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银行(02558)

搜索文档
晋商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逾3760亿元 不良率下降0.01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9 14:51
文章核心观点 晋商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集团总资产、总负债、贷款、存款等有不同变化,不良贷款率下降,但利息净收入、信用卡余额、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等有所减少 [1][2][3][4][5][6]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 [1] - 期末,集团总负债为人民币34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 [1] 贷款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行贷款达人民币12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主要因围绕山西省重点领域加强融资对接等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3] - 2024年,该行来自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利息收入为79.75亿元,较上年减少2.1%,主要因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下降 [5] 信用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行信用卡余额达人民币39.35亿元,较上年减少14.5%,归因于居民消费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和消费金融市场冲击 [4] 利息收入与收益率情况 - 2024年,晋商银行利息净收入为人民币41.89亿元,较上年减少1.1%,主要因付息负债利息支出增加 [6] - 净利息收益率由2023年的1.36%下降0.16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1.20%,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因贷款和票据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下行 [6] 存款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晋商银行吸收存款为人民币31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因强化市场营销拓展等推动存款规模增长 [6] - 2024年,晋商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支出65.54亿元,增加3.0%,因创新产品等带动存款规模增长 [6] - 吸收存款的平均付息率从2023年的2.45%下降0.14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31%,因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和调整存款结构 [7] 不良贷款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晋商银行不良贷款为人民币35.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7%,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0.01个百分点,银行坚持“清旧”与“控新”并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7]
晋商银行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 稳中有进 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3-27 23:17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7日晚晋商银行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该行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五篇大文章”,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增长,在服务实体经济、提升零售业务竞争力、普惠金融、资产质量、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均取得成效 [2][3] 各项经营指标总体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达3763.06亿元,较上年末增150.01亿元,增幅4.15% [3] - 存款余额为3008.63亿元,较上年末增197.81亿元,增幅7.04% [3] - 贷款余额为2014.14亿元,较上年末增99.78亿元,增幅5.21% [3] - 全年实现净利润17.50亿元 [3]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 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占全行总营业收入六成,立足市场定位,提高服务能力,优化业务结构,丰富产品组合 [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贷款余额达1273.08亿元,其中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134.66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达112.08亿元 [4] - 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4.80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60.1% [4] 零售银行业务情况 - 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开发推广零售产品服务,利用科技手段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5] - 2024年获多个奖项,3名选手和3支参赛团体获相关称号 [5] - 2024年零售银行客户数量从2023年末331.30万人升至348.49万人,业务营业收入为13.87亿元,占同期总额23.9% [5] - 截至2024年末养老金融贷款余额达14.76亿元 [5]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 2024年实现“两增”“两控”目标,贯彻决策部署,强化普惠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 [6][7] - 截至2024年末贷款余额为115.54亿元,较上年末增17.22亿元,客户数5576户,较上年末增加1875户 [6] - 不良率3.29%,较上年末降0.52个百分点;累放年化利率为4.00%,较上年末降0.17个百分点 [7] 金融市场业务情况 - 把握政策走向,监控分析行情,制定投资策略,开展创新业务 [7] - 截至2024年末营业收入为9.03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15.6% [7] 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 - 重视风险管理,制定工作意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坚守合规经营 [8] - 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77%,较上年末降0.01个百分点,房地产不良贷款显著下降 [8] - 截至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205.46%,较上年末增6.7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等满足监管要求 [8] 数字化转型成效 - 完成《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2022—2024)》,制定并执行三年期数字金融行动方案 [9] - 建立零售和对公数字化体系,提升柜面和贷后管理效率,实现多种数字化能力 [9] - 2024年手机银行注册用户同比增11.5%,交易笔数同比增9.5%,视频银行业务量同比增61.3%等 [9]
晋商银行(0255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1: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117.05亿元,较2023年的116.149亿元增长0.8%[7][23][29]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008亿元,较2023年的8.609亿元下降18.6%[7][23] - 2024年净利润17.495亿元,较2023年的20.006亿元下降12.6%[8][23][24] - 2024年末总资产3763.055亿元,较2023年末的3613.05亿元增长4.2%[9][66][67][195]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951.035亿元,较2023年末的1856.097亿元增长5.1%[9] - 2024年末吸收存款3103.279亿元,较2023年末的2882.504亿元增长7.7%[9] - 2024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47%,较2023年的0.57%下降0.10个百分点[10] - 2024年不良贷款率1.77%,较2023年的1.78%下降0.01个百分点[10][102][113]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18%,较2023年末的11.14%下降0.96个百分点[10][131][132] - 2024年末流动性覆盖率347.26%,较2023年末的242.06%增长105.20个百分点[10] - 2024年末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33.47%,可用的稳定资金为252,981.1百万元,所需的稳定资金为189,545.3百万元[11] - 2024年利息支出75.157亿元,较2023年的73.787亿元增长1.9%[23] - 2024年利息净收入41.893亿元,较2023年的42.362亿元减少1.1%[23][25][28]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0.741亿元,较2023年的1.58亿元减少53.1%[23] - 2024年税前利润18.182亿元,较2023年的20.339亿元减少10.6%[23][24] - 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为1.20%,较2023年的1.36%下降0.16个百分点[26][28] - 2024年净利差为1.07%,较2023年的1.29%下降0.22个百分点[26][28] - 2024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37%,较2023年的3.72%下降0.35个百分点[26] - 2024年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477.121亿元,利息收入117.05亿元,平均收益率3.37%;2023年平均余额3120.383亿元,利息收入116.149亿元,平均收益率3.72%[28] - 2024年总付息负债平均余额为3264.364亿元,利息支出75.157亿元,平均付息率2.30%;2023年平均余额3033.576亿元,利息支出73.787亿元,平均付息率2.43%[28] - 集团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73.787亿元增至2024年的75.157亿元,增幅1.9%,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增7.6%至3264.364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2.30%[37]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63.646亿元增至2024年的65.537亿元,增幅3.0%,平均余额增9.1%至2837.842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2.31%[38]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120万元减至2024年的90万元,减幅25.0%,平均付息率降至1.38%,平均余额增至6530万元[39] - 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1380万元减至2024年的330万元,减幅76.1%,平均余额减72.0%至1.768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1.87%[40]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3.76亿元减至2024年的3.004亿元,减幅20.1%,平均余额减13.4%至157.788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1.90%[41]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5.796亿元增至2024年的6.108亿元,增幅5.4%,平均余额增9.5%至241.922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2.52%[42]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4350万元增至2024年的4660万元,增幅7.1%,平均余额增13.2%至24.391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1.91%[43]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3年的7.029亿元减至2024年的6.267亿元,减幅10.8%,收入降18.6%至7.008亿元,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长[46] - 交易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 - 7850万元增至2024年的1.152亿元,因调整资产结构和市场因素,基金赎回价差收益增加[47] - 公司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从2023年的8.87亿元减少8.1%至2024年的8.15亿元[48] - 公司营业支出从2023年的23.484亿元减少2.2%至2024年的22.963亿元[50][52] - 公司人工成本从2023年的14.324亿元减少2.3%至2024年的13.999亿元[50][53] -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14.32亿元增加17.0%至2024年的16.748亿元[60] - 公司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的3330万元增加106.3%至2024年的6870万元[64] - 公司金融投资净额从2023年的908.154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067.962亿元,占比从25.0%升至28.4%[66] - 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从2023年的415.149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281.979亿元,占比从11.5%降至7.5%[66] - 公司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从2023年的222.605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192.208亿元,占比从6.2%降至5.1%[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为3482.772亿元,较2023年末的3364.922亿元增加3.5%,主要因存款规模增长[88][89][1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债券为219.541亿元,较2023年末的218.259亿元增加0.6%,规模与上年底基本持平[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为103.434亿元,较2023年末的220.787亿元减少53.2%,因调整负债结构减少市场融资负债[94] - 向中央银行借款从17.262亿元增至28.216亿元;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从0.469亿元增至0.498亿元;应缴所得税从3.224亿元增至4.532亿元;其他负债从22.417亿元增至23.272亿元[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权益为280.283亿元,较2023年的248.128亿元增加13.0%,主要因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资本及净利润增加,部分被派发股息抵销[96][97][196] - 2024年度集团实现净利润17.495亿元,根据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5.839亿元[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表外承诺总额为589.242亿元,较2023年的698.945亿元减少15.7%,主要因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信用卡承诺减少[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正常类贷款为1886.672亿元,较2023年增加77.411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3.6%[101][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关注类贷款为91.812亿元,较2023年增加20.835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6%,主要因部分采矿业贷款客户受政策影响经营困难[101][10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不良贷款为35.657亿元,较2023年增加1.5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7%,较2023年下降0.01个百分点,主要因区域经济增速放缓,部分煤炭和焦化企业贷款违约[101][102] - 2024年末股本为583.87亿元,占比20.8%;其他权益工具为200亿元,占比7.1%;资本公积为662.66亿元,占比23.7%;盈余公积为523.93亿元,占比18.7%;一般储备为423.18亿元,占比15.1%[96] - 2024年末投资重估储备为 - 1.93亿元,占比 - 0.1%;减值储备为0.35亿元,占比0.0%;设定受益计划重估储备为 - 0.69亿元,占比0.0%;未分配利润为410.4亿元,占比14.6%[96] - 2024年末本行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2801.77亿元,较2023年的2479.66亿元增加13.0%;非控股权益为1.06亿元,占比0.1%[96][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公司贷款总额为27.84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9%;2023年同期总额为26.0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6%[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1.2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3%;2023年同期余额为3.2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5%[108][10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35%;2023年同期余额为6.0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71%[108][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采矿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3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2023年同期余额为0[108][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为0.31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36%;2023年同期余额为8.9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56%[108][111] - 2024年公司加大房地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率下降10.20个百分点[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不良贷款占比78.1%,个人贷款占比21.9%;2023年同期公司贷款占比76.3%,个人贷款占比23.7%[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总额为35.65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7%;2023年同期总额为34.1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8%[113] - 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末的2.16%升至2024年末的2.19%,不良贷款余额从26.027亿元升至27.845亿元[114] - 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末的2.54%降至2024年末的2.28%,不良贷款余额从8.096亿元降至7.812亿元[114] - 2024年末太原地区不良贷款金额23.58亿元,占比66.1%,不良贷款率1.96%;太原以外地区不良贷款金额12.077亿元,占比33.9%,不良贷款率1.49%[116] - 截至2024年末,集团向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19.471亿元,占资本净额6.0%;向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165.75亿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8.2%[117][119] - 2024年末未逾期贷款金额1979.335亿元,占比98.3%;已逾期贷款金额34.806亿元,占比1.7%[122] - 发放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从2024年初的67.807亿元增加8.0%至年末的73.261亿元[123] - 2024年太原地区营业收入42.083亿元,占比72.7%;太原以外地区营业收入15.828亿元,占比27.3%[127] - 2023年太原地区营业收入43.784亿元,占比75.5%;太原以外地区营业收入14.238亿元,占比24.5%[12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7.911亿元,2023年为58.022亿元[127]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总额为26,025.5,2023年末为24,802.6;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024年末为25,679.5,2023年末为24,458.3[131] - 2024年末一级资本净额为27,680.5,2023年末为24,459.1;二级资本2024年末为4,711.2,2023年末为4
晋商银行获准收购一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
证券时报网· 2025-03-15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同意晋商银行收购清徐晋商村镇银行并承接相关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同时设立晋商银行清徐梗阳西街支行 [1] 晋商银行基本信息 - 总行位于山西太原 [1] - 2008年12月30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太原市商业银行更名 [1] - 200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1] - 2019年7月18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1]
晋商银行被罚近32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2-13 21:41
文章核心观点 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因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被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分行处罚约31.98万元 [1] 分组1 - 处罚时间为2月12日披露近日处罚决定 [1] - 处罚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分行 [1] - 受罚对象为晋商银行朔州分行 [1] - 违法行为是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 [1] - 处罚金额约31.98万元 [1]
晋商银行朔州分行被罚60万元 因公章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行为
中国经济网· 2024-12-05 08:17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朔州监管分局对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及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罚 [1][2][3] 分组1 - 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因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20万元 [1] - 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因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公章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行为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40万元 [1] 分组2 - 时任晋商银行山阴支行行长吕加富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2] - 时任晋商银行朔州分行办公室主任郭勇被给予警告处罚 [3]
晋商银行(0255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6:56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16日,2008年12月30日经批准由太原市商业银行更名,200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2019年7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8] - 公司实现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网点全覆盖,目前下辖152家营业网点[8] - 公司投资设立了清徐晋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晋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 - 公司持续推进2021 - 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战略愿景是坚持安全发展,打造区域精品上市银行[8] - 公司区域定位为扎根三晋,服务山西[8] - 公司市场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8] - 公司业务定位为做强对公,做精零售,做优普惠,做专金融市场[8] - 公司建立了覆盖山西省内中心城市的广泛业务网络,截至2024年6月30日,实现全省11个地级市网点全覆盖,下辖152个营业网点[145]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人民币3708.6亿元,存款余额达人民币2902.3亿元,贷款余额达人民币2020.2亿元[8] -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本充足率11.5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8%,拨备覆盖率197.88%[8] - 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22.188亿元,同比增长9.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04亿元,同比下降19.1%;营业收入27.867亿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10.294亿元,同比下降0.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3708.63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6%;总负债3455.57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7%;总权益253.05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0%[10] - 2024年上半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56%,较2023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平均权益回报率8.22%,较2023年下降0.53个百分点[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85%,较2023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7.88%,较2023年末下降0.83个百分点[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8%,较2023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78%,较2023年末下降1.3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1.59%,较2023年末下降1.58个百分点[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存贷比69.61%,较2023年末上升1.50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225.27%,较2023年末下降16.79个百分点;流动性比率94.89%,较2023年末下降9.24个百分点[13] - 2024年6月30日净稳定资金比例125.56%,较2024年3月31日上升2.64个百分点,较2023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13]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59.973亿元,同比增长4.9%;利息支出37.785亿元,同比增长2.4%[9] - 2024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313亿元,同比下降23.5%;手续费及佣金支出0.409亿元,同比下降45.0%[9] - 2024年上半年交易收益净额 -9890万元,较2023年下降157.4%;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3.525亿元,同比增长40.6%[9]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8.67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7%[20][21]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102.94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0.3%[20] - 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221.8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9.4%[20][22] - 2024年上半年净息差1.14%,较2023年同期减少0.19个百分点[22][23]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1.29%,较2023年同期减少0.05个百分点[22][23] - 2024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435.72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3.8%[24][27] - 2024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49%,较2023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22][24][27] - 2024年上半年付息负债平均余额3212.99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7.2%[25] - 2024年上半年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2.35%,较2023年同期减少0.11个百分点[22][25] - 2024年上半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56%,较2023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平均权益回报率8.22%,较2023年同期下降0.53个百分点[21]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4068.6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4097.8百万元,增幅0.7%,平均余额增5.0%,平均收益率从4.27%降至4.10%[28]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246.1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1152.7百万元,降幅7.5%,平均收益率从3.45%降至2.90%,平均余额增10.1%[29] - 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83.6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258.5百万元,增幅209.2%,平均余额增201.0%,平均收益率从3.33%升至3.42%[30]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89.1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48.8百万元,增幅84.5%,平均余额增86.8%,平均收益率从2.30%降至2.27%[31]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110.0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118.8百万元,增幅8.0%,平均余额增4.8%,平均收益率从1.38%升至1.42%[32] -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21.0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20.7百万元,降幅1.4%,平均余额减9.7%,平均收益率从2.68%升至2.93%[33] - 集团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690.1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778.5百万元,增幅2.4%,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增7.2%,平均付息率从2.46%降至2.35%[34]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143.3百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279.5百万元,增幅4.3%,平均余额升10.5%,平均付息率从2.49%降至2.35%[35]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0.5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0.3百万元,降幅40.0%,平均余额减32.1%,平均付息率从1.88%降至1.66%[36] - 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5.2百万元减至2024年上半年3.3百万元,降幅36.5%,平均余额减31.1%,平均付息率从2.17%降至2.00%[37]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1.858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1.763亿元,降幅5.1%,平均余额降4.2%至178.113亿元[38]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299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88亿元,降幅9.4%,平均余额降13.9%至220.135亿元,平均付息率升至2.71% [39]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254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030万元,降幅20.1%,平均余额降18.8%至20.627亿元,平均付息率降至1.97% [4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3.589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04亿元,降幅19.1%,收入降23.5%,支出降45.0% [42] - 交易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1.72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 - 9890万元,降幅157.4%,因基金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 [43] - 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2.507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525亿元,增幅40.6%,因基金产品分红增加 [44] - 营业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9.503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9.204亿元,降幅3.1%,因公司践行降本增效战略 [45][47] - 成本收入比率从2023年上半年32.06%降至2024年上半年31.54%,因营业支出降幅大于营业收入降幅 [43][47] - 人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5.41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5.329亿元,降幅1.5%,工资、奖金及津贴降6.1% [47][48][49] - 2024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1.16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增26.8% [42] - 折旧及摊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56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523亿元,减少2.5%[50] - 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1.905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727亿元,减少9.3%[51] - 集团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上半年的8.595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8.082亿元,减少6.0%[52]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800万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720万元,增加115.0%[53][54]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末的3613.05亿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3708.631亿元,增加2.6%[57]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从2023年末的1856.097亿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1956.819亿元[56] - 公司贷款从2023年末的1202.844亿元增至2024年6月末的1303.967亿元,增加8.4%[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贷款总额为130,396.7百万元,短期贷款和垫款占比从2023年末的40.7%增至41.2%,中长期贷款占比从59.3%降至58.8%[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其他贷款分别为84,876.7百万元、31,918.2百万元和13,601.8百万元,占公司贷款总额比例分别为65.1%、24.5%和10.4%[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个人贷款达33,110.8百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4.1%[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余额分别为24,074.4百万元、3,646.6百万元、1,311.3百万元和4,078.5百万元,较2023年末分别增加4.7%、24.1%、1.3%和减少11.4%[68][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票据贴现余额为38,511.4百万元,较2023年末减少2.1%[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金融投资净额达99,572.7百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9.6%[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分别为77,759.6百万元、4,837.6百万元和17,761.2百万元,占金融投资总额比例分别为77.5%、4.8%和17.7%[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债券投资总额为747.835亿元,较2023年末的715.616亿元增长4.5%,其中政府债券投资增长6.8%,政策性银行债券投资减少2.2%,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减少5.1%,企业债券投资增长37.6%[75][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总额为167.735亿元,较2023年末的101.489亿元增长65.3%,主要因增加基金产品投资规模[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其他组成部分总额为756.085亿元,较2023年末的848.799亿元减少10.9%,主要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少28.0%[79][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负债为3455.572亿元,较2023年末的3364.922亿元增加2.7%,主要因吸收存款规模增加[82][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吸收存款为2986.352亿元,较2023年末的2882.504亿元增加3.6%,主要因个人存款稳步增加[86] - 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从2023年末的144.526亿元增至2024年6月的147.344亿元,定期存款从1193.95亿元增至1325.673亿元[84] - 公司存款中,活期存款从2023年末的575.572亿元降至2024年6月的568.411亿元,定期存款从701.094亿元降至676.825亿元[87] - 向中央银行借款从2023年末的17
晋商银行(0255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21:04
经营业绩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59.973亿元,同比增长4.9%;利息支出37.785亿元,同比增长2.4%;利息净收入22.188亿元,同比增长9.4%[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04亿元,同比下降19.1%;交易收益净额 - 0.989亿元,同比下降157.4%;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3.525亿元,同比增长40.6%[4] - 营业收入27.867亿元,同比下降1.7%;营业支出9.204亿元,同比下降3.1%;税前利润10.466亿元,同比增长0.5%;净利润10.294亿元,同比下降0.3%[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为27867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行和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影响[18][19] - 同期公司税前利润为104660万元,净利润为102940万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18][19] - 公司平均总资产回报率由0.61%降至0.56%,平均权益回报率由8.75%降至8.22%,因利差收窄,净利润未随资产增加同步增长[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利息净收入为2218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4%,因利息收入增加4.9%,部分被利息支出增加抵销[18][20] - 公司净利差由1.33%降至1.14%,净利息收益率由1.34%降至1.29%,主要因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部分被付息负债付息率下降抵销[20] - 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因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和金融投资平均收益率受市场利率波动影响下降[20] - 付息负债付息率下降是因公司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多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20]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904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1%[18] - 交易收益净额为 - 989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57.4%[18] - 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为352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0.6%[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利息收入从57.184亿美元增加4.9%至59.973亿美元,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加13.8%,平均收益率从3.79%降至3.49%[23]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从40.686亿美元增加0.7%至40.978亿美元,平均余额增加5.0%,平均收益率从4.27%降至4.10%[24]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从12.461亿美元减少7.5%至11.527亿美元,平均收益率从3.45%降至2.90%,平均余额增加10.1%[25] - 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从0.836亿美元增加209.2%至2.585亿美元,平均余额增加201.0%,平均收益率从3.33%升至3.42%[26]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1.891亿美元增加84.5%至3.488亿美元,平均余额增加86.8%,平均收益率从2.30%降至2.27%[27]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1.1亿美元增加8.0%至1.188亿美元,平均余额增加4.8%,平均收益率从1.38%增至1.42%[28] - 2024年上半年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为3435.724亿美元,平均收益率3.49%;总付息负债平均余额为3212.988亿美元,平均付息率2.35%[2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22.188亿美元,净利息收益率为1.29%,净利差为1.14%[21] - 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增加因服务实体经济,平均收益率下降因贷款和票据市场利率下行[24] - 金融投资平均余额增加因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平均收益率下降因债券市场下行[25] -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210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070万元,降幅1.4%[29] - 集团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6.901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7.785亿元,增幅2.4%[30]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1.433亿元增至2024年上半年32.795亿元,增幅4.3%[31]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5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30万元,降幅40%[32] - 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52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330万元,降幅36.5%[33]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1.858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1.763亿元,降幅5.1%[34]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3.299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88亿元,降幅9.4%[35]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2540万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030万元,降幅20.1%[3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3年上半年3.589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2.904亿元,降幅19.1%[37] - 集团交易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1.722亿元降至2024年上半年 - 9890万元,降幅157.4%[38] - 集团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的2.507亿元增加40.6%至2024年上半年的3.525亿元,主要因基金产品分红增加[39] - 集团营业支出从2023年上半年的9.503亿元减少3.1%至2024年上半年的9.204亿元,成本收入比率从32.06%降至31.54%,因降本增效战略[40][41] - 人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5.41亿元减少1.5%至2024年上半年的5.329亿元,其中工资、奖金及津贴降6.1%,社会保险费及年金增10.5% [42][43] - 折旧及摊销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562亿元减少2.5%至2024年上半年的1.523亿元,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44] - 税金及附加2024年上半年为4160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45] - 租金及物业管理费从2023年上半年的2100万元减少0.5%至2024年上半年的2090万元,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45] - 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1.905亿元减少9.3%至2024年上半年的1.727亿元,因压缩非必需支出[46] - 集团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上半年的8.595亿元减少6.0%至2024年上半年的8.082亿元,因减少金融投资及信贷承诺减值准备计提[47] - 集团税前利润从2023年上半年的10.41亿元微增0.5%至2024年上半年的10.466亿元[48] - 所得税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800万元增加115.0%至2024年上半年的1720万元,主要因免税收入下降[48][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收入27.867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28.347亿元略有下降[11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营收17.483亿元,占比62.8%,同比减少12.4%;零售银行业务营收6.559亿元,占比23.5%;金融市场业务营收3.677亿元,占比13.2%;其他业务营收0.148亿元,占比0.5%[119] - 2024年上半年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6.55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4%,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23.5%[122] - 2024年上半年金融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3.677亿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3.2%,较2023年同期上升8570万人民币[1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净利润为10.29386亿元,2023年同期为10.33023亿元[150][151]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0.48461亿元,2023年同期为10.92707亿元[15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59.97261亿元,2023年同期为57.18402亿元[150] - 2024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90403亿元,2023年同期为3.58847亿元[150]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8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151]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30416千元,综合收益总额为1078028千元[155]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税前利润为1046571千元[158] - 2024年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为808225千元,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为24484千元[158] - 2024年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增加净额为10877852千元[159] - 2024年上半年吸收存款增加净额为9147687千元[160]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90933千元[16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使用现金流量净额为852.6641万元,2023年为产生366.5991万元[16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91.5466万元,2023年为使用1418.2536万元[161] - 2024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为2218.767万元,2023年为2028.339万元[165] - 2024年上半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中已发生信用减值贷款利息收入为4600万元,与2023年持平[165] - 2024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90.403万元,2023年为358.847万元[166] - 2024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为116.042万元,2023年为91.466万元[166]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为58.216万元,2023年为79.915万元[166] - 2024年上半年结算与清算手续费收入为45.484万元,2023年为97.852万元[1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手续费收入合计204,274,2023年为194,614[1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交易收益净额为 -98,927,2023年为172,207[1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为352,462,2023年为250,686[1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营业收入合计23,997,2023年为24,649[17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费用为17,185,2023年为7,995[1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业支出合计920,356,2023年为950,261[1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信用减值损失合计808,225,2023年为859,514[17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归属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30,416,2023年为1,034,158[174]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3708.63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6%;总负债3455.57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7%;总权益253.05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0%[6]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956.81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5.4%;吸收存款2986.35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6%[6]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361,305.0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370,863.1百万元,增幅2.6%[51]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185,609.7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195,681.9百万元[52] - 公司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0,284.4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130,396.7百万元,增幅8.4%[54] - 短期贷款和垫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百分比从2023年12月31日的40.7%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41.2%[55] - 中长期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百分比从2023年12月31日的59.3%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58.8%[55] - 个人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31,819.7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33,110.8百万元,增幅4.1%[57] - 住房按揭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983.7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24,074.4百万元,增幅4.7%[58] - 个人消费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2,938.7百万元增至2024年6月30日的3,646.6百万元,增幅24.1%[59] - 个人经营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1,294
晋商银行(0255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郝强,注册及总部地址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长风街59号,于1998年10月16日首次注册登记[6] - 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票简称晋商银行,股份代号为2558[7] - 清徐晋商村镇银行于2012年1月19日在中国成立,公司持股51%[5] - 公司审计师为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7]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5] 财务数据 - 整体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3613.1亿元、2810.8亿元、1914.4亿元,资本充足率13.1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14%,拨备覆盖率198.71%[8] - 2023年末总资产36130.5亿元,同比增长7.4%;总负债33649.22亿元,同比增长7.5%;总权益2481.28亿元,同比增长6.2%[12] - 2023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560.97亿元,同比增长2.6%;吸收存款28825.04亿元,同比增长13.6%[12] - 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3613.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8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14.4亿元[20]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3613.05亿元,较2022年的3364.195亿元增加7.4%,主要因业务结构优化,信贷及同业资产规模增加[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增至336492.2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7.5%[75] - 2023年末吸收存款增至288250.4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13.6%[76] - 2023年末已发行债券减至21825.9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34.9%[78] - 2023年末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增至22078.7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9.2%[7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权益增至24812.8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6.2%[80] - 2023年末资产负债表外承诺总额增至69894.5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10.1%[81] 财务数据 - 收入与利润 - 2023年利息收入1161.49亿元,同比增长8.3%;利息支出737.87亿元,同比增长3.4%;利息净收入423.62亿元,同比增长17.9%[10]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6.09亿元,同比下降8.1%;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5.8亿元,同比下降22.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29亿元,同比下降4.2%[10] - 2023年营业收入580.22亿元,同比增长10.3%;营业支出234.84亿元,同比增长7.4%;税前利润203.39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200.06亿元,同比增长9.0%[10]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0.34元,同比增长9.7%[10]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增加5.4亿元,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20] - 2023年利息收入116.149亿元,同比增长8.3%,利息支出73.787亿元,同比增长3.4%,利息净收入42.362亿元,同比增长17.9%[23]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8.609亿元,同比下降8.1%,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58亿元,同比下降22.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29亿元,同比下降4.2%[23] - 2023年交易收益净额 -7850万元,较2022年变动141.5%,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8.87亿元,同比下降3.3%[23] - 2023年其他营业收入5460万元,同比增长13.5%,营业支出23.484亿元,同比增长7.4%,信用减值损失14.32亿元,同比增长15.7%[23] - 2023年应占联营公司利润1210万元,同比下降41.5%,税前利润20.339亿元,同比增长9.6%,所得税费用3330万元,同比增长59.3%[23] - 2023年净利润20.006亿元,较2022年的18.354亿元同比增长9.0%[23][24] - 2023年集团利息净收入为42.362亿元,较2022年的35.93亿元增长17.9%[25] - 2023年集团利息收入为116.149亿元,较2022年的107.288亿元增加8.3%[28] - 2023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为81.46亿元,较2022年的79.197亿元增加2.9%[29] - 2023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24.166亿元,较2022年的20.729亿元增加16.6%[30] - 2023年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为2.872亿元,较2022年的1.027亿元增加179.6%[31]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从2022年的3.78亿元增至2023年的4.999亿元,增幅32.2%,平均余额增30.4%,平均收益率从2.28%增至2.31%[32]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2年的2.108亿元增至2023年的2.255亿元,增幅7.0%,平均余额增5.5%[33] -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从2022年的4470万元减至2023年的3970万元,降幅11.2%,平均余额降28.1%[34] - 集团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71.358亿元增至2023年的73.787亿元,增幅3.4%,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增8.9%,平均付息率从2.56%降至2.43%[35]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56.871亿元增至2023年的63.646亿元,增幅11.9%,平均余额升18.7%,平均付息率从2.60%降至2.45%[36]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1550万元减至2023年的120万元,降幅92.3%,平均余额降92.3%,平均付息率从1.95%增至1.96%[37] - 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5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380万元,增幅170.6%,平均余额增111.0%,平均付息率从1.71%增至2.19%[38]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2.94亿元增至2023年的3.76亿元,增幅27.9%,平均余额增8.7%,平均付息率从1.75%增至2.06%[39]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10.725亿元减至2023年的5.796亿元,降幅46.0%,平均余额降42.9%,平均付息率从2.77%降至2.62%[40]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6160万元减至2023年的4350万元,降幅29.4%,平均余额降28.4%,平均付息率从2.05%降至2.02%[4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2年的7.34亿元降至2023年的7.029亿元,降幅4.2%[42] - 交易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 - 3250万元降至2023年的 - 7850万元[43] - 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9.176亿元降至2023年的8.87亿元,降幅3.3%[44] - 营业支出从2022年的21.867亿元增至2023年的23.484亿元,增幅7.4%[45][46] - 人工成本从2022年的13.268亿元增至2023年的14.324亿元,增幅8.0%[47] - 折旧及摊销从2022年的3243万元降至2023年的3202万元,降幅1.3%[49] - 税金及附加从2022年的862万元增至2023年的890万元,增幅3.2%[50] - 租金及物业管理费从2022年的430万元降至2023年的426万元,降幅0.9%[51] - 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4064万元增至2023年的4642万元,增幅14.2%[52]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1.2379亿元增至2023年的1.432亿元,增幅15.7%[53] - 公司2023年税前利润为20.339亿元,较2022年的18.563亿元增加9.6%,所得税费用为3330万元,较2022年的2090万元增加59.3%[54][55] - 2023年营业收入合计58.022亿元,较2022年的52.602亿元有所增长,其中太原地区占比75.5%,太原以外地区占比24.5%[102]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8.022亿美元,较2022年的52.602亿美元增长10.3%[120] - 2023年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9.227亿美元,同比增加2.6%,占比67.6%[120][121] - 2023年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13.456亿美元,同比增加2.4%,占比23.2%[120][123] - 2023年金融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5.246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占比9.0%[120] - 2023年金融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5.246亿元,占比9.0%,较2022年增加4.186亿元[125] 财务数据 - 资产质量与风险指标 - 2023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57%,与2022年持平;平均权益回报率为8.31%,较2022年提升0.24个百分点[13] - 2023年净息差为1.29%,较2022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为1.36%,较2022年提升0.04个百分点[13]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2.11%,较2022年下降1.84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率为38.94%,较2022年下降0.99个百分点[13] - 2023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1.14%,较2022年提升0.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17%,较2022年提升0.77个百分点[14] - 2023年存贷比为68.11%,较2022年下降6.78个百分点;流动性覆盖率为242.06%,较2022年提升33.19个百分点;流动性比率为104.13%,较2022年提升33.25个百分点[14] - 2023年不良贷款率为1.78%,较2022年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98.71%,较2022年提升21.67个百分点;拨贷比为3.54%,较2022年提升0.35个百分点[15] - 2023年可用的稳定资金合计为2312.746亿元,所需的稳定资金合计为1824.494亿元,净稳定资金比例为126.76%,较2022年下降1.56个百分点[16] - 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1.78%,较年初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8.71%[20] - 2023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914.361亿元,较2022年末的1860.519亿元增加[83][84][85] - 2023年末正常类贷款为1809.261亿元,占比94.5%,较2022年末增加58.281亿元;关注类贷款为70.977亿元,占比3.7%,较2022年末减少5.023亿元[83][84] - 2023年末不良贷款为34.123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0.58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8%,较2022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83][84] - 2023年末质押贷款为502.391亿元,占比26.2%;抵押贷款为290.735亿元,占比15.2%;保证贷款为858.091亿元,占比44.8%;信用贷款为263.144亿元,占比13.8%[85] - 2023年末公司贷款总额为1202.844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439.609亿元,占比36.6%;采矿业贷款236.106亿元,占比19.6%[86] - 2023年末公司贷款中批发和零售业贷款100.899亿元,占比8.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89.858亿元,占比7.5%;房地产业贷款84.693亿元,占比7.0%[86] - 2023年公司对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五大行业公司客户贷款总额为951.165亿元,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79.1%[87] - 2023年末不良公司贷款总额26.027亿元,不良率2.16%,较2022年末的
晋商银行(0255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1:18
财务业绩 - [2023年利息收入116.149亿元,同比增长8.3%;利息净收入42.362亿元,同比增长17.9%][3]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29亿元,同比下降4.2%;营业收入58.022亿元,同比增长10.3%][3] - [2023年税前利润20.339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20.006亿元,同比增长9.0%][5]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增加5.4亿元,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16] - [2023年利息收入为116.149亿元,较2022年的107.288亿元增长8.3%][19] - [2023年利息净收入为42.362亿元,较2022年的35.93亿元增长17.9%][19][21]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7.029亿元,较2022年的7.34亿元下降4.2%][19]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8.022亿元,较2022年的52.602亿元增长10.3%][19] - [2023年税前利润为20.339亿元,较2022年的18.563亿元增长9.6%][19][20] - [2023年净利润为20.006亿元,较2022年的18.354亿元增长9.0%][19][20] - [2023年净息差由2022年的1.40%降至1.29%,净利息收益率由1.32%升至1.36%][21] - [2023年利息收入为116.149亿元,较2022年增加8.3%,主要因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增加15.0%,部分被平均收益率降至3.72%抵消][25] - [2023年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为81.46亿元,较2022年增加2.9%,平均余额增加11.3%,平均收益率降至4.26%][26] - [2023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24.166亿元,较2022年增加16.6%,平均余额增加19.8%,平均收益率降至3.29%][27] - [2023年拆出资金利息收入为2.872亿元,较2022年增加179.6%,平均余额增加94.1%,平均收益率增至3.55%][28] - [2023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4.999亿元,较2022年增加32.2%,平均余额增加30.4%,平均收益率增至2.31%][29] - [2023年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为2.255亿元,较2022年增加7.0%,平均余额增加5.5%][30] - [2023年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为0.397亿元,较2022年减少11.2%,平均余额减少28.1%][31] - [2023年利息支出为73.787亿元,较2022年增加3.4%,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增加8.9%,平均付息率降至2.43%][32] - [2023年利息净收入为42.362亿元,2022年为35.93亿元][23] - [2023年净息差为1.29,2022年为1.40;2023年净利息收益率为1.36,2022年为1.32][23]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56.871亿元增至2023年的63.646亿元,增幅11.9%,平均余额上升18.7%,平均付息率降至2.45%][33]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1550万元减至2023年的120万元,降幅92.3%,平均余额减少92.3%,平均付息率增至1.96%][34] - [拆入资金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5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380万元,增幅170.6%,平均余额增加111.0%,平均付息率增至2.19%][35]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2.94亿元增至2023年的3.76亿元,增幅27.9%,平均余额增加8.7%,平均付息率增至2.06%][36]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10.725亿元减至2023年的5.796亿元,降幅46.0%,平均余额减少42.9%,平均付息率降至2.62%][37]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从2022年的6160万元减至2023年的4350万元,降幅29.4%,平均余额减少28.4%,平均付息率降至2.02%][3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从2022年的7.34亿元减至2023年的7.029亿元,降幅4.2%,收入下降8.1%,支出下降22.2%][39] - [交易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 - 3250万元减至2023年的 - 7850万元,主要因基金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40] - [投资证券所得收益净额从2022年的9.176亿元减至2023年的8.87亿元,降幅3.3%,因优化资产结构压降基金规模][41] - [营业支出从2022年的218.67亿元增加7.4%至2023年的234.84亿元,主要因人工成本和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增加][44] - [人工成本从2022年的132.68亿元增加8.0%至2023年的143.24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费及年金增幅达21.1%][45] - [折旧及摊销从2022年的32.43亿元减少1.3%至2023年的32.0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47] - [税金及附加从2022年的8.62亿元增加3.2%至2023年的8.90亿元,因业务发展和扩张使应税收入增加][48] - [租金及物业管理费从2022年的4.30亿元减少0.9%至2023年的4.2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49] - [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40.64亿元增加14.2%至2023年的46.42亿元][50]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123.79亿元增加15.7%至2023年的143.20亿元,主要因金融投资增加减值准备计提][51] - [所得税费用从2022年的2.09亿元增加59.3%至2023年的3.33亿元,因税前利润增加][53]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8.022亿元,其中太原地区43.784亿元占比75.5%,太原以外地区14.238亿元占比24.5%;2022年营业收入为52.602亿元,太原地区42.067亿元占比80%,太原以外地区10.535亿元占比20%][101] - [2023年集团营业收入为58.022亿美元,较2022年的52.602亿美元增长10.3%,其中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39.227亿美元、13.456亿美元、5.246亿美元和0.093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7.6%、23.2%、9.0%和0.2%][119] - [2023年公司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39.227亿美元,同比增加2.6%,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67.6%,公司贷款总额为1202.844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9.8%,公司存款总额为1276.666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18.7%][120] - [2023年零售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为13.456亿美元,同比增加2.4%,占同期营业收入总额的23.2%,个人贷款总额为318.197亿美元,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6.6%,个人存款总额为1338.476亿美元,较2022年增加11.5%][122] - [2023年金融市场业务营业收入为5.246亿元,占总收入9.0%,较2022年同期上升4.186亿元][124] - [2023年发行理财产品金额为672.41亿元,较2022年下降46.4%;理财客户人数超44万,较2022年底增加;非保本非保收益理财产品未到期余额为489.071亿元,较2022年上升1.4%;理财产品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044亿元,较2022年下降0.3%][127] - [2023年分销债券本金总额为372.75亿元,较2022年上升31.4%][128] - [2023年利息净收入42.36218亿元,2022年为35.93002亿元][145] - [2023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2855亿元,2022年为7.33993亿元][145] - [2023年营业收入58.02188亿元,2022年为52.60174亿元][145] - [2023年税前利润20.3389亿元,2022年为18.56323亿元][145] - [2023年净利润20.00551亿元,2022年为18.35371亿元][145] - [2023年度净利润为2000551千元,2022年度为1835371千元,同比增长约9.0%][146] - [2023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043033千元,2022年度为1779928千元,同比增长约14.8%][146] - [2023年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为0.34元,2022年为0.31元,同比增长约9.7%][146] - [2023年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42482千元,2022年为 - 55443千元,实现扭亏为盈][146] - [2023年度税前利润为2033890千元,2022年度为1856323千元][15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末总资产3613.05亿元,同比增长7.4%;总负债3364.922亿元,同比增长7.5%][6] - [2023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56.097亿元,同比增长2.6%;吸收存款2882.504亿元,同比增长13.6%][6] - [截至2023年末,集团资产总额3613.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810.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14.4亿元][16] - [总资产从2022年的3364.195亿元增加7.4%至2023年的3613.05亿元,因业务结构优化使信贷和同业资产规模增加][55]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从2022年的1860.519亿元增至2023年的1914.361亿元,其中公司贷款占比从58.9%升至62.8%][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达120,284.4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9.8%][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短期贷款和垫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百分比降至40.7%,中长期贷款占比增至59.3%][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金贷款占公司贷款总额的63.0%,固定资产贷款占比27.7%][5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贷款达31,819.7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10.5%][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住房按揭贷款为22,983.7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13.7%][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消费贷款达2,938.7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33.4%][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个人经营贷款达1,294.6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23.7%][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信用卡余额达4,602.7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2.0%][6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票据贴现余额降至39,332.0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17.6%][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金融投资净额达90,815.4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11.2%][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债券投资总额为7.16万亿元,较2022年的5.67万亿元有所增加,其中中国政府债券投资增加30.3%至4978.87亿元,政策性银行债券投资减少1.8%至1522.88亿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234.5%至535.7亿元,企业债券投资减少15.5%至118.71亿元][65][66][6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总额为1014.89亿元,较2022年的3334.47亿元减少,主要因压降基金规模][6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其他组成部分总额为8487.99亿元,较2022年的5326亿元增加59.4%,主要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增加][69][7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为3.36万亿元,较2022年的3.13万亿元增加7.5%,主要因吸收存款规模增加][7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吸收存款为2.88万亿元,较2022年的2.54万亿元增加13.6%,得益于营销资产客户关联户结算流水、稳定性存款增长、财政类客户存款进款及个人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