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

搜索文档
恒生银行回购20.00万股股票,共耗资约2259.22万港元,本年累计回购20.00万股
金融界· 2025-08-01 20:24
恒生银行股票回购情况 - 8月1日公司回购20万股股票 每股均价11296港元 总耗资225922万港元 本年累计回购20万股 占总股本001% [1] - 当日港股收盘公司股价下跌148% 报1129港元/股 [1] - 近期回购数据显示 2024年8月至9月期间公司持续进行回购 单次回购股数多为228万股 回购均价在89662港元至95707港元之间波动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成立于1933年3月3日 是香港第二大上市银行 创始团队包括林炳炎等五位金融家 [2] - 业务覆盖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 商业银行 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 [2] - 在香港本地拥有众多分行和服务网点 提供储蓄 贷款 信用卡 投资 保险等全面金融服务 [2] 回购行为市场意义 - 回购行为传递管理层对公司财务的信心 显示公司认为股票被低估 [1] - 通过减少流通股数量提升每股收益 有利于增强股东权益 [1] - 在市场波动或经济不稳定时 回购有助于稳定股价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1]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 公司在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历程悠久 以稳健经营策略和优质客户服务著称 [2] - 在香港及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快速回暖,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30 1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五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自4月转正后继续正增,财险稳健增长;利率下行使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回暖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演绎“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整体保费情况 - 2025年1至5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30,602亿元,同比+3.8%;5月单月保费收入4,647亿元,同比+13.2%;其中1至5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2,797亿元,同比+3.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5.2%;5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16.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19亿元,同比+5.3% [4] 寿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寿险保费收入18,735亿元,同比+3.9%;5月单月保费收入2,674亿元,同比+24.1%;得益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利率下行凸显保险产品长期收益优势,分红险竞争力强,负债端有望持续回暖 [4] - 渠道上,头部险企推进代理人“质态升级”,高产能代理人占比提升推动高价值储蓄型产品新单增长;“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推动规模和价值占比提升;年初保费规模同比短期承压,随市场利率下行,保险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4] 健康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同比+0.9%;5月单月保费收入624亿元,同比 - 6.3%;保费收入同比回落因三医改革控费,高价药械使用减少,赔付空间短期波动,部分消费者感知保障价值减弱 [5] - 健康险产品转型中,传统医疗险转型调整,中高端医疗险尚在培育;人身险板块转向价值成长,寿险量价双修复带来业绩弹性,健康险有望伴随中高端医疗险开发迎来结构升级,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有望回暖 [5] 人身险其他情况 - 1至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406亿元,同比 - 4.3%,单月新增缴费330亿元,同比+0.9%;市场利率下行,投保人追加缴费意愿阶段性回暖;监管引导向分红险转型,部分高收益万能险产品供给减少,保费分流至分红险,挤压投资款规模 [6] - 1至5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64亿元,同比 - 17.9%;权益市场阶段性震荡扰动客户风险偏好,后续表现依赖资本市场回暖与产品配置吸引力提升 [6] 财险情况 - 2025年前5月,车险保费收入3,720亿元,同比+4.4%;5月单月保费收入753亿元,同比+4.7%;前5月非车险保费收入4,085亿元,同比+6.0%;5月单月保费收入566亿元,同比+6.2% [8] - 前5月中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分别为1099.1万辆、560.6万辆,同比分别+12.6%、+43.9%,新车销售景气带动车险承保量提升;非车险增长由农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5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6.2%、21.4%和12.9% [8]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展望2025年,寿险有望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高质量发展,分红险将占主流,商业医疗险供给有望增量,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增长;财险聚焦规模和价值再平衡,头部险企聚焦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9]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长航二期改革效果凸显、资负两端表现稳健的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中国财险 [9]
4月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1.6% 市场利率下行 人身险迎“小阳春”
广州日报· 2025-06-05 03:54
人身险保费增长 - 2025年1至4月保险行业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 [1] - 4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1% [1] - 寿险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得益于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集中上市以及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 [1] 保户投资款与投连险表现 - 1至4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076亿元,同比下降近5%,但4月单月新增缴费471亿元,同比增长近17% [2] - 1至4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同比基本持平 [2] 产品趋势与市场因素 - 分红险业务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保险产品相对吸引力增强,因商业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 [1]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产品凭借"保障+投资收益共享"特点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1] - 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监管推动保险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商业医疗险供给或迎来增量 [2] - 老龄化背景下,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快速增长 [2]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累计增速转正,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01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四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速转正,财险保持稳健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 [7] - 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持续演绎“资负共振”逻辑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保费收入情况 - 2025年1至4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5,955亿元,同比+2.3%;4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210亿元,同比+9.6% [3] - 1至4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9,469亿元,同比+1.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6,486亿元,同比+5.2%;4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879亿元,同比+11.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31亿元,同比+5.6% [3] 人身险细分情况 - 2025年1至4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6,061亿元、3,255亿元,分别同比+1.2%、+2.4%;4月单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229亿元、614亿元,分别同比+16.8%、-2.9% [4] - 1至4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076亿元,同比-4.8%,单月新增缴费471亿元,同比+16.3%;1至4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4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5] 财产险细分情况 - 2025年前4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967亿元、3,519亿元,分别同比+4.3%、+5.9%;4月单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33亿元、598亿元,分别同比+4.5%、+6.9% [5] - 非车险增长主要由责任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4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8.9%、14.7%和27.8% [5]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2025年寿险有望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财险将聚焦规模和价值的再平衡 [7]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以及中国财险 [7]
「经济发展」李扬: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搜狐财经· 2025-05-30 01:56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 [3] -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和丰厚滋养,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3] 金融业的诚信基础 -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重信守诺,信用是金融业核心要素,金融产品和活动均基于信用产生发展 [4] - 金融本质是授信人与受信人基于契约的价值运动,降低信任成本可提升金融体系效率 [4] - 诚实守信融入业务能降低信任与监管成本,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以夯实诚信基础 [4] 金融业的义利观平衡 - 金融需兼顾功能性与盈利性,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 [5] - 过去金融乱象源于义利观偏差,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避免唯利是图 [6] -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需以义取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6] 金融发展的软硬实力建设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需加强金融机构等"硬实力",同时提升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实力" [7]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培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根基 [7] 金融强国目标实施路径 - 锚定金融强国目标需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真抓实干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7] - 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7]
事关养老金融,多地出台“政策礼包”
北京商报· 2025-05-14 20:29
养老金融政策动态 - 广州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养老属性的基金、理财、储蓄、保险产品 探索医疗保障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 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全覆盖 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和居家养老服务纳入保险 [1][4] - 安徽省发布《关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优化企业年金政策 推广差异化个人养老金产品 探索商业保险年金与长期护理保险融合 [4] - 贵州省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贵州省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鼓励金融机构对接养老产业规划 为银发经济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4] 国家层面政策导向 - 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界定养老金融内涵和外延 明确养老金融是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总和 [5] - 专家认为多地出台养老金融新政反映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高度重视 推动金融机构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满足人民群众养老金融需求 [5] 保险业参与养老金融 - 多地政策支持保险业加大对养老金融的支持力度 推动保险资金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6] - 安徽省通过"保险+医养""保险+社区"模式整合资源 推动AI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6] - 广州鼓励资本实力强的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机构、康复医院等 参与发展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服务 [6] -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保险机构投资符合养老科技创新要求的银发经济项目 支持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6] - 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契合养老产业需求 可投向养老社区、养老保险、护理保险、养老服务机构等领域 [6]
贵阳银行2024年净利润下滑7.16% 拟10派2.9元
犀牛财经· 2025-05-07 15:02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 31亿元 同比下降1 09% [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 64亿元 同比下降7 16% [2] - 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 90元(含税)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0 29亿元 同比下降16 91% [3]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 43亿元 同比下降6 82% [3] - 营业利润54 21亿元 同比下降8 98% [3] - 利润总额54 31亿元 同比下降9 27%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 80亿元 同比下降6 84% [3]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7056 69亿元 较年初增长2 56% [4] - 贷款总额3391 42亿元 较年初增长4 66% [4] - 存款总额4192 08亿元 较年初增长4 74% [4] - 不良贷款率1 58% 较年初下降0 01个百分点 [4] - 拨备覆盖率257 07% 较年初上升12 57个百分点 [4] - 金融投资2877 07亿元 较年初增长6 76% [4] - 债权投资1318亿元 较年初下降5 62% [4] -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较年初增加17 18亿元 [4] 业务结构变化 - 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减少65 44亿元 [4] - 公司表示主要系逐步压降非标资产规模所致 [4] - 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中存量不良资产风险质态有所劣化 [4] - 公司对该部分资产下调风险分类并加大减值计提力度 [4] 客户投诉情况 - 2024年受理客户投诉3882笔 同比下降19 07% [5] - 银行卡业务投诉2380笔 占比61 28% 同比下降21 4% [5] - 中间业务投诉257笔 占比6 62% 同比下降35 59% [5] - 贷款业务投诉301笔 占比7 75% 同比下降14 25% [5] - 储蓄、理财等其他投诉944笔 占比24 32% [5]
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5-06 06:11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1]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需要中华文化的支撑和滋养,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 [1] 金融诚信建设 - 金融业核心要素是信用,所有金融产品和活动都基于信用产生和发展 [2] - 金融本质是授信人基于信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本金回流增值的价值运动 [2] - 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关键是降低资金供需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 [2] - 诚实守信融入金融业务可降低信任成本和监管成本,提高金融市场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 [2] - 信用发展需要契约作为载体,需要完善法治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 金融义利观 -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追求盈利 [3] - 过去金融乱象部分原因是未践行正确义利观 [3] - 金融发展必须平衡义利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实现经济金融共生共荣 [3] - 要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让金融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3] -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以义取利 [3] 金融发展路径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立足国情的创新之路 [4] - 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同时提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软实力" [4]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4] - 目标是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复兴 [4]
个人养老基金Y份额首破百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4-27 22:45
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规模突破 - 截至一季度末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总规模达113.9亿元 首次突破百亿元 较去年年末增长24.58% [1][2] - 产品池持续扩容 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增至288只 其中兴全安泰积极养老目标五年Y份额规模达9.96亿元 但126只产品规模不足500万元 [1][2] - A、H股市场自2024年9月下旬强势上涨 部分配置权益类资产的养老目标基金受益明显 黄金、REITs等另类资产表现良好 起到增厚收益和减小波动作用 [2] 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 - 监管部门4月初发布通知优化准入机制 将更多宽基指数或红利低波类指数为标的的普通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 [3] - 指数基金具有费率低、透明度高优势 成份股为市场中具竞争力公司 宽基ETF已成为"国家队"资金稳定市场重要手段 [5] - 指数基金纳入有助于降低投资者选择成本 提升配置效率 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形成良性循环 [3][5] 个人养老金产品多元化发展 - 当前可投产品包含公募FOF、指数基金、国债、储蓄、理财、保险等 未来可考虑纳入更多低波动资产和另类资产如REITs、黄金指数基金、商品指数基金 [4] - 指数基金与养老金需求高度适配 有助于保持长期稳定收益轨迹 符合"稳健增值"核心需求 同时为进取型投资者提供更灵活配置方案 [4] - 宽基指数适合中长期定投 有助于投资者实现长期投资规划 体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