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鑫零售(06808)
icon
搜索文档
高鑫零售(0680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6 17:1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347.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8] - 毛利为85.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8] - 经营溢利为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8.4%[8] - 期内溢利为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2%[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2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04元[8] - 总资产为620.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 - 总负债为40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 - 净现金为146.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货品收入为人民币331.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42.25亿元减少3.0%[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供应链业务之货品销售计算)为0.3%[32] - 新收入来源会员费收入为人民币0.14亿元[33] - 租金收入为人民币15.08亿元,同比减少2.3%[33] - 毛利为人民币85.26亿元,同比减少4.1%[35] - 毛利率为24.6%,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38]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减少16.8%[39]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76.67亿元,同比减少12.1%[40]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2.1%,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40]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8.59亿元,同比减少4.3%[41]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增加3,168.4%[44] - 经营溢利率为1.8%,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4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净现金为人民币146.35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5.04亿元减少[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权益负债比率为0.67,较2024年3月31日的0.76有所改善[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63亿元增加908.0%[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3.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63亿元增加154.3%[55] - 公司已完成一家门店的出售,其余门店的出售仍在进行中[5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质押账面净额约人民币1.64亿元的土地使用权,以担保银行专项贷款[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行为[56] - 公司计划出售若干不良资产,以减少亏损及关店损失[56] - 公司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进行,大部分货币资产及负债以人民币列值,董事认为公司面临的汇兑风险并不重大[58] - 公司决定推迟中期股息的宣派,直至另行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再决定[73] - 公司维持了联交所批准及《上市规则》所准许的公眾持股量[74] - 公司中期財務資料包括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的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損益表、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151] - 公司中期財務資料在各重大方面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擬備[1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收入为347.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8] - 毛利为85.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8] - 经营溢利为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1%[158] - 期内溢利为1.8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3.78亿元人民币[15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2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04元[160] - 总资产为620.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607.1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3] - 总负债为402.0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389.2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5] - 权益总额为217.9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217.94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119.08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63] - 存货为80.6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76.9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2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172] - 非控股权益为人民币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172] - 保留溢利为人民币23.82亿元,无变化[172] - 法定储备为人民币24.71亿元,无变化[175] - 汇兑储备为人民币4500万元,无变化[175] - 资本储备为人民币11.08亿元,无变化[175] - 股本为人民币100.20亿元,无变化[1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6.41亿元[17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25亿元[178]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3.60亿元[17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182] - 公司核数师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作出无保留意见报告[185] - 公司已采用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的修订、香港诠释第5号的修订等,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86][187][188][189] - 公司尚未采用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及诠释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的修订等,预计不会对公司当前或未来报告期间及可预见将来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192][194]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7.41亿元,其中第2级为人民币29.59亿元,第3级为人民币17.82亿元[199]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4.74亿元,其中第2级为人民币13.23亿元,第3级为人民币21.51亿元[199] 门店与业务扩展 - 公司已在扬州、常州、南京、常熟、嘉兴及无锡开设6家M会员店,江阴店于2024年11月开业,会员数超过36万[1] - M会员店汇聚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款商品,每月超200款新品上市,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过30%[1] - 公司推出“全球购”服务,商品种类涵盖美妆护肤、个人护理、母婴、营养保健等约600款商品,顾客可线上下单,由保税仓直发全国[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共有466家大卖场、30家中型超市以及6家M会员店,大卖场及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1,326万平方米,其中66.0%为租赁门店,34.0%为自有物业门店[21] - M会员店建筑面积约222,912平方米,其中四家为自有物业门店[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6.4%位于一线城市,18.1%位于二线城市,48.6%位于三线城市,19.2%位于四线城市,7.7%位于五线城市[21] - 线上B2C业务同店销售实现中单位数增长[14] - 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实现中高单位数增长[17]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拥有85,778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41.06亿元[26] 股权与股东 - 黄明端先生配偶持有本公司68,334,20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0.71%[138] - 沈辉先生持有本公司25,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0.26%[138] - 秦跃红女士持有阿里巴巴集团449,600股普通股[138] - 韩鎏先生持有阿里巴巴集团148,616股普通股[138] - 阿里巴巴集团于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的股本为19,159,821,492[143] - 韩鎏先生为阿里巴巴集团饿了么的首席执行官兼蜂鸟即配的总裁[144] - 吉鑫持有公司4,419,731,966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46.33%[147] - 淘寶中國持有公司2,607,565,384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27.33%[147] - 淘寶控股持有公司7,027,297,35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73.66%[147] - 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vestments 1 Limited持有公司480,369,231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5.04%[147] - 阿里巴巴集團持有公司7,507,666,581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78.70%[147] - 吉鑫由淘寶中國直接擁有100%權益[149] - 淘寶中國由淘寶控股全資擁有,淘寶控股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擁有[149] - 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GP Limited由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直接全資擁有,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由阿里巴巴集團直接全資擁有[149]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3年8月16日股东特别大会上批准了购股权计划,计划有效期为10年,剩余有效期约8年零8个月[75][79][80] - 购股权计划旨在认可承授人的贡献及潜在未来贡献,激励承授人及给予彼等额外奖励,吸引及挽留高素质人才[76] - 购股权计划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本集团任何雇员、董事或附属公司其他董事,以及预期将成為本集团雇员、董事或附属公司其他董事的人士[81] - 购股权的归属期不少于自授出日期起计12个月,行使期自授出日期起计10年内有效[82][83] - 购股权的行使价不少于授出购股权当日的收市价或紧接授出购股权当日前五个营业日的平均收市价中的较高者[84]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及任何其他股份计划授出的所有购股权可发行的股份数目上限为953,970,470股,占本公司于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的计划授权限额,908,970,470股股份可供日后授出,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9.5%[87] - 报告期内,公司未授出购股权,截至2024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45,000,000股[87][89] - 公司所有计划的可供授出购股权及奖励数目为908,970,470股股份[93] - 报告期内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占相关已发行类别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为0.47%[93] - 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项下的信托分别持有欧尚(中國)投資及康成投資(中國)的约1.38%及约2.01%股权[97] - 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旨在使合资格参与者的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并分享业务增长的成功及利益[104] - 所有受雇于欧尚(中國)投資集團六个月或以上的员工符合资格参与欧尚计划,所有受雇于康成投資(中國)集團六个月或以上的员工符合资格参与大润发计划[106]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最高注资金额为37,136,793美元,占注册资本的10%[107] - 康成投资(中国)计划最高注资金额为24,868,640美元,占注册资本的10%[107]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个人限额为注册资本的1%[111] - 康成投资(中国)计划和个人限额为注册资本的1%[111]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雇主供款总额分别不得超过税后净利潤的10%[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退休储备供款总额分别不得超过税后净利潤的4%[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最高股權上限为注册资本的15%[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禁售期为25年[118]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价值每年评估一次[121]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剩余约8年零8个月[123] - 公司于2023年11月14日授予的信託單位公允價值為人民幣17.12元/份[127] - 歐尚計劃項下優貴的信託單位數目為141,148.02份[127] - 其他優頁(包括管理需管員及普營信員)的信託單位數目為2,065,008.03份[127] - 大潤發計劃項下優貴的信託單位數目為812.32份[131] - 大潤發計劃項下其他信員的信託單位數目為2,842,90
星展:上调高鑫零售目标价至3.1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4-12-04 14:03
文章核心观点 - 星展发布报告指出高鑫零售作为中国最大综合超市运营商将超市定位为社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有效控制成本推动利润率回升,维持“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2.6港元上调至3.1港元,同店销售回升和潜在收购是主要催化剂 [1] 公司情况 - 高鑫零售是中国最大的综合超市运营商,将超市定位为社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1] - 高鑫零售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有效控制成本推动利润率回升 [1] 评级与目标价 - 星展维持高鑫零售“买入”评级 [1] - 星展将高鑫零售目标价从2.6港元上调至3.1港元 [1] 催化剂 - 高鑫零售同店销售回升和潜在收购是主要催化剂 [1]
高鑫零售(0680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12 21:1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347.08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57.68亿元下降3.0%[2] - 同期毛利85.2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8.89亿元下降4.1%[2] - 经营溢利6.2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0.19亿元增长3168.4%[2]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6亿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的3.59亿元增长157.4%[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2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0.04元[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总资产620.01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607.15亿元增长2.1%[2] - 总负债402.03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389.21亿元增长3.3%[2] - 资产净值217.98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17.94亿元基本持平,变动幅度为0.0%[2] - 净现金146.35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5.04亿元下降11.3%[2]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按时间点确认收入331.86亿元,按时间段确认收入1400万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42.25亿元和0元[12]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15.08亿元,2023年同期为15.43亿元[12]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入347.08亿元,2023年同期为357.68亿元[12]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2.07亿元,2023年同期为2.46亿元[14]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杂项收入等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合计6.21亿元,2023年同期为7.46亿元[14]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薪金等雇员福利开支41.06亿元,2023年同期为46.34亿元[15] - 2024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员工信托受益计划相关总开支2900万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开支[1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61.4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68.36亿元;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人民币15.74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7.53亿元等[22] - 2024年财务费用为人民币2.11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13亿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2024年为人民币1.7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07亿元等[23]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24亿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84亿元,其中即期税项开支总额2024年为人民币1900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1.02亿元等[2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06亿元,2023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3.59亿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95.397047亿股[2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亦无[2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使用权资产增加2.75亿元,2023年同期为7.87亿元;估计零售店销售额增减5%,租赁付款将增减0.15亿元,2024年3月31日为0.31亿元[3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开支4.19亿元,2023年同期为4.40亿元;处置账面净值0.50亿元的资产,导致处置亏损0.22亿元,2023年同期账面净值为0.57亿元,亏损0.29亿元[3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减值损失0.05亿元,2023年同期为1.46亿元[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软件期末账面净额为5900万元,期初为5500万元,添置900万元,摊销400万元,处置100万元[33]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9.49亿元,3月31日为21.84亿元[34]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人民币定期存款为21.30亿元,3月31日为18.30亿元;流动人民币定期存款为12.38亿元,3月31日为10.40亿元[36] - 2024年9月30日,非流动受限制定期存款为7.10亿元,3月31日为7.10亿元;流动受限制定期存款及银行受限制存款共6.953亿元,3月31日为3.985亿元[38] - 2024年9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7.41亿元,3月31日为34.74亿元[39] - 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0亿元,3月31日为11.908亿元[40] - 2024年9月30日分类为持作出售的出售组别资产总额为1.12亿元,相关负债总额为4.8亿元;3月31日资产总额为1.29亿元,负债总额为5.07亿元[41] - 2024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16.18亿元,3月31日为103.12亿元[43] - 2024年9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6.39亿元,3月31日为6.628亿元[45] - 2024年9月30日借贷的实际年利率为2.209%,3月31日为2.145%[4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货品收入为33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39亿元,减幅3.0%[4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供应链业务之货品销售计算)为0.3%[5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会员费收入为0.14亿元[5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为15.0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35亿元,减幅2.3%[5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85.2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63亿元,减幅4.1%[5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为24.6%,较上年同期减少0.3个百分点[5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5亿元,减幅16.8%[5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为76.6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51亿元,减幅12.1%,占总收入百分比从24.4%降至22.1%[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为8.5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9亿元,减幅4.3%,占总收入百分比与去年同期持平为2.5%[55][5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6.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2亿元,增幅3168.4%,经营溢利率从0.1%增至1.8%[5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为2.11亿元,较去年同期略微减少0.02亿元,减幅0.9%[5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40亿元,增幅21.7%,实际税率为54.6%[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86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增加5.64亿元,增幅149.2%,净溢利率从 -1.1%增至0.5%[6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6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增加5.65亿元,增幅157.4%[6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01亿元,减幅5.3%[6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6.4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42亿元,减幅122.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2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88亿元,减幅908.0%[63][6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3.60亿元,较去年同期现金流出净额6.63亿元增加10.23亿元,增幅154.3%[67] 购股权相关情况 - 2023年8月18日公司向三名承授人授出6000万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2.18港元;2024年3月27日向一名承授人授出2500万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1.54港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4000万份购股权被没收;2024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已授出尚未行使的购股数为4500万份[1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就公司授出的购股权确认总开支人民币60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200万元;就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支付计划确认总开支人民币300万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800万元[19] 应付款项情况 - 2024年9月30日,集团确认予以偿还阿里巴巴集团的应付款项人民币1400万元,2024年3月31日无此项应付款[20] 所得税相关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均按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集团约41%的中国附属公司于2023年汇算清缴时享有优惠所得税税率,2022年约为35%[25] - 集团于中国内地的一家附属公司截至2024年及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享有15%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26] - 2024年9月30日,未就集团中国附属公司于2007年后产生的未分配溢利人民币66.44亿元计提递延税项负债,2024年3月31日为人民币64.46亿元[26] 集团门店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有466家大卖场、30家中型超市、6家M会员店,大卖场及中型超市建筑面积约1326万平方米,66.0%为租赁门店,34.0%为自有物业门店,M会员店建筑面积约222,912平方米,4家为自有物业门店[7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6.4%位于一线城市,18.1%位于二线城市,48.6%位于三线城市,19.2%位于四线城市,7.7%位于五线城市[76] - 2024年前三季度,集团新增大卖场1家、M会员店3家,关闭大卖场7家,其中1家华东门店将改造成会员店[75] - 报告期内,大润发Super在10个省市拥有30家门店,同店销售中高单位数增长[73] - 报告期内,集团M会员店已开6家,江阴店2024年11月开业,会籍数超36万,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30%[74] - 集团拟出售若干不良资产,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完成1家门店出售,其余仍在进行中[68] - 上半财年,集团可比门店线下来客数逐步企稳,客单价稳定,笔单件小幅增长,线上B2C业务同店销售中单位数增长[72] - 集团推出“超省”等系列超1100款单品,着力开发更多销售额破亿的大单品系列[72] 集团雇员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集团雇员数量为85,778名,较2023年9月30日的102,101名有所减少[8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4,106百万元,较2023年9月30日的人民币4,634百万元有所降低[82] 财务报表审核及合规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与外部核数师讨论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86] - 全体董事及相关雇员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一直遵守证券交易相关守则[8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7] 股息及业绩公告相关情况 - 2024年11月12日董事会会议决定推迟至另行召开会议决定是否宣派中期股息[88] - 公司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89] 公司要约及计划修订情况 - 2024年10月15日公司宣布接获有意要约人接触函,有意提出自愿有条件要约及购股权要约[89] - 2024年10月18日公司宣布建议修订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90] - 修订目的是使欧尚(中国)投资集团和康成投资(中国)集团更灵活向信托供款并奖励雇员[90] - 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须在2024年11月12日股东大会获公司股东批准后生效[90] - 有关详情可参阅公司2024年10月18日公告及2024年10月23日通函[90] - 自2024年9月30日至公告日期无其他需披露重要事件或交易[90] 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应用情况 - 2024年4月1日起年度报告期间公司首次应用4项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3 06:08
公司财务状况 - 二零二三╱二零二四年公司收入为72,567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13.3%[23] - 毛利为17,958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12.7%[23] - 公司经营亏损为1,009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185.7%[23] - 公司年内亏损为1,668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2,238.5%[23] - 公司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人民币0.17元,较上一年为人民币0.01元[23] - 公司总资产为60,715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5.3%[23] - 公司总负债为38,921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2.5%[23] - 公司资产净值为21,794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9.9%[23] - 公司净现金为16,504百万元,较上一年下降15.1%[23] - 公司权益负债比率为0.76,较上一年为0.80[23] - 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高鑫零售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人民币694.31亿元,较上一年减少了13.8%[46] - 同店销售增长率为-6.6%,線上渠道对终端消费者业务日均客流增加抵消了平均客单下滑[47]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毛利为人民币179.58亿元,毛利率为24.7%,较上一年减少了12.7%[49]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14.62亿元,较上一年减少了0.9%[51] - 銷售及營銷開支为人民币181.78亿元,占总收入的25.0%,较上一年减少了1.8%[53]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22.51亿元,占总收入的3.1%,较上一年减少了5.0%[57] - 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0.09亿元,较上一年减少了185.7%[60]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4.25亿元,较上年减少6.4%[63]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34亿元,较上年减少63.7%[64] - 年内虧損为人民币16.68亿元,较上年减少2238.5%[66] - 淨虧損率为2.3%,较上年净溢利率下降2.4个百分点[67] - 除税后影响的應计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0.46亿元,未考虑影响的淨虧損为人民币6.22亿元[68]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为人民币16.05亿元,较上年减少1572.5%[69] - 非控股權益應佔虧損为人民币0.63亿元,较上年减少103.2%[70]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为人民币9.26亿元,较上年减少78.5%[72] - 流动负债淨额增加至人民币31.40亿元,主要由于流动资产减少和流动负债减少[73] - 權益負債比率为0.76,较上年下降至0.80[75] 公司业务发展 - 二零二三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人民币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89] - 全国网上零售额达人民币154,264亿元,较上年增长11.0%[89] - 线上业务销售占本集团总收入约29%,其中B2C业务销售占比约22%[90] - 本集团有三家会员店开业,首家M会员店的付费会员人数已破六万[91] - 本集团新开六家大卖场,14家中型超市及三家M会员店[94] - 本集团共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三家M会员店[95] - 本集团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共有86,226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5.58亿元[102]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黄明端先生自2021年5月10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主席[111] - 韩鎏先生自2021年11月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5] - 秦跃红女士自2024年5月2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9] - 张挹芬女士自2011年6月27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4] - 叶礼德先生自2019年12月11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26] - 陈尚伟先生自2021年1月31日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40年的企业融资、财务规范和风险管理经验[130] - 沈辉先生于二零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被委任为首席执行官[158] - 非执行董事黄明端于二零二零年十月十七日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59] - 董事黄明端的配偶LEE Chih-Lan女士通过Unique Grand Trading Limited持有股份,黄明端被视为拥有LEE Chih-Lan女士持有的全部股份中的权益[182]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5-21 19:1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人民币72,567百万元,同比下降13.3%[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人民币17,958百万元,同比下降12.7%[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009百万元,而上年同期经营利润为人民币1,177百万元[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605百万元,而上年同期溢利为人民币109百万元[1,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攤薄亏损为人民币0.17元,而上年同期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1元[1,5] - 公司2024财年除所得税开支前亏损为14.34亿人民币[44] - 公司2024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17人民币[46]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总资产为人民币60,71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总负债为人民币38,921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6,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净现金余额为人民币16,50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1%[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1,79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9%[6,7] - 公司将分类为持作出售的出售组别资产为人民币129百万元[6]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存货余额为76.91亿人民币[4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21.84亿人民币[50]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非流动定期存款为18.30亿人民币[5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流动定期存款为10.40亿人民币[5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非流动受限制定期存款为7.10亿人民币[55] - 截至2024年3月31日三月三十一日流动受限制存款为39.85亿人民币[55] 收入构成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经营线下实体卖场及线上销售渠道[20][21] - 收入主要来自向客户销售商品、会员费及租金收入[22] - 客户合约收入中按时间点确认的收入为694.31亿人民币,按时间段确认的收入为1.6亿人民币[22] - 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31.2亿人民币[22] - 本集团无单一客户交易额占集团收入超过10%[22] - 收入来自销售货品、会员费及租金收入[65] - 销售货品收入同比下降13.8%,主要源自关闭长期亏损门店、保供业务收缩及客户囤货心智消退[66] - 同店销售增长为-6.6%,线上渠道B2C业务实现低位数正增长,但线下营收高单位数下滑[67] - 新收入来源会员费收入为0.16亿元[68] - 租金收入略微下降0.2%[69] 其他收入及收益 - 按攤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4.69亿人民币[24] - 政府补贴收入为1.69亿人民币[24] - 处置及重估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的收益净额为1.54亿人民币[24]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包括政府补贴、金融资产收益、利息收入等[72]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14.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73] 费用情况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4,523百万元[35] - 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成本为人民币3,391百万元[3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81.7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75]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5.0%,较上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77]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22.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0%[79] - 财务费用为人民币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4%[85]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3.7%[86]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2700万人民币[25][26][27][28] - 本集团就本公司授出的购股权确认总开支人民币4百万元[29] - 本集团就阿里巴巴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股份支付计划确认总开支人民币23百万元[30] - 本集团于截至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确认员工信托受益计划相关开支人民币12百万元[32] - 本集团于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并无确认员工信托受益计划相关开支[32] 税务优惠 - 本集团约41%的中国附属公司于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享有优惠所得税率[38] - 本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一家附属公司获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于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享有15%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率[39] - 本集团就其中国附属公司于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以后产生的保留溢利应付的预扣税款确认遗延税项负债人民币0.09亿元[43] - 董事预期上述保留溢利将于可见将来于中国内地境外分派[43]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9.2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8.5%[94] - 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31.4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减少95.7%,主要由于投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定
多家大润发关店,高鑫零售去留存疑
36氪· 2024-02-28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鑫零售旗下知名超市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门店闭店或宣布闭店[2]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 阿里收购高鑫零售后,高鑫零售未能一路高歌猛进,阿里可能缺乏合适的退出通道[16] 公司经营情况 - 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门店关闭[2]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行业动态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阿里正在进行退出[3] - 国内头部商超自身难保,缺乏能力和精力来整合高鑫零售[16] - 制造端、抖音、美团等企业暂未显露出收购商超渠道的需求[16]
港股异动 | 高鑫零售(06808)涨近5% 瑞银指其市值严重低估 阿里潜在出售或加快公司扭亏
智通财经· 2024-02-22 11:23
高鑫零售股价上涨 - 高鑫零售(06808)股价涨近5%,截至发稿,涨4.88%,报1.29港元,成交额641.65万港元[1] - 瑞银研报指出,市场流传阿里巴巴考虑减持零售资产的消息,推动公司股价上升,据报阿里与策略投资者就相关资产进行讨论,而阿里管理层表示,实体零售资产属非核心及亏损业务,出售亦属合理,但因应市况料进行需时[2] - 高鑫零售股价上升,但其市值109亿元仍然严重低估,因为净现金及投资物业整体价值有200亿元。此外,阿里的潜在出售,可能会加快高鑫扭亏,因为集团可能会关闭非核心地区的亏损店铺,劳工安排将更具效益,虽然短期可能出现拨备开支,但长远能够提升年度盈利[3]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06808)“买入”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2.08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2-14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08港元,阿里潜在出售或加快高鑫扭亏,高鑫零售市值严重低估 [1] 分组1: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08港元,因集团从传统超市业务多元化发展至会员店铺,并推动资本应用及营运效益改善 [1] 分组2:阿里出售影响 - 阿里潜在出售可能加快高鑫扭亏,集团或关闭非核心地区亏损店铺,劳工安排更有效益,虽短期可能有拨备开支,但长远能提升年度盈利 [1] 分组3:市场消息与股价表现 - 市场流传阿里巴巴考虑减持零售资产消息推动高鑫零售股价上升,阿里与策略投资者就相关资产进行讨论,阿里管理层称实体零售资产属非核心及亏损业务,出售合理但因市况进行需时 [1] 分组4:市值评估 - 高鑫零售市值109亿元严重低估,净现金及投资物业整体价值有200亿元人民币 [1]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06 16:45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三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为35,76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1.9%;毛利为8,889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2.1%;经营溢利为19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96.2%[4] - 二零二三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2,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8%;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8,1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6%[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收入为34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4%[24] - 同店销售增长率为-5.9%,主要受豬肉及鮮菜CPI下降、保供业务收缩和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影响[26] 公司发展 - 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已研发逾百款,业绩滲透率已占所涉小分類整體業績的近10%[9] - 公司已完成8家整店重构和50余家专案及局部改造,商店街空舖面积率已下降到4%左右[10] - 公司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及履约准点率,履约成本持续优化,线上店日均订单持续增长[11] - 公司拓展服务时间,扩大服务半径,加大自有APP的用户增长,深化与淘鲜达及饿了么的合作,探索新渠道[12] - 公司首家M会员店已开业,付费会员人数已破五万,商品数约3,000件,超过10%为自有品牌产品[13]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共有485家大卖场、19家中型超市及一家M会员店,自建生鲜食品加工仓共14个[15] 财务状况 - 毛利为8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1%,毛利率为24.9%[30]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0%[33] - 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銷售及營銷開支為人民幣87.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0%[35] - 人事開支減少人民幣3.72億元,主要受益於數字化轉型能力提升驅動門店用人模型持續優化[36] - 經營溢利為人民幣0.1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6.2%[41] - 經營溢利率為0.1%,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1個百分點[42] - 財務費用為人民幣2.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0%[44] - 所得稅開支為人民幣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7.7%[45] - 期內虧損為人民幣3.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34.5%[47] 企业治理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标准的企业治理,认为高标准的企业治理对公司至关重要[65] - 公司已制定《企业治理及合规手册》,包括香港联交所《企业治理守则》内的所有原则和常规[66] - 董事会认为公司已遵守《企业治理守则》的所有条文[67] - 審核委員会已与外部核数师審阅并讨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计中期财务报表[68] - 全体董事及相关员工确认遵守了《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70] - 董事会已就董事及相关员工的薪酬进行审议和批准[71] 股权结构 - 本公司董事黄明端配偶持有68,334,202股股份,占公司股本0.71%[130] - 林小海持有4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0.42%[130] - 主要股东吉鑫实际持有4,419,731,966股股份,占公司股本46.33%[140] - 淘宝中国实际持有2,607,565,384股股份,占公司股本27.33%[141]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4 20:04
财务表现 - 收入为357.6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9%[1] - 毛利为88.8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1%[1] - 经营溢利为0.1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6.2%[1] - 期内虧損为3.7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34.5%[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3.5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20.3%[1]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人民幣0.04元[1,3] - 淨現金餘額為208.93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7.4%[4] 收入构成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经营线下实体賣場及线上销售渠道[17] - 本集团收入主要来自向顾客销售货品及大賣場樓宇内出租范围的租金[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总收入为357.68亿人民币,其中客户合约收入为342.25亿人民币,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15.43亿人民币[19] - 本集团的顾客基础多元化,且并无顾客的交易额佔本集团收入超过10%[19] 成本费用 - 销售成本中主要包括销售成本、折旧、经营租赁费用、减值损失和无形资产摊销[29] -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租赁负债利息、借贷利息和其他金融负债利息[29] - 本集团的僱員福利開支為46.34億人民幣,其中薪金、工資及其他福利為41.19億人民幣,界定供款退休計劃供款為5.05億人民幣[21] - 銷售及營銷開支為87.18亿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0%,主要由於人事開支及其他費用的節約[70,71] - 行政費用為8.98亿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3%,主要與人事開支及貿易應收款項轉回特殊虧損撥備有關[74,75] 税务优惠 - 本集团約35%的中国附属公司享有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2] - 本集团一家中国附属公司获批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33] - 本集团未就中国附属公司在2008年1月1日后产生的未分配利润计提预提所得税[36][37][38] 资产负债情况 - 總資產為652.53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1.8%[6] - 總負債為418.40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4.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无形资产-软件账面净额为人民幣51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8百万元[4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人民幣779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526百万元[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幣4,424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28百万元[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幣14,809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2,401百万元[5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定期存款为人民幣2,840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429百万元[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幣12,797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1,319百万元[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租赁负债現值為人民幣7,284百万元,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245百万元[56] 现金流情况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內虧損為人民幣3.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幣2.91億元,增幅為334.5%[82]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28.0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3.26億元,減幅為10.4%[87]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本集團之淨現金為人民幣208.93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增加人民幣14.44億元[90]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本集團之權益負債比率為0.89,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的0.80有所上升[90]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自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2.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6.81億元,減幅為72.1%[92]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淨額為人民幣6.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5.24億元,減幅為44.1%[94] 股息分配 - 本公司未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2] - 董事會並無宣佈派發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股息[123] 企业管治 - 董事會致力於維持高標準的企業管治[115][116][117][118] - 公司已就董事及相關僱員進行本公司證券交易採納自身的行為守則[120] - 全體董事及相關僱員確認彼等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一直遵守《標準守則》及《公司守則》[121]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證券[122] 业务发展 - 收入来自销售货品及租金收入,其中销售货品收入为342.2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60] - 同店销售增长为-5.9%,主要受到(i)豬肉及鮮菜CPI下降、(ii)保供業務收縮、(iii)客戶囤貨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