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航空(DAL)

搜索文档
3 Dividend-Paying Growth Stocks to Double Up on and Buy in August
The Motley Fool· 2025-08-09 18:15
文章核心观点 - 标普500指数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实现超过20%的涨幅后 2025年有望延续强劲表现 投资者需关注估值合理且具备盈利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1] - W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达美航空被推荐为8月值得加仓的顶级股息股票 兼具被动收入和上行潜力[2] WM公司分析 - 公司过去5年和10年表现均超越标普500指数 其业务模式稳定可预测 通过垃圾回收处理创造价值[4][5] - 采用覆盖全价值链的一体化商业模式 凭借规模优势通过有机增长和收购获取市场份额[6] - 第二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29.9% 传统业务增长7.1% 收购Stericycle推动总收入增长19%[7] - 2024年11月完成72亿美元Stericycle收购 切入医疗废物处理细分市场 2020年10月曾以46亿美元收购Advanced Disposal拓展美国东部市场[8][9] - 连续22年增加股息 最近一次增幅10% 因股价表现强劲股息率仅1.5%[10] - 季度股息支出约6.69亿美元 年度支出26.76亿美元 2025年预计自由现金流达28-29亿美元[1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分析 - 尽管成立于1911年 但凭借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布局仍具备增长属性 远期股息率达2.6%[12][13] - 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生成式AI业务订单总额达75亿美元(自2023年累计)[14] - 拥有美国企业中最多的生成式AI专利 通过watsonx和Red Hat等工具提供全套AI应用解决方案[15] - 五年平均派息率156% 但强劲自由现金流完全覆盖股息支出[16] 达美航空公司分析 - 当前股息率1.4% 通过提升高端客舱收入、忠诚度计划与美国运通联名卡分成降低盈利周期性[19][20] - 行业经营纪律性增强 网络运营商相比低成本航空公司更能应对机场成本上升[22] - 长期增长趋势明确 适合平衡投资组合中的成长配置[21]
无惧“亏损诅咒”,美国航司豪赌中国新航线
36氪· 2025-08-06 18:01
达美航空战略布局 - 公司计划2025年6月开通洛杉矶直飞香港航线 每日一班 由空客A350执飞 标志着时隔八年重返香港市场及中美航线战略调整[2][3] - 选择香港作为航点旨在覆盖大湾区 东南亚及美国华人探亲等多元化客源 洛杉矶机场作为公司国际枢纽可衔接全球50多个目的地[4][5][6][7] - 航线设计兼顾商务与休闲需求 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吸引经香港转机东南亚的美国退休客群 同时衔接跨境电商企业赴西雅图/硅谷的差旅需求[7][8][10] 中美航空市场现状 - 中美直飞航班量仅恢复至疫情前35%(每周100班 vs 2019年300班) 2025年中国赴美游客预计恢复至2019年95.4%(270万人次 vs 283万)[4] - 香港-洛杉矶航线4月客座率达79% 同比增长34.9% 在统计的33条中美航线中客流量排名第5(55,741人次)[10][11] - 大湾区直飞美国航班稀缺 香港出发可填补广州 深圳等地需求缺口 洛杉矶地区超50万华人构成探亲客源基础[5][7] 竞争格局分析 - 国泰航空每日3班覆盖早中晚全时段 美联航每日2班主打早晚差异化 两者合计占据85%市场份额[12][14][15] - 价格方面美联航经济舱较国泰低1500元(6884元 vs 8467元) 达美预售票价4992元具备竞争力[13][15] - 国泰凭借本土优势建立品牌忠诚度 但大湾区旅客对价格敏感度更高 可能转向达美等外资航司[17] 运营挑战与协同 - 公司通过天合联盟与东航代码共享30条美国国内线 43条中国国内线及7条中美航线 强化网络协同[17] - 世界杯赛事或短期提振客流 但燃油成本波动 劳动力上涨及国泰/美联航现有市场壁垒构成长期压力[17][18] - 历史经验显示公司曾因运营问题退出西雅图-香港航线 此次新线被业内视为实验性尝试 可能转为季节性航班[20][21]
Delta Air Lines Denies Using Personal Data in Ticket Pricing
PYMNTS.com· 2025-08-02 06:17
公司声明 - 达美航空明确表示从未使用、测试或计划使用基于客户个人数据的个性化定价策略[3] - 公司强调机票定价从不考虑个人数据[3] - 该声明是对三位参议员质询信的正式回应[2][3] AI合作争议 - 参议员马克·华纳质疑达美与AI公司Fetcherr的合作关系 指出后者曾宣称"使用所有能获取的数据"且工作方式隐秘[4] - 华纳要求达美进一步澄清Fetcherr的数据收集实践及其对AI定价建议的影响[4] - 亚利桑那州参议员鲁本·加列戈指责达美利用AI实施掠夺性定价 称其"榨取乘客每一分钱"[4][5] 公司技术应用 - 达美航空总裁格伦·豪恩斯坦称AI为"超级分析师" 在2024年11月投资者日透露AI带来"惊人的有利单位收入"[4] - 公司采用动态定价模型 但强调新技术仅用于优化行业沿用数十年的定价流程[5] - 达美发言人表示定价完全遵守监管规定 新技术仅提升流程效率[5] 行业动态 - 航空业普遍采用动态定价模型 AI技术正逐步应用于价格优化领域[5] - 参议员关注AI定价可能引发的消费者权益问题 要求企业提高透明度[4][5]
达美航空:本公司并没有利用人工智能(AI)来获取个人数据和制定(机票)费用。
快讯· 2025-08-02 04:30
达美航空AI使用声明 - 公司明确否认利用AI技术获取乘客个人数据 [1] - 公司否认通过AI算法制定机票定价策略 [1]
Delta Air Lines tries to calm fury over ticket prices, telling lawmakers it won't use AI
New York Post· 2025-08-02 03:01
公司动态 - 达美航空明确表示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根据乘客个人数据制定个性化机票价格[1][6] - 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与AI定价公司Fetcherr合作,在国内航线网络中20%的航线上部署基于AI的收益管理技术[1][3] - 达美航空强调其票价制定从未考虑个人数据,且目前没有测试或计划使用针对个人的定价产品[3][6] 行业趋势 - 航空公司采用动态定价已有30多年历史,价格波动基于整体客户需求、燃油价格和竞争等因素,而非特定消费者的个人信息[4] - 美国航空CEO表示使用AI设定机票价格可能会损害消费者信任,并明确表示不会采取此类做法[3][4] 技术应用 - AI技术可帮助分析现有数据,加快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和规模,涉及数千万票价和数十万条航线[5] - AI能够减少人工流程,加速分析并缩短定价调整的上市时间,辅助分析师进行定价决策[5]
达美航空航班遇湍流剧烈颠簸 25人送医
新华社· 2025-08-01 14:32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航班日前在飞行途中因遭遇湍流严重颠簸,紧急降落 在明尼苏达州一个机场,航班上2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被送往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据美联社报道,航班飞行途中遭遇湍流产生颠簸致人受伤并不常见,但科学家说,由于气候变化, 这类客机空中剧烈颠簸事件会变得更频繁。 据美国广播公司7月31日报道,这架空客A330-900客机载有275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30日晚从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起飞,原定飞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飞行途中,飞机遇到湍流,严重颠簸。 乘客回忆道,乘务员刚开始送餐,飞机就开始猛烈颠簸,"没有任何预警,很突然"。一些没有系安 全带的乘客被猛地抛向客舱顶部后落回地板,送餐车也被抛起又下落,"玻璃瓶乱飞"。这样的颠簸发生 了多次,"特别吓人"。不过,颠簸期间,客舱服务员保持了"不可思议的冷静","训练有素"。 最终,这趟航班于30日晚将近8时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紧急降落。 达美航空7月31日说,包括7名机组人员在内,机上共有25人被送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均已出 院。公司已经安排该航班乘客改乘31日晚的一趟特殊航班从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飞往阿姆 ...
达美航空航班遇湍流剧烈颠簸 25人送医
快讯· 2025-08-01 12:38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一架航班日前在飞行途中因遭遇湍流严重颠簸,紧急降落在明尼苏达州一个机场,航 班上2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被送往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据美国广播公司7月31日报道,这架空客A330- 900客机载有275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30日晚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起飞,原定飞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 丹。飞行途中,飞机遇到湍流,严重颠簸。(新华社) ...
美国达美航空一航班遭遇乱流 25人送医治疗
快讯· 2025-07-31 22:39
当地时间7月31日,记者获悉,美国达美航空表示,30日一架从美国盐湖城飞往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 遭遇"严重"乱流,25名乘客被送往医院。据了解,该航班载有275名乘客和13名机组人员,改道飞往明 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机场,并于当地时间20时前安全降落。(央视新闻) ...
US Senator Raises Alarm Over Delta Air Lines' Testing of ‘Personalized' Pricing
PYMNTS.com· 2025-07-31 02:19
达美航空个性化定价策略 - 公司正在测试AI驱动的个性化定价系统 目前覆盖3%航班 计划年底扩展至20% [1][4][9] - 该系统利用客户浏览行为、收入估算、购买历史等数据提供定制票价 区别于传统动态定价 [4][9] - 公司高管称早期结果显示"惊人的有利单位收入" 并寻求"先发优势" [9] - 公司否认使用敏感个人数据设定票价 强调遵守定价披露法规 [7][11] 行业争议与监管风险 - 参议员Mark Warner批评该策略为"监控定价" 认为可能导致行业额外获利4.4万亿美元 [5][6] - 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将类似零售业实践标记为"监控定价" 指出存在披露不透明问题 [10] - 欧洲GDPR法规可能限制该策略 要求航空公司证明"合法利益" 否则面临诉讼风险 [12] 行业竞争动态 - 公司总裁称正在"全面重构定价体系" 并领先竞争对手实施相关业务流程改造 [9] - 行业专家担忧消费者信任受损 乘客无法判断是否获得公平交易 [12] - 美国航空CEO曾公开批评AI定价是"欺骗行为" 显示行业对该技术态度分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