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eVac(CVAC)

搜索文档
CureVac(CVAC) - 2021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4-29 03:2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公司现金状况良好,现金余额达8.115亿欧元 [51] - 2021年现金流入主要来自一季度后续发行所得净收益4.04亿欧元、二季度与GSK的新冠合作延期预付款7500万欧元以及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9350万欧元赠款 [51] - 2021年运营现金主要用于研发活动推进和第一代新冠疫苗候选产品CVnCoV的供应准备,该产品于2021年10月退出监管审批流程 [52] - 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增至4120万欧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3520万欧元;全年收入增至1.03亿欧元,较2020年增加5410万欧元,增长主要源于与GSK的合作收入以及与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协议的终止 [53] - 2021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为550万欧元,较2020年第四季度减少4110万欧元;全年运营亏损增至4.123亿欧元,较2020年增加3.025亿欧元,主要因研发活动和CVnCoV的供应准备 [55] - 2021年第四季度财务结果增加1160万欧元至100万欧元,全年增加1980万欧元至 - 20万欧元;净亏损基于支持CVnCoV和CV2CoV开发与制造活动的现金负利息,但几乎被外汇收益抵消;2021年第四季度税前亏损为450万欧元,全年为4.125亿欧元 [6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预防性疫苗业务线 - 与GSK合作开展传染病和新冠专项项目,新冠和流感疫苗候选产品已分别进入一期测试,今年晚些时候将启动针对这些候选产品和适应症的修饰候选产品的另外两项研究 [6][7] - CV2CoV一期剂量递增研究于今年3月在美国启动,预计招募多达210名参与者,分6个剂量组,目标是测试两剂CV2CoV作为加强针的效果,参与者招募按计划进行 [27][28] - 流感候选产品CVSQIV一期剂量递增研究于今年2月在巴拿马启动,已招募240名参与者,分5个剂量组,采用单剂加强方案,初步反应原性数据显示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事件或其他剂量限制效应 [29][30] 肿瘤学业务线 - 领先候选产品CV8102正在实体瘤一期临床试验中评估,晚期黑色素瘤的扩展队列正在进行,预计今年下半年提供更新数据 [22] 分子治疗业务线 - 与多个知名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优化的mRNA疗法,用于治疗以蛋白质缺失或失活为特征的疾病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clinicaltrial.gov上登记的涉及mRNA的2000多项临床试验中,只有10% - 15%与SARS - CoV - 2疫苗相关,显示mRNA技术在未来有巨大潜力,全球mRNA管线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将大幅增长 [2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预防性疫苗、肿瘤学和分子治疗三个治疗领域拓展产品候选组合,以满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18] - 预防性疫苗方面,扩展技术平台至多价和修饰mRNA方法,与GSK合作推进新冠和流感疫苗开发,根据数据驱动决策确定最佳产品候选 [6][21] - 肿瘤学方面,计划基于第二代mRNA骨架的学习经验,验证和优化技术,构建有意义的癌症疫苗候选产品管线,利用RNA打印机的灵活性和速度,结合互补技术平台进行抗原发现和疫苗设计 [41] - 分子治疗方面,与合作伙伴开发优化的mRNA疗法 [23] - 公司拥有行业内最大、最多样化的专利组合之一,专利资产指数几乎是下一家mRNA疫苗公司的两倍,显示其创新实力和在该领域的核心地位 [14][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在过去几个月取得显著进展,在技术、产品管线和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发展 [64] - 公司的竞争定位基于庞大且多样化的知识产权组合,有助于未来创新并巩固其作为RNA核心参与者的地位 [64] - 今年在预防性疫苗领域开展的4项临床试验将提供大量临床数据,推进和验证第二代mRNA骨架 [64] - 公司将技术进步经验应用于肿瘤学领域,准备建立有意义的管线 [65] - 德国政府授予的大流行防范招标表明对公司技术和制造专业知识的信心 [66] - 公司强大的现金余额使其能够在2022年及以后执行计划和优先事项 [66]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广泛的知识产权组合,包括120个专利家族和超过1550个专利家族成员,涵盖mRNA技术、产品开发和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15] - 今年3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加速RNA打印机的开发,该系统有望在肿瘤学管线扩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作为产品启用平台,促进mRNA的广泛应用,目前正在接受监管审查,今年预计获得GMP认证和制造许可证 [43][45] - 公司与GSK获得德国政府的大流行防范招标,合同为期5年,政府可使用公司的制造能力和8000万剂由公司和GSK开发的疫苗,政府将支付年度备用费,交付疫苗时按剂量付费 [9][4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细分2021年第四季度COGS、R&D和SG&A的费用项目,是否有一次性项目?请说明今年剩余时间的费用展望,目前现金能维持多久,最可能的现金来源是什么,是否会使用ATM工具? - 第四季度受政府赠款收入确认和CMO网络调整影响,有一次性项目;从第二季度起费用将趋于稳定;公司现金状况良好,预计可维持近2年;有6亿美元的ATM工具未使用,但目前暂无立即使用需求 [68][69][71] 问题2: 公司计划建立有意义的癌症疫苗管线,今年会宣布多少新候选产品或靶点,今年这些新计划是否有数据公布? - 公司采用广泛的方法,强调内部识别新抗原的平台建设,有望在年底分享一些初步数据,但更多数据预计在2023年公布 [72][73] 问题3: 黑色素瘤一期扩展研究数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公布,数据方面有何预期,目前是否仅针对黑色素瘤?新冠疫苗首次给药,今年下半年预计有何数据? - 新冠疫苗剂量递增后先公布反应原性数据,随后是免疫原性数据,具体时间不确定,预计在夏季后期;癌症疫苗方面,CV8102仅扩展至黑色素瘤适应症,目前正在等待数据,预计年底公布 [75][76][77] 问题4: 今年年中或下半年是否能看到新冠疫苗2 - 20微克的所有剂量数据? - 计划是达到规定剂量,预计在夏末可获得反应原性数据,流感疫苗已能达到28微克剂量,但不能直接与新冠疫苗比较 [78][79] 问题5: 流感一期试验中,最低剂量组的老年人出现3级全身事件,而最高剂量组未出现,原因是什么?竞争对手的流感mRNA疫苗对乙型流感毒株效果不佳,对公司流感构建体和试验有何影响,4种流感毒株的抗原比例是否为1:1,流感项目的时间线和完整数据公布时间? - 目前无法推测最低剂量组出现3级事件的原因;无法预测免疫原性数据,但第二代骨架已取得成功;4种流感毒株的抗原比例目前为1:1;未明确完整数据公布时间 [81][82][83] 问题6: 幻灯片11中,多价疫苗在小鼠模型中,β/δ二价疫苗对Omicron的免疫原性高于Delta,原因是什么?未来在开发Omicron单价、二价或多价疫苗方面有何想法? - 目前只能推测含β毒株的疫苗对Omicron更有效,具体原因暂无更多评论;公司将与GSK一起探索不同技术选项,最终目标是获得Omicron加强针的批准,时间取决于试验结果和监管情况 [86][87][89] 问题7: 德国政府合同中的8000万剂疫苗是否仅针对新冠,还是包括其他病毒类型? - 合同旨在让政府在大流行情况下尽快获得疫苗,可能包括流感、新冠或其他病毒类型 [93] 问题8: 未修饰流感一期试验已完成招募,本季度能否看到免疫原性数据,是否会等到修饰RNA试验数据出来后再公布?修饰RNA与未修饰形式相比有何基准或预期,修饰mRNA项目能否在第三季度进入临床? - 最终会公布免疫原性数据,但需与GSK评估是否仅使用未修饰RNA;基准是达到竞争对手的滴度水平;能否用未修饰RNA达到该水平尚不确定,之后再做决定 [96][97][98] 问题9: 已生产修饰候选产品的临床试验材料,是计划采用单一修饰还是多种修饰? - 该问题未披露,需由其他人员解答 [99] 问题10: GSK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退出自扩增RNA项目,是否与CureVac无关,CureVac是否参与该项目? - CureVac与GSK的自扩增mRNA项目无关联 [100] 问题11: Genmab合作有何更新? - 合作正在进行中,暂无最新进展可报告 [102]
CureVac(CVAC)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8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的1322.6亿欧元降至81150万欧元[19]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营收分别为4120万欧元和1.03亿欧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520万欧元和5410万欧元,增幅分别为587%和111%[20]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运营亏损分别为550万欧元和4.123亿欧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4110万欧元和增加3.025亿欧元[23] - 2021年与GSK的两项合作协议共确认收入7430万欧元,而前一年为880万欧元[21] - 终止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协议,2021年确认收入2600万欧元,2020年全年为190万欧元[21]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净结果分别为盈利100万欧元和亏损20万欧元,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加1170万欧元和1980万欧元[30] - 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税前亏损分别为450万欧元和4.125亿欧元,2020年同期分别为5730万欧元和1.298亿欧元[31] - 2020年12月31日和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3.226亿欧元和8.115亿欧元[40] - 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分别为600万欧元和4120万欧元[40]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收入分别为4890万欧元和1.03亿欧元[40] - 2020年和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结果分别为亏损4660万欧元和550万欧元[40] - 2020年和2021年全年经营结果分别为亏损1.098亿欧元和4.123亿欧元[40] 业务合作与合同相关 - 2022年4月,公司和GSK与德国联邦政府签订合同,2029年前政府可使用公司制造能力,疫情时可快速获得8000万剂mRNA疫苗[17] - 欧盟确认公司无需偿还第一代候选疫苗CVnCoV的4.5亿欧元预付款[4] - 2020年7月公司申请BMBF高达2.52亿欧元的赠款,2020年达成所有预设里程碑,2021年因CVnCoV退出EMA审批流程未达成所有预设里程碑[28] - 2021年11月公司通知德国联邦卫生部无法供应CVnCoV,协议供应部分自动终止,1.245亿欧元合同负债在2021年第四季度确认为收入,2021年还从政府机构赠款中确认6770万欧元其他收入,2020年至2021年12月共收到1.963亿欧元赠款[29] 疫苗研发进展 - CV2CoV于2022年3月进入1期剂量递增试验,预计招募多达210名参与者,评估2至20µg六个不同剂量水平[6] - CVSQIV的1期剂量递增研究于2022年2月启动,已招募240名参与者,评估3至28µg五个剂量水平[11] - 二价第二代COVID - 19候选疫苗CV2CoV - Beta/Delta在临床前研究中,对Omicron变体的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Delta变体高两倍[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一家mRNA技术生物制药公司,2020年8月在纽约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募股,全球员工超900人[35]
CureVac(CVAC) - 2021 Q4 - Annual Report
2022-04-28 00:00
候选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第二代狂犬病预防性疫苗候选药物CV7202在1期研究中,两剂低至1μg的mRNA诱导出高于世卫组织阈值的保护性抗体滴度[499] - 公司第二代COVID - 19疫苗候选药物CV2CoV与第一代CVnCoV对比研究中,使用12µg剂量,CV2CoV能更好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和抗体水平与30µg标准剂量的许可mRNA疫苗高度可比[501] - 公司第二代流感疫苗候选药物CVSQIV于2022年2月10日在巴拿马启动1期剂量递增研究,评估多达240名健康成年参与者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501][512] - 公司第二代COVID - 19疫苗候选药物CV2CoV基于1期研究结果,可能在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关键研究,具体取决于与监管机构的讨论[501][512] - 公司与GSK合作开发的mRNA技术,预计在2022年晚些时候开始对改良的第二代COVID - 19和流感mRNA疫苗候选药物进行临床评估[501][512] - 公司CV2CoV新冠疫苗12µg剂量与许可mRNA疫苗30µg标准剂量的中和抗体水平高度可比,或于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关键研究[629] - 公司CV7202狂犬病疫苗在最低1μg和2μg剂量水平下,第二次给药28天后所有受试者狂犬病特异性病毒中和滴度(VNTs)超WHO保护阈值[631] - 公司CV8102肿瘤学候选产品在四种实体瘤的剂量递增1期临床试验和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1期扩展研究中进行评估[636] - CV8102正在进行针对四种实体瘤的1期临床试验,截至2021年6月21日,剂量递增部分有58名患者入组,单药组33人,联合组25人[652][653] - 截至2021年6月21日,单药组有1例黑色素瘤患者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联合组有2例黑色素瘤患者部分缓解[654][655] - 2021年2月启动1期研究扩展部分,已入组30例PD - 1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联合用药和10例单药患者,入组于2021年10月完成[656][657] 专利与知识产权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23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1056项已授权专利,包括85项美国授权专利、62项欧洲授权专利(在欧洲各国验证后约682项国家专利)和227项其他外国授权专利,另有130项美国待决专利申请、78项欧洲待决专利申请、282项其他外国待决专利申请和27项待决PCT专利申请[507] - 公司将加强和扩展知识产权组合,保护科学技术知识,策略聚焦于技术平台、制造工艺和候选产品的进步[518] 团队与平台建设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团队中有188名拥有高级科学学位的人员致力于推进mRNA平台[508] - 公司自2000年起持续投资制造平台,已制造数千个mRNA构建体,获得超80种产品的制造授权[505] - 公司目前运营三个GMP认证套件,正在图宾根总部建设第四个GMP大规模生产设施,可潜在供应数亿剂疫苗产品候选药物[505] - 2022年3月,公司成立CureVac RNA Printer GmbH以推进The RNA Printer®作为mRNA治疗药物的集成自动化制造工艺[514] - 公司自2000年发现mRNA治疗潜力,过去21年持续投资开发了RNAoptimizer技术平台[536] - 公司自2008年起对多个候选产品进行临床试验,首个证明mRNA疫苗可在人类受试者中诱导保护性抗体滴度[538]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与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开发和商业化候选产品,同时保留重要产品的经济权利[516] - 公司可能寻求战略收购或技术资产的引进许可,以增强内部专业知识和mRNA技术平台[517] mRNA疗法创建过程 - 公司创建新型mRNA疗法的过程包括蛋白质设计、mRNA优化和mRNA递送三个支柱[544] - 蛋白质设计通过调整氨基酸序列改善目标蛋白质的潜在功效,考虑半衰期、结构稳定性等多个因素[548][549] - 通过添加特定内源性结构域,公司可将分泌蛋白的半衰期从四天延长至两周[553] - 野生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三到四小时,公司通过优化使Epo半衰期从四天延长到两周[553] - 小鼠实验中,重组Epo注射一天后从血液中清除,而mRNA编码的Epo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更高[553] - 选择87个经验证的信号肽使分泌最大化,筛选出的最佳候选产品使原代人肌肉细胞中分泌蛋白水平比天然信号肽提高了三倍[564] - 公司已编目超100万个5'和3' UTR,从中选出大量潜在增强子和稳定剂元件[579] - 与CRISPR Therapeutics合作,83种UTR组合使HepG2细胞中Cas9蛋白水平比已优化构建体提高了五倍[580][583] mRNA递送技术 - 公司使用脂质纳米颗粒(LNPs)局部递送mRNA预防性和癌症疫苗,全身应用LNP配制的mRNA用于蛋白质和抗体治疗候选药物[596] - 公司使用新型专有聚乙二醇化聚合物系统CureVac载体分子(CVCM)向眼睛和肺部等器官给药治疗候选药物[598] - 公司测试超40种递送解决方案,选用第三方许可的高效脂质纳米颗粒(LNPs)技术[602] - 公司建立两个可电离脂质家族,开发用于局部疫苗接种和肝脏全身递送的LNPs[604] - 公司专有CVCM递送技术具有稳定性、可降解排泄、耐受性好、免疫原性低和生产方法简单等优势,适用于眼和肺等敏感组织[606][607][608][610][611] 项目选择因素与产品优势 - 公司选择新项目基于目标疾病未满足医疗需求、作用机制已知、mRNA疗法有差异化优势、技术平台可解决疾病等因素[615][616]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免疫激活和免疫沉默两种途径,可通过LNP和CVCM递送系统覆盖多种靶组织类型[618] - 公司mRNA疫苗相比现有疫苗技术有多种优势,如模拟自然病毒感染、可编码特定抗原、可生产多价疫苗等[623][624][625][627][628] 疾病数据情况 - 2018年全球约有30万例新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病例和6万例死亡病例,美国2020年约有10万例新诊断病例和7000例死亡病例[661] - 2018年全球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有89万例新发病例和45万例死亡病例,美国每年约有6.5万例新发病例和1.45万例以上死亡病例[662] - 美国每年约有1200例腺样囊性癌新发病例,1.5万例患者受影响,全球发病率估计为每年每10万人中0.4 - 13.5例[663] - 美国每年约3000例因角质形成细胞癌死亡病例,几乎均由鳞状细胞癌导致,约5%患者局部复发,4%发生淋巴结转移,2%死于该病[665] 合作情况 - 公司与Genmab合作开发mRNA抗体疗法,与汉诺威医学院合作开展肝病mRNA疗法,与SERI合作开展眼病mRNA疗法,与耶鲁大学合作开展肺病mRNA疗法[646][647][648][649] CV8102临床试验详情 - CV8102基于单链非编码RNA与聚合肽复合物,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抗肿瘤效应,联合抗PD - 1抗体可增强效果[650][651][658][659] - 公司1期临床试验旨在确定CV8102单药及联合抗PD - 1疗法的最大耐受剂量和推荐剂量,评估安全性、耐受性及抗肿瘤活性[666][667] - 截至2021年6月21日,剂量递增部分共入组58名患者,单药组33名,联合抗PD - 1抗体组25名[684] - 单药组中42%患者患有黑色素瘤,12%患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18%患有鳞状细胞癌(SCC),27%患有肾上腺皮质癌(ACC);58%患者曾接受抗PD - 1抗体预处理,9%接受抗CTLA - 4抗体预处理[685] - 联合组中80%患者患有cMEL,20%患有HNSCC;88%患者曾接受抗PD - 1抗体预处理,44%接受抗CTLA - 4抗体预处理[685] - 所有患者中,男性29名(50%),女性29名(50%);ECOG PS 0级35名(60%),1级23名(40%);曾接受抗PD - 1预处理41名(71%),接受抗CTLA4预处理14名(24%)[687] - CV8102前五个周期每周给药,后续周期每2 - 3周给药,共八次注射,单药组患者有临床获益时可超过八次注射[689] - 单药CV8102和联合抗PD - 1的剂量递增并行进行,单药组因入组早进展更靠前[690] - 所有58名患者均出现至少1次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22名(38%)出现3级不良事件[694] - 出现恶心的患者有28名(48%),疲劳20名(34%),头痛12名(21%),注射部位疼痛12名(21%)[694] - 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的患者有9名(16%),尿路感染9名(16%),其中1名(2%)为3级[694] - 2021年9月ESMO会议展示I期试验更新,11月SITC会议展示初步生物标志物数据[692]
CureVac(CVAC) - 2021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11-20 07:0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现金状况良好,现金头寸为10.6亿欧元;2021年前九个月,现金状况的变化主要受第一季度后续发行净收益4.04亿欧元、与GSK合作延期获得7500万欧元预付款以及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3830万欧元赠款推动,现金主要用于CVnCoV的开发 [14][45] - 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增加2410万欧元至2930万欧元,前九个月收入增加1900万欧元至6180万欧元,增长主要来自与GSK的合作收入;2021年前九个月,终止与勃林格殷格翰的合作协议使1000万欧元确认为收入,而2020年为140万欧元;这些增长部分被2020年第二季度3310万欧元的一次性影响所抵消 [46][47] - 2021年第三季度运营亏损为1.431亿欧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064亿欧元;前九个月运营亏损增加4.435亿欧元至4.067亿欧元,主要是CVnCoV的高开发成本所致,包括更高的研发费用、一般和行政费用以及销售成本,不过其他运营收入的增加部分抵消了费用的增长 [47][48] - 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减少40万欧元至40万欧元,前九个月增加820万欧元至120万欧元;净亏损基于支持CVnCoV和CV2CoV开发和制造活动的现金负利息,但几乎被外汇收益抵消;第三季度税前亏损为1.435亿欧元,前九个月为4.079亿欧元 [49][5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预防性疫苗业务线 - 第二代COVID - 19候选疫苗CV2CoV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色,与第一代候选疫苗CVnCoV相比,接种第二剂一周后中和抗体水平约高50倍,首次接种两周后中和抗体滴度比CVnCoV高7倍,对包括Delta变体在内的相关COVID - 19变体也有更高的抗体滴度;与辉瑞BioNTech疫苗Comirnaty相比,在接种后第五周的峰值免疫期,中和抗体滴度高度可比 [23][24][25] - 与GSK合作开发的流感疫苗构建体目前处于临床前测试阶段,预计2022年上半年进入临床试验 [23] 肿瘤学业务线 - 领先候选药物CV8102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剂量递增部分已完成,扩展部分于2021年2月启动,专门评估40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剂量递增部分的数据显示,单药治疗组有1例黑色素瘤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部分缓解;联合治疗组有2例黑色素瘤患者部分缓解,2例黑色素瘤患者和1例头颈癌患者病情稳定 [29][30][31] - 近期SITC会议上公布的免疫分析数据支持局部注射CV8102可产生全身免疫反应的假设,肿瘤活检数据证实CD4和CD8 T细胞浸润增加,肿瘤细胞含量相应减少,患者血液样本证实注射后24小时内先天免疫系统广泛激活;扩展部分的患者入组于10月完成,预计2022年下半年报告包括20多名患者活检数据在内的结果 [32][33][34] 分子治疗业务线 - 公司在肝脏纤维化的临床前小鼠研究中取得进展,开发的编码HNF4 alpha的优化信使RNA能够诱导细胞内缺失蛋白的产生,恢复HNF4 alpha水平并显著减少肝脏损伤,证明了信使RNA技术在分子治疗中的潜力 [36][3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决定撤回第一代COVID - 19疫苗CVnCoV的监管审查,与GSK合作专注于第二代疫苗的快速开发,以满足全球大流行和后大流行时期的医疗保健需求 [8][9][51] - 公司采用无限制技术方法,同时探索未修饰和修饰的mRNA构建体,以推进整个平台并确保数据驱动的最佳候选药物选择;利用第一代候选药物的经验和基础设施,加速整个产品线和技术平台的发展,为肿瘤学和分子治疗领域提供先进的疫苗和疗法 [52] - 公司与GSK的合作不仅关注单价疫苗以与现有市场疫苗竞争,还考虑应对整个大流行向地方病转变的情况,包括处理多种变体、开发多价疫苗以及与其他mRNA疫苗结合等;GSK在免疫系统、病毒学和商业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公司从生物技术公司向商业公司转变,并拓宽技术领域 [70][71][7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抗击SARS - CoV - 2的斗争仍在继续,世界需要更多、更有效的疫苗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范围、提供差异化保护并简化交付物流,以长期控制病毒;公司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决策使CureVac能够开发有望满足这些目标的疫苗 [7] - 公司认为RNA技术时代刚刚开始,其潜力不仅限于COVID - 19疫苗,还涵盖更广泛的医疗适应症;公司的产品线基于预防性疫苗、肿瘤学和分子治疗三个主要治疗领域,将继续致力于利用RNA技术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15][16] - 随着大流行的发展,市场对疫苗的需求仍然存在,政府希望建立分散的制造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加速监管审批流程,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公司的技术具有快速生产的潜力,有望在流感等疾病的防控中发挥作用 [81][82][8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建立了按市价融资机制,在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未来可能发售价值高达6亿美元的股票,所得款项将用于支持从第一代疫苗向第二代疫苗的过渡,并加速mRNA技术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发展 [42] - 公司正在调整生产能力预测,确保能够根据预期产量快速灵活地交付潜在的第二代疫苗;内部GMP 1和2工厂已为CV2CoV即将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生产了材料,商业规模制造工厂GMP 4的建设也按计划进行 [39][40] - 公司与欧盟委员会的高级采购协议规定,只需返还未使用的预付款;目前预计无需返还任何款项,某些无未来用途的资产价值将在2021年第四季度评估;公司正在与欧盟委员会协调,评估其是否行使回收部分原材料或主要组件的选择权 [43][4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2年的预期运营费率是多少,对业务的资金前景有何影响 - 公司仍处于预算阶段,暂无最终数据;2022年现金支出预计将下降,目前现金状况良好;已设立按市价融资机制,如有投资者兴趣,将考虑使用 [54] 问题2: 是否计划分享CV2CoV与Comirnaty比较的更多数据,何时能看到中和抗体反应的时间线,Comirnaty猴子的给药时间表,以及峰值如何比较 - 目前只有一组使用典型Comirnaty接种时间表和公司候选药物接种时间表的抗体滴度比较数据;未来Ten Lab将进行单独研究,但并非与公司合作,更多数据将很快公布 [57] 问题3: 该研究对CV2CoV的信心水平如何,开始临床试验前的剩余障碍是什么 - 开始第二代疫苗开发没有障碍,公司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试;公司正在与GSK合作,准备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临床试验;数据支持CV2CoV有机会成为良好的解决方案,将通过试验观察不同构建体的免疫反应和记忆反应,根据数据做出决策 [59][60][61] 问题4: 公司使用的修饰方法是什么,在修饰mRNA的专利密集领域的运营自由度如何 - 公司考虑使用多种修饰方法,并将测试不同变体;在专利方面,如果需要某些许可证,公司将处理相关情况,确保运营自由 [65] 问题5: 如果尚未寻求重要修饰的许可证,获得许可证的信心如何 - 公司与相关方进行了沟通,对此有相当的信心 [66] 问题6: 在与GSK的合作中,GSK对第二代疫苗开发的贡献是什么,是否会与公司一起研究未修饰的mRNA - 最初的设计和努力来自CureVac,GSK基于公司的数据加入合作;双方的目标是数据驱动,不排除任何选择,将在试验中研究不同构建体的作用机制;GSK不仅关注单价疫苗,还考虑应对整个大流行的转变,包括处理多种变体、开发多价疫苗等;在技术层面,GSK在免疫系统、病毒学和商业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公司拓宽技术领域和产品线,并加速发展 [69][70][71] 问题7: 第二代疫苗临床试验是针对已接种人群的加强针,还是两剂接种;第一代主要针对欧洲市场,第二代是否同时关注美国和欧洲市场 - 第二代COVID疫苗的临床开发计划将同时考虑加强针和针对其他变体的初免概念;从科学角度看,了解加强针的疗效和反应原性很重要;试验是全球努力,不仅限于欧洲;目前市场对疫苗仍有需求,政府希望为未来做好准备,包括应对未接种人群、加强针和新变体等情况 [74][75][77] 问题8: CV2CoV的合同协议策略和时间表是什么,与政府机构就CV2CoV进行了哪些讨论 - 具体讨论细节保密;市场对分散的制造能力有需求,政府希望避免重蹈2020 - 2021年的覆辙;随着发病率上升,对更多、更灵活疫苗的需求增加;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加速监管审批流程;公司的技术具有快速生产的潜力,受到关注 [81][82][83] 问题9: 除了提到明年的时间线,是否认为美国批准需要进行完整的3期头对头研究 - 目前判断还为时过早;FDA目前不接受保护相关性的概念,但传统的3期试验设计在当前情况下实施难度越来越大,这种立场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85][86]
CureVac(CVAC) - 2021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1-06-30 00:00
新冠疫苗HERALD研究情况 - 公司开展的HERALD研究招募约40000名参与者,最终分析基于228例病例达到统计成功标准,较试验方案预定义的160例增加68例[2][5] 第一代新冠疫苗候选药物CVnCoV有效性数据 - 第一代新冠疫苗候选药物CVnCoV总体疫苗有效性为48%(疫苗组83例 vs 安慰剂组145例)[2] - 18至60岁年龄组中,CVnCoV对任何严重程度疾病的有效性为53%(疫苗组71例 vs 安慰剂组136例),对中重度疾病的有效性为77%(疫苗组9例 vs 安慰剂组36例),对住院或死亡的保护率为100%(疫苗组0例 vs 安慰剂组6例)[2] - 60岁以上参与者占分析病例的9%,现有数据无法对有效性进行统计学显著判定[2] - 18至60岁年龄组中,在流行率较高的毒株中,疫苗有效性范围约为42%至67%[4] 病例毒株情况 - 228例病例中有204例进行测序,约86%的病例由关注变异株(约51%)和感兴趣变异株(约35%)引起,约3%的病例归因于原始SARS - CoV - 2病毒,其余11%由研究较少的毒株引起[4] 第二代新冠疫苗候选药物进展 - 公司与GSK合作开发第二代新冠疫苗候选药物,预计2021年第三季度将第二代疫苗候选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目标是在2022年推出该疫苗,需获得监管批准[6] 公司人员情况 - 公司在图宾根、法兰克福和美国波士顿的站点拥有超700名员工[10] 公司疫苗临床试验及申请情况 - CVnCoV的1期和2a期临床试验分别于2020年6月和9月开始,关键的2b/3期HERALD研究于2020年12月启动,2021年2月公司向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提交滚动申请[9] 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在纽约纳斯达克进行首次公开募股[10]
CureVac(CVAC)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4-27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 - 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87.1万欧元、1741.6万欧元、4887.1万欧元,2019年较2018年增长约35.3%,2020年较2019年增长约180.6%[33] - 2018 - 2020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7124.1万欧元、9987.3万欧元、12912.2万欧元,2019年较2018年增长约40.2%,2020年较2019年增长约29.3%[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22593亿欧元,总资产为15.11356亿欧元,总负债为8.00009亿欧元,总权益为7.11347亿欧元[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为6.451亿欧元[46] 公司亏损情况及影响 -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亏损,预计未来仍将亏损,且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45][46] - 公司未来盈利取决于产品候选和技术平台的开发、获批及商业化情况,若无法盈利可能影响市值和融资能力[49] 公司资金需求与融资风险 - 公司未来资金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需提前筹集资金,若资金不足可能影响业务[42][44] - 2020年6月公司与欧洲投资银行签署融资协议,获得最高7500万欧元的信贷额度,同时业务活动受多项限制[50] - 公司预计开支将随计划运营继续增加,通过出售股份等方式融资可能稀释股东权益,债务融资可能带来固定支付义务和限制条款[50] - 若无法筹集足够资金,公司可能需延迟、缩减或终止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工作,现有或未来许可协议也可能终止[51] 公司战略合作伙伴风险 - 公司依赖战略合作伙伴,若合作出现问题,可能影响产品商业化和营收[37] - 公司已与Genmab、Arcturus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部分项目依赖合作伙伴开展临床研究,可能无法按计划进行[55] - 现有和未来的许可及合作协议可能对公司施加多种义务和限制,若违反协议可能需支付赔偿并导致协议终止[55] - 公司未来可能开展更多合作,部分合作中合作伙伴有独家开发和商业化特定产品的权利,公司可获得许可费等收入[55] - 合作存在多种风险,如合作伙伴资源分配不足、不履行义务、终止合作等,可能影响产品开发和商业化[60] - 若研发合作未成功开发和商业化产品或合作方终止协议,公司业务可能受负面影响[60] 公司产品研发项目进展 - 公司新冠候选疫苗CVnCoV已完成1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中期数据解读,正在进行2a期和2b/3期临床试验;狂犬病候选疫苗CV7202正在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中期数据解读;CV8102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BI 1361849正在进行1/2期临床试验,均未完成任何后期临床研究[62] - 公司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报告新冠候选疫苗CVnCoV的2a期临床试验首次数据解读,并对2b/3期临床试验进行首次病例驱动的中期分析[65] - 公司第一代基于鱼精蛋白制剂的疫苗CV9104的2b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改善总体生存率的主要终点,此前基于鱼精蛋白的疫苗项目(CV9201、CV9103、CV9104和CV7201)因临床试验中免疫原性水平不足而终止,目前唯一处于临床试验的鱼精蛋白疫苗制剂是BI 1361849[65] - 公司最先进的候选产品是针对SARS - CoV - 2的CVnCoV,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他候选产品CV7202(狂犬病)、BI 1361849(非小细胞肺癌)、CV8102(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皮肤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所有其他研究项目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65] - 9月公司在秘鲁和巴拿马启动新冠疫苗候选产品CVnCoV的2a期临床试验,12月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启动2b/3期临床试验[114] 公司临床试验风险 - 公司临床研究数据可能会因更多患者数据的获得而改变,且需经过审计和验证程序[37] - 公司产品研发面临临床开发周期长、结果不确定、监管审批难等风险[37] - 公司mRNA药物开发面临临床和监管风险,因该领域较新且缺乏先例[37] - 临床药物开发过程漫长、昂贵,结果不确定,早期研究和试验结果可能无法预测未来试验结果,若临床试验或产品生产延长或延迟,公司可能无法及时获得监管批准并商业化产品[63] - 公司需通过广泛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产品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监管批准,临床测试昂贵且耗时,结果不确定,任何阶段都可能失败[65] - 临床试验必须符合FDA、EMA等监管机构的法律要求、法规或指南,受政府机构和机构审查委员会监督,若不遵守规定可能导致临床试验延迟、终止或营销申请提交/批准受阻[65] - 临床试验可能因多种因素延迟、暂停或终止,如监管机构或IRB授权延迟、与CRO和试验地点协议达成延迟、患者招募延迟、结果不佳、材料短缺等,COVID - 19大流行可能增加这些困难或延迟的可能性[65][68] - 公司公布的临床试验中期、“顶线”和初步数据可能会随着更多患者数据的获得而改变,需经过审计和验证程序,可能与最终数据有重大差异[71] - 若公司需要进行额外临床试验或测试,无法成功完成临床试验,试验结果不利或仅有适度有利,或存在安全问题,可能导致营销批准延迟、无法获得批准、批准范围受限、需进行额外上市后测试或产品退市等情况[70] - 公司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可能受限,或导致试验延迟、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74][75] - 2020年2 - 5月,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试验点不可用,6月恢复筛选参与者[78] - CV7202临床试验参与者有三个月无法获取临床血样,需调整临床试验方案[78] - 公司将新冠疫苗开发列为优先事项,可能影响其他产品临床试验进展和增加成本[78] - 公司推迟了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原计划的流感疫苗项目至2021年后期[78] - 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公司临床试验活动暂停或延迟,包括场地启动、参与者招募等[76][78][79] - 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公司临床试验数据完整性受影响,如参与者感染新冠增加不良事件数量[79] 公司产品商业化风险 - 产品候选药物需完成临床前和/或临床试验、获监管批准、建立生产供应、投入大量营销等才能产生收入[83] - 产品候选药物获批后若出现不良副作用,可能面临监管撤回或限制批准、市场接受度降低等后果[87][89] - 产品候选药物商业化成功取决于完成临床研究、患者入组、获监管授权等多因素,任一因素不达标可能影响商业化[83] - 产品候选药物可能因临床结果不佳、制造失败、定价或报销问题等无法推进、延迟或无法上市[94] - 即使产品候选药物获批,收入也取决于获批地区市场规模,若市场不如预期,可能无法产生可观收入[85] - 若候选产品获批但未获医生、患者和医疗界充分认可,公司可能无法获得足够收入并难以盈利[118] 公司监管审批风险 - 监管审批过程漫长、不可预测,公司未获任何产品候选药物的监管批准,获批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96] - 公司需在每个市场获得单独监管批准并遵守不同要求,满足这些要求成本高、耗时长且不确定[99] - 基因疗法和细胞疗法产品的监管要求仍在发展,变化可能导致产品候选药物开发延迟、中断或产生意外成本[100] - 不同监管审查委员会和咨询小组发布的指南可能延长审查过程、增加开发成本、导致批准和商业化延迟或受限[102] - 即使产品候选药物获得批准,后续也会面临持续监管审查,包括生产、包装、分销等方面的要求,可能产生重大费用[102] - 监管批准可能附带对产品使用的限制、上市后测试和监测要求,如FDA可能要求实施REMS[105] - 产品出现未知问题、未遵守监管要求可能导致产品营销或生产受限、召回、罚款等后果[105] - 监管政策变化或新法规出台可能阻止、限制或延迟产品候选药物的监管批准,公司若不适应可能失去已获批准[106] - 产品标签、广告和促销受监管,推广未获批准的用途可能使公司承担重大责任[106] - 政府对涉嫌违法的调查会耗费公司大量时间和资源,产生负面宣传,影响产品商业化能力[108] - 公司开发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的候选产品,因新技术临床经验少,监管机构可能认为临床试验终点无临床意义且结果难分析[110] - 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在美国境外开展临床试验,FDA可能不接受相关数据或要求额外美国本土试验[113] - 英国脱欧可能增加监管和法律复杂性,影响公司在欧盟及欧洲其他地区获得候选产品监管批准[119] - 若公司候选生物制品获批,可能因国会行动或FDA认定等原因使12年排他期缩短,面临早于预期的竞争[122] - 政府资金短缺或全球健康问题导致FDA等机构中断,可能阻碍候选产品及时开发、批准或商业化[123] 公司生产供应风险 - 2020年前全球mRNA产量与mRNA疫苗获批后相比非常有限,当前mRNA疫苗需求空前,供应链有过载和延迟风险[126] - 公司和第三方制造商若在生产中遇到困难,产品临床试验供应或获批产品供应可能延迟或中断,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26][128] - 公司和第三方制造商需遵守环境、健康和安全法律法规,违规可能导致重大成本或运营中断[129] - 若公司或第三方制造商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提高产品产量,制造成本可能增加,商业化可能延迟[136][138] - 生产中未检测到的错误或缺陷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导致产品责任索赔和召回[131] - 公司生产和使用危险材料,存在污染或伤害风险,可能承担责任和成本,影响业务[130] 公司知识产权风险 - 公司依靠专利、商业秘密保护和保密协议保护知识产权,但专利申请过程昂贵耗时,可能无法获得或维持有效保护[139] - 第三方可能挑战公司专利的有效性、可执行性等,成功挑战会影响产品商业化和未来收入[139] - 美国专利有效期一般为自有效申请日起20年,专利保护期有限[144] - 公司与Genmab、Arcturus等有许可和合作协议,协议可能施加多种义务和限制[147] - 美国政府对部分政府资助研发的专利有权利,包括非独占许可和march - in权利[141][143] - 德国政府在国家疫情时有权下令使用公司专利,公司可能失去专利技术和产品候选的独家性[143] - 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的研究成果需满足特定公开和使用条件,否则资助可能被撤销[143] - 公司部分专利由非营利第三方资助,需履行产品价格和供应相关合同义务[144] - 专利到期后公司产品可能面临类似或生物类似产品竞争,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46] - 若未遵守许可、合作等协议,公司可能失去必要知识产权,影响业务和财务[147] - 许可、合作等协议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相关争议,影响公司产品开发和商业化[147] - 专利授予标准复杂且不统一,公司可能难以阻止专利侵权,影响业务和财务[141] - 公司无法确定第三方许可的专利和申请是否按公司最佳利益处理,若许可方处理不当,公司许可权利和排他性可能减少或消除[149] - 公司未来版税义务金额取决于成功开发和商业化产品所用技术和知识产权,可能数额巨大,影响盈利能力[149] - 公司部分产品候选开发由有定价限制的赠款资助,限制商业化能力和盈利能力[149] - 公司一项美国制造相关专利在多方复审程序中被无效,部分欧洲专利在异议程序中被撤销,部分决定正在上诉[150][152] - 公司多项欧洲和澳大利亚专利目前正面临异议程序,结果不可预测[152] - 若被第三方起诉侵犯知识产权,诉讼可能耗时且成本高,可能阻碍或延迟产品候选开发和商业化[153] - 公司认为对第三方专利权利主张有辩护措施,但若辩护失败,可能承担重大损害赔偿责任,无法商业化侵权产品候选[155] - 若需从第三方获得许可使用侵权技术,可能无法以合理商业条款获得,或许可条款不利[155] - 知识产权诉讼和程序即使胜诉也可能使公司产生重大费用,分散人员精力,若败诉可能需支付对方律师费[156][157] - 参与专利诉讼或其他程序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市场竞争能力、业务、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前景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57] - 美国专利法从“先发明制”变为“先申请制”,增加专利申请和维护成本与不确定性[158] - 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缩小特定情况下专利保护范围,削弱专利所有者权利[158] - 公司可能面临第三方知识产权侵权索赔,败诉将失去权利并可能需获许可[161] - 未遵守专利机构程序、文件、费用支付等要求,可能导致专利权利部分或全部丧失[163] - 美国专利可根据Hatch - Waxman修正案最多延长5年,总期限不超产品批准日起14年[167] - 欧盟对受基本专利保护的药品活性成分最多可提供5.5年补充保护[167] - 公司部分员工和专利受德国法律约束,可能面临补偿和权利分配纠纷[168] - 公司依赖保密协议保护商业秘密,但协议可能无效,商业秘密可能泄露[171] - 公司可能无法以合理成本或条款从第三方获得产品候选所需知识产权许可[174] - 公司一项制造相关专利已在双方程序中被无效,其他专利也可能面临挑战[158] - 公司在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引进和收购方面面临竞争,未来竞争可能加剧,合适机会可能减少,收购或许可成本可能提高[176] - 公司可能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有权利,在外国司法管辖区执行权利可能成本高昂且效果不佳[177] - 公司的商标和商号可能受到挑战、侵权等,若无法建立知名度,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状况[178][181] - 公司的知识产权权利可能无法提供充分保护,多种情况可能损害公司业务和前景[182] 公司医疗法规风险 - 公司与第三方的业务安排可能受医疗保健法律法规约束,违反规定可能面临重大处罚[183][188][190] - 确保业务安排符合医疗保健法律法规可能涉及大量成本,政府可能认定公司业务做法不符合规定[189][190] - 产品候选药物的成功商业化部分取决于政府当局、私人健康保险公司和其他第三方付款人提供的覆盖范围、报销水平和定价政策[191] - 医疗行业注重成本控制,第三方付款人可能认为产品候选药物不具成本效益,影响产品商业化和公司收入[192] - 新批准产品(包括基因治疗)的保险覆盖和报销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难以预测CMS的报销决定[193] - 疫苗候选药物获批后的报销情况不确定,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193] - 部分国家对药品价格和报销进行管控,欧盟成员国情况尤为严重,可能影响公司产品在当地的收入和盈利能力[195][196] - 美国《平价医疗法案》规定对制造或进口指定品牌处方药和生物制品的实体征收年费,提高制造商在医疗补助药品回扣计划中的法定最低回扣[203] - 2017年《税收改革法案》废除《平价医疗法案》的个人强制保险条款,自2019年1月1日起生效[205] - 根据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及后续法律,自2013年起,医疗保险向供应商的付款每年削减2%,该政策将持续到2030年,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暂时中止[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