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众交通(600611)
icon
搜索文档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参加2024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4-04-25 15:52
业绩说明会信息 - 2024年5月10日15:00 - 16:00参加上海辖区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3][5][6][7] - 2024年5月8日16:00前可通过邮箱fwj@96822.com提问[3][7] - 会议为上证路演中心网络文字互动[3][4][6] 参会人员与联系信息 - 董事长、总经理等参加[6] - 联系人董秘办,电话021 - 64289122,邮箱fwj@96822.com[8] 报告与交流内容 - 2024年3月29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3] - 针对2023年度经营及财务指标与投资者交流[4]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投资私募基金的进展公告
2024-04-15 16:07
出资情况 - 2023 年 1 月公司认缴 2 亿元参与众松聚力,占比 76.9231%[3] - 近日公司认缴出资额变为 2.5 亿元,占比 60.2410%[6][9] 总额变化 - 众松聚力初始认缴总额 2.6 亿元,现增至 4.15 亿元[3][6]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回购报告书
2024-04-03 16:04
回购计划 - 拟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0000万元[4] - 回购价格不超过3.96元/股[4] - 回购期限不超12个月[7] - 按下限测算回购约12626263股,占总股本0.53%[13] - 按上限测算回购约25252525股,占总股本1.07%[13]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总资产1848090.21万元,净资产1007651.94万元,流动资产928578.2万元[16] - 回购资金上限占总资产、净资产、流动资产的0.54%、0.99%、1.08%[17] 其他要点 - 回购议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6] - 回购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4] - 董监高此前6个月无买卖股份情况[18] - 董监高、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暂无减持计划[19] - 回购股份3年内使用完毕,未用部分依法注销[20]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办理回购事宜[23] - 存在多种回购方案实施风险[24][25] - 将披露前10大A股和无限售条件A股股东信息[26] - 已开立股份回购专用账户[26]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
2024-04-03 16:02
股权相关 - 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73,186,074股,比例20.01%[2] - 丁胜利持股12,950,000股,比例0.55%[2] - 李传元持股12,528,929股,比例0.53%[2] - 洪雁持股10,919,700股,比例0.46%[2] - 刘伟持股9,780,100股,比例0.41%[2] - 姜佳丽持股8,832,900股,比例0.37%[2] - 杭州盛为进出口有限公司持股8,600,000股,比例0.36%[2] - 山西高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762,291股,比例0.33%[2] - 吴海洋持股6,463,057股,比例0.27%[3] 公司决策 - 2024年3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A股股份回购议案[2]
大众交通(600611)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3-29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4,155,195.82元,同比增长100.24%[4] - 公司2023年度每股拟分配现金红利人民币0.05元(含税),B股按当时牌价折成美元发放,共计支付股利118,206,143.20元[4] - 公司2023年末总股本为2,364,122,864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522,459,353.12元,总资产为18,480,902,090.15元[12]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5.0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24亿元[18] - 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42%,每股收益为0.14元[18] - 公司连续第五年被认定为AAA级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18]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业逐步复苏和房地产业交房结算数量增加[1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复苏[13]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增加和土地出让金支付减少[1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逐季增长,分别为733,092,399.71元、1,157,324,393.50元、1,182,631,170.40元和1,258,428,680.06元[15]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逐季下降,分别为99,134,918.85元、106,237,212.52元、74,696,974.21元和44,086,090.24元[15]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分别为72,710,485.85元、-2,175,861.25元、215,156,769.30元和-114,275,172.79元[15] - 公司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合计金额为190,703,729.00元[16] 业务发展 - 公司持续推进扁平化管理架构,强化各中心管理,新设营销中心,强调洞察市场,了解客户[19] - 公司市场部承担市场监测、品牌管理、公共关系等职能,积极开拓外部渠道,推动市场产品和合作项目[21] - 公司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收购上海数讯部分股份,持股比例达到90.20%[36] - 公司在交通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董事长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提交多项代表建议,持续关注社会责任[36] - 公司在绿色出行方面深化投入,提倡绿色环保出行,致力于创新发展绿色出行[36] - 公司2023年徐汇大众小贷中心和长宁大众小贷中心推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如股票质押贷款[32] - 公司2023年大众房产业务持续发展[32] - 公司酒店板块在应对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积极调整结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33] 董事会及管理层 - 公司董事长杨国平积极履行上海市人大代表职责,提交多项代表建议,持续关注田林路65弄旧区改造工作[24] - 公司董事、监事受到公开谴责并辞去相关职务[140]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董事,共召开了5次董事会[83] - 公司监事会有3名监事组成,其中1名为职工监事,对公司财务和管理人员履职进行监督[83]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挂钩,以年终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为确认依据[95]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2023年度报告中提到,要深化技术支持,升级风险监测预警、深层数据治理、线上线下双重预防机制的数字化实施[75] - 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包括精准定位、协同增效,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聚焦主业,稳健发展[76] - 公司主要经营计划包括交通汽服产业群和金融投资产业群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策略[77] - 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中提到,上海数讯要成为一家“专、精、特”的企业,进一步提升数云网一体化服务,重点关注金融机构、大数据企业等[79] - 公司2023年度报告显示,审计委员会要求公司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法规文件,确保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100] - 公司2023年度报告显示,审计委员会认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保持了独立性,执行了恰当的审计程序,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01] - 公司2023年度报告显示,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一致通过并同意了公司内部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2022年度业绩考核及薪酬提案[106]
大众交通(600611)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3-29 00:0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交通汽服产业、金融投资产业、房产酒店产业和大数据产业[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4,155,195.82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49,043,393.27元[4]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为450,379万元,其中房产酒店产业收入占50.88%[7] - 公司2023年的总资产为18,480,902,091元,较上年下降7.7%[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522,459,353元,同比增长1.59%[10]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258,428,680.06元,同比增长[12]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44,086,090.24元[12]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4,381,768.20元[12]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275,172.79元[12] - 公司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2,004户[12] 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交通汽服产业方面,公司拥有15,115辆各类车辆,其中出租车数量占上海市出租车总量的20%左右[7] - 金融投资产业受金融强监管影响,小贷市场需求趋于萎缩,小贷公司推出股票质押贷款等产品应对风险[6] - 房产酒店产业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市场预期好转,中国旅游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6] - 大数据产业受ChatGPT等处理模型盛行影响,算力需求增长迅速,公司持续推进扁平化改革,巩固发展格局[6] 大众集团子公司业务发展 - 大众出租汽车总数为6,615辆,新能源车总量达到6,024辆,其中换电车型占99.83%[18] - 大众租赁车辆总数为3,351辆,通过推动全国一体化发展,采取新市场、新模式、新机制的策略[18] - 大众出行升级了“巡网融合”解决方案,深化流量合作,加速拓展区域业务新路径[18] - 大众拍卖在司法拍卖方面保持稳步发展,成交额和佣金收入均创下历史最佳业绩[18] - 大众驾培公司成为上海驾培行业教练员岗前培训考核基地之一,获得最高级别AAA级公司评定[18] - 二手车市场实现降本增效,办证交易量增长迅猛,在沪上十四家单位中评分排列第一[18] - 国际物流保持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积极引入新业务,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18] - 大众房产报告期内各项目销售总面积为19,836平米,主要销售项目包括《湖滨花园》、《大众嘉苑》等[20] - 上海数讯收购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90.20%,通过零售和批发双轮驱动成功提升了数云网一体化服务水平[22] - 公司出租车电动化更新在快速推进,报告期末出租车电动车规模为6,024辆,其中99.83%为换电车型[22]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审计报告
2024-03-28 21:07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交通运输业收入133,881.85万元,房地产业收入201,146.24万元,两项收入占公司合并营业收入的77.35%[7] - 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计184.81亿元,较上年末200.23亿元下降7.70%[18] - 2023年末负债合计84.04亿元,较上年末98.58亿元下降14.75%[21] - 2023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00.77亿元,较上年末101.66亿元下降0.87%[21] - 公司本期营业总收入为45.04亿美元,上期为23.60亿美元[29] - 公司本期净利润为3.78亿美元,上期净亏损为2.35亿美元[29]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末存货账面价值为334,994.10万元,其中房产项目存货账面价值为332,159.64万元,占公司总资产的17.97%[8] - 2023年末货币资金为19.48亿元,较上年末22.60亿元下降13.82%[18] - 2023年末短期借款为21.22亿元,较上年末20.49亿元增长3.56%[21]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1.71亿元,上期为7.90亿元[32]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4.97亿元,上期为7.38亿元[32] - 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0.097亿元,上期为3.72亿元[32] 所有者权益变动 - 公司2023年年初合并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656,003,824.00元,期末为10,165,747,068.46元[36] - 公司2023年合并报表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中,未分配利润增加339,026,904元[36] - 2023年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中资本公积增加4,471,729.19元,其他综合收益增加51,324,265元[38] 股本与注册资本 - 2023年末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为2,364,122,864.00股,其中人民币普通股1,563,316,364.00股,占比66.13%,境内上市外资股800,806,500.00股,占比33.87%[39] - 2023年末公司注册资本为2,364,122,864.00元[40] 会计政策与估计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 收入》[7] - 审计将收入的确认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因收入对财务报表重要且可能被错误确认或计量[7] - 审计将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评估识别为关键审计事项,因存货对资产重要且评估涉及重大管理层判断和估计[8] 金融资产与负债 - 金融资产初始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58] - 公司对部分金融资产和财务担保合同以预期信用损失进行减值处理[69] 存货管理 - 存货分类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等,按成本初始计量[73]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跌价准备,影响因素消失可在原计提金额内转回[76] 固定资产折旧 - 居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20 - 45年,残值率4 - 5%,年折旧率4.8 - 2.11%[94] - 专用设备折旧年限5 - 20年,残值率4 - 5%,年折旧率19.20 - 4.75%[94] 无形资产与长期待摊费用 - 特许经营权预计使用寿命5 - 10年,土地使用权预计使用寿命30 - 50年,软件预计使用寿命3 - 5年[102] - 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装修费在两次装修期限与剩余使用年限较短期限内摊销[109][110] 职工薪酬与福利 - 公司按规定计提职工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设定提存计划按当地规定缴纳,设定受益计划按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处理[112][113] - 公司在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116] 收入确认 - 公司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27] - 合同含多项履约义务,按各单项履约义务单独售价相对比例分摊交易价格[128] 税收政策 - 增值税税率为3%、5%、6%、9%、1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1%、5%、7%;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5%、16.5%、20%,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164] 重要资产期末余额 - 期末货币资金余额1,948,001,773.36元,上年年末余额2,260,330,346.72元[16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467,294,209.04元,上年年末余额为1,280,064,354.63元[170]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为215,212,411.35元,上年年末为244,127,147.77元[171]
大众交通:独立董事管理办法
2024-03-28 21:05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 -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且至少含一名会计专业人士[2] - 直接或间接持股1%以上或为前十股东的自然人股东及其亲属不得担任[4] - 直接或间接持股5%以上股东或前五股东任职人员及其亲属不得担任[7] 独立董事选举与任期 - 董事会、监事会、持股1%以上股东可提候选人[9] - 连续任职不得超六年[10] 独立董事辞职与补选 - 因特定情形辞职或被解职致比例不符或缺会计专业人士,60日内补选[11] - 辞职致比例不符或缺会计专业人士,履职至新任产生,60日内补选[11] 独立董事职权行使 - 行使部分职权需全体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12] - 下列事项经全体独立董事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关联交易、变更或豁免承诺方案、收购决策及措施等[14] 审计委员会规定 - 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会计专业人士任召集人[3] - 每季度至少开一次会,两名以上成员提议或召集人认为必要可开临时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举行[16] - 下列事项经审计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后提交董事会审议: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及定期报告财务信息、内控评价报告等[15]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规定 -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并任召集人[3] - 提名委员会拟定董事、高管选择标准和程序,就提名或任免事项提建议[16][19]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定董事、高管考核标准和薪酬政策,就相关事项提建议[17] 其他规定 - 独立董事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董事会且不委托他人,董事会30日内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解职[13] - 独立董事每年现场工作不少于15日[17] - 工作记录及公司提供资料保存至少10年[21] - 向年度股东大会提交年度述职报告,最迟发通知时披露[21] - 公司不迟于规定期限发董事会会议通知并提供资料,专门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提前三日提供[23] - 两名及以上独立董事认为材料问题可书面提延期,董事会应采纳[23] - 履职遇阻碍可向董事会说明,仍不能消除可向证监会和交易所报告[24] - 履职涉及应披露信息,公司不披露时可直接申请或报告[24] - 公司承担聘请专业机构及行使职权费用[25] - 可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24] - 津贴标准由董事会制订、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年报披露[24] - 主要股东指持股5%以上或不足5%但有重大影响的股东[25] - 中小股东指单独或合计持股未达5%且不担任董监高的股东[25]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4-03-28 21:05
现金管理计划 - 拟用闲置自有资金现金管理,单日余额最高不超20亿,可循环使用[3] - 期限自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通过至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3] - 2024年3月27日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3] 报告期理财数据 - 银行、基金、国债逆回购合计投入216,735.30万元,收回本金190,793.28万元,收益640.74万元[16] - 单日最高投入84,756.03万元,占最近一年净资产8.90%[16] - 期末未收回本金42,671.28万元,已用额度42,671.28万元,未用157,328.72万元[16] - 总理财额度200,000.00万元[16]
大众交通: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履职情况评估报告
2024-03-28 21:05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末,立信有合伙人278名、注册会计师2533名、签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693名[2] - 项目合伙人董舒近三年签4家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严盛辉签5家,质量控制复核人杜志强复核7家[4] 业绩数据 - 2022年立信业务收入46.14亿元,审计业务收入34.08亿元,证券业务收入15.16亿元[2] - 2022年为671家上市公司提供年报审计服务[2] 审计工作 - 2023年年度审计就重大会计审计事项与技术标准部咨询解决问题[7] - 2023年年度审计就重大会计审计事项达成一致意见,无分歧[8] - 2023年针对公司审计需求制定围绕收入确认等重点的审计工作方案[12] 团队与制度 - 立信配备专属审计团队,核心成员有多年经验和专业资质[14] - 立信制定系统性信息安全控制制度且能有效执行[15] 风险保障 - 截至2023年末,立信累计提取职业风险基金1.61亿元,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12.50亿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