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慢病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国新健康接受超50家机构调研,AI应用与业务布局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9-16 17:55
9月16日,国新健康保障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业绩说明会,地点位于北京市东城 区沙滩后街22号院2号楼、3号楼。参与此次会议的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单位,以 及华泰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超50家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袁洪泉,独立 董事孙娜,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周蔚,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文长,董事会秘书刘新星 出席会议。 会上,总经理袁洪泉介绍了202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总会计师王文长汇报了 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投资者就公司AI应用、健康险业务、各板块业绩增长 等多方面进行提问,公司领导一一解答。 数字医药业务增长可期 公司数字医药业务上半年收入高增长,毛利率提升。因业务成本主要为人工成本且相对固定,收入增加 带动毛利率上升。业务从药械智慧监管向药企数字化服务拓展,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持续增长。 AI应用广泛,助力业绩提升 投资者关注到公司上半年设立AI中心,推出相关模型和平台,询问AI应用及商业化情况、对业务的赋 能、对订单和业绩的影响,以及中长期战略规划。公司回应称,AI已在医保、医疗、医药等多领 ...
重磅发布!方舟健客打造“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全面撬动数智健康生态价值
智通财经· 2025-09-10 16:09
公司技术发布 - 方舟健客发布自主研发的慢病管理数智之芯杏石医疗大模型 旨在解决传统慢病管理效率低 服务精准度不足 医生碎片化时间难利用等行业核心难题 [1] - 杏石医疗大模型具备图像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 海量医药知识存储及推理思考的底层能力 其性能达到SOTA水平 [1] - 大模型聚合知识 导诊 预问诊 医生 电子病历五大智能体形成数智服务团队 实现慢病管理服务全链条闭环覆盖 [1] 产品生态布局 - 基于杏石医疗大模型开发五大AI核心产品:AI用药助手 AI健康管家 AI医生助手 AI学术助手和AI搜索 服务医生 患者 行业伙伴三大生态圈 [2] - 杏石AI学术助手作为本土化OpenEvidence 首个基于中华医学会文献库正版文献支撑 是医生临床决策辅助工具 [2] - 产品支持流畅语音交互和秒级语音播报专家级答案 适配临床医生忙碌诊疗场景并深化工具使用粘性 [2][3] 技术演进路径 - 公司技术创新路径清晰:2022年探索医疗AI应用场景 2023年上线智能客服助手 2024年接入大模型赋能知识库建设 2025年打造自研医疗大模型覆盖慢病管理全链条 [3] - 公司从提出H2H智慧医疗生态到实现AI+H2H重要升级 数智化发展坚定 [3]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杏石医疗大模型为支点深化AI+慢病管理落地应用场景研发 [4] - 积极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把握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机遇 [3][4]
天士力“心动守护”:从一颗滴丸,到一张生命防护网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12:29
核心观点 - 天士力通过复方丹参滴丸双适应症及三维防护体系 推动慢病管理从碎片化治疗转向系统性守护 针对中国3.3亿心血管患者和2.33亿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1][2][3] 慢病管理现状与挑战 - 中国糖尿病患者达2.33亿人 占全球5.78亿患者的40% 其中34.6%面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威胁 [1] - 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人 占全国死亡病例的40% [1] - 59.8%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或糖网 日均服药4.3种 年医疗支出为普通人的2.7倍 [2] -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周期中位数仅5.2个月 不足国际标准时长的一半 [2] 产品创新与临床价值 - 复方丹参滴丸为唯一拥有冠心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适应症的中成药 通过抗炎+改善微循环双重机制治疗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3][6] - 2021年10月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覆盖I期和II期患者 [6] - 穿心莲内酯滴丸入选"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清热解毒药榜首 [6] - 公司拥有83款在研产品管线 其中5款涉及妇儿疾病及罕见病领域 [11] 技术赋能与筛查体系 - 引入AI眼底筛查仪 1分钟内识别早期病变并通过眼底血管形态预判心血管风险 [3] - 2024年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率100% 药品市场抽检合格率100% [11]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成为全国首个标注"药材符合GAP要求"的中药品种 [11] 三维防护体系实施 - 江河守护线:以重庆长江索道等地理标志 通过河流清淤类比微循环改善机制 [3] - 城市烟火线:在成都玉林路等市井空间融合地域饮食文化与控糖方案 [4] - 代谢活力线:针对互联网企业加班族提供血管减压包及护心茶饮 [4] - 联动连锁药店开展筛查+义诊 覆盖写字楼白领等高压人群 [4] 基层医疗赋能 - 2024年启动"心动力量-重走长征路"活动 集结百位专家深入16座红色城市基层 [5][10] - 打通学术研讨-临床实践-基层赋能链条 提升县域医疗场景的微循环干预能力 [5] - 项目获2024年CSR竞争力责任案例奖及人民网社会责任奖 [10] 战略合作与行业地位 - 与华润三九达成战略合作 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 [7] - 复方丹参滴丸入选"2025健康中国品牌榜"心脏病用药领军品牌 [6] - 中药创新药研发龙头地位巩固 研发投入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7] 社会责任与ESG实践 - 连续17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10] - 通过捐赠药品、支持环保项目参与扶贫攻坚和抗洪救灾 [10] - 将慢病管理升级为央企特色社会责任工程 构建医药行业ESG新范式 [10] 人口结构与未来需求 - 预计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47亿人 疾病谱变化推动多样化健康需求 [8] - 诊疗一体化模式帮助患者从病痛走向康复 [8]
中绩盈利拐点显现,探索方舟健客(06086)“AI+H2H”生态背后的投资确定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1: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14.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9% [2] - 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50万元人民币 经调整净利润1760万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6.8% [2] - 注册用户数达5280万 同比增长15.8% 月活用户1190万 同比大幅增长34.4% [2] - 付费用户复购率85.4% 处方药交易占比81.7% 体现高用户粘性与慢病管理定位 [3] 生态体系构建 - 注册医生规模突破22.9万名 其中近六成来自三甲医院 [2] - 与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家医药公司建立合作 包括诺和诺德等行业领先企业 [3] - 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 处方药占比约62% 强化供应链支撑能力 [3] AI技术赋能 - 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打造全场景AI应用矩阵 [4] - 推出AI电子病历智能体及AI预问诊智能体 实现7X24小时智能服务 [5] - 部署AI导诊智能体、AI医生助理及升级版AI客服助理 提升诊疗效率与患者依从性 [5] 商业模式创新 - "熟人医患"模式注重长期医患关系建立 形成高粘性生态壁垒 [4] - AI技术与医疗场景深度结合 嵌入医疗机构核心运营流程 [6] - 花旗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 认可增长确定性 [4] 行业前景 - 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从2019年1137亿元增长至2023年464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2.2% [8] - 预计2033年市场规模达24712亿元 2023-2033年复合增长率18.2% [8] - 政策持续推动AI在医疗场景应用 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规模扩大 [7] 资本价值 - 当前股价3.85港元 较花旗目标价存在120%以上上涨空间 [11] - 市值未反映核心优势与行业红利 存在显著价值低估 [11] - AI技术在慢病管理场景持续落地 有望带来收入突破与增量空间 [11]
大参林上半年业绩逆势增长近两成,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5%
第一财经· 2025-08-29 21: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22亿元 同比增长1.33% 净利润7.98亿元 同比增长21.38% 扣非净利润7.88亿元 同比增长19.73%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3.59亿元 同比增长45.3% 归母净利润3.38亿元 同比增长30.5% 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1] 业务战略与布局 - 直营式加盟模式带动加盟及分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6% 零售业务收入同比降低0.54% [7] - 通过自建、并购和直营式加盟三驾马车持续扩张 上半年净增280家门店 总数达16,833家 覆盖全国21个省级区域 [6] - 重点发展处方承接体系 包括DTP药房278家 医保定点门店10,157家 各类统筹报销定点门店2,982家 [3] 线上业务发展 - O2O送药服务覆盖门店上线率达93.54% B2C采用中央仓+省仓+地区仓+门店发货模式 [2] - 线上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毛利率及净利率稳步提升 专业运营团队扩大头部连锁与中小连锁差距 [2] 慢病管理服务 - 建立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体系 覆盖20个病种 开展检测服务超100万人次 患者教育培训活动超40,000场 [5] - 拥有中国药科大学认证MTM药师超170人 内部认证慢病服务人员超1,500人 [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末全国药店总数首次出现季度环比下降0.5% 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负增长趋势 [2]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合规要求提高导致中小药店退出 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强化区域布局 [6][7] - 老龄化催生银发经济需求 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 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 [4] 成本与效率优化 - 规模效应提升供应商议价能力 分摊仓储物流、研发、IT系统等成本 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7] - 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增强药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2]
方舟健客扭亏为盈,“被低估”的估值能否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7: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 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1248.20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1758.40万元同比增长16.8% [1] - 线上零售药店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 主要受益于医药电商渠道增长 处方药销售额占商品交易总额81.7% [1] - 综合医疗服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但毛利率从22.8%下降至13.3% 主要受产品组合转变影响 [2] 用户与业务模式 - 用户规模达5280万同比增长15.8% 月活跃用户1190万大幅增长34.4% 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85.4% [2] - 采用"熟人医患"慢病管理模式 拥有忠诚且活跃的付费用户群 支付意愿强 [2] - 处方药占主导地位 21.6万个药物SKUs中62%为处方药 [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5019亿元同比增长0.8% 电商渠道规模645亿元增速4.6% 成为增长主力 实体药店增速仅0.3% [1] - 慢病管理市场将从2023年455亿元增长至2030年6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5% [2] - 国家政策鼓励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 推动AI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落地 [2]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AI+H2H"模式 赋能医生长期管理慢病患者 [3] - 已开发AI电子病历智能体、AI预问诊智能体、AI导诊智能体、AI医生助理及AI客服助理等多个AI工具 [3] - 花旗研究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较当前股价存在约112%上行空间 [2][3]
谁在网购减重版GLP-1?京东健康:90后购买量排第一,未来电商渠道预计超过七成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2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医药零售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 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 线上医药零售占比持续提升[1] - 消费者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 从传统药品向大健康 慢病管理及创新疗法延伸[1]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等产品重塑市场格局 催生健康解决方案新消费场景[1] - 中国已成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国家之一 预计2030年肥胖率可能达65%[1] - 2030年GLP-1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 互联网电商渠道在减重市场占比将超五成 未来预计超七成[1] 京东健康市场地位与表现 - 平台GLP-1类用药销量在618期间同比增长超3倍[2] - 在GLP-1领域市场份额及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平台 已成为药企新品线上布局首发第一站[2][11] - 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亿 营收达353亿元同比增长24.5%[5] - 第三方合作商家数量超15万家 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超50万[5] 战略合作与供应链优势 - 与诺和诺德 信达生物 银诺医药等国内外药企达成战略合作 确保稳定优质商品供给[2][6][11] - 合作聚焦三大维度:供应链层面深化合作确保药品可及性 数字营销与医患教育端深度合作 患者管理长期监测合作[7] - 京东物流依托全国医药冷链仓实现2-8℃全程冷链配送 覆盖300余城次日达率99% 发货时效提升20% 平均收货时间缩减1.5天[7][8][9] - 所有仓储节点通过GSP认证与独立温控分区 保障药品存储合规性与用药安全[8][9] 用户画像与消费行为 - GLP-1购买用户中26-35岁人群排名第一 36-45岁排名第二 两者合计占比达80%[9] - 减肥类药品平台检索量超几百万 潜在用户群庞大但用户重叠率低[10] - 用户属于高净值群体 对平台粘性高 更注重供应链物流速度与稳定性[11] 未来战略方向 - 将减重升级为代谢综合征管理 整合内分泌科 心脑科 营养科等多科室提供综合解决方案[11] - 通过医-检-诊-药-护能力优势构建长期健康管理场景[11] - 持续强化供应链布局 夯实新特药首发第一站优势 与药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2]
2025西普会:阿斯利康支持打造“院店联动”新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3:16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1] - 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仅17.2%,哮喘患者总体依从性不足50% [1]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2] - 政策强调强化药店健康促进功能,发挥执业药师在慢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2] "院店联动"模式发展 - "院店联动"是"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的先锋实践,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牵头发起 [1] - 模式从最初聚焦三高领域拓展至呼吸等更广泛慢病领域,形成"院内外三高一体化"、"呼吸慢管省地州同频"等创新实践 [3] - 医院专家走进连锁药店参与药师培训,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教育及义诊活动,提升患者疾病认知 [3] - 昆明医学院联动省内8个城市十余位专家,协同10家门店实现院外呼吸慢病规范化管理 [4] 零售药店转型与功能拓展 - 零售药店正从传统"药品销售商"向"健康服务方"转型,成为慢病全程共管体系重要一环 [2][3] - 依托数字化平台,药店为慢病患者提供饮食建议、用药指导等精细化健康管理,引导未达标患者回院就诊 [3] - 一心堂通过规范化药师培训、定期健康咨询和专家科普,显著提升药师能力及患者自我管理意识 [4] 企业参与与战略合作 - 阿斯利康通过三大战略支柱(推动科学与创新、促进诊疗变革与共同健康、支持可持续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 [5] - 公司支持"院店联动"模式,参与建立院外疾病管理服务标准、医学赋能药店能力提升、打造零售场景慢病管理体系 [5] - 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表示将推动全病程管理从院内延展至院外,延缓疾病进展并降低医疗负担 [5]
昆药集团2025半年报:锚定银发健康赛道 攻坚破局谋长远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15 19:4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 51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98亿元 扣非后净利润1 51亿元 [1] - 二季度整体运营状况较一季度有所好转 业务端出现积极变化 [1]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收、利润双降 中药领域虽有政策支持但短期仍面临挑战 [1] 慢病管理战略 - 推动华润圣火与777事业部深度融合 发布777血塞通软胶囊焕新包装 通过活动强化"三七就是777"消费者认知 [2] - 销售模式从分散控销向集约化商道体系转变 拓展商销渠道覆盖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 [2] - 紧抓中成药集采新标落地机遇 医疗机构新增覆盖有望提高 血塞通口服系列及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二季度实现同环比增长 [2] 精品国药战略 - 以"昆中药1381"平台为核心 聚焦参苓健脾胃颗粒、舒肝颗粒等核心品种 [3] - 舒肝颗粒联合京东健康发布白皮书 打造"专治不开心"IP活动 将药店定位为"情绪健康管家" [3] - 参苓健脾胃颗粒通过高铁冠名、春节主题营销触达返乡人群 发布"脾胃大师"IP联动行业机构 [3] - 昆中药1381推出五大品类24款新产品 围绕"脾胃、情绪、呼吸"三大赛道布局 [3] 研发创新 - 以"健康老龄化"为核心战略方向 构建"小全面+差异化"创新研发方针 覆盖创新药、仿制药及二次开发药物 [4] - 云南省三七研究院获批2024年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 整合政产学研资源突破三七产业技术壁垒 [4] - 1类新药KYAZ01-2011-020(缺血性脑卒中)Ⅱ期临床持续推进 KYAH01-2018-111(非酒精性脂肪肝)Ⅰ期临床稳步进行 [4] 全球化布局 - 上半年累计提交海外注册申请90份 获批7个产品文号 血塞通制剂已获得15个国家准入资格 [5]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首次获得全球基金采购订单 777血塞通系列在美、德、越等地举办专场推广会 [5]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及络泰血塞通软胶囊终端销售量快速增长 [5]
最新发布!新一代手持眼底相机
思宇MedTech· 2025-08-10 21:10
产品发布与定位 - 2025年8月 Optomed USA 在美国正式发布新一代便携式非散瞳眼底相机 Optomed Lumo 该设备获得FDA批准 面向初级医疗与远程健康场景设计 [1] - 设备定位非眼科核心场景 聚焦基层医疗和系统性健康需求 面向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糖尿病健康管理者等非眼科专业人员 [3] - 产品设计以非专业可用为前提 提供可直接部署、快速学习、实时成像的眼底检查工具 [3] 技术特点与能力 - 设备具备三重核心能力:非散瞳高质量成像(无需扩瞳药物即可获得清晰视网膜图像)、双形态模式部署(支持手持与桌面两种使用形态)、无线DICOM集成与程序化工作流(支持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无缝对接) [10] - 系统设计强调便携性、集成性与易用性的平衡 具备可操作、可互通、可复制的基层落地特征 [7] - 配备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 支持眼底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 并可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管理的监测手段 [9] 行业意义与市场背景 - 设备代表眼底成像从可获取走向可部署、从诊断工具走向监测节点的阶段转移 预示着眼底相机加速向基层医疗、慢病管理与远程筛查场景渗透 [1][13] - 美国市场2025年糖尿病患者数突破3700万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视网膜病变风险 但眼底筛查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渗透率仍远低于其他生命体征指标 [11] - 视网膜影像作为早筛与慢病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受限于眼科资源分布不均和设备操作门槛高的问题 [11] 远程医疗与数据应用 - 设备通过云连接与远程诊断接口 支持基层护士采图上传、远程眼科专家判读反馈 实现操作与解读分离的双端模型 [11] - 设计充分考虑现代远程医疗与慢病管理需求 支持远程阅片、图像归档与筛查流程标准化 形成拍-存-传-判读一体化闭环 [10] - 视网膜图像价值在基层公卫、移动筛查、AI辅助诊断等新兴领域释放 从专业诊断工具逐步转变为初级风险筛查入口 [5][13] 公司背景与战略 - Optomed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奥卢的医疗技术公司 专注于便携式眼底成像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与全球推广 [14] - 公司产品线涵盖手持眼底相机、AI辅助诊断平台与整合型视网膜影像工作站 解决方案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 [14] - 公司坚持为非眼科医生赋能的理念 在设备设计上突出便携性、操作直观性与数据系统兼容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