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磨坊(GIS)

搜索文档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36氪· 2025-07-30 17:11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被挤压 [4][5][7] - 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对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导致其高端定位受到冲击 [19][24][25] - 哈根达斯尝试通过渠道转型和产品降价应对困境,但受限于供应链特性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25][36][37] 市场表现 - 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7] -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下滑至7.2亿美元,北美市场销售额三年下滑近10亿瑞士法郎 [9] - 2023年在中国关停81家门店,而竞争对手DQ门店总数已达1695家 [5]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市场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1][12]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高端,全球900家门店中有400家在中国,年均销售额增长率达23% [11] - 通过奢华门店设计、高端商场选址和专属冰柜维持品牌形象,曾被称为"买得起的奢侈品" [12][16][17] 竞争环境 - 新式茶饮将价格带降至15-25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 [24][28] - 购物中心黄金位置被喜茶等品牌取代,多地门店被迫搬迁至负一层 [25] -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也被瑞幸超越,反映出高端定位在大众化趋势下的困境 [33][34] 转型尝试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餐饮、零售、电商渠道,重点发力商超和便利店 [25] - 推出9.9元咖啡引流,冰淇淋产品采取组合优惠促销 [36][39] - 尝试学习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间",但效果有限 [21][25] 行业特性 - 冰淇淋供应链具有冷链成本高、保鲜期短、损耗率高等特点 [37] - 线上销售渗透率仅20%左右,渠道建设相对薄弱 [25] - 意大利Gelato以30-60元高价实现10%增速,显示超高端市场仍有机会 [41]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虎嗅· 2025-07-29 21:17
哈根达斯中国市场表现 - 2017年哈根达斯中国贡献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业务50%收入[1] - 2025年传闻出售中国门店但被母公司否认[2] - 2025财年三季度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 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6] - 过去一年全国关停81家门店[3] 市场竞争格局 - DQ中国门店总数达1695家持续扩张[4] - 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4] - 新式茶饮将产品定价提升至30元区间与哈根达斯形成直接竞争[24] - 意大利Gelato品类2024年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市场规模 平均售价30-50元[48] 品牌定位与历史 - 中国双球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 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9][11] - 1990年代进入中国时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全球900家门店中400家在中国[10][11] - 1997年推出月饼产品线 曾贡献中国市场28%营收[13] - 采用专属冰柜与高端商场选址策略维持品牌调性[14][15] 经营策略调整 - 2015年尝试转型"第三空间" 增加咖啡品类[21][23] - 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 重点发展商超和即时零售[29] - 2024年推出9.9元咖啡引流 但冰淇淋产品降价空间有限[42][46] - 供应链面临-18℃至-25℃冷链成本压力 损耗率高于普通饮品[43][44] 行业趋势影响 - 新式茶饮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实现更高坪效[26] - 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取代哈根达斯[27][33] - 2022年后茶饮品牌集体降价至15-25元区间 与哈根达斯价格带重叠[32][35] - 星巴克2025年首次降价 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趋势冲突[38][39]
哈根达斯还是不够贵
远川研究所· 2025-07-29 21:15
核心观点 - 哈根达斯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包括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及被新式茶饮挤压生存空间 [3][4][5][6] - 公司高端定位策略与现制饮品大众化趋势相悖,导致其在价格战和渠道转型中陷入被动 [37][45][46] - 冰淇淋品类供应链成本高、规模化难度大,制约哈根达斯与奶茶品牌竞争的能力 [47][48][49]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业绩下滑**:2025财年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同比下滑5%,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 [9] 过去五年冰淇淋业务收入从8.2亿美元降至7.2亿美元 [10] - **门店收缩**:2024年关停81家中国门店,部分门店被喜茶等茶饮品牌取代并迁至商场负一层 [5][34] 巅峰时期中国门店占全球44%(400/900家),贡献超50%利润 [13] - **价格对比**:中国双球冰淇淋定价9.89美元为全球最高,较美国(7.06美元)溢价40% [12][14] 品牌定位与历史策略 - **高端化路径**:通过奢侈品联名、商场黄金位置选址及专属冰柜维持形象,曾定位"买得起的奢侈品" [14][17][18][21] - **本地化创新**:1997年推出月饼礼盒占营收28%,并采用"第三空间"模式提升溢价 [17][19] 生产加工逐步本地化以降低成本 [19] - **营销策略**:创始人通过虚构丹麦语品牌名规避低价竞争,进入中国前调研发现"店内消费"偏好 [15][17] 新式茶饮冲击 - **品类替代**:茶饮定价上探至30元与哈根达斯重叠,且因数字化工具和季节适应性坪效更高 [29][31] 2022年后喜茶等降价至15-25元区间,加速大众化 [38] - **渠道挤压**:茶饮品牌占据购物中心黄金位置,哈根达斯在多地门店被喜茶取代 [34] 线上化率仅20%的冰淇淋难以匹配即时零售需求 [35] - **供应链劣势**:冰淇淋需-18℃至-25℃冷链,成本高且损耗率大,无法对标茶饮标准化扩张 [47][48][49] 行业对比与转型尝试 - **对手动态**:DQ中国门店达1695家快速扩张,蜜雪冰城以2元低价产品抢占市场 [6] Gelato凭借手工现制和高定价(30-60元/杯)实现10%增速 [53] - **战略调整**:2022年成立哈根事业部整合多渠道,发力商超和美团等即时零售 [35] 推出9.9元咖啡引流但冰淇淋降价空间有限 [46][50] - **星巴克教训**:星冰乐曾在美国超越哈根达斯销量,2025年星巴克首次降价反映"第三空间"模式与大众化背离 [28][43][44]
General Mills (GIS) Up 1.2% Since Last Earnings Report: Can It Continue?
ZACKS· 2025-07-26 00:30
公司业绩表现 - 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74美分 超出Zacks共识预期71美分 但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下降27% [4] - 净销售额下降3%至45 562亿美元 主要受销量下降及不利价格组合影响 有机净销售额同样下滑3% [5] - 调整后毛利率下降220个基点至32 7% 主要受投入成本通胀和不利价格组合影响 [6] - 调整后营业利润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22% 营业利润率下滑330个基点至13 7% [7] 业务板块表现 - 北美零售业务收入下降10%至25 598亿美元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7% 营业利润下滑29% [8] - 国际业务收入增长11%至7 389亿美元 有机净销售额增长9% 营业利润大增50% [9] - 北美宠物业务收入增长12%至6 752亿美元 有机净销售额增长3% 但营业利润下降3% [10] - 北美餐饮服务业务收入下降2%至5 794亿美元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1% 营业利润增长5% [11] 财务与战略动向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3 639亿美元 长期债务126 732亿美元 股东权益91 992亿美元 [12] - 2025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29 182亿美元 资本支出6 253亿美元 支付股息13亿美元并回购12亿美元股票 [13] - 季度股息提升2%至每股61美分 计划2026财年加大创新和营销投入 包括推出Blue Buffalo鲜宠粮产品线 [3][15] 未来展望 - 2026财年有机净销售额预计在-1%至+1%区间 调整后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预计下降10%-15% [16] - 自由现金流转化率目标不低于调整后税后收益的95% 酸奶业务剥离和白桥宠物收购将拖累营业利润增长约5个百分点 [15][16] - Zacks共识预期自财报发布后下调13 25% 当前评级为"强力卖出" [17][19]
贵价雪糕没人买?年轻人连哈根达斯都抛弃了
虎嗅· 2025-07-14 15:39
哈根达斯在华业务现状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在华门店业务 估值或达数亿美元[1] - 2025财年第三季度哈根达斯在华净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下滑3.2%[3] - 门店数量从2019年557家缩减至263家 降幅达53%[4]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演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定位"超高端冰淇淋" 单球售价25元相当于当时打工族2-3天饭钱[11][15] - 通过勃艮第红装修风格和"爱她就带她去哈根达斯"广告语建立小资形象[7][17] - 郭敬明《小时代》将其描述为"高品质生活方式"象征[17] 业绩下滑核心原因 - 中国消费者转向性价比 叠加优惠后单球价格降至18元仍难挽颓势[26] - 被曝光中美价差问题 同款产品中国售价40元而美国属平价商品[21] - 产品创新不足 坚持传统配方被年轻消费者认为"概念老气"[22][24]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2元甜筒抢占大众市场[29] - 钟薛高曾推出66元"厄瓜多尔粉钻"冲击高端市场但最终破产[22][28] - 联合利华因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宣布剥离该业务[28] 转型尝试 - 2017年推出"微醺"冰淇淋 2021年改造门店形象并更新slogan[25] - 线上渠道通过多件折扣使100克单球价格降至门店价一半[26] - 部分促销活动中单品实际到手价低至10.57元[27] 行业趋势 - 雪糕生产成本通常低于10元 高价产品与基础需求脱节[29] - 消费者回归理性 高温天气下2元雪糕比100元产品更受欢迎[30] - 茅台冰淇淋等高端产品已出现大规模关店现象[28]
知名品牌,不到两年关了150余家门店!山东仅剩9家门店
搜狐财经· 2025-07-10 08:55
哈根达斯门店收缩情况 - 济南万象城、恒隆广场等哈根达斯门店暂停营业 目前仅剩玉函银座店和高新万达店两家[1][3][9] - 全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1月超400家锐减至247家 不到两年减少150余家[1][11] - 山东现存9家门店 分布在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5市[8][10][11] - 北京、上海保留较多门店 分别为34家和47家 潍坊、南宁等城市已无门店[11] 母公司通用磨坊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哈根达斯在华高端冰淇淋业务销售额1.38亿美元 同比降3.2%[13] - 公司全年净销售额195亿美元 同比下降2% 净利润23亿美元 同比降8%[13] - 中国市场店铺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13] - 2019财年销售额8亿美元 2024财年缩减至7.3亿美元[13]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Gelato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 年增速达10%[14] - 本土冰淇淋品牌崛起 新兴茶饮和咖啡门店分流客群[14] - 消费者对高价冰淇淋热情消退 市场竞争白热化[14] - DQ、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与本土品牌共同挤压市场份额[14]
一周新消费NO.316|喜茶推出第三款藏地灵感新品;宾利Bentley推出首个野餐系列
新消费智库· 2025-07-06 21:02
一周新品动态 - M Stand推出青芒甘蔗气泡美式和青芒甘蔗气泡特饮,同时推出单肩编织包、柠檬汉堡冰淇淋和柠檬挂件 [3][4] - 喜茶推出第三款藏地灵感新品「牦牛乳酥油茶」,以醇厚牦牛乳搭配定制黑苦荞藏茶作底,并打造酥油云顶 [4] - 五丰行与雪花啤酒合作推出"雪花啤酒口味雪糕",采用3D"扎啤杯"造型包装,搭配优质乳脂和酸甜菠萝汁 [4][5] - 妙可蓝多上新奇炫奶酪棒,干酪添加量≥51%,每100g产品钙含量>30%NRV,有龙泉驿水蜜桃味和经典巧克力味两种风味 [5] - 洽洽推出冰爽西瓜味瓜子,真实添加8%浓缩西瓜汁和2.8%薄荷叶,超1小时焖煮入味 [8][9] 品牌合作与战略 - 柠季与泰国正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泰国及东南亚市场拓展、零售渠道融合与供应链体系协同升级 [9][10] - 泡泡玛特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深度合作,加快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步伐 [9] - 皇氏集团与香园食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码布局新消费 [11] - 百雀羚与亚什兰达成战略合作,聚焦高生物利用率原料研发及配方技术革新 [24] 投融资与收购 - 欧莱雅收购美国专业护发品牌Color Wow,并入集团专业美发产品事业部 [14] - 卫生巾品牌「安雅Enya」获得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500Global,资金将用于品牌建设和开拓中国市场 [14] - 万洲国际旗下波兰子公司Morliny Foods完成收购宠物食品生产商Pupil Foods,布局欧洲宠物食品市场 [16] - 英国营养补剂品牌Tonic Health完成280万英镑A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开发、拓展零售渠道和健康教育内容投入 [17] - 联合利华旗下风险投资公司领投美发品牌Messy,投资金额500万美元 [17] 食品饮料创新 - 康师傅上新"长岛冰茶"风味冰红茶,0添加酒精但模拟微醺口感 [18] - 大窑查元香推出五款1L装茶饮料新品,其中金桂乌龙茶、白兰乌龙茶两款为0糖0脂0能量 [20] - 茶颜悦色推出首款短保糕点蛋黄酥,有芋泥、红豆两种口味,一盒4个装 [21] - 迎驾山泉推出草本护驾新口味,包括石斛桑椹水和石斛桂圆水两款,0脂肪 [21] - 日清食品在日本发售"神秘鳗鱼饭",不含动物源性材料但口感接近鳗鱼 [22] 美妆与时尚 - 中国本土高端香水品牌闻献DOCUMENTS正式入驻丝芙兰,推出三款独家首发香型 [23] - 宾利Bentley推出首个野餐系列Hyde,包含编织野餐篮、杯套和羊毛野餐毯 [24] - 法国奢侈品牌梅森·马吉拉宣布孙颖莎为品牌代言人,主打高端香水、香氛及蜡烛 [24] - 橘朵第四代「双翼精华」钢管睫毛膏焕新上市,采用双头设计 [25] - 开云集团任命卢卡·德·梅奥为新任首席执行官,美妆细分业务保持增长 [26] 零售与渠道 - 新希望白帝牛奶铺在合肥开业,限量供应新鲜现打鲜奶,主打"新鲜只卖当天" [9] - 全球体育用品零售商Fanatics中国首店落户广州天环广场,主营球星卡、签名球衣等收藏品 [9] - 跳海酒馆首个酒店项目「跳海Living」即将落地深圳南头古城,预计8月开业 [11] - 話梅首家机场概念店落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以「航旅叙事」为核心设计语言 [25]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1 12:00
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现状 - 母公司通用磨坊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哈根达斯在华冰淇淋门店业务,谈判尚处初期阶段[5] - 2023年起中国市场门店持续收缩,截至2025年6月内地门店仅剩250余家,较巅峰期400多家缩减近50%[7] - 2025财年Q3母公司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股价当日跌超2%[7] - 官方承认中国门店客流量出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消费环境严峻[7]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竞品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4月达1721家门店[12] - 国产新锐品牌崛起:野人先生566家门店且单月新增超100家,抖音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13];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74家[15] - Gelato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120亿元,增速10%[13] - 跨界竞争者涌入: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中药养生冰淇淋等创新品类加剧市场竞争[17][18] 哈根达斯品牌策略与挑战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单价40元以上)占据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全球近50%业绩[10][12] -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国内外价差导致高端形象崩塌(美国售价1美元vs中国40元)、产品创新乏力、渠道布局滞后[23][25] - 尝试转型措施:推出9.9元折扣咖啡、增加联名产品、拓展酸奶/咖啡品类,但创新速度仍落后于本土品牌[25][27] 消费趋势与行业洞察 - 消费逻辑转向"悦己消费",年轻消费者更青睐性价比和本土化创新产品[29] - 国产冰淇淋品牌通过现制手作、地域特色(如豆汁/中药冰淇淋)等差异化策略抢占市场份额[13][17] - 文化自信增强削弱"洋品牌"溢价能力,哈根达斯"欧洲奢侈品"叙事失效[29]
哈根达斯怎么把自己干成「9块9」了
36氪· 2025-06-30 07:55
哈根达斯业绩下滑与市场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的400多家缩减至250余家,减少近一半[10] - 2025财年第三季度母公司通用磨坊净销售额48亿美元同比下滑5%,中国市场下滑3%,净利润6.26亿美元同比下滑7%[11] - 公司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下跌超2%至59.215美元[11] - 母公司考虑以数亿美元出售中国门店业务,但谈判尚处初期阶段[7][8] 中国冰淇淋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35亿元,Gelato品类以10%增速突破120亿元规模[19] - DQ门店3年增长近800家,2025年达1721家门店[18] - 国产新锐品牌野人先生门店566家,两个月增长超100家,单场直播销售额破1500万元[20] - 波比艾斯门店近1000家,月净增长率5.11%,单商圈出现3店同开现象[22] 哈根达斯市场地位变化 - 1996年进入中国时凭借高端定位迅速占领市场,2006-2015年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23%[14][17] - 2017年中国市场贡献哈根达斯全球近50%业绩,当时中国门店占全球总量过半[17] - 当前面临价格策略失效(国内外价差显著)、产品创新不足、本土化不足等问题[33][36] - 尝试推出9.9元折扣产品和跨界品类(咖啡/酸奶),但创新速度落后本土品牌[35][36][38] 行业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转向"面子不如里子"的悦己消费,国潮文化削弱外资品牌溢价[40] - 现制冰淇淋成为餐饮"社交货币",催生红薯/包子/中药等跨界产品[25][27] - 蒙牛/伊利等乳企、海底捞等餐饮品牌纷纷布局冰淇淋赛道[24] - 国产品牌凭借本土口味创新和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18][19][22]
GIS Q4 Earnings Beat Estimates, Sales Decline on Volume Pressure
ZACKS· 2025-06-26 23:26
公司业绩概览 - 第四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74美分 超出Zacks共识预期的71美分 但同比下降27% [3] - 净销售额下降3%至45 562亿美元 主要受销量下降和不利价格/产品组合影响 [3] -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3% 其中贸易费用时间差造成2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3] 利润率表现 - 调整后毛利率下降220个基点至32 7% 主要受投入成本通胀和不利价格/产品组合影响 [4] - 调整后营业利润下降22% 营业利润率下降330个基点至13 7% [5] - 贸易费用时间差对营业利润增长造成190个基点的负面影响 [5] 分业务表现 北美零售业务 - 收入下降10%至25 598亿美元 加拿大酸奶业务剥离影响3% [6] -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7% 营业利润下降29%至4 738亿美元 [6] - 贸易费用时间差对营业利润增长造成17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 [6] 国际业务 - 收入增长11%至7 389亿美元 收购Edgard & Cooper贡献4个百分点 [7] - 有机净销售额增长9% 巴西和分销商市场表现强劲 [7] - 营业利润增长50%至3 370万美元 [7] 北美宠物业务 - 收入增长12%至6 752亿美元 收购Whitebridge Pet Brands贡献9个百分点 [8] - 有机净销售额增长3% 营业利润下降3%至1 401亿美元 [8] 北美餐饮服务业务 - 收入下降2%至5 794亿美元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1% [10] - 营业利润增长5%至8 310万美元 [10] 财务状况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3 639亿美元 长期债务126 732亿美元 [11] - 2025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29 182亿美元 资本支出6 253亿美元 [12] - 支付股息13亿美元 回购19亿美元股票 [12] - 季度股息提高2%至每股61美分 [12] 2026财年展望 - 有机净销售额预计在下降1%至增长1%之间 [15] - 调整后营业利润和每股收益预计下降10-15% [15] - 自由现金流转换率预计至少95% [15] - 计划加大创新和营销投入 包括推出Blue Buffalo新鲜宠物食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