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icon
搜索文档
太美医疗科技AI战略升级 助力创新药研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6:07
从2020年开始,太美医疗科技进入自主创新及AI智能化研发阶段,从SaaS升级为数字化平台,打 破组织间壁垒和软件间壁垒,支持跨组织在线协作,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协调水平。其推出的TrialOS医 药研发协作平台和PharmaOS医学科学营销数字化协作平台,将多种SaaS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服务相结 合,成功链接医药企业、医院、第三方服务商、医生和患者等多方参与者,显著提升医药研发的整体效 率和商业绩效。 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太美医疗科技将AI能力大幅扩展,应用于从新药研发到商业化 的全流程场景,并于今年推出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价值导向型AIaaS合作模式,为生命科学 产业发展提供全栈式智能化支持。太美医疗科技首创"数字员工"体系,将AI智能体嵌入临床研究全流 程,实现从"生产力工具"到"生产力"的突破。 太美医疗科技的战略转型仍在进行中。赵璐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在 AI 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进 一步完善 AIaaS 商业模式并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公司在创新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力。 创新药研发面临多重挑战,如临床试验管理流程冗长、跨组织协作效率低下、数据价值挖掘不足 等。太美医疗科技致力于通过AI大 ...
太美医疗科技:2024年亏损2.1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9:2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9亿元 同比下降3.95%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5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47亿元有所收窄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亿元 同比改善1.5亿元 [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9% 较上年同期上升10.17个百分点 [22] - 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2] 估值指标 - 以4月24日收盘价计算 市净率(TTM)约1.56倍 市销率(TTM)约3.28倍 [2] - 市净率(LF)历史分位数为76.69% [5] 业务结构 - 公司为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营销等环节 [10] - 2024年数字化服务收入3.425亿元 SaaS产品收入1.619亿元 定制产品收入0.467亿元 [18] - 2023年数字化服务收入3.699亿元 SaaS产品收入1.557亿元 定制产品收入0.019亿元 [20] 资产负债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7.2%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3.79个百分点 [3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56.99%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1.81个百分点 [32] - 合同负债减少36.89%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03个百分点 [35] - 租赁负债增加377.6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65个百分点 [35] - 2024年流动比率5.05 [39] 历史趋势 - 2021-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95%/18.59%/-3.95% [13][14]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持续为负 [13][14] - 2024年资产负债率24.21% 低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 [37]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06: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嘉兴太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6日在中国成立[7] - 公司股份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7][8][9] - 公司股份代号为2576[6] - 公司核数师为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5] - 公司合规顾问为英高财务顾问有限公司[6] - 公司中国注册办事处、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在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昌盛南路36号智慧产业创新园9号楼3楼[5] - 公司是中国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100] 公司上市及相关安排 - 公司H股上市日期为2024年10月8日[8] - 公司招股章程于2024年9月27日刊发[9] - 2024年10月8日,公司H股于联交所主板上市[99] - 公司将在2025年6月13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7][106]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公司将在2025年6月10日至2025年6月13日暂停办理H股过户登记手续[107] - 所有填妥的过户文件及相关股票须在2025年6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H股证券登记处办理登记手续[107] - H股于2024年10月8日在联交所主板首次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59.5百万港元,已按招股章程拟定用途及比例分配使用[187] - 自上市日期起至年报日期止,公司一直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最低公众持股量25%[134]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5.5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略有下降,其中云端软件产品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6%,数字化服务收入3.42亿元,同比下降7.4%[15]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31.2%提升至40.8%,提高了9.6个百分点[15] - 2024年公司净亏损从3.56亿元降至2.17亿元,同比下降39%,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726万元,同比下降81.9%[15]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15.83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为3.49亿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为12.35亿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2.15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年内亏损为2796万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1.58亿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应占权益为7676.3万元人民币[13]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5.512亿元[2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31.2%上升至40.8%,提高了9.6个百分点[23]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由2023年的人民币3.564亿元收窄至2.174亿元,同比减亏39.0%[23] - 2024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5730万元,同比下降81.9%[23] - 公司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573.1百万元减少3.8%至2024年的人民币551.2百万元[38][39] - 云端软件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201.4百万元增加3.6%至2024年的人民币208.6百万元,其中SaaS产品销售由2023年的人民币155.7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161.9百万元,使用两种或以上SaaS产品的客户收入由人民币1.2百万元增加5.0%至人民币1.3百万元[38][39] - 数字化服务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369.9百万元减少7.4%至2024年的人民币342.5百万元[38][39] - 销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币394.1百万元减少17.2%至2024年的人民币326.2百万元[41] - 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币179.0百万元增加25.7%至2024年的人民币224.9百万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31.2%上升至2024年的40.8%[42] - 销售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50.2百万元减少41.7%至2024年的人民币87.6百万元[43] - 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268.9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21.4百万元,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大幅增加人民币111.3百万元,员工成本减少人民币59.2百万元[44]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人民币169.2百万元减少48.5%至2024年的人民币87.1百万元[45] - 2023年及2024年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人民币8.4百万元及人民币3.6百万元[46] - 2024年录得年内亏损人民币217.4百万元,2023年录得年内亏损人民币356.4百万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流动资产净值11.845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83亿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银行存款、短期国债投资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3.193亿元、5.999亿元、1.594亿元及510万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5.179亿元、2.692亿元、零及150万元[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总额为1000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零[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比率为5.05,2023年12月31日为3.71;负债比率为22.0%,2023年12月31日为27.9%[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汇兑亏损430万元,2023年为收益190万元;外汇收益净额为1750万元,2023年为收益860万元[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5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有负债、资本承担、资产负债表外交易[62][63][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薪酬成本总额为3.639亿元,2023年为5.952亿元[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从五大客户获得的收入为人民币9130万元,占总收入16.6%[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五大供应商采购人民币432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4.7%[128]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发行可换股证券等类似权利[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发行任何债券[16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关联方交易构成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须遵守相关规定,无此类交易须披露[1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向董事、监事或五名最高薪酬人士支付酬金作为加入奖励、入职奖励或离职补偿,也无董事放弃酬金[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未订立任何股权挂钩协议或于年末存续有关协议[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为人民币1万元,2023年无捐款[184] - 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除全球发售外,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或出售库存股份,年末无库存股份[1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所得款项净额总计2.595亿港元,已动用530万港元,未动用2.542亿港元[188] - 改善及升级TrialOS和PharmaOS平台等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9080万港元,占比35%,已动用140万港元,未动用894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或之前动用[188] - 提升核心技术及研发能力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7790万港元,占比30%,已动用210万港元,未动用758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2600万港元,占比10%,未动用,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3890万港元,占比15%,未动用,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 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拟分配所得款项净额2590万港元,占比10%,已动用180万港元,未动用2410万港元,预计2029年12月31日前动用[18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37.9%的营业收入来自销售云端软件[29] - 2024年度公司62.1%的收入来自提供数字化服务[31]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升级专业软件产品线,落地“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和“无界-医企互动学术交流平台”[17] - 2024年公司核心产品“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入选浙江省数字经济优秀案例[17] - 2024年公司服务1400多家医药企业和CRO,覆盖全球25大药企中的21家及“2024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的90家[17] - 2025年公司将推出临床研究AI智能体平台“文思智能”,并持续更新、扩展产品及服务品类,加速国际扩张[18] - 2024年公司全新升级数智平台,“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入选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22] - 2024年公司承建的客户A临床运营一体化平台一期完成建设工作[22] - 2024年3月,公司在临床试验采集与挖掘领域的AI技术应用案例登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增刊[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CRO提供服务[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2024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的90家[23] - 公司业务覆盖医药研发、药物警戒、医药营销等领域,打造“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和“无界-医企互动学术交流平台”[21] - 公司计划推出临床研究领域智能平台,基于超4000项试验的历史数据训练及实时反馈优化机制[32] - 公司推出的临床研究领域智能平台能赋能药企、CRO及研究者降低30%研发成本、提升50%试验效率[32] - 公司将利用行业洞见和数字技术,实现更多临床服务的标准化,丰富产品组合[33] - 公司将利用数据安全和合规专长,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33] - 公司将改进直销模式和推广策略,扩大客户基础[35] - 公司与头部生物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服务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36] - 公司累计支持中国40个NDA/BLA申报项目,AI训练集涵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36] - 公司每年新增超200项试验数据,驱动DLA模型季度迭代升级[36] 公司人员信息 - 陆一鸣43岁,2018年5月加入集团,2024年3月起任首席技术官,信息科技及软件工程经验逾14年[74][75] - 黄玉飞45岁,2015年5月加入集团,2024年2月起任运营保障部负责人,电信及软件技术领域经验逾18年[76] - 倪晓梅54岁,2018年4月加入集团,任法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法律相关事宜经验逾17年[77] - 蒋骁博士46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2023年9月21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投资及资产评估行业经验逾21年[78][79] - 陆一鸣2003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2006年3月获该校计算机系统架构硕士学位,2008年9月获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75] - 黄玉飞2002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7月获该校通信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76] - 倪晓梅1992年7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学士学位,2007年12月获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2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77] - 陆一鸣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任股东代表监事,2024年3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74] - 黄玉飞自2016年6月起任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76] - 倪晓梅自2018年6月起任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为执行董事[77] - 蒋博士自2022年9月起任金杯汽车董事,2024年2月起任天风证券独立董事,2024年6月起任上海柏楚电子独立董事[81] - 李治国博士48岁,2020年9月加入集团任独立董事,2023年9月21日调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冯志伟先生56岁,2023年9月2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会计等方面有逾32年经验[83][84] - 董晓晗女士41岁,2024年7月起任职工代表监事及监事会主席,有逾十年市场经验[87] - 文纲先生47岁,2020年9月起任股东代表监事,在投资方面有逾十年经验[88] - 冯先生自1992年8月至1999年9月为德勤核数师,1999年10月至2007年8月为弘陞投资顾问董事[84] - 冯先生自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为金界控股副总裁,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为卓尔智联财务总监及公司秘书[84] - 董
太美医疗科技连亏11年!人员缩减难解增收困局,竞争加剧致核心业务缩水
搜狐财经· 2025-04-03 15:53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医疗SaaS赛道降温,太美医疗科技营收下滑且持续亏损,虽通过降本增效使亏损收窄,但费用高企、业务售价下跌等问题仍制约其盈利,商业模式面临挑战 [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5.51亿元,同比下滑3.8%,净亏损收窄至2.17亿元,经调整亏损仍达5726万元,延续2018年以来亏损态势 [1] - 2021 - 2023年营收从4.66亿元增长至5.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2]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5.22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约8.1% [7] 公司上市情况 - 一级市场受明星资本追捧,但上市进程波折,2023年3月上交所上市审核被否,后转港交所上市首日破发,上市首日至今年4月1日收盘股价跌幅达60.22% [1][2] 公司成本控制 - 为控制成本,全职员工由2021年的1492人大幅缩减至2024年末的627人,2024年员工成本减少5920万元,雇员福利开支较上年同期下降近40%至3.64亿元 [1][3] - 2024年销售开支和研发开支分别下降41.7%和48.5%,但三费开支占营收比重仍高达90% [4] - 2024年营收下降3.8%情况下,毛利率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至40.8%,主要因成本降低策略 [3] 公司业务情况 数字化服务 - 2024年实现收入3.43亿元,同比下滑7.4%,因市场竞争加剧致平均服务价格下降 [6] - 2021 - 2023年该业务毛利率从17.2%下滑至10.2% [6] IRC业务 - 2021 - 2023年收入分别为8997.6万元、1.01亿元和8982.8万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20%、18.3%、15.7%,毛利率从50.8%下滑至42.3% [6] - 2021 - 2023年平均售价逐年下滑,截至2024年前三个月已下探至8.1万元 [7] 数字化临床研究服务 - 近年收入逐年增长,但毛利率持续为负,2021 - 2023年分别为 - 5.9%、 - 16.8%和 - 2.3% [7] 云端软件SaaS产品 - 2024年收入呈现4%的微增,但难带来可观利润规模,且收入不稳定,2022年曾同比下滑约5.8% [7] 行业挑战 - 医药行业数字化服务商若无法构建解决行业关键需求的价值主张,商业模式将面临难以建立可持续盈利定价逻辑和无法实现低成本高毛利增长飞轮的双重挑战 [8]
太美医疗科技(0257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2: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551,156千元,较2023年的573,137千元同比下降3.8%[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224,943千元,收入占比40.8%,较2023年的179,002千元同比增长25.7%,收入占比提高9.6个百分点[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人民币252,452千元,较2023年的396,587千元同比减亏36.3%[4]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人民币217,405千元,较2023年的356,379千元同比减亏39.0%[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57,260千元,较2023年的317,066千元同比下降81.9%[4]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5.731亿元减少3.8%至2024年的5.512亿元,主要受数字化服务下降和云端软件增加的综合影响[28][29]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3.941亿元减少17.2%至2024年的3.262亿元,主要由于产品结构优化、运营流程精简和劳动效率提升[30] - 毛利从2023年的1.790亿元增加25.7%至2024年的2.249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31.2%上升至2024年的40.8%,得益于成本降低策略[31]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的1.502亿元减少41.7%至2024年的8760万元,主要因销售策略效率提升和人员架构精简[3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2.689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214亿元,主要因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增加1.113亿元,部分被员工成本减少5920万元抵消[3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692亿元减少48.5%至2024年的8710万元,主要因优化研发效率和精简人员架构[34] - 2023年和2024年金融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分别为840万元和360万元,主要因合约资产减少[35] - 2024年公司录得年内亏损2.174亿元,2023年为3.564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2024年为5726万元,2023年为3.171亿元[40][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流动资产净值11.845亿元,较2023年的9.683亿元有所增加[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银行存款、短期国债投资及受限制现金分别为3.193亿元、5.999亿元、1.594亿元及510万元,与2023年相比有变动[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总额为1000万元,2023年为零[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为5.05,2023年为3.71;负债比率为22.0%,2023年为27.9%[4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汇兑亏损430万元,2023年为收益190万元;外汇收益净额1750万元,2023年为收益860万元[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薪酬成本总额为3.639亿元,2023年为5.952亿元[52] - 2024年公司收入5.51156亿元,较2023年的5.73137亿元有所下降;年内亏损2.17405亿元,较2023年的3.56379亿元有所收窄[55] - 2024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2.21676亿元,2023年为3.54513亿元[56] - 2024年资产总值为158319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44672千元人民币增长9.6%[58] - 2024年负债总额为34862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02559千元人民币下降13.4%[59] - 2024年总权益为123457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042113千元人民币增长18.5%[58] - 2024年综合收入总额为55115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73137千元人民币下降3.8%[70] - 2024年中国内地综合收入为52209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567569千元人民币下降8.0%[70] - 2024年开支总计822,253千元,较2023年的982,446千元减少16.3%[7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0,2023年为15千元[7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14,609千元,较2023年的346,778千元减少38.1%;每股基本亏损0.39元,较2023年的0.64元减少39.1%[7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计170,013千元,较2023年的146,257千元增加16.3%[80] - 2024年长期应收款项余额为12,712千元,2023年为0[84]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184,418千元,较2023年的208,176千元减少11.4%[85] - 2024年公司未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董事会也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78][8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公司37.9%的营业收入来自销售云端软件[16] - 2024年度公司62.1%的收入来自提供数字化服务[19] - 云端软件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2.014亿元增加3.6%至2024年的2.086亿元,其中SaaS产品从1.557亿元增至1.619亿元,使用两种或以上SaaS产品的客户收入从120万元增加5.0%至130万元[28][29] - 数字化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3.699亿元减少7.4%至2024年的3.425亿元,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平均服务价格下降[28][29] - 2024年SaaS产品收入为16192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5740千元人民币增长3.9%[72] - 2024年定制产品收入为4668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5613千元人民币增长2.4%[72] - 2024年数字化服务收入为34251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69931千元人民币下降7.4%[72] 公司业务成果与发展 - 2024年公司全新升级数智平台,“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入选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8] - 2024年公司承建的客户A临床运营一体化平台一期完成建设工作[8] - 2024年3月,公司在临床试验采集与挖掘领域的AI技术应用案例登上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增刊[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为1400多家医药企业及CRO提供服务,覆盖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及“2024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中的90家[10] - 公司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云端软件及数字化服务,通过“Trials智能临床研究协作平台”和“无界-医企互动学术交流平台”提供[12] - 公司将推出临床研究领域智能平台,赋能药企、CRO及研究者降低30%研发成本、提升50%试验效率[20] - 公司服务全球25大医药企业中的21家[24] - 公司累计支持中国40个NDA/BLA申报项目[24] - 公司AI训练集涵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24] - 公司每年新增超200项试验数据,驱动DLA模型季度迭代升级[24] - 公司云端软件基于数字化协作平台打造,适用于不同组织和角色,覆盖医药及医疗器械研发和营销主要场景[15] - 公司数字化服务依托数字化协作平台,与SaaS产品联动,支持客户研发及营销活动[17] - 公司将持续更新、扩展产品及服务,利用行业洞见和数字技术实现更多临床服务标准化[22]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H股2024年10月8日上市,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2.595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动用530万港元[53] - 公司于2024年10月8日完成全球发售并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63] - 公司2024年10月8日上市,上市至12月31日未举行董事会会议,预计后续每年至少召开四次[90] - 公司上市至12月31日未举行审计委员会会议,预计后续每年至少召开两次[90] - 公司H股于2024年10月8日上市,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94] - 全球发售定义见公司2024年9月27日招股章程[106] - H股为公司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境外上市外资普通股,于联交所上市[106] - 上市日期为2024年10月8日,H股首次在联交所上市及交易[106] 公司组织架构与治理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赵璐先生担任,构成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段,但董事会认为有利于集团领导和战略规划[88] - 2025年2月11日起,赵璐不再担任总经理,继续任董事长,万韞鋆被委任为总经理[97] - 2025年3月24日,倪晓梅和冯志伟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98] - 截至2025年3月24日,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9] 公司会议与公告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3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99] - 为确定出席股东周年大会资格,2025年6月10日至13日暂停办理H股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需在6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00] - 全年业绩公告已刊登,2024年年报将适时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0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前身嘉興太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6日在中国成立[105]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627名全职雇员,其中研发、销售及营销、行政、专业及技术人员分别占20.9%、13.5%、13.9%、51.7%[52] 公司合规与准则遵循 - 全体董事及监事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未获悉高级管理层有不遵守情况[92]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认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业绩符合准则并已适当披露[95] 公司股息政策 - 公司预期保留未来盈利用于运营及扩展业务,目前无股息政策,未来派息由董事会决定,且需先弥补过往累计亏损,并分配10%纯利至法定公积金,直至公积金达注册资本50%以上[91] 专业术语定义 - SMO指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110] - SaaS指软件即服务[110] - 联交所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