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larna(KLAR)
icon
搜索文档
美股瑞典金融科技巨头 Klarna 登陆美股,能否成为下一个 AFRM?
36氪· 2025-09-08 11:2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金融科技平台,业务从先买后付扩展至支付、储蓄账户、借记卡和即时支付 [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商品交易总额达到1050亿美元,营收28亿美元,净利润2100万美元,标志着其进入盈利阶段 [5] - 公司拥有9300万活跃消费者,与超过67.5万家商户合作,包括Zara、H&M、Sephora、Apple、Uber等国际品牌,业务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 [5][6] - 公司增长轨迹显著:商品交易总额从2010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60亿美元,并在2024年达到1050亿美元,显示出强大的规模效应 [8] 核心优势与商业模式 - 公司的核心护城河在于其独特的金融属性与风险控制能力,能够嵌入交易瞬间完成审批与放款,形成高用户和商户粘性 [10] - 风险管理上,公司利用海量交易数据进行实时建模和即时风险定价,从而在坏账率和获客速度间找到更优平衡点 [10] - 资金端优势体现在与欧洲多家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合作,能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转化现金流,在利率上行周期保持低资金成本至关重要 [10] - 公司正从支付公司向“消费金融入口”演变,通过嵌入零售、出行、娱乐等多场景形成平台效应,为探索增值金融服务和提升单客价值奠定基础 [11] 市场潜力与增长路径 - 增长空间第一层来自品类与场景扩张,从时尚、美妆延伸至耐用品、服务型消费及跨境购物,并通过线下POS接入将业务升级为泛零售收单工具 [12] - 增长空间第二层是地域再平衡,欧洲为基本盘,美国是关键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后可降低获客成本并产生估值放大效应 [14] - 增长空间第三层是单客价值提升,通过切入储蓄账户、借记卡等业务,从一次性分期走向全金融关系,提升用户留存和活跃度 [16] - 行业规模预计到2032年可达1600亿美元,公司路径清晰:线上到线下、欧洲到美国、分期到账户,目标是将规模优势转化为长期稳定的单位经济效益 [17] 财务表现分析 - 公司营收从2018年的约7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8亿美元,2018-2021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9%,2022-2024年增速放缓至22% [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录得15亿美元,同比仍在增长,但扩张势头明显减弱 [18] - 公司费用压力显著,2022年费用高达29亿美元,超过当期营收,2023-2024年费用维持在25-28亿美元区间,2025年上半年费用约17亿美元,继续高于营收 [18] - 净利润波动巨大,2018年微利1600万美元后连续四年亏损,2022年净亏损峰值达10.35亿美元,2024年扭亏为盈录得2100万美元净利润,但2025年上半年再次录得1.52亿美元亏损 [19] - 财务轨迹呈现“高增长—高亏损—阶段性盈利—再度承压”的循环,盈利能力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21] IPO定价与投资逻辑 - 本次IPO计划发行3430万股,价格区间35-37美元,募资规模最高约12.7亿美元,对应上市后市值约140亿美元,较2021年私募估值456亿美元缩水近70% [22] - 投资逻辑核心在于公司能否将先买后付的入口优势转化为长期价值,关键包括实现稳定现金流、提升单客价值、以及在严苛环境下保持坏账可控和资金成本稳定 [22][24] - 公司上市被视为对整个先买后付行业的“终极压力测试”,其能否守住140亿美元市值将直接影响市场对该商业模式的信心 [22]
Klarna IPO Aims For $14 Billion Valuation. Learn Whether To Buy $KLAR
Forbes· 2025-09-07 03:00
IPO估值与历史表现 - Klarna计划在IPO中获得140亿美元估值 较2021年456亿美元峰值下降69% 但显著高于2022年67亿美元低点[2][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5%至15.2亿美元 但净亏损扩大390%至1.52亿美元[9] - 融资成本增长19%至2.77亿美元 信贷损失拨备增长33%至3.1亿美元[10] 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 - 商业模式依赖商户支付费用 通过提供支付灵活性提高转化率和订单价值[6] - 提供比银行更快的还款条款 同时提供储蓄账户、即时退款和实时借记支付服务[8] - 面临Affirm、AfterPay、Block和PayPal等激烈竞争 Affirm季度营收增长33%至8.764亿美元时 Klarna仅增长21%[11][12] 客户结构与合作伙伴 - 与沃尔玛达成独家BNPL合作 取代Affirm成为其支付合作伙伴[13] - Affirm的重复客户交易占比达95% 显示品牌粘性和可预测收入流 Klarna未披露重复客户收入占比[13] - 公司定位为银行替代方案 声称突破传统银行业壁垒 赢得超过1亿不满银行客户[4][5] 人工智能应用与客户服务 - 2024年推出AI客服聊天机器人 声称可替代700名人工 但后续出现服务问题[14][16] - AI应用节省1000万美元年成本 包括广告图像生成和合同制作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15] - 2025年承认人工服务重要性 将营销、工程和法律团队员工转岗处理客服工作[18][19] 行业环境与运营挑战 - 通胀上升和关税可能刺激BNPL需求增长 但可能导致更多贷款坏账[3] - Affirm在客户服务、支付处理和电商集成等领域获得比Klarna更高的用户满意度评分[19] - 公司提供免隐藏费用和滞纳金的支付选项 但主要收入来自计息贷款业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