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科磁业(301141)
icon
搜索文档
中科磁业:关于独立董事独立性情况的专项意见
2024-04-21 15:58
独立董事评估 - 公司董事会评估独立董事独立性并出具意见[1] - 三位独立董事胜任职责,符合任职及独立性要求[1] 时间信息 - 董事会出具意见时间为2024年4月19日[2]
中科磁业:2023年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2024-04-21 15:58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与关联方往来累计发生金额(不含利息)为7445万元[1] - 2023年度公司与关联方偿还累计发生金额为360万元[1] - 2023年期末公司与关联方往来资金余额为7085万元[1]
中科磁业:关于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
2024-04-21 15:58
现金管理决策 - 公司拟用不超5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2] - 现金管理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日起12个月内有效[3] - 2024年4月19日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3] 资金使用安排 - 额度及期限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3] 职责分工 - 授权经营管理层行使决策权并签署文件[3] - 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具体事宜[3] 风险提示 - 投资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存在系统性风险[6] - 短期投资实际收益不可预期[6] - 存在相关工作人员操作和监控风险[6] 影响说明 - 现金管理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和主营业务开展[8]
中科磁业:2023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2024-04-21 15:58
内部控制评价 - 内部控制评价基准日为2023年12月31日[2] - 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4]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7] 公司架构与制度 - 建立由股东大会等组成的公司治理架构[9] - 新设置铁氧体、钕铁硼等事业部[9] - 制定多项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相关规定和制度[11] 内部控制措施 - 对多种风险持续有效识别、计量等[12] - 对主要经营活动设置控制管理政策[13] - 建立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16] - 内部监督设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17] - 制定系列资金、采购等管理制度[17] 缺陷定量标准 - 明确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一般缺陷定量标准[24] - 明确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一般缺陷定量标准[25] 报告期情况 - 报告期内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25] - 报告期内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重要缺陷[27] - 无以前年度延续的内部控制重大或重要缺陷情形[27] - 报告期内无其他需说明的与内部控制相关重大事项[28]
中科磁业:中科磁业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公告
2024-04-21 15:58
财报披露 - 公司于2024年4月22日披露《中科磁业2023年年度报告》及摘要[2] 业绩说明会 - 2024年4月29日15:00至16:30举行2023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2] - 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在“投关易”小程序举行[2] - 提问通道自公告发出之日起开放[2] - 出席人员有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中平、董事等,以当天实际参会人员为准[4][5]
中科磁业:独立董事2023年度述职报告(楼建伟)
2024-04-21 15:58
2023年履职情况 - 召开7次董事会、3次股东大会、5次审计委员会会议,独立董事均出席或列席[3][9] - 多次董事会会议独立董事发表意见[4][6][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2项议案[11] - 督促审计、沟通中小股东问题、实地考察提建议[12][13][14] 其他情况说明 - 不存在提议等相关情况[16] - 独立董事符合独立性规定[16]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提升治理能力[17]
中科磁业:2023年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4-04-21 15:58
业绩总结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215万股A股,发行价41.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9.1258亿元,净额8.2482713788亿元[2] - 2023年度使用募集资金无违规情形,披露及时准确完整[19] 资金使用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期直接投入募投项目金额1.3587489949亿元,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2.789308万元[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后净额1624.82268万元,余额7.0962505684亿元[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1.3690279257亿元[4] 项目变更 - 2023年7月31日,公司将募投项目变更为“年产20000吨节能电机磁瓦及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调整为6.963941亿元,使用超募资金4.108145亿元[13] - 项目变更后,使用剩余超募资金4843.3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4] 投资进度 - 年产20000吨节能电机磁瓦及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建设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69,639.41万元,本报告期投入5,587.49万元,投资进度8.02%[22][25]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投资8,000.00万元,累计投入8,000.00万元,投资进度100%[23]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调整后投资总额77,639.41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3,587.49万元,投资进度37.17%[23] - 超募资金投向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4,843.3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02.79万元,投资进度2.12%[23] - 超募资金投向小计投资4,843.3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02.79万元,投资进度0.22%[23] - 合计调整后投资总额82,482.71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3,690.28万元,投资进度16.60%[23]
中科磁业: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2024-04-21 15:58
会计政策变更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变更会计政策,按《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执行[2][3][5] - 单项交易递延所得税、权益工具股利所得税、股份支付修改有相应会计处理[6][7] 数据调整 - 2022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后为4,532,083.39元,负债为563,106.92元[8] - 2022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后为3,798,680.30元,负债为38,683.30元[8]
中科磁业(301141)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4-21 15:5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中科磁业,股票代码301141[10]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吴中平[1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工业园区,邮政编码322118[11] - 公司办公地址为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工业园区红兴三路9号,邮政编码322118[11] - 公司网址为https://www.dymagnet.com,电子信箱为zkcydmb@dymagnet.com[11] - 董事会秘书是范明,证券事务代表是史海卫[1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是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s://www.szse.cn)[11]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名称及网址为《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11]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 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88,594,718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3] - 2022年度以总股本88,594,718股为基数,每10股派2元现金红利,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7,718,943.60元[123] - 本年度每10股派息3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分配预案股本基数88,594,718股,现金分红金额26,578,415.40元[124] - 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9.87%[124] - 预计转增35,437,887股,转增后公司股本变更为124,032,605股[12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484,597,566.06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21.75%[1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31,964.23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46.15%[12]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378,493.98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53.00%[12] - 2023年末资产总额1,455,103,714.73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139.32%[12]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68,055,236.44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207.13%[12]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3,636,300.13元、133,888,674.55元、125,373,831.47元、111,698,759.91元[14]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1,012,221.67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809,302.14元[17]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753,470.25元,2022年为7,724,061.76元,2021年为5,302,499.30元[17] - 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19,725.32元因与主营业务密切相关等原因被确定为经常性损益[18] - 2023年营业收入4.85亿元,较2022年的6.19亿元同比减少21.75%[53] - 2023年销售费用1199.33万元,同比增长30.77%;管理费用1945.51万元,同比增长68.78%[60] - 2023年财务费用 -2090.03万元,同比下降1265.59%;研发费用1712.83万元,同比下降18.91%[60]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05,136,947.79元,同比减少10.21%;现金流出小计416,112,337.09元,同比增加1.29%;现金流量净额89,024,610.70元,同比降低41.34%[62]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74,176.46元,同比降低43.93%;现金流出小计87,560,024.73元,同比增加681.31%;现金流量净额 -87,285,848.27元,同比降低714.40%[6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48,345,738.00元,同比增加1098.87%;现金流出小计77,779,242.43元,同比减少52.92%;现金流量净额770,566,495.57元,同比增加915.85%[62]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71,838,745.24元,同比增加1512.24%[62] - 2023年末货币资金850,727,385.74元,占总资产比例58.47%,较年初比重增加44.38%;资本公积878,341,788.23元,占总资产比例60.36%,较年初比重增加47.92%[68]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数22,935,815.93元,期末数59,615,474.92元,其他变动主要系期末持有应收账款债权转让凭证增加所致[6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合计75,157,658.34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68] - 报告期投资额为151,072,834.58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0元,变动幅度为0.00%[6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钕铁硼成品收入2.77亿元,占比57.16%,较2022年同比减少35.46%[53] - 2023年钕铁硼毛坯收入2319.46万元,占比4.79%,较2022年同比增长1084.87%[53] - 2023年铁氧体磁瓦收入1.52亿元,占比31.32%,较2022年同比增长17.84%[53] - 2023年铁氧体磁钢收入13,867.81元,占比0.00%,较2022年同比减少100.00%[53] - 2023年境内收入4.10亿元,占比84.64%,较2022年同比减少20.32%[53] - 2023年境外收入7444.62万元,占比15.36%,较2022年同比减少28.75%[53] - 2023年一般销售模式收入3.26亿元,占比67.23%,较2022年同比减少33.32%[53] - 2023年寄售模式收入1.59亿元,占比32.77%,较2022年同比增长21.51%[53] - 2023年钕铁硼成品销售额2.77亿元,同比增长14.60%;铁氧体磁瓦销售额1.52亿元,同比增长22.55%[55] - 2023年境内销售额4.10亿元,同比增长14.46%;境外销售额7444.62万元,同比增长22.84%[55] - 2023年钕铁硼成品销售量1005.71吨,同比下降11.56%;生产量1062.63吨,同比下降6.73%;库存量149.33吨,同比增长57.95%[55] - 2023年铁氧体磁瓦销售量10328.22吨,同比增长32.89%;生产量10545.27吨,同比增长30.35%;库存量1922.54吨,同比增长12.67%[55] - 2023年钕铁硼成品直接材料成本1.90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0.41%,同比下降33.47%[57] 研发情况 - 公司多个研发项目完成,磁悬浮列车用高精度方块磁钢成品精度提升10%,高比例铜制备钕铁硼磁体等产品性能提升15%[61]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78人,较2022年的71人增长9.86%,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2.64%,较2022年增长0.07%[61]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17,128,316.2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53%;2022年投入21,122,515.56元,占比3.41%;2021年投入19,887,322.61元,占比3.65%[61] - 公司39项新产品获评省级工业新产品等成果,其中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6项达国内先进水平[49]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战略[19] - 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23] - 永磁材料对我国实现绿色节能降耗目标有重要意义,下游需求将拉动行业发展[23] - 国家鼓励新型信息产品消费,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25] - 高性能永磁材料需求旺盛,有望迎来爆发期,促进行业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35] - 永磁材料生产需定制化,产品向高端化、轻薄化、小型化方向发展[36] -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永磁材料在低碳经济领域应用将更广泛[37] - 我国正成为世界最大磁性材料生产和销售市场,国内企业与国外技术差距将缩小[38][39] - 我国永磁材料行业向专业化和集团化经营发展,市场集中度将提高[40] - 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公司产品符合绿色低碳战略[2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永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重要生产商,产品应用于多领域,客户包括业内领先企业及全球知名品牌[29] - 公司采购原材料包括镨钕金属、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等,以“货比三家”等原则采购,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31] - 公司主要产品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和永磁铁氧体磁体分别由钕铁硼工厂和铁氧体工厂生产,部分工序外协[32]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销售产品,依托自身优势保持市场竞争,结合研发、生产、销售满足市场需求[34] - 公司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有7个系列共70多个牌号,覆盖消费电子主流需求[25] - 公司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未来需求有望放量增长[26] 募集资金相关 - 202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91,258.00万元,净额为82,482.71万元,超募资金总额为45,924.75万元[72][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累计投入13,587.49万元,余额为70,962.51万元[74] - 年产6000吨高性能电机磁瓦及年产1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技改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24,511万元,本报告期投入0元,累计投入0元,项目进度0.00%[76] - 技术中心建设改造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4,046.96万元,本报告期投入0元,累计投入0元,项目进度0.00%[76] - 年产20000吨节能电机磁瓦及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建设项目,调整后投资总额69,639.41万元,本报告期投入5,587.49万元,累计投入5,587.49万元,项目进度8.02%[76]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8,00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8,000万元,累计投入8,000万元,项目进度100.00%[76] - 超募资金投向补充流动资金,投资总额4,843.3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02.79万元,累计投入102.79万元,项目进度2.12%[77] - 公司将原募投两项目合并变更为新项目,调整募集资金投资总额为69,639.41万元,使用超募资金41,081.45万元[78][79] - 公司拟将募投项目合并变更为“年产20000吨节能电机磁瓦及年产2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钢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资总额调整为69639.41万元,使用超募资金41081.45万元,实施地点调整至东阳市高铁新城五一科创谷[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均存放于募集资金专用账户[81] - 变更后项目截至期末实际累计投入金额为5587.49万元,投资进度为8.02%,本期实现效益为0[82]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报告期内共召开7次董事会[92] - 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92]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5次会议[92]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92]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92] - 公司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93] - 公司治理实际状况与相关规定不存在重大差异[94] - 公司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业务等方面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完全分开,相互独立[95]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资产,具备生产经营相关系统和设施,无资产担保及占用情况[96] - 公司财务独立,不存在为控股股东等提供担保或被占用资金情况[98][99] - 公司机构独立,与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企业在多方面完全分开[100] - 公司业务独立,与控股股东等不存在同业竞争或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101] - 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00.00%,召开日期为2023年3月27日[102] - 2022年年度
中科磁业(301141) - 2024 Q1 - 季度财报
2024-04-21 15: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与利润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14,021,195.92元,上年同期113,636,300.13元,同比增长0.34%[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44,476.11元,上年同期13,100,179.28元,同比下降69.13%[5] - 本期营业总收入1.14亿元,上期为1.14亿元,增长0.34%[20] - 本期营业总成本1.11亿元,上期为1.01亿元,增长9.77%[20] - 本期营业利润456.15万元,上期为1421.17万元,减少67.90%[21] - 本期净利润404.45万元,上期为1310.02万元,减少69.00%[21] - 综合收益总额为4,016,394.07元,较上期13,100,179.28元下降[2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负债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430,700,745.66元,上年度末1,455,103,714.73元,同比下降1.68%[5] - 期末流动资产合计11.54亿元,期初为12.31亿元,减少6.31%[17] - 期末非流动资产合计2.77亿元,期初为2.24亿元,增加23.84%[18] - 期末资产总计14.31亿元,期初为14.55亿元,减少1.67%[18] - 期末流动负债合计1.43亿元,期初为1.71亿元,减少16.32%[18] - 期末非流动负债合计1544.04万元,期初为1598.38万元,减少3.40%[19] - 期末负债合计1.59亿元,期初为1.87亿元,减少14.15%[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费用与收益 - 销售费用本报告期2,544,149.85元,上年同期1,631,543.38元,变动比例55.94%[8] - 管理费用本报告期3,714,740.90元,上年同期2,108,031.62元,变动比例76.22%[8] - 财务费用本报告期-6,492,738.95元,上年同期1,043,791.91元,变动比例-722.03%[8] - 其他收益本报告期2,887,577.36元,上年同期540,899.62元,变动比例433.85%[8] - 本报告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834,555.40元[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754,964.13元,上年同期72,364,824.44元,同比下降114.86%[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6,030,085.74元,较上期120,720,577.24元下降[23] - 收到的税费返还为761,367.27元,上期为0元[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0,754,964.13元,上期为72,364,824.44元[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8,579,812.64元,上期为5,608.84元[2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1,658.00元,上期为794,414,095.45元[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59,050,051.35元,上期为866,598,504.47元[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82,302,478.13元,上期为936,112,288.71元[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457元,较上期0.1479元下降[2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457元,较上期0.1479元下降[22]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3,416,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0] - 前10名股东中,吴中平持股33.30%,数量29,500,000股;吴双萍持股16.03%,数量14,200,000股;吴伟平持股14.79%,数量13,100,000股[10] - 吴中平、吴双萍、吴伟平三人签署《共同控制协议》,为公司实际控制人[10] - 天风证券全资子公司持有天雍一号85.71%财产份额,天雍一号持有公司1.87%股份[10] - 天风证券全资子公司分别持有企巢天风1.42%和上海天适新20%财产份额,企巢天风和上海天适新分别持有公司0.77%和2.12%股份[10] - 股东陈玲红通过信用账户持股158,200股公司股票,未通过普通账户持有[10] 股东股份出借情况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实中证稀土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期初持股104,900股,占总股本0.12%,期初转融通出借股份23,500股,占总股本0.03%,期末出借股份为0[12]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实中证稀土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本报告期退出转融通出借,期末出借股份23,500股,占总股本0.03%[13] 限售股份情况 - 限售股份合计期初、本期增加、本期解除限售、期末均为67,172,824股[15][16] - 吴中平、吴双萍、吴伟平限售股份拟解除日期为2026/10/3,部分股东拟解除日期为2024/4/3或2024/10/3[15][16] 其他财务指标变化 - 预付款项报告期末11,832,870.47元,上年度末2,257,762.34元,变动比例4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