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大环境(300864)
icon
搜索文档
南大环境(300864)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24 00:0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环境服务、环境技术服务、环境调查与鉴定、建设项目环评、环境研究与规划、环境工程服务和环境系统集成等[6] - 公司拥有专业的环境服务团队,在环境调查与鉴定、建设项目环评、环境研究与规划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6] - 公司积极拓展环境工程服务和环境系统集成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环境解决方案[6]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VOCs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6] - 公司营业范围包括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咨询、工程总承包与运营等[136] - 公司营业范围还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等[136]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12.5%[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42亿元,同比增长15.19%[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56.21万元,同比增长27.55%[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32.53万元,同比下降37.54%[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3元,同比增长29.27%[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81%,同比增加1.17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资产为15.11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14%[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66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47%[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75.69万元[1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96.54万元[13] - 公司2023年上半年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4.83万元[13] 研发及技术创新 - 公司4项设计成果在202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16] - 公司承担了多个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试点评估工作,为区域水环境管理建言献策[16] - 公司承担了多个区域性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为钢铁行业重要客户提供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服务[16] - 公司为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提供"无废工厂"建设方案编制服务[16] - 公司承担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新污染物赋存特征研究等重要科研课题[16] - 公司自主研发的"含氯VOCs治理技术与装备"持续扩大产业化应用[17] - 公司新增申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19] - 公司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2.75亿元,同比增长8.51%[22] 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 - 公司为20余个工业园区和企业提供环保管家服务[17] - 公司拥有各类高水平执业资格人员268人次,国家级、省市级专家库成员520人次[19] - 公司不断拓展业务规模和辐射范围,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口碑[19]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2020年8月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77,537.43万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1,437.57万元[34] - 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10,273.97万元[30] - 公司将"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和"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调整至2025年8月30日[35]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6,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36] - 公司将"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的实施地点变更为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科学楼[37] - 公司调整了"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中部分实施方式和投资结构[39]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对全资子公司南大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实施"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40]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2,630.32万元置换已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41]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293.10万元支付发行费用[41] -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和5月19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使用最高不超过3.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尚未到期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存款类产品的闲置募集资金总额为18,600.00万元[42] - 公司于2022年调整了"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方式和投资结构,增加全资子公司为实施主体[43,44] - 由于项目实施方式调整,导致"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延后[45] - 报告期内,公司使用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合计37,000万元进行委托理财,未出现逾期未收回的情况[46] 经营风险 - 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江苏省,存在区域集中风险,如果江苏经济发展放缓,将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50] - 公司存在项目管理和质量风险,以及人力资源风险,如关键人才流失等[50] - 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存在坏账风险,同时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50,51] 公司治理 -
南大环境:关于举办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08 16:54
证券代码:300864 证券简称:南大环境 公告编号:2023-023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关于举办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 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 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6 日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2022 年度报告全文》《2022 年度报告摘要》 及《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全文》。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经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5 月 16 日(星期二)15:30-17:00 会议召开方式:网络互动方式 会议召开地点:价值在线(www.ir-online.cn) 会 议 问 题 征 集 : 投 资 者 可 于 2023 年 5 月 16 日 前 访 问 网 址 https://eseb.cn/14ubpITdIgE 或使用微信扫描下方小程序码进行会前提问, 公司将通过本次业绩说明会,在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 的问 ...
南大环境(300864)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6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南大环境,股票代码300864[8]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陆朝阳[8] - 公司注册地址为南京市六合区科创大道9号A6栋5层,邮政编码211500[8] - 公司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16号科学楼9楼,邮政编码210003 - 210037[8]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是www.njuae.cn,电子信箱为dmb@njuae.cn[8] - 董事会秘书姓名为李良,联系电话025 - 83685680,传真025 - 83682796,电子信箱dmb@njuae.cn[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在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106号万达广场商务楼B座19 - 20楼,签字会计师为王静、孙伟[8] - 公司控股股东是南京大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南京大学[6]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 - 2022年12月31日,上年同期为2021年1月1日 - 2021年12月31日[6] - 公司改制后深耕环境技术服务行业11年,成为我国高校规划设计企业和环境技术服务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15] - 公司在高分辨率高精度排放清单技术等细分领域具备行业领先或先进技术水平[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664,776,720.41元,较2021年增长28.17%[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521,974.49元,较2021年增长32.85%[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0,184,219.79元,较2021年增长34.44%[9]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701,549.24元,较2021年增长55.58%[9]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576,506,282.25元,较2021年末增长8.35%[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1,831,986.07元,较2021年末增长5.13%[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80元/股,较2021年增长33.33%[9] - 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0.78元/股,较2021年增长30.00%[9]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4%,较2021年增长2.30%[9]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337,754.70元[13]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64,776,720.41元,同比增长28.17%;营业成本428,179,339.97元,毛利率35.59% [26][27] - 2022年销售费用5402429.65元,较2021年的4265670.13元增长26.65%,主要因业务规模增长[30] - 2022年管理费用65192893.39元,较2021年的49045007.09元增长32.92%,因业务规模增长[30] - 2022年财务费用 -18088005.73元,较2021年的 -13356444.64元降低35.43%,因利息收入增加[30] - 2022年研发费用52234213.91元,较2021年的39719544.73元增长31.51%,因研发投入增加[30] - 2022年研发人员105人,较2021年的99人增长6.06%,占比12.46%,较2021年降低0.81%[38] - 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2022年为52234213.91元,2021年为39719544.73元,2020年为33721296.37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86%、7.66%、6.97%[38]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6701549.24元,较2021年的87868510.36元增长55.58%,因销售商品、劳务现金增加[39]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65547433.67元,较2021年的 -349355011.89元增加52.61%,因资金理财减少[39]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79241836.42元,较2021年的 -51088856.85元降低55.11%,因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08087720.85元,较2021年的 -312575358.38元增加65.42%[39] - 非主营业务中投资收益1291.16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1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3.24万元,占比 -1.44%;资产减值 -256.96万元,占比 -1.82%等[40] - 2022年末货币资金2.4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38%,较年初比重减少8.58%;应收账款1.69亿元,占比10.74%,比重增加0.58%等[40][41] - 报告期投资额12.76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17.31亿元,变动幅度 -26.33%[42] - 2020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75亿元,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1.29亿元,累计已使用3.71亿元,尚未使用4.28亿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占比14.57%[44] - 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6707.45万元,本期支出6868.6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000万元等[4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数3.15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3.24万元,期末数4.55亿元[41] - 超募资金初始金额为20,037.43万元,6,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剩余14,037.43万元未指定用途[54] - 2022年公司来自江苏省内的业务收入为56,525.3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5.03%[65]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6,936.78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48%[65] - 报告期末,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5.59%[65]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52197449亿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1304958124亿元[108][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9320965283亿元,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6663987929亿元[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分产品来看,环境调查与鉴定收入191,742,905.19元,同比增长22.41%;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收入290,096,626.73元,同比增长31.41%;环境系统集成收入148,887,522.13元,同比增长28.02%;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收入34,049,666.36元,同比增长36.35% [26] - 分地区来看,江苏省内收入565,253,308.05元,同比增长37.75%;江苏省外收入99,523,412.36元,同比下降8.13% [27] - 服务业人工成本160,310,293.42元,占营业成本37.44%,同比增长22.93%;服务采购成本211,131,544.22元,占营业成本49.31%,同比增长25.29%;项目费用56,737,502.33元,占营业成本13.25%,同比增长17.13% [27] 公司业务开展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16] - 报告期内公司在苏、皖、沪等地13个地市开展重点流域、湖泊和河道排污口排查工作[18] - 报告期内公司在多个重点流域开展污染物监测溯源及整治[18] - 报告期内公司为5个地市的10余个区县开展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18] -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设立“管网健康诊断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 -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全面排查诊断污水管网400余公里[18] - 考核评估8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473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负责30余个重点工业园区或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19] - 全国工矿地块污染场地调查覆盖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承担土壤相关方案编制或效果评估30余项,涉固废案件司法鉴定等100余例[19] - 推进中的30余项调查发现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00余种,省市级新分布物种10余种[19] - 为6个地市的22个区县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提供技术支撑,编制20余项城市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助力300余个城镇建设污水处理达标区[19] - 设计各类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站14座、管网439公里[19] - 承担26项地市级或区县级“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19] - 承担国家级、省级规划环评12项,涉“两高”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50余项,承担近100项环保专项规划等[20] - 助力创成省级美丽海湾1个、国家级及省级节水园区或节水县区7个[20] - 在沪、苏等地开展近70项VOCs废气治理项目[20] - “鸟类智能监测系统”在南京、连云港等3地成功应用[20] - 智慧化监管运维127套分散式农污处理设施[21] - 新承接30余项环保管家服务项目,开展50余场环保专题辅导培训、2000余人次环保专项检查,为700余家企业提供生态环境咨询服务[21]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员工269人,子公司员工548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11人[23]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名省双创博士,1名省环科学会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名南京市紫金山英才,3人入选南京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23] - 公司拥有各类高水平执业资格人员269人次,国家级、省市级专家库成员437人次[23] - 报告期内,公司连续5年获评“江苏省服务业百强机构”[23]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269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548人,在职员工合计817人[103]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817人,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03] - 专业构成中技术人员752人,财务人员9人,行政人员56人[103] - 教育程度方面硕士及以上511人,本科249人,大专及以下57人[103] - 公司董事(独立董事除外)、监事不发放董事、监事津贴,独立董事发放独立董事津贴[103] - 公司员工薪酬采取年薪制,标准由管理层根据员工工作职责与绩效等因素制定并审议确定[104] - 公司高管薪酬标准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岗位情况制定,由董事会审议确定[104] - 2022年公司组织内部培训超50场,参训超2000人次,安排超100人次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在线集训或定制小班培训超60次,全员新增在线学习超5000学时[106]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155,04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2] - 每10股派息6元(含税),分配预案股本基数为1.5504亿股,现金分红9302.4万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100%[108] 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承诺投资3.34亿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06亿元,投资进度31.68%[48] - 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承诺投资5856.12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247.82万元,投资进度38.38%[48] - 本地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3249.23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313.73万元,投资进度101.99%[48]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1.5亿元,已累计投入1.5亿元,进度100%[48] - “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33,394.67万元,实际累计投入10,580.13万元,投资进度31.68%[59] - 公司使用2,630.32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扣除以自筹资金支付的发行费用293.10万元[56] - 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5.2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到期的闲置募集资金总额为36,100.00万元[58] 公司募投项目调整情况 - 2020年9月23日,公司拟将“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实施地点从南京市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变更为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科学楼[55] - 2022年公司对“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式、主体及投资金额进行调整,增加全资子公司为实施主体[55][59] - 因对“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内部投资结构调整和增加实施主体,实施进度较原计划延后[53][60] - 因“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实施进度较披露计划延后[53] 公司经营计划与风险 - 公司计划2023年实现主要经营指标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25 - 35%[63] - 公司经营计划包括市场开发与营销、研发及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公司治理、资金筹措与运用、资本运作等层面[64] - 公司可能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区域集中、项目管理和质量、人力资源、应收账款
南大环境(300864)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6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8%[4]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6463217005亿元,较上期1.4887577159亿元增长10.58%[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32.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8%[4]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840.188257万元,较上期3778.125690万元增长28.11%[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404.1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70%[4]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404.145453万元,较上期 - 5535.358397万元减少15.70%[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总资产 - 2023年3月末总资产15.25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26%[4] - 2023年3月31日资产总计期末余额1,525,064,728.52元,年初余额1,576,470,665.82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所有者权益 - 2023年3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2.2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21%[4] - 2023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1,256,691,547.28元,年初余额1,205,307,475.92元[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91.15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委托投资损益等[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 - 货币资金较2022年末增加35.38%,主要系存款增加[8] - 2023年3月31日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28,211,201.21元,年初余额242,429,394.73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2年末减少45.39%,主要系资金理财减少[8] - 2023年3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48,374,985.23元,年初余额454,817,073.43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收益 - 其他收益较2022年同期增长410.00%,主要系政府补助增加[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普通股股东总数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639户[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东持股情况 - 余风华持股比例0.16%,持股数量254,473股;光大证券持股比例0.16%,持股数量242,895股;中国国际金融持股比例0.13%,持股数量205,636股[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应收账款 - 2023年3月31日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2,283,506.31元,年初余额169,367,763.98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流动资产合计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1,430,441,137.30元,年初余额1,487,524,664.88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流动资产合计 - 2023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94,623,591.22元,年初余额88,946,000.94元[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流动负债合计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267,674,054.95元,年初余额370,330,337.84元[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非流动负债合计 - 2023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699,126.29元,年初余额832,852.06元[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总成本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1.2568090851亿元,较上期1.0790690549亿元增长16.47%[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利润 - 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5456.680425万元,较上期4285.609955万元增长27.32%[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收益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30元,上期为0.40元;稀释每股收益0.29元,上期为0.40元[1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084106609亿元,上期为 - 1.5568734282亿元[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023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3.633617万元,较上期 - 97.639998万元减少75.79%[1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2023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8656.327539万元,上期为 - 2.1201732677亿元[18] 财务报告审计情况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19]
南大环境(300864) - 2023年2月15日-3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3-17 16:2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四大类:环境调查与鉴定、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环境系统集成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2] - 环境调查与鉴定:通过实地考察、取样检测等手段,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鉴定、评估或验收 [2] - 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系统性规划或解决方案,包括环境研究与规划、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工程设计等 [2][3] - 环境系统集成: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集成、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等服务 [3] -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过合同约定,为客户提供污染治理服务 [3] 竞争优势 - 公司是环境技术服务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依托南京大学顶尖科教资源,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业务核心竞争优势 [3] - 公司拥有近800名高素质人才,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超60%,打造了一支创新团队 [3] - 国有控股、核心员工持股的混合股权结构,核心员工持股比例较高,保证了核心人员的稳定性和创新活力 [3] 业绩表现 - 2021年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宏观经济、疫情防控及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低等因素影响 [3] - 2022年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长显著,得益于疫情缓解及深厚的人才储备和综合实力 [3] 营销模式与市场布局 - 公司采用专家销售模式,通过服务口碑和技术实力拓展业务,采用"区域深耕"和"集团统筹"相结合的方式 [4] - 公司深耕江苏市场,并在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河南等省建立了10多个分支机构,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4]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强"内生建设",专注主业经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4] - 做好"前瞻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研发创新与技术快速迭代 [4] - 探索"外延发展",注重对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的战略性整合,形成协同共赢 [4]
南大环境(300864) - 2020年9月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4:5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证券代码 300864,证券简称南大环境 [1] - 2020 年 9 月 25 日在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 16 号南京大学科学楼公司会议室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陆朝阳,董事会秘书李良,董秘办庄绪强 [1] 业务结构与市场分布 - 业务以环境技术服务为主,环境工程服务占比少,环境工程设计与监理业务属广义环境技术服务 [2] - 因江苏市场规模大,省内业务规模占比高,近年来已在安徽、上海、广东、北京、浙江等省外市场有效拓展业务 [2] 业务增长原因 - 随着国家改革,环评回归“不靠资质靠技术、不靠门槛靠质量”阶段,大中型企业对负责、专业的环评机构需求增大,推动公司环评业务增长 [2] 销售模式 - 采用专家销售方式开拓市场,依赖服务口碑、技术实力拓展业务,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开拓新业务机会 [3] 政府业务驱动力 - 受国家政策、环保督查行动和群众意识提升影响,政府为精准解决环境问题,需系统调查环境状况并鉴别环境事件性质和影响 [3] 行业竞争格局与资质门槛 - 竞争格局为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改制的企业和一些民企共存 [3] - 环境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部分核心业务开展需相关政府机关和主管部门资质许可,非资质业务对技术人员和项目经验有要求 [4]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优势 - 核心竞争力是专家和技术,稳定人才队伍是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基础 [4] - 近几年专利数量和技术研发明显增加,业务和研发双轮驱动;平台资源有江苏省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中心等;核心技术体现在 VOCs 高效去除等方面 [4] 人才激励与员工构成 - 对新加入专家的激励方式有提升薪酬待遇、职业培训、提供宽松工作环境、采用国家政策许可的激励手段 [5] - 除学校委派的相关董监事外,公司经营层和员工都是全职 [5] 公司未来规划和目标 - 为年轻人才提供优质发展平台,引进优秀年轻人才并提供发展机会 [5] - 转移高校或科研中有实用性的技术 [5] - 业务范围从长三角到京津冀、珠三角,走向全国,成为全球化公司 [5] - 目前重点是踏实做好实事,稳步发展 [5] 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安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 8 家,涉及邵琳琳、汪磊等人员 [7]
南大环境(300864) - 2020年10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4 14:4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864,证券简称南大环境,全名为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 2020 年 10 月 30 日,地点在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 16 号南京大学科学楼公司会议室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李良和董秘办庄绪强 [1] 行业与公司影响 - 环评资质取消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竞争激烈,但行业存在技术壁垒,公司在品牌、技术和业绩方面有竞争优势 [2] - 疫情使公司部分客户效益、现金流和投资意愿下降,目前业务已逐步恢复正常 [2] 公司发展相关 - 公司未来毛利率关键因素是人员情况和业务占比,若人员充足、业务以技术服务为主,毛利率相对稳定,新区域和新业务开拓非核心影响因素 [2][3] - 公司调查与鉴定业务中的鉴定部分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资质,江苏省有该资质的单位较少 [3] 公司机制情况 - 员工考核实行工时制度,由直属领导根据投入决定工时;部门考核依据业绩、队伍建设、质量把控等设定目标 [3] - 公司持股平台人员为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学校委派的董监事和独立董事不在其中 [3] 公司竞争优势 - 国有控股、核心员工持股的混合股权结构兼顾规范性与经营活力,核心员工持股比例高,人员流失少,创新活力强 [4] - 依托与高校合作,可获取一线科教资源、技术转移成果和环境科学领域人才 [4] 项目获取与特色业务 - 宏观上国家和人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微观上社会对环境技术服务有广泛需求,保证公司项目获取的持续性 [4] - 公司在环境调查与鉴定、环境规划、洗舱废水处理等细分领域业务有特色 [4] 调研机构信息 - 参与调研的机构有方正证券、农银汇理、科闻投资等 11 家,涉及孙艳香、许拓、刘攀等人员 [7]
南大环境(300864) - 南大环境调研活动信息
2022-12-03 16:36
行业发展与公司优势 - 环评资质取消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进入市场主体增多,但行业存在技术壁垒,“十四五”进入“不靠资质靠技术”阶段,公司在品牌、技术和业绩方面有竞争优势 [3] - 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的技术研发成果、高素质人才队伍,且积累了丰富项目经验和庞大数据库 [6] 市场份额与拓展 - 公司在江苏市场占有率领先但绝对比例不高,市场需求走高仍有较大空间,将进一步优化江苏市场业务 [3] - 公司重视业务规模和质量提升,在长三角其他省份、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持续深耕,打造可复制模式提升经营规模 [4] - 专家资源、品牌口碑、数据优势和技术专业性是公司在省外市场拓展的主要优势 [7] 业务模式与发展方向 - 公司以技术服务带动工程业务,技术服务和工程业务联动是特色与核心优势,未来会继续该策略 [4] - 公司拥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环保服务业务模式,业务结构以环境技术服务为主,环境工程服务占比少,技术服务导流优势使公司在工程业务有主动权 [4][5] 人才管理 - 公司较早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百余位核心专家持股保障人才队伍凝聚力和稳定性,将适时考虑推出激励手段 [4] 业务收费 - 公司业务涉及环境服务细分类别多,项目报价需履行审批程序,定价考虑适用法规标准、成本加成期望收益、市场竞争情况三方面因素 [5] 市场开拓 - 公司依靠专家销售模式,通过服务口碑和技术实力拓展业务,采用“区域深耕”和“集团统筹”结合的项目制调动优质资源 [5][6] 公司规划与目标 - 公司将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工作,加强人才、数据和技术统筹协调,建设模块化数据中心,进行集成化技术研发,着眼环境质量和生态体系质量提升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6] - 公司三季报业绩增长良好,第四季度经营数据未给出,将在定期报告披露 [6]
南大环境(300864) - 南大环境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3 15:01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864,证券简称南大环境,编号 2021 - 001 [2] - 投资者关系活动时间为 2021 年 2 月 18 日,地点在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 16 号南京大学科学楼公司会议室 [2]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总经理陆朝阳,财务总监佘雁翎,董事会秘书李良 [2] 全国市场扩张规划 - 按照既定战略推进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建设,长三角布局基本完成,珠三角业务进展顺利,京津冀中标雄安新区技术支撑机构 [3] - 下一步按全国市场布局规划推进,重视业务规模和质量提升 [3] 未来增长重点业务方向 - 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协同减排、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生态环境集成修复等技术服务是重点,公司已有较好基础 [3] - 2020 年上半年牵头中标大气污染与环境管理标准包,承担碳排放核查技术规范指南编制工作 [3] - 2021 年 5 月生物多样性相关会议将召开,公司在生物多样性领域有前瞻性布局 [3] 全国碳减排市场情况 - 全国碳减排整体市场容量尚不明确,是重大且巨大的系统性工程 [3] - 技术服务领域包括碳排放源排放量调查、减排计划分解、减排方案制定、减排效果核查和效益核算等需求 [3][4] - 公司在碳减排方法、标准等领域有研发和实践基础,将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产品 [4] 环境技术服务领域竞争格局与对策 - 行业分散性高,缺乏全国影响力企业,未来会面临更多行业整合机遇,市场向龙头企业集中 [4] - 公司拟采取提升案例库和数据库建设水平、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技术投入和开发并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十四五”业务发展重点 - 战略核心是做好环境技术服务主航道,推进热点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研究和应用 [4] - 重点投入电子、医药、石化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4] 人才规划 - 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注重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实现人才团队持续稳定增长 [5] 收并购运作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充裕,实施积极利润分配政策后,将适时实施并购提升业务实力 [5] - 并购策略以提升产业协同效应为目标,谨慎规范实施 [5] 收并购标的考察维度 - 考察业务协同性、创业团队专注度、产品竞争度和创新性、财务指标规范性 [5]
南大环境(300864) - 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9 11:16
分组1: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建设项目聚焦人才引育和技术进步,包括环境服务能力提升、环保技术研发中心、本地化服务平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3] - 截止2021年末,本地化服务平台项目进度达71.13%,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中人力资源及补流项目进度达100% [3] - 公司拟将环境服务能力提升原拟投资2.2亿元购买办公用房调整为租赁,节余资金转入人力资源项目 [3] - 现阶段募集资金短期闲置,公司合理利用进行现金管理以提高使用效率 [3] 分组2:公司业务贡献与发展 - 公司在水、大气、土壤和固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服务江苏,助力2021年江苏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3] - 公司主营业务细分为四大类,除环境调查与鉴定外,其余类别2021年营业收入较上年上升 [4] - 公司在碳交易、碳中和等领域开展研究,承担相关业务和项目,为园区提供“双碳”行动方案等工作 [4] - 公司积极布局省外市场,在多地组建分支机构,业务覆盖多个地区,2021年末省外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区域营业收入较上年末增长6.56%,占比营收总额20.89% [5] - 公司围绕大气环境调查技术构建综合保障体系,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拥有10余项自主研发专利及核心技术 [5] - 公司为多地提供“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服务,开展一系列环保咨询 + 工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8] 分组3:公司优势与特色 - 公司是环境技术服务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形成集调查溯源、研究诊断和治理修复为一体的功能属性,以“研发和技术”为核心有较高壁垒和先发优势 [4] - 公司是南京大学唯一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依托南大科教资源打造技术转移中心,加大自身研发投入解决环境关键问题 [4] - 公司拥有创新团队,2012年改制后8年上市,吸引近800名高素质人才,硕士及以上495人占比66.2%,总数和占比均位列行业第一 [4][5] 分组4:业绩相关问题及原因 - 2021年业绩稳定增长但增幅未达期望,原因包括疫情影响经营、新增人员处于培养期,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低 [6] - 2021年环境调查与鉴定领域业务营收同比下降6.32%,是因为疫情限制业务活动,部分项目评审和验收延期至2022年一季度,预计需求将随政策释放增长 [6] - 2021年一季度营收正常,较上年同期增长23.61%;三季度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评审和验收延期,营业收入受影响 [7] 分组5: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环境技术服务项目实施周期通常在1年以内,202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为28.49%,同比下降0.61%,账龄短、回收风险小 [6] - 公司将依据《公司章程》和法规要求,结合经营情况制定连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回报股东 [5] - 公司与南京大学多学科教师及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研究成果 [7] - 2021年末本地化服务平台项目进度达71.13%,目前接近完成,加强了与客户联系,提高了项目信息获取和服务供给效率 [8] - 2021年公司围绕多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7%,2022年将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技术研发,扩大核心竞争力 [8] - 2021年11月公司制定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已获财政部、教育部准予实施批复,董事会正开展下一步工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