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智电(NAAS)

搜索文档
能链智电(NAAS.US)2023智通财经策略会
2023-12-06 15:20
一、涉及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能量鸡店,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充电网络公司,行业为电动车充电行业。[1][2] 二、核心观点与论据 (一)行业机遇 - **数字化带来信息分析机遇**:充电过程数字化,与传统能源(邮箱里的传统能源数据无以追索)不同,客户旅程线上完成,有很多信息分析机遇。[1][2] - **电站峰谷差价带来机遇**:电站峰谷站有四倍五倍的差价,存在很多机遇。[1][2] - **投资门槛低导致领域分散**:每个充电站建设所需土地或投入少,吸引很多投资人进入,使得整个领域非常分散,这就需要信息整合商连接2B和2C两端。[1][2] (二)公司营运模式 - **五层营运模式一体化** - **硬件设备层**:如储容或中间仓制造方面运营模式为价格模式。[1][2] - **运营商与拥有者层**:充电商营运人员可能缺乏营运技巧,公司有自己的营运和信息模式,可帮助充电商营运。[1][2] - **SaaS系统层**:是充电站底层的系统,像手机的iOS或安卓系统一样,公司已研制了十万多把枪来补足底层数据,提升每个充电站的营运模式。[1][2] - **互联互通层(APP)**:是全国拥有最多客户量的充电APP,与80%的电动车OEM(如比亚迪、惠小米)有策略性合作,新车的Infotainment系统或APP充电设施与公司APP连接,可提供找装等一站式服务,覆盖2C端找装需求和2B端充电站从头到尾的需求,以GNV提成模式连接2B和2C端。[1][2] - **多种业务增长驱动** - **国内市场份额大且增长快**:前九月充电量3600mAh,是全美国共用充电量的三倍;在中国连枪47万把、有充电站7万3千多,占中国大概42% - 50%的市场份额;2022 - 2030年中国公共充电量将增长25倍。[1][2] - **业务多元化且增长迅速**:过去第三季度收入增长同比上升5.4倍,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包括储能、EPC、充电营运设施服务等)在第三季度占收入80%,未来也会维持高比例,该业务利润率较高,带动毛利润明显上升,且随着规模效应,成本控制更有优势,预计27%的毛利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同时过去第三季度研发、行政、销售方面的成本占收入比例有很大下降趋势,第四季度也有望继续控制成本。[1][2] - **背后集团助力**:背后未上市的能量集团是未来增长的一大驱动因素,能量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出行人员服务上拥有一亿活跃用户,其团游APP类似快电连接油站的2B和2C两端,这一亿用户随着油转电的改变将逐渐成为电动车用户,且能量集团覆盖全国21%的加油站,加油站转为充电站时公司的EPC等服务将优先被使用。[1][2] - **企业客户管理业务增长潜力**:营运模式类似美国上市的FITCORE,帮助京东、顺丰等大企业管理车队消费,随着企业车队从油车转变为电动车,将带来大量增长客户。[1][2] - **符合ESG理念且有提升空间**:公司营运模式和行业与ESG密切相关,9月获得Sustainable Fitch的高排名,但目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目标是将90%来自预设能源的采购提高到100%。[1][2] (三)产品与项目情况 - **充电机器人前景广阔**:产品方面除传统充电桩外,已在国内开始销售充电机器人,可解决无电网地方的充电问题,从中长期看是前沿产品,虽然现在收入贡献不多,但未来在中国和其他地方有很大优势。[1][2] - **项目进展顺利且积极拓展** - **国内项目**:正在帮助建设中国最大的光组充一体化的充电站(安吉,第一阶段已完成,第二阶段明年开始),储能方面赢得两亿合同(为380个充电站配送储能),未来有7万多个充电站连接半重用于配冷设施。[1][2] - **海外市场拓展**:在香港有30%的市场份额(如香港国际机场、联交所的广幅项目),10月获香港特首邀请成为首批30家进入香港的中国企业助力香港电动车充电市场,计划将内地充电设施建设经验用于香港,已赢得香港政府35亿充电桩项目中的60%(三个项目),此外还将向欧洲(南欧等地区)、中东等海外市场拓展,输出服务能力,因为中国的电动车销售占全球60%,有很多可复制的经验。[1][2] - **战略合作与财务支持**:与中国建设银行签了100亿的战略合同协议,在项目推进时得到财政支持。[1][2] 三、其他重要内容 - **充电机器人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充电机器人是可移动的储能装置,满电时可给3 - 4辆车充电(多数车充电量并非从0到100,实际可服务更多车辆),用完电后可自动走到有充电设施的地方充电,服务通过APP线上完成,目前应用场景多为停车场,未来在欧洲高速公路(如满足大卡车出口快速充电需求)等场景也有应用潜力,符合全球新能源发展态势。[1][2] - **快充业务情况**:在中国,由于很多人家里不能充电,快充需求未来会有很大增长,公司所服务的充电桩以快充为主,快充比例较多,但具体像800伏快充占比取决于业主的经济考量(公司更多是服务角色,可做EPC、运营、维护等),公司业务从刚上市时以2C聚合服务为主(当时占比100%,现在占18%)转变为现在能源解决方案服务(EPC等)占80%。[1][2] - **市场结构与聚合平台价值**:充电市场是一个分散型的“蚂蚁雄兵”市场,投资主体分为国网南网等国有企业、各地民主传统、地产商、运营商、小客户(甚至个人)等五类,随着市场发展,聚合平台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目前电动车渗透率低(到今年年底全中国电动车约2000万辆,渗透率6%左右,还有90%多是油车),但油换电趋势会加速(预计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达15%,2035年油电比例1比1),在这个过程中电动车充电量会快速上升,公司作为需求场景运营商,通过聚合需求为业主提供储能等服务(如告诉业主储能的经济性,业主同意后签约),目前已投380家场战,未来会有更多厂家达到经济要求,且随着电力市场交易省放开、电价浮动比例加大,市场潜力巨大。[1][2] - **机场营运服务机遇**:在机场营运方面,可帮助不懂营运的充电商做好营运并提供稳定收入,接手后可通过数据挖掘提升空间(如调整充电价格、引导充电流向等),目前已对1400根枪提供服务,看到充电量和价格等提升空间,未来目标是对2.5万 - 3.8万根枪提供服务,这相对于70多万根枪(年增长率50% - 60%)来说是很少的部分,未来增长空间庞大,在这个过程中公司提供服务,资产属于客户,公司按一定比例分配收益。[1][2] - **项目选择与评估**:公司在项目合作(如酒店、商场、学校等项目)时,可评判项目优劣,因为公司有信息优势,能看到项目周边充电站情况、价格、人流等信息,预判未来三到六个月的情况,从而调整价格或引流到自己的充电站。[1][2]
NaaS(NAAS)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10-27 11:0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536%,达到1.71亿元人民币 [5]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率较去年同期收窄256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提升至27%,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 [11] - 总运营费用从上个季度的3.591亿元人民币降至2.853亿元人民币 [12] - 销售和营销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252%、2023年第二季度的177%大幅降至94% [12] - 行政费用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95%同比大幅降至63% [12] - 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8%降至10% [13] - 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669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91亿元人民币;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为1.75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650万元人民币 [13] - 净亏损率从负406%改善至负21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率从负359%改善至负103% [13] - 总充电量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订单总数同比增长58%,接近5920万笔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充电服务业务 - 移动连接和自营充电站收入合并至充电服务收入 [10]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 - 综合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和储能收入归入能源解决方案收入,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环比增长6倍,占总营收的81% [10][11] - 该业务增长主要源于持续交付能源解决方案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管理和存储解决方案 [11] 新举措业务 - 电力采购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仍归为新举措收入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总充电量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占同期中国公共充电桩充电总量的21.8% [5][14] - 国际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32%,而第二季度为22%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从新能源服务公司向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型,拓展充电服务和储能业务,以实现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综合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目标 [7][9] - 引入新的收入报告结构,将业务分为充电服务、能源解决方案和新举措三大类,以更好地描述扩展后的新能源资产生态系统,反映业务方向 [10] - 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业务,通过战略收购和合作增强全球影响力 [16][18] - 致力于提供可持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17][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行业前景乐观,中国公共充电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20倍,公共充电量将增长25倍,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 [29] - 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用户流量,具备实现业务增长的优势 [30] - 对实现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5 - 6亿元人民币)充满信心,并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在20 - 30亿元人民币之间,实现4 - 5倍增长 [6][17][1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2.04亿元人民币的储能订单,并中标MG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项目 [7] - 10月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吸引战略企业办公室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7] - 9月22日,获得可持续发展机构授予的中国最高ESG实体评分,在亚洲排名第22位,全球排名第50位 [7] - 10月23日,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7] - 2023年7月和9月,向LMR Partners发行30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截至目前,已有3300万美元转换为美国存托股份,剩余本金3700万美元 [1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以及该业务的利润率展望 -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增长驱动因素包括EPC(工程采购施工)、储能和海外市场拓展。EPC业务凭借数据优势、行业知识和强大客户基础,能够建设复杂项目并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充电站;储能业务方面,今年有380个签约站点计划建设储能解决方案,第三季度已交付43个,中期选定1880个站点,预计第四季度交付大部分剩余站点;海外市场收入在第三季度已占总营收的32%,预计2024年占比达40%,短期有7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积压待交付,且在政府赞助的EV充电项目中中标率较高 [22][23][24] - 利润率改善主要通过收入结构和运营杠杆两个主要因素实现。2023年第三季度,81%的收入来自具有盈利空间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储能业务和中心电力业务的EBITDA利润率在10% - 15%之间;总运营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385%降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70%,预计未来利润率将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得到提升 [25][26] 问题2:公司如何实现2024年的快速增长,以及海外业务的进展和2023 - 2024年海外充电桩销售的收入贡献预测 - 2024年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充电服务、能源存储和海外市场。充电服务方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EV充电网络,计划显著增加管理的充电桩数量;能源存储方面,计划在2024年交付约1500个配备储能解决方案的站点;海外市场方面,目标是将收入贡献从目前的32%提高到约40% [30][31][32][33] - 海外业务以收购香港Center Power为例,收购后该公司表现良好,EBITDA利润率可达15%,公司目前的海外扩张策略是选择合适资产、以合理价格收购,并与整体业务整合以实现协同效应 [34] 问题3:如何实现第四季度的显著营收增长,以及储能业务重大合同的进展情况 - 第四季度营收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能源存储、太阳能发电、EHSS项目和EPC业务。能源存储方面,仍有超过300个合同站点计划在第四季度交付;太阳能发电有明确的项目积压;在EHSS项目中中标3个合同,可在1 - 2个月内交付;EPC业务方面,有一个6700万元人民币的一站式光伏储能项目部分将在第四季度交付,且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带来更多好消息;同时,公司计划从第四季度开始增加管理的站点数量 [37][38] - 储能业务签订了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合同,为380个充电站建设储能解决方案,配备580个存储设施,总容量为130兆瓦时,每个存储箱容量为224千瓦时。截至9月底,已交付43个站点,团队正在努力交付剩余站点。通过数据驱动模型,从73000个连接的站点中筛选出约13000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站点,进一步确定1880个高峰电力饱和度超过80%的站点,这些站点将覆盖未来12 - 18个月的业务管道 [39][40] 问题4:过去分类中的在线业务是否与当前的充电服务收入相似,以及全站点运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对营收及利润率的影响 - 全站点运营模式是指公司作为资产运营商,利用自身的数字能力、分析能力和定价能力,比当前资产所有者更高效地运营充电站。通过收集充电器和充电站的数据,为特定充电站制定最佳运营模式和定价策略,提高充电效率。试点项目显示,在7个不同省份的13个试点站点,团队接管运营后充电量提高了10%。公司拥有73000个充电站,随着宏观市场增长,潜在可运营站点数量也在增加,该模式具有巨大潜力,有望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营收和利润 [42][43][44] 问题5: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如何支持公司业务 - 公司及其母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最高25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并开展多方面合作。该合作有助于改善公司在快速增长阶段的财务状况,加速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在价值链中的应用,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能够吸引更多业务合作伙伴,推动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发展 [48][49][50]
NaaS(NAAS)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10-26 00:00
营收和利润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营收同比增长536%,达到1.709亿元人民币(约合2.34亿美元)[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毛利率同比增长,从6.1%增至27.4%[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达到4.68亿元人民币(约合640万美元)[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非IFRS净亏损为1.757亿元人民币(约合241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改善[2]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总营收达到1.709亿元人民币(约合2.34亿美元),同比增长536%[11] - 第三季度2023年,充电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50万(4.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3%[12] - 能源解决方案收入从去年的30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388亿人民币(1.9亿美元)[13] 市场扩张和合作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充电量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3]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网络连接了767,611个电动汽车充电桩,覆盖73,710个充电站,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6%和65%[3] - 2023年第三季度,NaaS的与ZSY、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交通投资产业发展和山东滕州市政府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8]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将达到5亿至6亿人民币(6.9亿至8.2亿美元),2024年全年营收预计将达到20亿至30亿人民币(2.74亿至4.11亿美元)[24] 财务状况 - 总成本增长392%,达到1.241亿人民币(1.7亿美元),总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达到4.68亿人民币(6.4亿美元),毛利率从6.1%提高至27.4%[15] - 总营销费用从去年的6,77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602亿人民币(2.2亿美元)[18] - 管理费用从去年的2,55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077亿人民币(1.48亿美元)[19] - 研发费用从去年的1,030万人民币增长至第三季度2023年的1.74亿人民币(2.4百万美元)[20] - 财务成本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850万人民币(1.2百万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80万人民币[21] - 所得税费用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2.2百万人民币(0.3百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8百万人民币[22] - 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第三季度2023年的3.669亿人民币(5.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91亿人民币净亏损增加[23]
NaaS(NAAS)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9-29 00:00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NaaS Technology Inc.的总资产为191,456,000美元[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234,000美元[7] - NaaS Technology Inc.在2023年上半年的股东权益为50,883,000美元[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费用为14,303,000美元[8]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其他综合损失为21,941,000美元[8] 公司营收情况 - 2023年上半年,NaaS Technology Inc.的营收达到84,776,000美元,同比增长131.5%[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为84,776万人民币,其中来自线上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的收入为41,921万人民币[39] 公司亏损情况 - NaaS Technology Inc.在2023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444,029,000美元[8]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股东损失累计达到6,475,575,000美元[1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基本每股亏损为0.20人民币,相比2022年同期的3.10人民币有所改善[40] 公司资金流动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中使用现金141,155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3%[1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投资活动中,投资金融资产和权益法投资减少118,022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融资活动中,融资额为355,970千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9.1%[12] 公司资产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存货总额为29,582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5,234万人民币的在制品和14,348万人民币的成品[31]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预付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资产总额为349,51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来自关联方的其他应收款100,127万人民币[32]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资产总额为1,050,25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81,720万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和127,115万人民币的其他应收款、预付款和存款[33]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无形资产净额为12,146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1,451万人民币的客户合同[34] 公司负债情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银行借款总额为727,090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154,249万人民币的流动银行借款[3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其他应付款和应计费用总额为143,618万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来自关联方的14,741万人民币的款项[36] 公司融资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私募发行了3,500万股A类普通股,每股面值为0.6美元,募集资金总额为2100万美元[38]
NaaS(NAAS)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9-08 23: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1%,达到4860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网络订单量增加和EPC业务能力提升 [10][21] - 毛利润率达到39%,较上一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 [11] - 净亏损同比减少94%,至3.347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率较上一季度收窄385%,营业亏损率较上一季度收窄373% [11] - 截至目前,公司总融资额达9100万美元,增强了财务实力 [7] - 公司重申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为5亿至6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5至6倍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线下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53%,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高于第一季度 [12] - 第二季度总充电量同比增长112%,达到1228吉瓦时,占同期中国公共充电桩总充电量的21.7% [11] - 通过公司网络进行的总交易价值同比增长109%,达到12亿元人民币 [12] - 总订单数量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2560万份增长110%,至5380万份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中国新能源储能设施呈指数级增长,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达到8.63吉瓦,运行容量达到17.7吉瓦时 [6]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需求将超过17吉瓦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6] - 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为810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5500万辆 [30] - 2023年欧盟国家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53%,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而中国2023年电动汽车渗透率约为36% [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将利用全球支持政策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充电站、新能源系统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的融合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长期目标是在全球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市场占据10%的份额 [8] - 公司通过收购Charge Amps和Sinopower加速全球扩张,将以二者为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基地,整合光伏和储能产品到充电解决方案及其他设施中,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1] - 公司与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和华润资本管理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了稳健的运营和财务业绩,随着网络的持续扩张、客户基础的增长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5] - 新能源储能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获得的2.04亿元人民币储能订单增强了实现全年营收目标的信心 [7][15]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9月,公司与多家公司合作签署了2.04亿元人民币的储能订单,为380多个充电站提供储能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总储能能力超过130兆瓦时 [6][7] - 8月28日,公司参与建设的首个综合能源港在某省正式投入运营,为车主提供一站式能源服务 [1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讨论Sinopower收购的进展,以及收购完成后的整合情况,并分享该项目的更多进展 - 公司于6月完成对Sinopower的收购,此后Sinopower利用公司的优势,在电动汽车和光伏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4] - 在光伏方面,Sinopower在香港完成了一个2.6兆瓦的屋顶太阳能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电3100万千瓦时,并获得了9个NaaS项目的合同,目前有超过50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总容量为1020万千瓦 [25] - 在电动汽车方面,Sinopower已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补贴计划(EHSS)的承包商,目前正在推进40多个EHSS项目,目标是在完成后覆盖约6100个停车位 [25] - 此外,Sinopower还融入了公司的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光伏项目 [25] 问题2: 请详细介绍最近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这些合作如何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增长目标 - 公司在本季度与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和华润资本管理建立了三个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6] - 与现代汽车集团的合作旨在为其电动汽车车型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和移动服务 [26] - 与中国人保房地产投资的合作将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新能源充电服务系统,包括综合基础设施、联合品牌充电站和保险服务 [26] - 与华润资本管理的合作将专注于综合能源港建设、新能源资产的创新证券化以及新能源领域数字和智能应用的孵化、投资和运营,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能源发展 [14][27] -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涵盖了汽车制造商、保险公司和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及投资者,是公司在新能源生态系统中需要合作的重要支柱,公司将继续在这些领域建立更多合作,构建强大的生态系统 [27] 问题3: 请详细介绍收购Charge Amps的情况以及公司在欧洲市场的战略 - 收购Charge Amps是公司在欧洲市场的战略举措,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16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5500万辆,欧盟国家的电动汽车渗透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80% [30] - Charge Amps是一家在欧洲具有良好声誉的公司,拥有十年的充电行业经验,在瑞典市场占据22%的份额,并在13个市场建立了国际业务 [18] - 公司收购Charge Amps的目标是获得其领先品牌、销售渠道和交流充电产品,计划通过这些渠道推出直流充电产品、储能产品和光伏产品 [31] - 公司制定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方法和明确的整合计划,已完成180天的整合计划,并将在瑞典设立一个小型的首席转型办公室,帮助Charge Amps融入公司系统 [32] - 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是利用Charge Amps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建立业务,第二步是整合能源服务产品和光伏产品,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第三步是促进家庭层面的能源交易 [32] 问题4: 请分享公司在充电站储能业务方面的更多信息 - 中国目前约有14万个公共充电站,公司连接了其中约5.5万个,已确定超过1.3万个位于城市的充电站,其峰谷电价差可为储能业务带来足够的商业利益 [33] - 公司刚刚宣布将在380个充电站推出580套储能解决方案,总储能容量为1.3亿小时,合同总价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 [34] - 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充电站数量的增加,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有5000个充电站适合储能,这可能带来20亿至3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支出机会 [34] - 公司将利用其强大的分析和智能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目标是成为充电站储能网络的最大资产运营商之一 [34]
NaaS(NAAS)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6-16 20:00
分组1 - 公司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相关评论和结果已于当日早些时候发布并在网上公布 [1]
NaaS(NAAS)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5-01 00:00
中国市场影响 - 公司主要业务和运营位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政府政策变化可能对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8] - 中国经济增长不均衡,近年增速放缓,任何经济条件、政府政策或法律法规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结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89] - PCAOB历史上无法对位于中国的审计师进行检查,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审计程序和财务信息的信心[90] - PCAOB过去无法对中国审计师进行检查,可能导致公司股票在美国被禁止交易,影响投资价值[91] - 公司可能需要在中国获得额外许可证,未能获得或延迟获得许可证可能导致制裁和影响业务[93] 中国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市场iPhone销售创下收入纪录为967.7亿美元[110] -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需严格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169] - 互联网广告商需标明广告内容,不得使用欺诈手段诱导用户点击广告[168] - 中国相关数据安全法规和审查制度的出台和实施[171] 中国财务法规 - 中国居民通过海外特殊目的车辆进行境外投资需遵守外汇管理规定[183] - 中国企业所得税适用统一的25%税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没有设立机构或场所的,从中国境内获得的收入税率为10%[185] - 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在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186] - 中国劳动合同法和员工福利计划规定[188,189] - 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需经相关部门批准[19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总营业支出为2,473,968 RMB,同比增长771.4%[doc id='210'] - 2022年总收入为92,814 RMB,同比增长100%[doc id='214'] - 2022年调整后净亏损为354,095 RMB[doc id='215'] - 不同业务领域的净收入和成本情况[doc id='214', doc id='216', doc id='217']
NaaS(NAAS)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5-01 00:00
股权结构 - Newlinks Technology Limited持有公司75.0%的已发行普通股和90.6%的投票权[5] -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Zhen Dai持有公司13.5%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3.2%的投票权[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17.9%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6.0%的投票权[6] - Beijing Zhenwei Qingfeng Economic Management Consulting Partnership (L.P.)持有公司11.6%的已发行普通股和4.4%的投票权[7] - Bain Capital Rise Education IV Cayman Limited和BCPE Nutcracker Cayman, L.P.合计持有公司6.3%的已发行普通股和2.4%的投票权[7]
NaaS(NAAS) - 2022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2-09-30 00:00
报告信息 - 报告为外国私人发行人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则13a - 16或15d - 16提交的2022年9月的6 - K表格[2] - 报告由首席执行官王扬签署,日期为2022年9月30日[4] 公司信息 - 公司名称为能链智电科技有限公司(NaaS Technology Inc.)[2] - 公司主要行政办公室地址位于中国北京朝阳区姚家园南路1号汇通时代广场G区7号楼新链中心[2]
NaaS(NAAS)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8-23 03:5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增长5.9倍,净总收入增长47%,亏损增长5% [6] - 2022年上半年整体收入增长90%,达到18亿元人民币 [6] - 2022年上半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净亏损为1.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净亏损率从去年同期的209%降至130% [16] - 2022年上半年总毛收入达到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净收入同比增长4.5倍,达到1810万元人民币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线下服务净收入增长4.3倍,第二季度增长5.6倍,主要得益于线下充电站收入和充电销售的强劲增长 [6] - 2022年上半年充电销售为1784万元人民币,增长71%,预计第三和第四季度目标销售将大幅增加 [9] - 预计全年充电器销售将达到1.3亿至1.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2.5倍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电动汽车销量增长71%,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34万辆,占全球总数的66%,6月底中国电动汽车总数超过1000万辆 [10][11] - 7月中国二手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26.7%,88个城市超过2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左右 [10]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共和专用充电市场电量增长26%,同期公司充电量达到1062GWh,同比增长160%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作为新能源服务提供商,为原始设备制造商、物流和互联网公司提供新能源解决方案,2022年上半年与多家公司签约并提供服务,7月开始与理想汽车合作 [9] - 致力于构建智能充电网络和虚拟电力供应商,以提高市场各环节效率,应对中国充电供应挑战 [12] - 作为行业服务提供商,连接行业不同类型和细分领域,为上游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2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环境受疫情影响,需求下降,但公司整体收入仍持续增长 [6] -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多个国家出台支持政策,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中国部分省份因高温限制电动汽车用电 [10][11] - 随着市场从传统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电价将趋于合理,私人电动汽车数量增加将降低对电价的敏感度 [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从中国建设银行获得4亿元人民币的新融资,用于进一步发展充电业务和服务,以及改善充电器销售 [16] - 公司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10%的碳排放,降低中国1%的碳排放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在与充电运营商和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中的角色 - 公司是行业价值链中的服务提供商,与上游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选址、咨询、采购、运营等服务;为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解决新能源汽车相关问题,未来还将参与自动驾驶并提供新解决方案 [19][20][21] 问题: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定价预期 - 中国市场正从燃油向电动过渡,电价受此影响,但长期增长是关键;充电成本相比汽油有优势,公共车辆充电成本可能是汽油的四分之一,私人汽车在家充电可能是汽油的十分之一;随着市场过渡和电动汽车渗透率提高,电价将趋于合理,私人汽车对电价敏感度较低,更关注充电时的服务 [25][26][28] 问题: 公司集中电力采购的成本优势 - 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因省份而异,公司在供应省份进行集中采购可节省成本,但不同省份节省程度不同,且成本还受使用时间和地点影响;从长远来看,虚拟发电、更好的供应管理和数字化技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节约 [30][31][34]