] 技术研发与良性循环 - 国际化形成了“海外拓展—技术反哺—国内升级”的良性循环,推动国内技术持续升级 [27] - 实现了80%设备的自主研发,技术成功反向输出海外 [27] - 实践“地瓜经济”理论,企业如藤蔓向外拓展,而根系始终深扎国内 [27]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个五年计划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美国基地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快铜管产能发挥并建设铜棒、铜排生产线 [30] - 加快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建设,保证欧洲市场供应并拓展非洲及中东市场 [30] - 积极发挥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基地优势,精准把握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30] - 国际化定位为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非简单的产能转移 [30]
短期供应端仍有炒作基础!铜多单还能持有吗?
搜狐财经· 2025-10-14 10:37
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铜市场短期基本面呈现脉冲式上涨但可能不持久 供应端有炒作基础而消费端不支持持续上涨 市场交易逻辑转向宏观因素 [3] 产量与产能利用 - 2025年9月国内铜棒产量为9.996万吨 环比8月增加0.21万吨 增幅2.09% [1] - 9月铜棒样本企业综合产能利用率为50.9% 环比上涨1.04% 其中年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为61.94% 环比上涨2.19% 年产能5万吨以下企业产能利用率为37.57% 环比下降0.34% [1] - 9月铜棒市场在传统旺季表现仅略好于8月 未出现显著回暖 产能利用率小幅回升 [1] 价格与技术面 - 沪铜主力合约夜盘收于86520元/吨 涨幅2.02% 成交量8.5万手 持仓量减少1362手至20.05万手 [1] - 技术面呈典型多头排列 MA5日>MA10日>MA20日>MA60日均线 [1] 供应端 - 冶炼厂进口铜矿加工费骤然回落后基本持平 冶炼商亏损扩大 [1] - 国家统计局8月产量数据显示国内冶炼大幅增长 证伪前期矿端偏紧导致加工费下降的观点 [2] - 供应端仍有炒作基础 如矿紧和加工费大额负数 [3] 需求端 - 初端消费中仅铜杆产量维持历史同期高位 铜管、线缆、铜板带等皆下行 [3] - 消费端并不支持铜价持续上涨 [3] - 传统消费旺季未有突出表现 [3] 库存情况 - 三大交易所库存总量有所上升 [3] - 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库存快速累增后转为小幅去化 COMEX库存连续快速累增 [3] 市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易逻辑出现转变 转向宏观交易 [3] - 通胀预期重新上升 就业预期爆冷下跌 美联储宣布降息 利多有色板块 [3] 相关公司 - 文章列出铜相关股票包括工业金属(881168)、华茂股份、寒锐钴业、海亮股份、浙富控股、洛阳钼业、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紫金矿业等 [9]
铜早报:多单暂时持有-20251014
信达期货· 2025-10-14 09: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铜走势评级为震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基本面上供应端仍有炒作基础,但消费端并不支持持续上涨,总体将呈现脉冲式上涨,但或许并不持久,建议原有多单继续持有,暂时不宜新开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宏观与行业消息 - 2025年9月国内铜棒产量为9.996万吨,环比增2.09%,综合产能利用率为50.9%,环比上涨1.04%;年产能5万吨以上企业产能利用率为61.94%,环比上涨2.19%;年产能5万吨以下企业产能利用率为37.57%,环比下降0.34%,九月铜棒市场在传统“金九”旺季表现仅略好于8月,未显著回暖,产能利用率小幅回升 [1] 盘面 - 昨日夜盘沪铜主力合约收于86520元/吨,涨幅2.02%;成交量8.5万手,持仓量减少1362手至20.05万手,技术面呈典型的多头排列,MA5日>MA10日>MA20日>MA60日均线 [1] 供应 - 冶炼厂进口铜矿加工费骤然回落后基本持平,冶炼商亏损扩大,需确定是冶炼方面扩大了产量还是矿端发生紧缩,前期市场炒作矿端偏紧带来加工费下降观点被证伪,价格回吐 [2] 需求 - 初端消费中只有铜杆产量依旧维持历史同期高位,铜管、线缆、铜板带等皆下行,市场交易逻辑转向宏观交易,随着通胀预期重新上升,就业预期爆冷下跌,美联储宣布降息,利多有色板块 [2] 库存与结构 - 三大交易所库存总量有所上升,上海期货交易所和LME库存快速累增后转为小幅去化,Comex库存连续快速累增,显示出当前基本面上需求端的疲软,传统消费旺季并未有突出表现 [2]
海亮股份涨2.11%,成交额1.2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2.2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10: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10日盘中股价上涨2.11%至13.58元/股,成交额1.25亿元,换手率0.42%,总市值308.2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02.20万元,特大单净买入116.00万元,大单净流出418.20万元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8.39%,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5.52%、19.54%、30.58% [1] - 今年以来公司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4日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铜管、铜棒、铜管接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铜管业务收入占比最高,达61.25% [1]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5.34亿元,同比增长1.14%,归母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15.0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2.65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44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1.67万户,较上期减少16.55%,人均流通股增至115,906股,增幅20.0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378.41万股,较上期增加238.02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780.40万股,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行业与板块分类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有色金属-工业金属-铜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海水淡化、有色铜、钒电池、增持回购、中盘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